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原创精选> 正文

周末读物丨股神曹仁超传奇:贫民窟里的亿万富翁

2018-10-19 19:00

他曾经是贫民窟里尽受艰难屈辱的穷小子,后来修炼成为站在财富的高山上“一览众山小”的“超人”。他从5000港币起家,历经2次惨败,但依然创下40年4万倍的投资回报,他的人生经历,如同凤凰涅槃,他就是被香港股民称为“股神”的曹仁超。

曹仁超不是香港唯一的“股神”,却是最独特的一位,其实他并不是专业投资人,倒可以算作是一名专业报人。他是香港《信报》执行董事和专栏作家,每周6天在《信报》撰写《投资者日记》专栏,共写了30年。

买股票应该是他的业余爱好。1969年,他拿自己辛苦打工赚来的5000元港币买股票。41年后的今天,他拥有42亿元的资产。  

世界上报人不少,能当专栏作家的不多;股评人不少,能实践买股票发财的不多;报人写专栏股评买股票而又发大财的人,更是少上加少。  

曹仁超是笔名,意为“超人曹”。从被人嘲笑的低点一直“飞”到众人仰望的高峰。也许,他真的就是“超人”。  

贫民窟里尽受艰难屈辱,一生都对金钱饥渴

“一生都对金钱饥渴”是曹仁超的一句名言。

对金钱如此渴望,因为他曾经实在是穷怕了。1947年,曹仁超出生在上海,正赶上了时代巨变。原本他的祖父是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也算是出身富贵之家,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变化莫测。为了“避风头,看形势”,祖父安排曹仁超一家前往香港。但到了香港情况更糟。几年后父亲中风,半身不遂,在曹仁超11岁时,父亲病故。祖父思想老派,担心儿媳妇带着家产嫁人,收回了曹仁超父亲在香港的股票。 

从此母亲带着3个儿女和1万元存款开始艰难地生活,把家搬到了工厂林立的香港土瓜湾,又找了份工作,省吃俭用供三兄妹读书。  

曹仁超后来回忆说:“家里的钱不能有丝毫浪费。那时我们每天只能花5毛钱,几乎每餐都是一碗鸭血、半斤豆芽、两块豆腐,只有周六才能享受一份人间美味———荷包蛋。”  

曹仁超发达后,常有富豪约他吃饭。但如果要去高档法国餐厅吃鸭血,曹仁超“打死都不去”。 

因为贫穷,曹家常遭人的白眼。据说,曹家邻居阿婶丢了一颗金子,不分青红皂白就说是曹仁超偷的。后来金子找到了,她也不道歉,反而对曹仁超说:“你那么穷,偷东西是迟早的事!”  

因为受不了这种遭人轻视的生活,他中学毕业后即闯荡社会,把读书的机会留给弟妹。他的弟弟,后来成为在香港很受人尊敬的港大医学院名教授。

初闯社会:意识到工字不出头,股市显身手

很多上海企业家和曹家一样,在解放初期南迁香港,纺织业成为上海人集中的行业。曹仁超找工作自然就进了纱厂。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工厂劳动条件也很艰苦。曹仁超常常要在摄氏40多度的高温里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干活,蹲在地上吃盒饭,一天挣不到多少钱。曹仁超觉得这样在工厂里上班看不到希望。  

这时,他结识了一位女孩。他感觉这个温柔的女孩很像自己的母亲,于是他对女孩说:“我现在开始追你,追到娶你为止。”  

女孩一开始很冷淡,只是回他一句:“神经病”。后来在他的疯狂追求下,开始动摇,但提出交往条件:不能在工厂做工,要找一份穿西装的体面工作。 

曹仁超听了非但没有觉得对方嫌弃自己穷,反而借势吹捧自己:“这个太没有问题了,我将来要带你去希尔顿吃饭,上半岛吃雪糕,搭的士入龙华吃烧乳鸽!”

牛皮吹出去了,但是转行之后,曹仁超依旧看不到什么希望,也意识到“工字不出头,干这一行没有什么大出息。”

就在这时,一位同学的伯父买了一个股票经纪的牌,需要一个懂英文的人帮忙,于是曹仁超开始进入证券公司工作。这个行业让他大开眼界,认定这就是赚大钱的好渠道,他开始抓紧时间积累本钱,先干学徒,从擦桌子、打开水做起,月薪220港元。为了实现自己“赚大钱”的抱负,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还兼职帮别人打英文信,一封信4元,每天打5封。就这样,他一年下来存了5000港元。  

1969年,他用这5000元开始买股票。刚入市场的他,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但专炒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还利用当时买卖股票可以在两周后交割钱款的条件“赊购”大量股票,最高时曾经手里拿着一百万市值的股票,但兜里只有一万元的现金。

他的运气也特别好,赶上好行情,3年下来,竟然赚了28万元。而在当时,普通香港人的月薪不过三、四百元,成功的甜头让这个20岁的年轻人志得意满。 

跻身报业凡人变“超人”,两次惨败意识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

曹仁超供职的证券公司有很多年报,都是英文的。曹仁超英语很好,经常拿报表看,了解了很多资讯。再和客户交谈,就能为客户解答许多问题。后来他觉得把这些问题写成文章发表出去,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自己也能挣稿费。

于是,他开始给报社投稿,最终得到《明报晚报》编辑林山木的赏识。曹仁超记忆力极好,对财报中的数据过目不忘。林山木很惊讶,说他是“超人”,于是给他起了笔名曹仁超,意为“超人曹”。

林山木后来开创了香港最好的财经报纸《信报》。几年后曹仁超追随而至,入股5%。

之后,林山木的政经专栏和曹仁超的“投资者日记”专栏成为《信报》的两大品牌栏目。

这期间,曹仁超投资股市却遭遇两次惨痛的失败。

之前快速赚钱的经历,让曹仁超觉得自己就是股神,忘记了股市有涨也会跌。1971年下半年,他开始学人融资炒股。结果,中国加入联合国被市场解读为利空,恒生指数3个月跌了30%多,大量融资的曹仁超被打回原形,20多万只剩下了7000多元。

遭遇平生最大打击,曹仁超倒还沉得住气。他的理念是:明朝再来过。趁年轻博一把,反正身家也不大。之后,他收兵休战,并反复思考学习,看了很多关于股市尤其是技术方面的书,提升自己的作战能力。

调整好状态后,曹仁超重新再来,不久就王者归来,到1973年已将市值做到了50万左右。当时,恒生指数也相当疯狂,3个月涨了超过40%,有了教训的曹仁超变得理性,将股票卖掉换成现金,然后和太太到东南亚度了蜜月。

之后,恒生指数果然如他所料,从1973年3月的高点1774点一路往下跌。到1974年7月已跌到478点。躲过股灾的曹仁超又开始找回投资天才的感觉,认为478点应该是底了,投下50万买入了后来被李嘉诚收购的和记企业。

结果,市场再次给他狠狠一耳光。在他入市之后,恒生指数依然跌跌不休,而他从每股8港元开始一直加仓,不料竟然跌到了1港元。到1974年12月最低跌到150点时,他的50万已只剩下10万。

也就在那期间,因为经济大势不好,曹仁超还被公司解聘。股票亏出血,还丢了工作,而现在已是拖家带口的人,这让乐观的曹仁超也无法接受。他还记得,跌到让他无法承受的那个晚上,他一整晚没有回家。

曹仁超在晕晕乎乎中来到天星码头,呆呆地坐在那里,看着城市灯火与船来船往,苦苦思索接下来要如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又如何才能重新回到昨日的辉煌。想到从10万回到50万,是要涨5倍,这是多么的遥遥无期,内心就更是绝望。

不知觉中竟已是黎明破晓,曹仁超这才突然想起自己居然整个晚上没回家。等他头脑空白地匆忙回家,打开房门时,他看见母亲和妻子已是泪眼朦朦。她们都知道曹仁超股票大亏,正在担心,他会不会一时想不开,寻短见去了。当时曹仁超便发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再不容许同类事件发生。

40年4万倍,长持地产是关键

两次惨败,让曹仁超成为真正成熟的投资者。后来,他多次对外表示,自己最感谢的就是两次股灾,尤其是第二次惨败的经历与和记企业那只股票。

因为这让他在30岁之前就尝够了投资不理性的苦痛,不但知道了股市专治聪明人,投资需要永远谨慎与反省,更从此悟出一个必须止损的道理,并一生受用。

也因此,曹仁超总告诉那些很早遭遇失败的年轻人,说这是好事。人生总要 “衰”一次,愈年轻遭灾愈好。年轻输得惨,买到教训,还有时间把失去地找回来。

第二次惨败后,曹仁超给自己定下铁律:一定要止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事实证明,他此后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直到生命终止。此后的30年,每次股灾来临,曹仁超都是“冬江水寒鸭先知”,并成功地逃过大灾大祸。

长期持有地产股,是曹仁超将5000元变成2个多亿,40年获得4万倍的里程碑事件。

1980年代,香港地产起飞时,曹仁超看准这个趋势,不但在报纸上写文章呼吁股民买入房地产,更把自己的大部分资产配置到优质地产股然后长期持有。

到1997年卖出最后一手地产股时,曹仁超当初投资的60万已经变成两千多万,获得超过30倍的回报,超过恒生指数23倍。除了炒股,他也在此期间买下多处物业,并在高点时一并抛掉,同样是大赚。

从香港楼市股市套现后,曹仁超将一半资本转移到英国,继续用按揭的方式买入物业,之后又在高点陆续卖出,算上汇率、杠杠也是10年获得超过5倍回报。

2003年,曹仁超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快车道,又买入大量国企红筹股并在2008年之前的高点卖出,同样获利颇丰。

几经股市磨难后,曹仁超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把准趋势,追涨杀跌。

在挑选股票时,他独创了“牛眼投资法”。他认为,在把握市场大趋势的前提下,挑选在一段时间内具有潜力的行业,再从中挑选升幅潜力较大的二线股。理论上,5年内只要射中牛眼6次,每次获利100%以上,就算最初只有万元本金,也可以获利百万元。

曹仁超还认为要学会止损。他说:“止损也许会错过了赚大钱的机会,但是它令你不会再一次失去大部分的财产。”还要会“追涨”,即是不要轻易言退,只要坚持就能赚取最大利润。

有一次,他从媒体上看到胡锦涛主席支持造船业,就在1元的价位买了中华造船业股票,结果赚了两倍。之后他很开心地离开,但后来发现离开早了。

“如果继续持有,可以赚大约25倍。”他说。

在他看来,投资股市如同打仗一样,先要做好调查,看准大趋势,并制定战略,充分运用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再配合眼前形势,临危不惧,方能胜出。

“只要按我的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曹仁超有时这样说。

但他也说过:“不要把我当成‘股神’,神在天上呢,我只是顺势而为。”“我所讲的投资方法未必适合你,不要照搬。”

事实上,曹仁超就是一个例外。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说法基本上是忽悠人的。任何人都不可复制,更何况“超人”。

 

 

附: 创富启示录(论势篇)语录摘选

1. 致富之道,一字记之曰:“势”。
论势古已有之,并非什么新发明或现代化事物,中国的太极阴阳、西方的经济时钟和周期理论,都离不开盛极而衰、衰极而盛的道理。

2. 趁势其中一个要诀,是要留意大环境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影响香港最大的一个因素,是香港政府制定了每年限卖土地50公顷的规定。当年我老曹在专栏中大力鼓励读者投资地产股或房地产市场,自己也积极买入地产股并持有两个住宅单位。1997年7月“卖地限制”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每年供应85 000个住宅”的房屋政策(以往每年供应平均不多于30 000个)。供应突然增加,此时不卖更待何时?

不过,趁势并不只是跟着群众的趋势而行,有很多时侯也要与群众对着干,因为群众在市场拐点出现时,判断往往是错的!例如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人心惶惶,但纯粹就投资角度来说,却是入市时机!

任何事物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在本人眼中投资只有时机(timing),没有错对!

3. 真正的价值投资,投资者是做不到的,因为价值难以判断。 何谓昂贵,何谓便宜? 此一时、彼一时也。当一个人多日没饭吃时,他可能愿意倾家荡产,以求换得活命的机会。在不同时期,投资者对”价值”的看法每每不同。

4. 作为精明的投资者,我们首要项目是捕捉大趋势,即所谓”有智慧不如趁势”。 至于中期趋势,可利走势工具协助走位,须明白形势不利自己时要忍、形势有利自己时要狠、看事物要准。而炒短线者,则必须先学会评估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摆动指数,才能掌握股市一涨一落的韵律。

投资最好分三路进军,利用循环周期、趋势及摆动指数,制定长、中、短期策略。”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做到进退有据,才可决胜千里。

”炒”字以”火”及”少”组合而成,成功炒家必须炼成”火”中取栗的本领,不然,只有愈炒愈”少”。

5. 除了”止损不止赚”,我老曹另一投资座右铭就是”加涨不加跌”,即每次投资均分注买入,亏本便卖掉,当投资开始有利润时,不但不卖反而再买。

我们只可在肯定已看清趋势时才加码。在亏损的形势中,投资者只能选择忍受或离场,千万不可增加注码。须知道投资市场不是表现勇气之地,你凭什么坚持死硬立场,甚至加仓赌反弹?

请记住牛的脖子上挂着响铃,故牛市出现之时,不少人听到铃声;反之熊市却突然出现,例如1997年8月、2000年3月、2007年10月,当人人都以为只是一次小调整时,大熊便现身。

无人可以预知市场的高低位,故切勿奢望自己可最低价买、最高价卖,反而应该”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当股价从低位反弹上升10%到15%之后,在群众哭泣之时,投资者可利用基本因素分析事物,再以技术分析决定买入强势股的时机;如股价从高位回落10%到15%之后,尤其当人人都要疯狂跟进之时,即可出货获利。

我们其实毋须估顶、抄底,等到趋势形成后再加入也不算迟。

面对金融海啸,不要犯傻空沮丧!投资者可以减仓,但不可以被人赶离场而变成一无所有!

6. 股市求生的第三个要诀,就是要有耐性。 通常熊市和调整持续时间都比我们估计的时间漫长,切勿感情用事。“不要豪言壮语,活着是唯一真理”,任何时刻,投资者都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今天恐龙早已不复存在,而蟑螂却从史前一直生存至今。不要追逐过于进取的投资项目,要维持保守的策略,直到最恶劣日子成为过去。

7. 不同的行业本身有各自的循环周期,和股市指数升降关系不大。所以,当一位称职的分析员,必须对个别行业的盛衰周期有一定的了解,不可停留在只懂“止损、止赚”的水平,说一些泛泛之言。油价高昂时,有利于上游的勘探开采企业。油价回落时,下游的炼油、化纤企业理应受惠于成本下降。因此,石油股炒升的同时,化工股便炒跌;反之亦然。势不在我,龙头又如何?其实,行业周期十分清晰,稍加留意就可捕捉主流。投资者只要于行业由低潮回升初期,趁未有人留意时,以低价吸纳相关的龙头股,行业高潮时出货,往往不消一两年时间,便可获利一倍以上。

8. 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先了解财务分析、学会风险管理,然后再学习走势予以配合。走势可以用来分析短期股价,对分析长期趋势往往帮倒忙。很多投资者因RSI过高而卖掉广船国际,后来又上升了10倍。

9. 如何在沙堆中挑选钻石?选错股的可能性高达90%。再加上时间因素,能够在最适当的时刻吸纳最合适的股票,几率更只有5%。

优质的股票首先是管理层良好,可以凭借良好的声誉,以低于市场平均成本获得资金。如用止收购管理欠佳的公司,通过引入良好管理而获得回报,股价便可一升再升。

优质股票的第二个特征是具备创意。此也为国人的弱项。诚如凯恩斯暮年所悟,创意乃创造财富的根源。如美股Taser,就凭生产一种点击枪,使股价由20美分升至30美元。

优质股票的第三个特征是业务的毛利率高于15%,边际利润也不应太低。

第四个特征是大股东持股比重较大。代表大股东与小股东共坐一条船。

10. 拿破仑天资聪颖,常打胜仗,一生只打过两次败仗,一次是攻打莫斯。科时失去了70%的军力;另一次则是滑铁卢一役,更是全军覆没。拿破仑只知道打胜仗,不知道如何处理败仗。而与之对垒的英军常打败仗,但每次撤退都井然有序,以保存实力为主。最后把握住了机会,与普鲁士军队联手,在滑铁卢将拿破仑军队一举全歼。同样的道理,股市中没有常胜将军。问题是有的人的牛市中赢过不少胜仗,但是在熊市到来时却因不肯撤退和及时止损而没顶。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