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供不应求?“反向卷王”特斯拉连续3次涨价!车企价格战仍未落幕?

2023-11-14 15:20

当国内车企仍在价格战中血拼之际,特斯拉又双叒宣布涨价,这已是特斯拉一个月内以来连续第三次涨价了。

今日,特斯拉微博显示,即日起,Model 3/Y后轮驱动版售价正式上调。Model 3后轮驱动版涨价1500元至26.14万元,Model Y后轮驱动版涨价2500元至26.64万元。

 

就在四天前,特斯拉曾上调了Model 3/Y长续航版售价。Model Y全轮驱动长续航版售价由29.99万元调整为30.24万元,上涨2500元。Model 3长续航焕新版售价由29.59万元调整为29.74万元,上调1500元。

10月27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国产Model Y高性能版价格上调1.4万元,调整后售价36.39万元。 

特斯拉为啥连续3次涨价?

当各大车企都在降价促销以全力冲刺全年目标的时候,特斯拉却为何一反常态涨价了?

对此,特斯拉官方表述是,当前产品“供不应求”。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Y提车周期已延长到2-8周,Model 3焕新版提车周期为2-9周。并且随着特斯拉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日韩等亚太市场的销量持续井喷以及Model 3在欧洲意大利日渐热销,也给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据悉,目前该工厂生产线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另外,从政策面来看,今年的最后两个月或许还是“低价”购买特斯拉车型的黄金窗口期。毕竟,2024年前购入Model Y高性能版、Model S及Model X还能享受购置税全免,再叠加年底前特斯拉的限时引荐奖励活动,算下来,如果明年再买至少要多花5千块。

但市场普遍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自今年年初以来,特斯拉旗下Model 3、Model Y等多款车型分别在美国、欧洲、中国、日本、韩国等多国和地区大幅降价,此举虽然让特斯拉今年前两季度交付实现高增长,但收入和利润率却在持续下降。截止第三季度,特斯拉净利润为18.53亿美元,同比下滑44%。

 

 

其次,价格战很难持续。虽然此前特斯拉CEO马斯克为抢占市场份额而牺牲利润,多次释放可能再次降价的信号。但是,持续降价一方面是容易导致投资者对特斯拉信心的消失,另一方面降价对销量的拉升效果正在减弱。

最后,还有分析认为,特斯拉中国此次分三波调价,是从销量较少的车型开始再慢慢到销量较大的车型,有试探市场反应的意思,而且在这波涨价后,也能给后面的降价适当留下一定空间。

汽车行业年末降价趋势或难改

目前,特斯拉距离年度销量目标仍有距离,涨价或是“逆向”冲击年度目标。

前三季度,特斯拉累计交付132.41万辆汽车,较去年前三季度90.86万辆提升45.73%。此前特斯拉提出目标在2023年全年实现180万辆汽车交付,这也意味着,在四季度特斯要卖出47.59万辆汽车。

但从整个汽车行业来看,大部分车企仍在进行降价冲刺年末销量。

11月1日, 比亚迪开启了年末冲刺模式,官宣护卫舰07、宋PLUS冠军版等多款车型限时优惠,整体优惠后相当于降价5000元-18000元不等。 
11月2日, 零跑汽车官方宣布全系车型降价,至高补贴10000元/台。据了解,在11月1日-11月30日下定零跑T03、零跑C01、零跑C11、零跑C01超级增程、零跑C11超级增程均可享受金融贴息、选装基金等。 
近日, 赛力斯宣布旗下蓝电E5车型限时降价,最高降幅达4.01万元,降价之后的新车起售价仅为9.98万元。除此之外,吉利旗下的领克品牌、长城旗下的欧拉品牌均宣布降价。 

中汽协数据显示,10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9.1万辆和285.3万辆,产量和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3.8%。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随着国家层面针对汽车行业的政策指引加大,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10月的车市增长超预期较强。近期乘用车国内消费和出口贡献较大,总体汽车市场持续走强,全年预计达到2950万台,创历史新高。

华金证券研报表示,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指出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900万辆左右。结合各项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和9月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推断,全年900万辆目标有望达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亦并非旨在提供任何投资意见。有关内容不构成任何专业意见、买卖任何投资产品或服务的要约、招揽或建议。本页面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修改,而本公司毋须另作通知。本公司已尽力确保以上所载之数据及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本公司不会对任何因该等资料而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未经香港证监会审阅。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