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破局史上最残酷猪周期!新希望连亏三年后,猪价大涨!资产排名跌至22年最低的刘永好,能否逆风翻盘?| 原创

2024-08-07 19:54

邦吉、嘉吉、ADM等粮农巨头穿越百年纵横全球的法宝,是构建从上游种子到下游食品的农业全产业链模式,以化解农产品供需周期波动的风险。刘永好掌舵的新希望控股,40年扩张也基于这一逻辑。

其利用饲料业务创造的稳定现金流,透过新希望、新希望集团、新希望投资集团、南方希望实业、草根知本等核心实体,在食品与现代农业、乳业与快消品、房产与基建、化工与资源等板块落子600多家企业,年营收超过2800亿元。其孵化成熟的资产中,新乳业、新希望服务、华融化学已相继上市,六和集团、四川燃气等则通过并购重组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证券化,并释放利润。

得益于一体化产业布局以及新业务的培育孵化,新希望得以穿越多轮周期,实现业绩的节节攀升,刘永好得以连续22年稳居新财富创富榜前80名。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姬婧瑛

2003年,刘永好以24.8亿元资产,登上首次推出的新财富创富榜,位列第17名。当年与他同时上榜的400人,到2024年,只有26人还留在榜单上,而刘永好资产虽有377.4亿元,排名却滑落到第77位,为22年最低。

作为头部民营企业家中的长青树,刘永好资产的35%来自对旗舰上市公司新希望(000876)的持股市值,而新希望却碰上了史上最漫长的猪周期考验。

2022年11月以来,生猪价格跌跌不休,由26.64元/公斤跌至2024年2月13.52元/公斤的低点,早已到达成本线以下。“白菜价”的猪肉,为消费者乐见,却令上市猪企巨亏。漫长的下行周期中,新希望已连续3年录得亏损,亏掉前10年近一半的利润积累,负债率升至74%。

今年上半年,猪价回暖、上市猪企大幅减亏,令人看到周期磨底阶段终结的曙光。

8月6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冲上20.4元/公斤的阶段性高位,远高于2023年末的13元/公斤。这意味着,2023年1月开始的本轮猪周期第四次磨底阶段趋于结束,养猪企业正越过盈亏平衡点,进入新的盈利周期。作为国内第三大养猪企业的新希望也不例外,根据半年报预告,其净利润已在5月扭亏为盈,二季度实现盈利7.5亿元。

这一背景下,新希望于8月2日发布13份公告,其中两大事项引人注目:一是调整2023年末发布的定增募资预案,将募资总额减半、偿还银行债务金额减半;二是终止使用募集资金收购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徐闻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少数股权,减少支出15亿元。这或显示,其当时面临的现金流紧张情况得到缓解,而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有望分享新一轮增长红利,不再要求新希望“回购”股权。

虽然生猪养殖业务实现盈利,但新希望整体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仍录得亏损12亿元。伴随新一轮猪周期启动,新希望能否走出逆风局?

01

新希望控股:年入2800亿元,

参控股11家上市公司

在新希望系内,处于控制版图最上层的,是新希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希望控股”)。

新希望控股的业务最早可追溯至1982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其已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600家分公司和13万名员工,年销售收入超过2800亿元,形成食品与现代农业、乳业与快消品、房产与基建、化工与资源、金融与投资五大业务板块。

新希望控股由刘永好个人100%持股,新希望集团则是其进行资本运作的重要依托。

2019年开始,刘永好一手推动旗下成熟业务平台新乳业(002946)、新希望服务(03658.HK)、华融化学(301256)密集上市,一手收购了兴源环境华创云信飞马国际(002210)等上市公司股权,扩大资本版图。

伴随这些布局,新希望系也在调整股权架构。最重要的一次调整,是变更新希望集团的股权结构。

2007年12月,新希望集团确定了由刘永好及其女刘畅、其妻李巍三人分别直接持股62.34%、36.35%、1.31%的股权结构。2020年4月,其股权变更为,刘永好通过全资的新希望控股间接持有新希望集团75%的股权,剩下25%的股权中,刘永好、刘畅、李巍分别直接持股14.602%、9.09%、1.31%。

自此,新希望控股成为整个新希望系最上层的控股平台,并通过新希望集团、新希望投资集团(简称“新投集团”)、草根知本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草根知本”)等实体,控制众多运营公司(图1)。

上市公司股权,是新希望系版图中最重要的构成。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新希望系持有11家上市公司股权,其中5家公司是其主要业务板块的运作平台:现代农业平台新希望、物业服务平台新希望服务、乳业平台新乳业、化工业务平台华融化学、供应链平台飞马国际。刘永好、李巍、刘畅持有新希望、新希望服务、新乳业、华融化学的股权市值合计235亿元。

其中,三人通过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南方希望”)、新希望集团分别持有新希望29.23%、1.47%股份,持股市值合计132.35亿元;刘畅通过Universal Dairy Limited持有新乳业64.69%股份,刘永好通过新投集团持有新乳业15.52%股份,二人持股合计80.21%,持股市值70.55亿元;刘永好、刘畅一致行动人Golden Rose Developments Limited持有新希望服务66.92%股份,持股市值约8.9亿港元;新希望化工、宁波新融合计持有华融化学74.65%股份,持股市值25.76亿元。

在金融领域,新希望系从1996年发起创建民生银行开始,也不断朝着全牌照方向迈进。银行领域,其先后参股民生银行、莱商银行、保定银行、乐山市商业银行、新网银行;信托领域,曾控股联华信托(兴业国际信托前身),2011年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兴业银行,不再持股;保险领域,2002年发起创建民生寿险,2017年1月发起创建国宝人寿;期货、证券领域,持有华创证券、华创期货股权;资产管理领域,拥有新希望资产管理公司(下设易方达新希望股权投资基金、红杉信远股权投资基金等)、新增鼎(海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厦门望润资管公司;融资租赁领域,参与创建了新望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商业保理领域,创建了新希望(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我国三农领域第一家商业保理公司)。

2016年后,新希望系开始收缩金融版图,不再直接持有莱商银行、保定银行、乐山商业银行股权,也通过减持华创云信股权,淡化对华创云信持有的证券、期货和银行平台的影响。

在产业投资领域,新希望集团还牵头成立新希望产业基金、海外农业发展基金等,以LP身份投资国内数十家风险投资基金、二级市场基金、医疗专项基金等。

这些投资带来的分红等收益,平滑了相关持股平台的主业周期浮动对业绩的影响。以民生银行为例,新希望对民生银行的权益投资账面价值为226.8亿元,2022年获得民生银行股利3.89亿元,2023年获得股利3.91亿元;新希望向民生人寿投资2.11亿元,2023年获得股利678.4万元,累计已获得股利1.085亿元。

得益于不同板块资产的证券化及投资业绩,刘永好从2003年登上新财富500创富榜至今,连续22年稳定在前80名。不过,2024年,受新希望股价下滑影响,其资产总值跌至377.4亿元,较2022年缩水15%,相比2021年725.7亿元的高点缩水48%。

未来,旗下上市公司的表现,以及能否打造新的上市平台,也是新希望系走出逆风局的关键。

02

新希望:产业旗舰,

磨底“前所未有”猪周期

新希望系内,上市公司新希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正在带领其穿越猪周期挑战的,是为其掌舵十年的刘畅。

  • 逆周期扩张,3年亏损123.6亿元

深耕饲料产业的新希望,从1996年上市至今,最大的两个增长波峰分别出现在2011年和2019年,后一波即由刘畅主导(图2)。

2011年,新希望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出售了所持的两大房地产业务子公司成都新希望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实业”)、四川新希望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四川实业”)以及乳制品公司新希望乳业的全部股权,并从新希望集团及刘永好家族手中收购了农牧类资产,坐上A股农牧类上市公司头把交椅。

2013年,62岁的刘永好将新希望董事长之位交给33岁的刘畅,支持家族二代在商业江湖大展拳脚。在刘畅主导下,新希望完成了中游的猪禽养殖和下游的屠宰加工、食品、冷链运输网络的一体化布局,生猪出栏规模跻身国内前三,冷链物流企业成为行业第二,预制菜已打造出“10亿元”销售额的单品,2022年,其营收突破1400亿元,是刘畅接手前的两倍。

2019年,为了抓住非洲猪瘟爆发之后的“超级猪周期”,采用“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的新希望大幅增加养猪投入,2018—2023年生猪出栏量由255万头增至1768万头,增长6倍,销售收入则增长了6.5倍(图3)。

新希望扩张的节点,正是中国生猪养殖产业规模和集中度提升的关键期,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猪王”即诞生于每一轮周期收缩与扩张的平衡中。

受益于养猪业务的带动,新希望营收及净利润均快速增长,2020年营收增速创历史新高(图4)。

激进扩张的另一面是,新希望单只肥猪的综合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例如,其2022年一季度平均成本18.7元/公斤,高于16元/公斤的行业均值。

高于行业的成本,在周期下行时,会被规模化放大,影响业绩。2011—2020年,新希望净利润总和为263亿元,但2021—2023年亏损123.57亿元,3年亏掉此前10年净利润总和的47%。其股价也从2020年9月42.2元/股的高点一路跌到2023年12月末的8.5元/股,市值蒸发超过八成,可谓业绩市值双杀。

周期下行期间的亏损,吞噬既往的利润积累,也是每一轮猪周期中都会有“猪王”倒下的背后逻辑。

2023年9月底,刘畅在全员信中表示,公司已经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环境”,当前处于“战时状态”,要深挖现金池,全员打粮食。

新希望的挑战,来自五个层面:一是养猪业务持续亏损,猪价受制于市场供需博弈;二是负债率走高,偿债压力升高;三是下游高投入的新业务消耗现金流;四是股价低迷,大规模发可转债、增发等融资手段,相当于贱卖股权;五是控股股东新希望集团业绩同步下滑,对新希望的支持能力有限。

2018年之后,新希望集团营收持续增长,但2021年首次录得亏损,2022年以微利扭亏,2023年净利润1.39亿元,远低于2021年之前50亿—82亿元的净利润水平(图5)。2023年,新希望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也攀高至68%的历史高位,偿债压力增大。

2023年底开始,新希望密集打出了“出售资产+定增+发债”的组合拳,募资125.5亿元,以缓解现金流的压力。

当年12月1日,新希望公告,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定增募资73.5亿元,其中22.0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债务。12月16日,其公告,将旗下禽产业链运营主体山东中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新食品”)51%股权,以27亿元的对价出售给央企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牧集团,并将间接持有的食品深加工业务运营主体——德阳新希望六和食品有限公司(简称“新希望六和食品”)67%的股权,以15亿元对价转让给关联方海南晟宸投资有限公司(新希望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简称“晟宸投资”),合计获得42亿元现金。2024年3月,新希望申请发行不超过10亿元的非金融企业债,拟用于置换到期债务、补充流动性资金等。

一连串的融资动作,一为扛过猪周期磨底阶段,避免债务和流动性危机,二是保障主营业务持续发展的开支需求。

  • 持续多元化,财务杠杆2.7倍

以饲料业务起家的新希望,在享受行业龙头的规模红利时,也必须面对这一业务周期性强、毛利率低、竞争充分的无奈。20多年来,新希望都通过开辟更高毛利率的新业务寻找业绩增量,地产、化工、乳制品、生猪养殖、食品加工,其都有涉足。近年,其更聚焦于深耕农业产业链,实现垂直一体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垂直一体化也是国际农粮巨头分散风险的共同选择。

例如,邦吉(BG.N)创立时以谷物进出口贸易为主业,在200多年的多元化扩张中,逐步涉足农产品加工、食品、油料、化肥、物流、糖业、生物能源等领域,持续进行“农资+农场+终端”业务链条的垂直整合,构建了覆盖全球的从农场到终端的一体化产业链。2023年,邦吉实现营收595亿美元,实现净利润23亿美元,其最新市值为160亿美元。

ADM(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DM.N)也用近120年的时间构建了覆盖上游种子到下游销售的全产业链,2022年,其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15.56亿美元,净利润录得43.4亿美元,均为历史最高;不过,其2023年业绩有所下滑,最新市值为310亿美元。

另一巨头嘉吉同样在近160年里打造出“农业一体化+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的纵向全产业链模式,成为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鸡肉、鸡蛋、牛肉和甜味剂等原材料的最大供应商。2023财年,其营收同比增长7%至1770亿美元,是2023年福布斯榜单上美国最大的非上市企业。

新希望的垂直一体化模式也推动了业绩增长。2017—2023年,其四大主业中,除禽产业营收仅增长14%外,饲料、猪产业、食品三大业务的营收均实现翻倍式增长(图6)。

饲料业务是新希望成立40年以来稳定的盈利支柱,堪称现金奶牛,2017—2023年营收增长1.2倍,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稳定在56%,2023年达57.4%,为7年来最高。2023年,其销售饲料2876万吨,相当于全国饲料总产量的8.9%,是绝对的行业龙头。其中,海外销量达467万吨,创历史新高,核心区域如越南、印尼、菲律宾的销量实现了8%—10%的增长,利润实现了20%的增长。

作为最早出海的中国饲料企业之一,新希望1999年在越南建立第一家海外饲料厂,目前已在亚洲、非洲等地的16个国家以投资新设、收购兼并等方式运营企业,并培育了越南、印尼、菲律宾、孟加拉、缅甸、埃及六个重点市场,这里的人均饲料产量为0.087吨,仅相当于中国的38%,被视为新希望饲料业务增长的核心动能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饲料业务以规模取胜,但毛利率相较同行还有优化空间。2023年,海大集团(002311)饲料业务毛利率达到8.53%,高于新希望,二者产品结构亦存在差异。

依靠饲料业务的稳定现金流,新希望不断向生猪养殖、食品业务延伸产业链。

饲料与生猪业务具有强协同性。一是生猪养殖可以带动饲料销售,2023年,新希望销售的1114万吨猪饲料中,593万吨为外销,521万吨为内销。二是饲料业务的稳定现金流,能支撑养猪业务。

食品业务则是新希望向下游延伸的重要落子,从冷链物流网络的搭建、预制菜制作到渠道变革,新希望完成了从批发向B端和C端渠道的全覆盖,具备了打造年销售额超10亿元大单品并向全国铺货的能力。

不过,无论养猪还是食品,均是前期消耗巨额资金的业务。2010—2023年的14年间,新希望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532亿元,但是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却达到819.6亿元。尤其是2019年后的5年来,新希望的生猪养殖、食品加工业务快速上规模,其投资净现金流占过去14年的83%,筹资净现金流占比则高达104.11%(表1)。

巨额的现金缺口只能通过融资来弥补,2010—2023年新希望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达36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养猪规模急剧扩张的2020年和2021年,两年其筹资现金净流入高达534.16亿元。2022年其筹资净现金流转负,2023年净流出149.3亿元,是净流出金额最高的一年。实际上,2023年新希望借款432亿元,同比增加了63亿元,仍保持着大规模借款,但当年其筹资现金流出超过600亿元,其中偿还债务支出485.4亿元。这意味着,新希望仍旧处在大规模借旧还新、现金快速周转滚动的状态中。

新希望集团的情况与新希望相似。2023年,新希望集团经营净现金流150.27亿元,为历史最高,但其筹资净现金流出152.5亿元,吞噬了全部的经营现金流。在筹资现金进出中,其借款746.06亿元、偿还债务支付781.8亿元,借和还的金额均处在历史高位(图7),新希望集团也处在资金快速周转滚动状态。

2020年开始,新希望负债超过净资产总额,到2023年末,负债总额高出净资产606.78亿元,杠杆倍数达到2.7倍;2024年一季度末,其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4.03%,创历史新高。而2020年之前,其负债率长期低于45%(图8)。

由于新业务扩张战略耗费巨资,2019—2022年,新希望集团推动化工、地产、乳业资产相继独立上市融资。

03

剥离孵化:化工、地产、乳业三大平台密集上市,持股市值235亿元

2000年左右,新希望先后新设了化工、地产、乳业三大新业务板块,通过内部孵化和外延收购的方式快速做大规模。剥离后,新乳业、新希望服务、华融化学相继IPO,合计募资20亿元。上市后,新乳业又通过发债等方式融资40亿元,华融化学融资6.05亿元。3家公司合计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66亿元,得以继续通过收购、孵化等方式实现业绩增长。

  • 新乳业:收购扩张,营收位列行业第六

新乳业上市,是刘永好家族时隔23年后第二次到深交所敲钟。

新希望开辟乳业业务,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其当年配股募资中的3795.35万元用于投资安徽新希望白帝乳业,获得后者55%股权。此时,1993年成立的伊利股份(600887)已于1996年在A股上市,成为首家上市乳品企业。这个阶段正是国内乳制品消费市场启动、增长空间巨大且竞争者分散的窗口期。

2002年,新希望全面进军乳制品行业,投资数亿元,密集收购了四川新阳平乳业、重庆天友乳业、四川华西乳业、昆明雪兰牛奶、青岛琴牌乳业、云南邓川蝶泉乳业、河北新天香乳业等十多家乳企,从区域性奶企跃升为全国性的乳制品企业。其当年乳制品年产能达到30万吨,实现营收6.8亿元,同比增长2.7倍,利润则同比增长1.1倍至1.4亿元,毛利率21.15%,是新希望毛利率最高的业务。

得益于高毛利率,乳业以饲料六成的营收,实现了高于饲料1.3亿元的利润,成为新希望最大的盈利支柱和新的现金奶牛。

2004年6月,蒙牛乳业(02319.HK)在港股上市,获得20多倍超额认购,上市3年,其股价上涨8倍。其表现或鼓舞了刘永好,新希望启动乳制品业务港股上市的计划。

2006年7月,新希望出资4.8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新希望乳业”),作为乳业板块的上层控股公司。同月,新希望将旗下9家乳业运营实体的股权转让给新希望乳业。

2008年,国内乳制品产业遭遇重创,新希望乳业2009年净利润仅录得877万元,2010年亏损3012万元,对新希望当年的业绩形成负面影响。新希望乳业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更高达75%,较2019年的69%增长6个百分点,现金奶牛陡变“包袱”。

这也推动了新希望剥离新希望乳业。

2011年9月,新希望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置入新希望集团的农牧资产,包括六和集团、六和股份、新希望农牧、枫澜科技4家公司股权;剥离持续亏损的新希望乳业;出售地产资产,将成都实业51%股权、四川实业51%股权,以合计2.02亿元的对价,卖给了四川新希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新希望地产”)。

本次交易的核心是资产置换:新希望以持有的新希望乳业100%股权,置换南方希望持有的新希望农牧92.75%股权。前者评估值5.52亿元,后者评估值14.08亿元,超出的8.55亿元,新希望以向南方希望发行股份支付。此外,新希望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六和集团100%股权、六和股份24%股权、李巍和刘畅持有的成都枫澜科技75%股权、新希望农牧7.25%股权,交易对价分别为52.66亿元、9.6亿元、5071.37万元、1.1亿元。新希望为此配套发行了9亿股股份,募资72.42亿元。

交易完成后,新希望成为A股农牧行业龙头,总资产由97.4亿元增至216.9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倍至716.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2倍至33.4亿元,市值创历史新高。刘永好在新财富500创富榜上的排名,也由前一年的19名跃升至12名。

而独立发展的新希望乳业,持续亏损、负债高企,上市融资成为必行之路。其为此开始搭建港交所红筹上市架构。

第一步,从2013年5月刘永好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公司开始,先后设立了5层控股架构,由刘畅持有的境外主体控股。至2015年6月,南方希望将新希望乳业100%股权作价6.18亿元转让给注册于香港的公司Universal Dairy Limited,作为境外上市的第一层控股主体。同年12月,Universal Dairy Limited对新希望乳业增资5亿元,其注册资本增至9.8亿元。

第二步,2016年2月,由于倒奶频发、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实施等综合因素影响,港股乳制品板块经历回调,新希望乳业放弃境外上市计划,启动境内上市计划,拆除红筹架构并精简股权结构,刘畅仍通过境外主体持有新希望乳业境外母公司100%股权(图9),此举或在于享受境外的税收优惠,便于资金灵活使用。

第三步,2016年12月,新希望乳业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Universal Dairy Limited和西藏新之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股93.54%、6.46%。

第四步,2016年12月、2017年5月,新希望乳业两次增资,引入战略投资人,分别获得2.8亿元、1.08亿元资金。

第五步,新希望乳业再收购6家成熟乳业公司资产,其中,标的山东朝日是新希望乳业高端鲜奶产品“朝日唯品”的母公司(表2)。

第六步,新希望乳业将冷链等非乳业资产剥离给新希望系内的草根知本、鲜生活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简称“鲜生活冷链”)等公司,业务更为聚焦(表3)。

经过一系列的资产整合后,新希望乳业于2019年1月25日在深交所上市,证券简称“新乳业”,募资4.65亿元资金。

上市5年来,新乳业发行可转债融资7.18亿元,通过银行等渠道融资32.9亿元,以此为基础继续收购乳业资产、扩张规模。2019年,其耗资7.09亿元收购中国现代牧业控股9.28%的股权,2020年以17.07亿元收购宁夏寰美乳业100%股权,2021年以2.3亿元收购重庆新牛瀚虹实业60%股权。2024年4月,其拟以1.1亿元收购福建新澳牧业55%股权、福建新希望澳牛乳业55%股权,后放弃该收购。

值得一提的是,新乳业收购的重庆瀚虹就是现制酸奶品牌“一只酸奶牛”的运营母公司。由于“一只酸奶牛”不断亏损,2023年12月,新乳业以1.485亿元,将重庆瀚虹45%的股权转让同系的草根知本集团。

多年收购积累,新乳业拥有核心品牌新希望,以及唯品、雪兰、三牧、夏进、澳牛、华西等15个子品牌。2023年,其乳业生产主体设计产能达到154.87万吨,实际产能118.1万吨,产能利用率76%。其中,高端产品线的营收增速加快,定位高端的朝日唯品有机系列2022年的营收同比增长200%,2024年,其24小时高端鲜奶产品营收同比增长40%。2023年,其新产品贡献的营收占12%,成为增长的新动能。

随着资产规模扩张,新乳业的业绩也大幅增长。其营业收入由2018年的不足50亿元翻倍至2023年的109.87亿元,在同类上市乳制品企业中排第六,在伊利、蒙牛、光明、优然牧业、现代牧业之后;净利润从2.47亿元增至4.38亿元,增长77.3%,低于营收增速。

业绩增长的新乳业,连续5年分红,合计每股获得分红0.44元(税前),刘畅100%持股的Universal Dairy获得分红2.46亿元(税前),新投集团获得分红0.58亿元。

2023年,新乳业的毛利率为28.79%,远低于同期蒙牛乳业37.15%和伊利股份32.58%的水平。国内乳业“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下,乳业已进入向高端、新鲜、小众市场攫取增量的阶段,押注低温奶、鲜立方战略的新乳业,2023年负债率再度上升至70.47%。

如何平衡扩张与负债,以及在营收增长中提升盈利水平,是新乳业当下必须面对的问题。

  • 新希望服务:收入依赖新希望系地产业务,三大举措寻增量

2011年,与新希望乳业一起从新希望剥离的房地产业务的两大实体——四川实业和成都实业,接手方为新希望地产。

地产低迷的2009、2010年,四川实业分别亏损17.4万元、18.4万元,成都实业则录得净利润1842万元、119万元。2011年前5个月,二者已分别亏损54万元、83万元。剥离后,其不再影响新希望的业绩表现,也有利于集团地产资源整合。

Wind数据显示,新希望地产成立于1997年,经过27年的经营,已覆盖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物业管理等多元业态,2023年跻身全国Top30房企,是新希望系未上市的最大资产。

2012年前,新希望地产仅在西南发展,营收在20亿元左右。2012年,房价普涨之际,其开始全国扩张。刘永好派遣得力下属张明贵到新希望地产担任执行总裁,主导通过对外合作方式拿项目。新希望地产先后与绿地集团、中国铁建、旭辉集团、北辰、华润置地等公司合作,开发项目,2015年其销售额达到73.66亿元,2020年突破2000亿元,挺进全国房地产40强。

2021年,新希望地产资产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的1680亿元,资产负债率也达到77%的高位。此后,随着“三道红线”划出、房地产行业去杠杆,新希望地产也开始收缩,2023年资产规模回到2019年的水平,较2021年收缩40%。

2022年8月,新希望地产更名为新希望五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五新实业”)。2023年,五新实业在全国16个城市交付40个项目,合计3.7万套新房,实现营收336.42亿元,净利润11.88亿元,其总资产1066.27亿元,净资产351.8亿元,资产负债率65.6%,为2013年以来负债率最低的一年。

外部资金的支持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关键助力,五新实业也不例外。企查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4年5月,其共发行各类债券28只,累计融资126亿元,目前存续债券14只,存续规模69.53亿元。其最新的一次发债在2024年5月,发行27亿元公司债及8亿元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

除了发债,新希望地产还利用了股东担保融资。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新投集团对外担保余额51亿元,被担保方主要为旗下各地的房地产开发和置业公司。

伴随地产开发业务的发展,2010年1月,新希望集团在成都设立四川鼎晟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旗下物业。2011年,该公司成为新希望地产全资子公司,2019年更名为新希望服务(03658.HK)。物业服务之外,新希望服务也成为集团旗下乳制品、食品、零食等快消品的销售渠道。

2020年8月,新希望服务以7935万元,收购新希望地产旗下提供商业运营服务的新希望商业的全部股权。2020年12月,其出售温州希望小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呼和浩特新希望物业服务公司。当年,其在管楼面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营收由2018年的2.6亿元增至2020年的5.9亿元,实现两年翻倍,而资产负债率也飙高至75.42%。

上市融资,成为新希望服务缓解资金压力的必选项。2021年5月,新希望服务在港股上市,融资7.6亿港元。其第一大股东Golden Rose Developments Limited(刘畅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全权信托间接持有100%股权)持股66.92%。当时,物业管理行业已诞生44家上市公司,且有19家公司正在申请IPO。

上市后,新希望服务的资产负债率下降,3年均低于36%。

新希望服务以“物业+商业”模式运营,营收来自物业管理、生活服务、商业运营及增值服务四大业务,2023年实现营收12.6亿元,净利润2.15亿元。

其中,物业管理服务贡献营收占比超过一半。截至2023年末,其在管物业项目130个,在管楼面面积3225.8万平方米,每平方米物业费为2.95元,其以成都为核心,西南和华东区域面积分别占47.4%、39%,营收占55%、32%。而其物业管理服务的营收中,超过60%来自新希望系旗下物业。

此外,其在营商业项目管理楼面面积约53.9万平方米,平均出租率87.8%,毛利率达60.2%,是旗下毛利率最高的业务。

新希望服务与集团地产业务形成联动:通过提升服务,助力物业保值增值,带动物业管理业绩增长,并通过分红等方式回馈股东。

上市后,新希望服务连续3年分红,且2023年年中、年末两次分红。3年合计分红0.3878元/股(税前),分红率34.46%。其中,大股东Golden Rose Developments Limited累计获得分红2.1亿元(税前)。

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新希望服务营收增速逐年下滑,由2021年的57.1%降至2023年的10.5%,净利润增速也由51.13%降至5.88%。其2023年毛利率为34.9%,创2018年以来最低,较2020年42.05%的高点下降7个百分点。另外,其净资产收益率也由2020年的38.62%降至2023年的19.03%,公司盈利能力正在下降。

当下,新希望服务正在通过三大举措增收。

一是向医疗、产业园物业管理延伸,寻找增量。2023年,新希望服务中标了温州第五人民医院、昆明骨科医院等项目,并入驻成都C8数字经济产业园、成都茶百道产业园、成都中宝宝马4S店等产业园项目。

二是收购扩张。2022年4月,其旗下子公司以18亿元对价收购成都明宇环球商业管理有限公司51%股权;2023年11月,旗下子公司以823.4万元收购成都锦官新城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80%股权。

三是与集团联动,开辟B端和C端零售业务。2023年,新希望服务共计为企业客户提供个性定制礼盒超11万份,礼盒收入同比增长56.4%,实现B端零售收入4735万元。此外,其通过“社区市集”等方式,向C端客户提供牛奶、调味品等新希望系产品,2023年月销牛奶1万箱。

这样的举措,能否转化为新希望服务业绩增长的动能,并降低其对五新实业的依赖呢?

  • 华融化学:未来或整合新希望系化工资产

新希望内部与地产、乳业几乎同时开始培育的另一个业务是化工,彼时,化工是能够出口赚外汇的高科技产业。化工也是刘永好之兄刘永行旗下东方希望集团布局的主要赛道。

2000年9月,成都华融化工公司(简称“华融有限”,华融化学前身)设立,主要生产氢氧化钾(KOH)、聚氯乙烯(PVC)及烧碱系化工产品。新希望持有其34.91%的股权,成都化工股份公司持有其33.92%的股权,国际金融(IFC)公司持有其25%的股权。

华融有限成立后,成绩亮眼。2002年,新希望投资3亿元对其技术改造,其高纯氢氧化钾出口量增加,2003年创汇123万美元,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主营业务利润3878.73万元。

由于新希望集团在化工赛道广泛布局,逐步培育出磷化工、钾化工、煤化工等业务线,为了整合化工资产,2006年,新希望集团设立新希望化工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新希望化工”),作为化工板块的上层控股公司,新希望也将持有的华融有限股权转让给了新希望化工。

依照扩张产能、提升技术并举的路线,至2019年,华融有限氢氧化钾产能已排名全国第五。2020年,华融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华融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融化学”),新希望化工、宁波新融(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股95.5%、4.5%。

2022年3月22日,华融化学上市募资9.66亿元,新希望化工持股比例降至71.63%,与宁波新融合计持股74.65%。

上市后,华融化学连续分红,合计每股分红0.33元/股(税前),新希望化工合计获得分红1.13亿元(税前)。

上市当年,华融化学营收同比增长76%,然而,2023年却同比下降6.67%,其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均较上市前明显下滑。一方面市场周期下行,下游需求萎缩,另一方面,其产业结构也需要高端化升级。华融化学已开发出电子级、光伏级、试剂级、食品级的精细钾产品及氯产品,来应对新的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系化工板块中,新希望化工、甘肃新瑞玖、新川肥料、新川化工、上海双元贸易、宁波甬疆石化、前程石化、宁波科固、奔诺能源化工、燕华化工、宁波前程能源、宁波前程物产等均拥有与华融化学相同的PVC业务,存在同一控制下的同业竞争。

未来,华融化学如果收购同业资产,资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