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IPO月报】“18C”门槛下调、美的集团过讯 8月港股IPO市场为爆发“蓄力”

2024-09-03 15:50

金吾财讯 | 8月份,港股IPO市场有3只新股挂牌。虽然这个数字与7月份的10只相比显得较为冷清,但若比较2023年8月无一只新股挂牌,今年8月表现还算积极。

去年前8个月,港股市场共有37家新上市公司,而根据港交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已有43家公司成功上市,其中主板有41家。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港股IPO市场整体上比去年同期更为活跃,逐步有了回暖的迹象。

不过这3只新股的市场申购情绪乏善可陈,最高认购倍数为16.07倍,首日挂牌有一只新股破发。

来源:港交所 整理:金吾财讯

黑芝麻智能开局碰壁 “18C”光环减弱?

上文提及首挂破发的那只新股,便是“18C”第二股——黑芝麻智能。

据悉,黑芝麻智能是国内自动驾驶AI芯片领域的主要玩家,其拥有着华山系列高算力SoC及武当系列跨域SoC两个系列的芯片。

市场份额方面,据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相关资料,按2023年车规级高算力SoC的出货量计,黑芝麻智能为全球第三大供应商。

事实上,公司上市历程也较为曲折。起初公司计划于科创板上市,但当时A股严把准入关口,A股IPO市场持续收紧,最终公司把目光转向港股市场。去年1月,公司开始筹备上市计划,同年6月30日首次递表,但申请未果。于今年3月再度递表,最终于8月成功挂牌。

本以为能像首家“18C”晶泰科技上市时那般光彩夺目,但黑芝麻的首挂表现,令投资者大跌眼镜。

8月8日当天黑芝麻智能开盘报18.8港元,较招股价低32.86%,全日最低见18.28港元,最高价为22.8港元,最终收报20.45港元,较招股价低26.96%。以收盘价计算,一手账面亏损755港元,若以高位出售,则每手账面亏损520港元。

其实从申购期也能发现,公司的认购情绪明显不足,公开发售部分仅录得2.52倍的认购额,一手中签率达到100%,认购一手即可稳获一手。

不过即便开局逆风,黑芝麻智能也仍有靠业绩翻盘的可能。8月28日,公司公布上市首份中期业绩“成绩单”。截至6月30日止6个月,录得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11.05亿元,去年同期则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37.29亿元;每股基本盈利15.1元。期内取得收入1.8亿元,同比增加68.2%。

此外,期内整体毛利9010万元,同比增加3.65倍;整体毛利率同比增加31.8个百分点至50%,当中自动驾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毛利率毛利率有12.9%增长34.3个百分点至47.2%;智能影像解决方案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增长39.1个百分点至86.6%。

强劲的业绩表现,已经让黑芝麻股价在绩后出现了反弹,最高点接近招股价。如能持续稳定的发挥下去,未来可期。

同源康医药获汇宇制药“出资出人”力撑

挂牌首日表现最佳的,是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同源康医药。

自2017年成立以来,公司已建立由11款候选药物组成的管线,包括核心产品TY-9591、六款临床阶段产品及四款临床前阶段产品。公司目前正在中国进行TY-9591单药治疗的关键II期临床试验,将其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一线治疗,以及正在中国进行TY-9591单药治疗的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将其用于EGFRL858R突变的局部晚期(IIIb或IV期)或转移性NSCLC的一线治疗。

同源康医药作为一家尚未有产品上市销售的医药企业,业绩方面自然是呈亏损状态。据近日公布的中期报,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扩大至2.19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74亿元;每股亏损0.68元。期内公司研发成本达1.38亿元,同比增长15.3%。

尽管目前盈利前景未显,但公司仍获不少资本的青睐,自创立以来,公司已完成了六轮融资,其投后估值也由2018年的1.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0.84亿元,投资方包括毅达资本、浙商创投等。在2023年的D轮融资中,汇宇制药、中金启合分别以5000万元和1亿元认购523.43万股、1046.86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为1.62%、4.24%。

值得注意的是,已在科创板上市的汇宇制药对同源康不仅“出资”还“出人”——自今年起,汇宇制药董事长丁兆担任了同源康医药非执行董事,负责为其发展提供战略建议。

不过8月6日,丁兆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调查。好在该事件并未对同源康医药的上市造成负面影响,8月20日挂牌首日仍以13.22%的涨幅收盘,当日最高价15.96港元,高位抛售一手可赚1930港元。另外,上市后的四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到49.17%。

背靠“海尔系”的众淼控股表现“扎实”

众淼控股是一家保险代理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且海尔集团间接持有众淼控股约60.44%的投票权,其中约52.88%通过青岛海盈汇持有,约7.56%通过青岛海创汇持有。

由于有海尔集团的“背书”,公司业绩增长稳健,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亿元、1.48亿元、1.74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699.2万元、3634.9万元、3899.3万元。

近日公布的中期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2158.8万元,同比增长5.3%;每股基本收益0.20元。期内收入8845.6万元,同比增长8.4%。

基于较快的扩张速度和稳定的盈利能力,公司的业绩“扎实”增长。因此获得不少投资者的青睐。公司于申购期公开发售阶段接获16.07倍认购,一手中签率50%,需要认购10手才可稳获一手。

然而,“报行合一”下,公司毛利率正在走低,从2022年的45.3%,下滑至2023年的42.8%,2024年一季度继续走低至42.4%。

今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减少2.1个百分点至约42.0%。公告指,主要是由于公司保险代理业务的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42.6%减少至期内的40.5%。

公司股份上市翌日尾盘股价短线跳水,并收跌17.41%,报6.07港元,跌穿发行价7港元。

“18C”门槛下调 美的集团过讯 港股IPO市场吸引力再提升

“港股IPO市场复苏”仍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8月23日,香港证监会与联交所联合宣布了一系列针对特专科技公司及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的上市规则短期修改,这些调整旨在回应市场意见,反映市场环境的变化,预计将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的吸引力。这一调整将于三年限期内暂时适用,由2024年9月1日起至2027年8月31日止(实施期)。

根据新规,《主板上市规则》第18C.03(3)条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时的最低市值门槛将大幅下调。其中,已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下调33%;未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则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下调20%。

根据胡润研究院《2024全球独角兽排行榜》榜单显示,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453家,分布在53个国家和291个城市,中国以340家位居第二,2023年增加24家。这也意味着特专科技公司上市的潜在资源依然丰富。市场分析表示,港交所下调特专科技公司IPO市值门槛有利于吸引更多公司赴港上市。

另外,作为8月的重磅消息,美的集团于8月30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美银。美的集团计划通过本次香港上市募集20至30亿美元,最快于9月正式登陆港交所,此次或将成为今年港股市场最大的IPO项目。

【结语】

通过降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的市值门槛,港交所不仅响应了市场需求,同时也顺应了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这无疑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加之诸如美的集团这样规模庞大且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公司即将加入港股市场,预计将会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并可能引领新一轮的上市热潮,为港股IPO市场的复苏注入新的动能。

近期递表情况如下:

来源:港交所 整理:金吾财讯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