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产业向“新” 发展提“质”

2024-10-18 09:17

转自:合肥发布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合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下好“先手棋”,勇闯“新赛道”,充分利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全力推进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合肥不断构筑起新的“产业地标”。

  如今,全国50%的新能源叉车、20%的液晶显示屏、10%的新能源汽车、8%的光伏组件来自“合肥制造”。

蔚来第50万台量产车下线。

传统产业不再“传统”

  “灯塔工厂”,素有智能制造“奥斯卡”之称,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那么,“可持续灯塔工厂”又意味着什么?

  10月8日,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被世界经济论坛升级为“可持续灯塔工厂”,标志着这家工厂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获得世界级认证。

  洗衣机、白色家电,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让合肥这个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生,一批传统制造业企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惠而浦自动洗碗机生产线。安徽图片网供图

惠而浦自动洗碗机生产线。安徽图片网供图

  走进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一台台工业机器人自动检测、码垛,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

  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机器设备上报的数据,随时调整设备工艺参数,实现高效的柔性生产和智能排查。

  “灯塔工厂”里最常见的这个场景背后,是系统化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

  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成果是,近三年来实现产值增长60%、人均效率提升51.6%、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6%,单台制造成本下降28%。今天的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集研产销为一体的全品类洗衣机生产基地。

  目前,像这样的“灯塔工厂”,合肥还有4座:海尔合肥空调互联工厂、合肥海尔卡奥斯智控互联工厂、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全球灯塔工厂、联想集团合肥产业基地,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合肥海尔“灯塔工厂”生产线。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合肥海尔“灯塔工厂”生产线。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传统产业不再“传统”。“灯塔工厂”,是合肥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创新驱动,众多传统企业踏上了技术改造升级的征途。数字赋能、云计算、物联网……当新技术遇上“旧产业”,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数据呈现变化。近五年,全市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6.4%,今年上半年增速更是高达61.3%。合肥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

  “点”上,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线”上,协同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改造;“面”上,推动重点集群和园区数字化转型。

  向“新”发力,从点到线到面,合肥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战新产业抢占“新”机

  20.99万元起!

  7月17日晚,大众首款智能电动轿跑SUV——ID.与众在合肥宣布上市。

  来到安徽,大众的运行轨迹发生变化。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安徽,三足鼎立。

  “与众”的闪亮登场,让大众安徽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这是大众在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企业,也是大众向新能源发起冲锋的关键阵地。

大众安徽全自动工业机器人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通讯员 王世保 摄

大众安徽全自动工业机器人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通讯员 王世保 摄

  大众与众,蔚来已来。

  当前,合肥汽车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新能源赛道更为突出。

  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机械臂上下翻飞,左右舞动,只需98秒,一辆汽车的四扇门便自动安装完毕。

  今年5月,蔚来第50万台量产车在这里正式下线,成为首个达到这一量产规模的中国高端纯电品牌。

  意气风发的蔚来创始人李斌,毫不掩饰合肥对自己的“知遇之情”,他感言,蔚来的发展,离不开安徽合肥这方创业沃土,安徽合肥的营商环境,是蔚来克服挑战、坚定前行的信心所在。

蔚来汽车新桥产业园整车生产线,新车正在下线。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蔚来汽车新桥产业园整车生产线,新车正在下线。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

  2021年7月,比亚迪与合肥“一拍即合”,一期项目从谈判到签约用时仅23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从签约到整车下线用时10个月。比亚迪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感叹:“合肥干部敢担当、讲诚信、重效率,我对在肥项目发展充满信心!”

  作为全国唯一的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双智”试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试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的“四试点”市,合肥已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总量最大、知名品牌最多、发展活力最强、供应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布局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合肥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等6家整车企业,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等300余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

  今年1月至8月,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8.3万辆、同比增长72%,产量居全国前列。

  “首位产业”跑出“加速度”,新型显示好“屏”如潮。

维信诺柔性AMOLED动态滑移终端。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国栋 摄

维信诺柔性AMOLED动态滑移终端。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国栋 摄

  9月,全球首条搭载无FMM技术的第8.6代AMOLED生产线在新站高新区开工。该生产线总投资550亿元,是全球最先进的高世代AMOLED生产线之一。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显示面板制造的城市之一,合肥已集聚京东方、维信诺、视涯科技、全色光显、康宁、彩虹、欣奕华等一大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年产值超千亿元。

  2023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及竞争力研究》中,合肥荣登“中国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名单榜首。

  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同样亮点纷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实现26.7%稳态认证效率,刷新世界纪录;讯飞星火大模型,入选全国首批大模型国家标准测试认证名单……

  从“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到聚力打造“6+5+X”产业集群体系,合肥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围绕先进技术进行布局,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互支持、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

  2023年,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1%,占规上工业比重54.7%。新增百亿产值工业企业6户、总数22户。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较一季度加快3个百分点,创近30个月新高。

未来产业布局未来

  “小江小江,请给我递一个橙子。”指令一下,身高1.8米的“小江”灵活转动机械臂,精准地抓取橙子,递到观众手上。

  “小江”是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带来的“启江二号”人形机器人。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小江”精彩亮相,顿时吸引了众多目光。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人形机器人受到热捧。安徽图片网供图

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人形机器人受到热捧。安徽图片网供图

  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师田蓥梅介绍,借助多个视觉感知传感器、高精度惯性测量单元和高精度六维力传感器,“启江二号”不仅可正常行走,还能完成叠衣服、开瓶倒水、擦盘子等精细动作。

  作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多重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人形机器人是重要的未来产业之一,也是安徽省委、省政府重点部署的新兴产业之一。

  “未来,这种人形机器人能够适应工业生产和养老服务场景,既可以当任劳任怨的‘工人’,也能成为贴心高效的‘保姆’。”田蓥梅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极具应用想象力,未来可期。

  今年7月,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和安徽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同时在合肥揭牌。这意味着,合肥将联合多方,共同打造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研究基地。

  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在合肥高新区,有一条路,短短几百米,就聚集着国仪量子、问天量子、本源量子等诸多以“量子”命名的科技企业,涵盖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多个领域,“量子大道”由此得名。

  作为量子科技的发展高地,近年来,合肥在量子产业领域提前布局,持续发力。

  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中国量子计算机的第一个操作系统和测控系统、中国第一台可交付使用的量子计算机等皆诞生于合肥,“量子密话”等一批实用化的量子安全应用加速走向实际生产生活。

合肥高新区云飞路,因沿线密布量子领域企业而被称为“量子大道”。通讯员 王世保 摄

合肥高新区云飞路,因沿线密布量子领域企业而被称为“量子大道”。通讯员 王世保 摄

  合肥正全力打造“量子科技”“量子产业”双高地。据最新全球未来产业指数报告,合肥量子信息领域排名全球第2位、全国第1位。

  核聚变能被视为未来世界的终极能源。合肥正依托聚变系列大科学装置,加速推动聚变能从实验研究到工程示范再到商业应用的进程,聚力点亮聚变发电的“第一盏灯”,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余家。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合肥布局未来,也为未来积蓄发展的势能。

  过去,合肥靠创新“起家”;如今,合肥靠创新“当家”。未来,合肥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