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金融“大合唱” 共谱“好声音”

2024-10-22 08:36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在上海金融监管局指导下,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集机构、行业、监管、媒体四方合力,一体推进主动宣传和声誉风险管理,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生态。

□记者 张瑾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然要求。聚焦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加快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地区特点和行业特色的新闻宣传模式,上海银行业保险业蹄疾步稳。

10月11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召开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新闻宣传推进会,就“筑牢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宣传主阵地”开展交流互鉴。上海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鑫泽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辖内60多家银行保险机构及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者,要牢牢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动权,胸怀“国之大者”,深刻领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要义,积极传播上海金融之声;要用好中国金融传媒“一报两刊”(《中国银行保险报》《中国农村金融》《金融监管研究》)这一金融人的主阵地,唱响金融业的主旋律,传播金融业的正能量。

做好行业声誉风险管理

上海银行:突出“防”“快”“准”三个关键字

上海银行副行长汪明介绍,在声誉风险管理的实践探索中,上海银行以“防”“快”“准”为关键字,持续推进声誉风险管理的体系化建设和全流程管理,以变应“变”,不断提升实效。

突出一个“防”字,织密声誉风险防范网络。该行持续深植“预防为主、全员有责”理念,健全声誉风险防控体系;在落实中,抓“源头”、抓“苗头”,于产品推出、政策调整、业务退出等关键环节嵌入声誉风险评估,主动应对客户诉求,杜绝声誉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两张皮”现象;建立和完善外部舆情热点实时监测机制,常态化将舆情监测工作与消保、客服、信访、案防等工作联动。

突出一个“快”字,聚焦声誉风险全流程关键环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快做预案、快速联动、快速监测等实现以“快”制“快”。例如,该行处置小组各部门紧密联动,快速汇总投资者、客户、媒体等反馈,分头按口径做好解释;针对重要舆情启动专题监测,每小时通报舆情并研判趋势等。

突出一个“准”字,在传播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准抓手,提升声誉风险管理精准度,实现“有的放矢”。对此,该行一方面加强新闻宣传主动管理,聚焦“主阵地”,加强与主流媒体常态化沟通,打造“朋友圈”;关注“新阵地”,顺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加强自媒体监测和研究。另一方面用好各类管理工具,如加强数字化工具应用、依托在线舆情系统实时监测舆情,编制可视化走势图,更精准地研判,针对性应对;加强考核工具管理,以考核指挥棒引导全行落实常态化建设和全流程管理,筑牢防控体系。

做实金融消保宣教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构建全链条消保工作体系

“开展金融教育是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预防性措施,也是构建全链条消保工作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董怡蓓表示,在上海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该行积极开展金融教育和消保宣传工作,积极构建全链条消保工作体系。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唱好“消保为民”主旋律。该行多次通过权威媒体刊登消保主题文章,表达交行坚持金融为民、扎实推进消保工作的决心和期望;与“学习强国”平台合作,推出金融慕课系列视频、“金融高管讲消保”专题访谈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弘扬金融正能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消保故事。该行持续开展“媒体进交行”系列活动,围绕适老化金融服务和老年群体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热点话题,邀请媒体实地探访营业网点。同时,通过线下传统纸媒渠道及线上媒体宣传矩阵,进一步提升宣传渗透度。

制定差异化的宣传策略,做到精准触及和有效覆盖。该行聚焦“一老一少一新”等重点人群,运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消保宣传体系;积极参加上海金融监管局主题微电影拍摄工作,打通金融教育“最后一公里”;与国家反诈中心联合推出主题短视频,剖析理财骗局;与上海电视台合作拍摄古装短视频,寓教于乐,普及知识;制作消保长图作品被上海金融监管局采纳推荐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街15号”等公众号发布;与上海电视台开展合作,录制“开课啦”“掌上观文”等青少年节目。

做深媒体交流互动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用心经营新闻宣传“朋友圈”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张险峰介绍,在上海金融监管局的带领下,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坚持以优势品牌为突破口,通过提炼重点宣传内容、建立重点响应机制、搭建传播矩阵,持续经营内外部新闻宣传“朋友圈”。

提炼“七大品牌”重点宣传内容。该行以“数智化”战略为引领,聚焦“五大赛道”,脚踏实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时,结合实际提炼科技金融、投行并购、跨境金融、浦银避险、资产托管、浦银开户、财资金融“七大品牌”,以此为抓手做好内、外部宣传。2024年前三季度,该行对外发布新闻通稿超60篇,传统媒体刊登数量近250篇,网络媒体刊登数量逾9000篇。其中,涉及“七大品牌”内容超85%。

建立“七大品牌”重点响应机制。该行组建了一支60人的新闻宣传员队伍,统一全行宣传思想,强化“金融报国”信念,响应“七大品牌”宣传策划,为持续在上海市场讲好浦发故事提供有力机制保障。同时,积极组织行内专家与媒体“面对面”,针对业务本身的创新突破点、推进过程中的点滴故事等进行闭门交流,逐步建立相互信任和依赖。

搭建“七大品牌”传播矩阵。该行兼顾不同媒体的传播特性,统筹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与不断壮大的自媒体阵地,搭建起协同高效融合传播矩阵。2024年,该行携手20家中央及上海地方主流媒体参与两轮“策源科创”调研活动,走访科技龙头企业、浦发银行首个创新中心——张江创孵基地,立体展现上海银行业主动服务科技企业的形象,调研稿件全网总阅读量突破700万。

做强品牌宣传推广

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提高“四力”讲好新时代故事

“宣传就是生产力。”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国栋表示,该公司以品牌宣传与推广为抓手,聚焦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打造既有深度又接地气、既有高度又冒热气、既有力度又蓄底气的宣传作品,努力讲好新时代上海保险品牌故事。

在品牌宣传推广过程中,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注重巩固各类宣传阵地,夯实品牌宣传大本营。对外,与媒体同频共振,建立日常联络、选题交流、重点内容沟通的灵活机制,多次获中央级媒体正面报道。对内,搭建党建文化会客厅,建立晨会、内网、公众号、视频号等内宣矩阵,高频传递党建资讯、服务案例,聚共识促发展。高度重视行业宣传平台,联动发声,提升影响力。

与此同时,该公司探索以优秀“人物图谱”串联起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新时代好故事,先后策划“了不起的她”“平安青年诉调员”“新质劳动者”“数字化闪光青年”“优秀党员志愿者案例”等一系列主题宣传,展现该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服务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的布局和成果。

此外,该公司积极发力短视频精品创作和融合传播,用心打造《助微走实,平安纪事》微纪录片,走访上海小微企业代表,展示平安服务小微的创新实践;策划《三十而立,砥砺逐梦》司庆宣传片,展现公司坚持党的领导,奋力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成果;推出《防患于未燃——平安火灾实验基地消防应急演练》系列短视频,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自救自护能力。

为进一步扩大保险受众,履行社会责任,该公司还持续深耕社交媒体直播,通过“平安好车主”“平安好生活”线上开展公益直播协销农产品;联合上海交通台、小红书等直播科普保险知识;与汽车之家开展以旧换新“上海车展换购季”,邀请电台名嘴直播试乘试驾、介绍车生态系列保险产品,展现政府引导、金融助力、科技赋能、商家支持的高效联动。

做优局管媒体宣传合作

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充分运用“一报两刊”平台资源

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爱兰介绍,近年来,该公司坚持“形象宣传有高度,助推销售有力度,品牌传播有深度”的宣传工作思路,与中国金融传媒“一报两刊”紧密沟通协作,充分运用权威媒体平台资源,讲好上海国寿“好故事”。

加强对基层典型人物和案例的专题报道。2022年,时任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江宁路营销服务部总经理吴蓉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该公司特邀《中国银行保险报》进行现场采访,采写了《“特别能战斗”的保险女将——记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蓉》深度人物专访报道,让典型人物报道更加贴近保险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利用头版图片新闻,“第一时间”生动展示保险一线服务为民的场景。在《中国银行保险报》刊发的《上海:让金融适老服务“有爱无碍”》一文中,该公司为老年客户提供一对一专属陪同“坐享”服务的新闻照片首次出现在全国性报纸的头版头条,凸显上海国寿坚守“保险为民”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尊老敬老、细化关爱服务的生动实践。

配合中国金融传媒开展地区特别策划,展现金融力量、行业担当。该公司紧跟时点,积极参与《中国银行保险报》行业深度专题报道,先后为该报“深读”专题版面提供疫情后首批客户服务中心恢复营业、落实国企减租政策助企纾困等新闻线索和图文报道素材,充分展现上海保险业在监管引领下,勇担社会责任,因地制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性、人民性。

近年来,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还持续加强与中国金融传媒的高层走访交流,不断加深双方的互信互动。“中国金融传媒拥有强大的公信力与影响力,保险机构运用好‘一报两刊’权威媒体平台资源,可在传递行业主流声音的同时,积极改善行业整体形象、展现行业底层一线代理人的正面形象,提高客户信任度和认同感,促进行业更平稳、健康的高质量发展。”周爱兰表示。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