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加仓”太仓

2024-10-22 09:55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第22期,总第919期),原题为《“加仓”太仓》。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戴闻名、史佳庆 编辑金明大

在当今全球地缘政治复杂动荡的大背景下,德企在太仓的投资还在增加,集聚度还在提升,太仓与德企形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

2024年8月8日,第十九届太仓罗腾堡啤酒节 2024年8月8日,第十九届太仓罗腾堡啤酒节

在太仓高新区的南京东路上,运行着一条“含德量”颇高的公交线路——103路。其站点的名字,多是沿线的德国企业:克恩-里伯斯、通快、海瑞恩、托克斯。

从克恩-里伯斯站出发,方圆4公里范围内,分布着40多家以德企为主的外资企业。

克恩-里伯斯,也是1993年第一家落户太仓的德国企业。在此后的31年时间里,这个面积仅8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00万的江南小城,渐渐集聚了超过530家德国企业,占到中国制造业德企总数的10% ,其中包括全球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60多家,是实至名归的“德企之乡”。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当今全球地缘政治复杂动荡的大背景下,德企在太仓的投资还在增加,集聚度还在提升,“德企之乡”的金字招牌越发闪亮,太仓与德企形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

2024年9月26日,第16届德国“太仓日”在汉堡市莫扎特音乐厅举行。太仓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华东表示,未来要让“太仓制造”注入更多“德国品质”,让“太仓生活”融入更多“德式风情”,全力打造“更高水平中德合作高地”。

31年对德合作的深厚积淀,助推太仓发展出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在此基础之上,叠加“临沪沿江近海”的区位优势,太仓再次孵化出两个奔向500亿级的新质增长极:航空航天与生物医药。

太仓,正从“德企之乡”加速跃升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端制造业“优等生”。

逆势追加投资

总部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克朗斯(Krones)集团,是饮料灌装设备和系统制造业的“隐形冠军”,为饮料和调味料客户提供从厂房设计到吹瓶、灌装、旋盖、贴标、包装、码垛和物流系统规划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其设备以高速、稳定和高质量闻名全球。

克朗斯集团1995年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代表处,2004年决定将制造工厂落户太仓。扎根太仓20年来,克朗斯机械(太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克朗斯太仓”)飞速实现了本地化:共建造了六期厂房,制造的设备已售出超过1000台/套,且具备了水线全套设备本地生产能力,成为中国软饮料、啤酒、乳品和调味料等行业多家领军企业的主要设备核心供应商。此外,“太仓制造”的克朗斯设备还成功出海,远销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和泰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克朗斯机械(太仓)有限公司 克朗斯机械(太仓)有限公司

2024年初,克朗斯集团决定“加仓”,在太仓下一步重点发展的区域——娄江新城追加2亿欧元投资建设新工厂。2024年4月11日,克朗斯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会主席克里斯托夫·克兰克亲自飞往太仓出席签约仪式。

“新工厂达到计划产能之后,无论是生产规模、人员还是产值都将实现翻番,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克兰克说。

目前全球地缘政治复杂动荡,不少企业不敢大笔投资,但克朗斯却决定逆势追加投资。克朗斯太仓人力资源及社会事务高级总监夏沁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公司董事会“对中国市场依然有非常强劲的信心”。

而强劲的信心,既来源于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中国人对高质量产品的强劲需求之外,更来源于20年来在太仓积累的成功经验。

夏沁沁坦言,公司在决定追加投资时,也考察了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多个厂址选项,但最终依然决定“加仓”太仓,一个关键考量在于,太仓和整个长三角地区经过与德企多年的合作,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机械工业供应链,上下游配套极为完善,制造能力和人才储备非常充分。

“加仓”太仓,就是“加仓”中国。

夏沁沁介绍,未来公司将把德国最核心的设备转移到中国来,进一步提升中国工厂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实现真正的中国本土化。

随着太仓德企的逐步增多,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欧商投资企业协会(TRT)于2006年成立,迄今已拥有136家会员企业,95%为德国企业。TRT会务经理李静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最近几年,太仓德企不但人员相对稳定,而且不少仍在增资扩产。

“德企的集聚效应和临沪沿江的区位优势,再加上日益完备的制造业生态圈,使得德国企业不但不愿离开太仓,还带来了更多的德国专业服务企业,如管理、咨询和法律服务企业。”李静雯说。

“双元制”金名片

众所周知,“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成为世界先进制造强国的“秘密武器”之一。所谓“双元”,是指“校”(学校教育)“企”(企业实训)双管齐下,共同培养高级技工的职业教育体系。

制造业要走向高端,就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工。太仓在与德国合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前瞻性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DAWT培训中心是太仓首家双元制培训中心,采用德国双元制培训模式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由克恩-里伯斯公司、慕贝尔公司和太仓经济开发区政府及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三方(企政校)共同持有。参照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学生40%的时间在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60%的时间在DAWT和企业学习专业技能,培训合格的学员会被克恩-里伯斯和慕贝尔录用并获得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成为企业的关键技术人才,有效满足在太德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如今,太仓共拥有10多个双元制培训中心,包括德国海外商会联盟(AHK)在高新区设立的中国首个双元制教育机构AHK学院,推进培训资源重组,强化技能人才储备,为在太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体系保障。太仓还建立了国内唯一的AHK教育示范推广基地,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

中国首个国际化技能人才中德联合培训基地AHK学院落户太仓 中国首个国际化技能人才中德联合培训基地AHK学院落户太仓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亲身探访了太仓德国企业亿迈齿轮的双元制学徒中心。

总部位于德国黑森林的亿迈齿轮,创立于1863年,161年来为汽车行业和工业领域的客户提供从各种齿轮的解决方案和齿轮系统到模块化设计,在全球汽车驱动系统领域享有盛名。

2009年,亿迈齿轮跟随汽车行业的客户企业,在太仓设立生产基地。亿迈齿轮(太仓)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蔡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培育专业人才,从中发展骨干力量,是亿迈齿轮100多年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经验。于是,从2017年起,亿迈齿轮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AHK德国工商大会三方合作,采用高职提前单招模式,选拔太仓当地高中生开展双元制学徒项目,把德国总部行之有效的双元制教育“移植”到太仓来。

学生在位于太仓市高新区的亿迈齿轮(太仓)有限公司企业车间内进行双元制培训 学生在位于太仓市高新区的亿迈齿轮(太仓)有限公司企业车间内进行双元制培训

为此,公司专门投资500万元购买设备,建成了总面积572平方米的学徒中心,共设置工业机械、塑料工艺、自动化和工业商务四个专业,培养期为3年,毕业后可直接在公司内就业。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看到,10多名身穿T恤和背带裤的年轻人,正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在工作台前学习手动加工技术。蔡宇介绍,公司为学徒们配备了两名中国籍、一名外籍共3名全职培训师,第一学年学习基础的各机械类加工技术和气动控制技术,第二学年通过真实的项目化培训巩固各加工技术的运用,第二年下半年开始为期8个月的在岗培训。

除了“硬技能”之外,学徒还要学习“软技能”——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以及经营管理等。“在第二年,学徒们会被分成二至三人组成的小组,在公司内部找项目,体验从产品设计、报价到制造、业务洽谈和交付项目的全过程。”蔡宇说。

与此同时,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会根据企业需要组织理论教学,学院教学和企业培训时间比约为4:6。

具备3年完整的培训记录后,学徒们将统一参加AHK技能考试。考试由理论测试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实践部分要求学徒在6个半小时内,用指定材料制作一套生产线模拟机构,并进行答辩和演示。

中德相关机构部门已经对部分工种证书进行了比较互认,通过AHK和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双重考试后,学徒们将同时获得中国的大专文凭和可在欧盟通用的德国AHK职业资格证书。

事实证明,双元制培训项目成为了学徒和企业的双赢机制。

亿迈齿轮迄今为止共培养了100多名学徒,“几乎没有离开的”。跟德国的情况类似,大部分学徒3年结束后还会选择“专升本”,接着修读完本科学业,有些人读完本科、在公司工作几年后,还会再去读研究生,“公司也都支持”。

如今,亿迈齿轮太仓工厂的员工里,约8%来自于“双元制”项目培训的学徒。“在学徒制这方面,我们做得甚至比德国总部还细致,并且根据中国的特殊情况融合了一些本地化的措施,留人率也更高。”蔡宇说。

截至目前,双元制职业教育已累计为太仓培养1万多名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不但大力助推了太仓本地制造业水平的提高,更成为太仓招商引资的一张“金名片”。

不久的将来,太仓还将向全国输出双元制教育。

2024年5月,太仓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产业园成立,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建成后每年可培训高标准技能人才5000人次,成为集技能培训、考试认证、师资培训、产教研究、国际教育合作、人才储备等功能为一体的产教发展综合体。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郝志强评论说:“太仓作为推动中德合作的典范城市,在职业教育领域所展现出的前瞻性和执行力令人赞叹。”

这里似故乡

太仓与德国企业结缘,始于1993年。

上世纪80年代,上汽集团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之后,作为德国大众的供应商,因企业发展需要,德国弹簧业“百年老店”克恩-里伯斯也计划在上海周边建厂。总裁斯坦姆博士为此专程来到中国,考察合适的环沪投资地。

据斯坦姆博士回忆,经过太仓时,他偶然看到海运堤两岸林立的杉树,觉得很像他的家乡黑森林,心生喜欢,当年便决定试探性投资,雇用6名员工,租下400平方米厂房。

此后的30年里,克恩-里伯斯在太仓先后11次增资,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7万平方米自建厂房、年产值15亿元人民币的“弹簧王国”。

在斯坦姆博士的推荐之下,克恩-里伯斯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和斯坦姆博士朋友的企业“组团”而来,太仓渐渐发展为中国德企投资最为密集、发展势头最好的地区之一,被中国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联合授予中国唯一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

迄今为止,落户太仓的德企超过530家,“隐形冠军”企业超过60家,德国前10大机床企业有6家落户太仓,德国前20强家族企业也有8家投资太仓。

31年间,德企更与太仓本地企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完备的上下游供应链生态圈。一个经常被用来证明太仓汽车业供应链优势的例子是:一辆整车70%的零部件可以在太仓找到供应商。

太仓对德企为什么有这么强的黏性?

营商环境优越、上下游供应链完备,当然是很大的吸引力。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太仓为德企营造的不止是“营商环境”,更是一个苏式生活与德式风情融为一体、让德国人感受到“德企之乡即故乡”的宜居宜业之城。

去过太仓的人,都会对海运堤罗腾堡风情街印象深刻。罗腾堡,德语意为“红色城堡”。位于巴伐利亚州的罗腾堡小镇是德国保存中古世纪古城风貌最完整的地区,城内房子大多为红色屋顶,外墙色彩缤纷,且多有朱古力色花纹,被誉为“童话小镇”。

2024年3月13日,海运堤罗腾堡风情街 2024年3月13日,海运堤罗腾堡风情街

太仓投资15亿元打造的罗腾堡风情街,几乎完美复刻了罗腾堡小镇的童话风貌,仿佛把一座德国中世纪古镇“平移”到了江南水乡。

风情街还引入了德国最大的会务型酒店玛丽蒂姆酒店、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体验馆、1886德国汽车餐厅、布鲁特德国面包房等众多“正宗”德式商户,五成以上的商业业态与德国直接相关。

每年夏天,风情街上还会举办盛大的太仓罗腾堡啤酒节。2024年8月举办的第19届太仓罗腾堡啤酒节上,人们不但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德国啤酒和香肠,还能欣赏德国歌舞表演和马车巡游等沉浸式嘉年华互动。

来自慕尼黑的德国视频博主朱迪感叹:“来到这儿,我真的感觉像回家了一样。”

从偶然相遇,到推动发展,再到系统谋划,太仓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对德合作“太仓模式”,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城市进阶的双赢,更书写了一段中德民心相通的佳话。

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德中议会小组主席汉斯-彼德·弗里德里希在第16届德国“太仓日”的致辞中说,太仓是中德经济关系发展的象征,也是中德关系的晴雨表,还是一个探讨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地方——“太仓代表了经济和科技,也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做航空,到太仓

30余年对德合作的硕果之一,是太仓在高端制造业上不断累积势能,发展出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两个千亿级产业。再加上西北工业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太仓校区等“两校多院”的科研力量和“临沪沿江近海”的区位优势,使太仓成为承接国内外航空航天产业转移和上海大飞机产业溢出的首选地之一,2023年航空航天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做航空,到太仓”,成为太仓新的产业名片。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大飞机的许多关键零部件,都将是“太仓制造”。

2024年2月,中国商飞上飞院大飞机结冰安全实验中心签约落户太仓,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首个具备过冷大水滴结冰适航验证核心能力的实验室。

太仓企业华钛瑞翔研发的新材料叶片,解决了国产大飞机发动机叶片“卡脖子”问题,并已用于民用飞机。

在航空配套装备领域,太仓拥有通快、巨浪等一批德国领先机床企业,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此外,穆格控制是全球仅有的两家能提供包括硬件、软件在内的整套飞行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已成为C919飞机的一级系统供应商。

位于太仓港区的江苏仰望航天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一家商业航天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专注为商业火箭和商业卫星客户提供轻量化和设计优化的精密零部件。

在航空航天业的先发优势之上,太仓也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已拥有产业链企业86家,并建成了苏州首家、省内第二家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金仓湖试飞基地。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位于太仓高新区中德创新园航空产业园内的星际智航(太仓)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际智航”)看到,一批荷载100公斤的多旋翼无人机正在抓紧装配。与此同时,他们新研发的无人机则在金仓湖试飞基地进行测试。

2022年落户太仓的星际智航,聚焦研发的是“油电混动多旋翼无人机”。星际智航执行董事丁浩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其油电混动无人机使用的是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从而解决了传统无人机荷载小、续航短的痛点。材料方面则使用了航空铝加碳纤维,减轻无人机自重的同时,还能满足高强度载荷的要求,新研发的油电混动无人机载荷已达200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除了交通运输,我们的无人机还被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农林植保、城市和森林消防,在高层建筑的灭火作业和紧急物资的快速运输方面已展现出了明显优势。”丁浩说。

2023年落户太仓的江苏云圣智能有限责任公司,则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无人机应用紧密结合,通过无人机端侧搭载的人工智能芯片,以及数据母舰版“虎穴”全自动机场提供的算力和云端算法,实现巡检数据的标准化采集。

太仓市工信局局长方海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下一步,太仓还将积极抓住国产大飞机批产上量带来的发展机遇,吸引龙头供应商来太仓布局基地;聚焦先进复合材料、机载设备、特种工艺等高附加值领域,加快产业链强链补链;提升检验检测、工艺支持、专业人才培养、产业认证等配套能力建设;推动本土优质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加快融入大飞机供应体系。力争到2025年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0亿元。

打造药谷

另一个正在太仓加速集聚的新兴产业,是生物医药。

全市共有生物医药企业超580家,生物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两大产业加速发展,2023年规上产值已超160亿元。“太仓药谷”,正在加速成型。

“太仓药谷”的发展格局,为“一核两翼”:“一核”为位于沙溪镇、总面积6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核心区,“两翼”是生物港和中德(太仓)生命健康产业园两个片区。三个片区围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外包三大领域,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2023年5月8日,太仓沙溪生物医药产业园 2023年5月8日,太仓沙溪生物医药产业园

赛业(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业生物”)是一家专门以模式动物研发生产为基础、加速新药研发的创新型医药服务外包平台。

赛业生物董事会秘书、高级副总裁钟文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老鼠和人类似乎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物种,但同源性极高,有超过90%的基因高度相似。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鼠源基因进行原位替换,就能模拟人类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因此成为疾病研究工具的首选。

赛业生物创始人韩蓝青创业于广州,2011年被太仓的营商环境吸引,来此创办了赛业(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将主要的模式动物研发及生产基地设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目前已建成四栋厂房,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建成涵盖人源化动物模型、药物研发、靶点筛查、药物评价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获评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并完成数亿元融资。

钟文杰介绍,“太仓鼠”还实现了出海。赛业生物培育的“高端模式动物鼠”已走向以美国和欧洲为主的海外市场,且海外市场的收入已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1/3。

2024年10月2日,总部位于太仓港区的百德医疗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百德医疗专注于微波消融医疗器械的研发,是中国首家拥有专门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专有微波消融医疗器械的公司。自2018年落户太仓生物港以来,迅速成长为中国领先的肿瘤微创治疗器械开发商及提供商之一,并于2023年11月取得美国FDA认证,已在美国开展产品技术推广和销售工作。

2022年印发的《太仓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2025行动计划》提出,将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力争2025年企业总数超800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太仓:港产城融变》专题系列稿件

江尾海头第一港

“加仓”太仓

下一站上海

全力推进太仓未来发展“一号工程”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