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4-10 11:25
(来源:西部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本期内容
【固定收益】2025年二季度债市投资策略:“择机”窗口已到,利率或破前低
【基金】科技类指数基金专题研究报告(下):详解AI产业链指数及基金布局
【其他医疗服务】医药生物行业生命科学服务系列报告(二) ——海外公司 Danaher & Merck
【医药生物】华兰生物(002007.SZ)2024年年报点评:血制品稳健增长,疫苗业务较大波动
【其他】中国生物制药(1177.HK)2024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创新转型步入收获期
【医药生物】上海医药(601607.SH)2024年年报点评:业绩增长稳健,创新业务成效亮眼
【房地产】新城控股(601155.SH)首次覆盖报告:驼行千里穿越周期 商业属性估值重塑
【机械设备】机械设备行业点评:税幕欲降临,民航维修替换件市场或直接受益
【电力设备】尚太科技(001301.SZ)2025年一季报预告点评:负极出货同比高增,25Q1业绩超市场预期
【北交所】北交所市场点评——20250408:超跌反弹,关注关税博弈催生的结构性机遇
内容详情
【固定收益】2025年二季度债市投资策略:“择机”窗口已到,利率或破前低
核心观点
25年一季度稳汇率与防风险诉求上升,市场交易主线为资金面收紧与风险偏好抬升;随着赎回担忧证伪、资金持稳,债市收益率震荡修复,信用利差走阔后收敛。展望二季度,当前央行“择机”时机已到,宽实体+防空转或将延续,资金价格中枢有望边际下行。二季度利率有望突破前低但同时注意波动风险,10Y国债利率在1.50%~1.80%区间宽幅波动。此外,4月或为二季度信用债配置窗口期,建议积极配置。转债方面,Q2权益胜率不高,大盘高评级转债相对占优;科技风格回落,回归双低策略。
【报告亮点】全面回顾一季度债券市场走势并对二季度走势进行判断,给出配置建议。
逻辑一:外需回落、内需对冲,央行“择机”时机已到。
1、Q1经济呈现量强价弱特征,地方先积极化债再扩大投资;Q2外需回落压力较大,政策侧重扩大消费对冲,“稳住楼市股市”托底风险偏好;
2、Q2政府债净融资环比下降、信贷压力季节性降低,关税冲击下央行“择机”时机已到,但宽实体+防空转或将延续,资金价格底部有望边际下行。
逻辑二: 10Y国债利率有望突破前低但同时注意波动风险,预计在1.50%~1.80%区间宽幅波动。
1、银行Q1积极配债与利润兑现交织,Q2配债增速有望保持增长;非银机构Q1资产扩张放缓,Q2增长点主要在理财;
2、首选票息资产,利率长债主要博弈“择机降准降息”,波动依然偏大。供需结构排序看,信用债>存单>政金债>政府债;
3、偏强的宽松预期下,10Y国债-政策利率的利差往往在-2std附近波动,按照3月末的MLF/OMO定价为左右1.65%/1.74%。
逻辑三: 4月或为信用债配置窗口期,信用利差有望收窄,建议由短及长配置。
1、季节性规律显示,4月或为二季度信用债配置窗口期,前瞻性布局可捕捉5月利差压缩行情,兼具“供给韧性+利差弹性”双重逻辑支撑;
2、信用策略建议由短及长配置,采取中短久期下沉+长端择时。
逻辑四:Q2面临关税继续升级的可能,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承压。结构上,大盘相对小盘占优。该背景下,转债正股和估值存在一定压力。结合转债指数日历效应,4月大盘、高评级转债表现出更高胜率,可作为配置方向。除此之外,科技主线回落,Q2转债回归资产估值优势,重视双低策略。
【基金】科技类指数基金专题研究报告(下):详解AI产业链指数及基金布局
核心观点
基于AI产业链的上下游,我们对相关指数的编制规则、行业分布、前十大成分股等进行分析。对标美股AI行情,建议关注AI上游指数(算力)、业绩确定的应用端指数(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机器人)、覆盖AI产业链的指数(人工智能、科创AI等)。梳理挂钩AI产业链指数的基金产品布局,针对不同指数优选基金产品。
基于AI产业链划分指数,从编制规则、行业配置、前十大成分股、历史业绩、业绩相关性、估值和盈利等进行全视角详解。针对不同AI产业指数给出建议关注的指数、分析其产品布局、优选对应基金。从目前AI发展趋势,给出建议关注的三类指数和对应产品。根据AI产业链指数产品布局情况,提示相关方向。
主要逻辑一、政策支持,技术迭代,AI产业链愈发清晰
梳理AI发展相关政策,根据《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划分AI产业链。
主要逻辑二、基于AI产业链划分指数,对其上中下游指数从编制规则、行业分布、前十大成分股、估值和盈利预期等方面分析投资价值
针对AI上游、中游-计算机等、中游-互联网、AI产业链-人工智能、下游-智能驾驶/机器人等、下游-医药以及其他应用端的指数进行详解,并给出每个AI环节值得关注的相关指数。如上游指数集成电路/半导体及材料等、中游指数SHS云计算/计算机/中证信创、互联网指数、人工智能指数科创AI、下游指数智能电车/机器人100、港股医药指数等。
全面梳理AI产业链各指数产品布局情况,优选挂钩每个指数的基金。
主要逻辑三、借鉴美股AI行业,建议关注算力、智能驾驶、机器人、人工智能
美股AI行情分为三阶段,对应到A股发展,目前建议关注:(1)AI产业链上游指数,以算力为代表,业绩确定性高、需求支撑较强;(2)有业绩的应用端指数,比如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机器人;(3)覆盖AI产业链的指数,如人工智能、科创AI等。
从产品布局上看,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机器人等相关指数产品规模较小、数量较少,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风险提示
数据或有遗漏、滞后;分析结论基于历史数据,未来或有变化;市场风险;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收益保证。
【其他医疗服务】医药生物行业生命科学服务系列报告(二) ——海外公司 Danaher & Merck
核心观点
丹纳赫( Danaher )创立于 1984 年,由超过15家运营公司组成,分为三个部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和诊断) 。2004年,通过收购Radiometer进入了诊断领域。2005年,通过收购Leica Microsystems进入了生命科学领域。2011年,和Beckman Coulter达成合并协议。2015年,耗资130多亿美元收购PALL,一家过滤、分离和净化公司。2016年,耗资40亿美元收购分子诊断公司Cepheid。2018年,以未公开价格收购Integrated DNA Technologies。2019年,耗资214亿美元收购GE生命科学业务板块。2021年,耗资96亿美元并购Aldevron,拥有了质粒DNA、mRNA和重组蛋白,用于基因治疗等技术。2023年,耗资57亿美元并购Abcam,其拥有蛋白质组学耗材的生产能力。丹纳赫在40年的并购-整合-拆分过程中不断实现业务组合优化。
Danaher,2024年收入240亿美元,业务主要分为三个部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和诊断。其中生物技术收入68亿美元,占比28%,生命科学收入73亿美元,占比30%,诊断收入98亿美元,占比41%。2024年,按区域划分的收入结构:北美,43%(包括美国的42%);西欧,23%;中国,12%。
默克成立于1668年,公司拥有默克名称和品牌的全球权利,除了加拿大和美国。公司在加拿大和美国地区,生命科学业务中以MilliporeSigma运营,在医疗保健业务中以EMD Serono运营,在电子技术业务中以EMD Electronics运营。2010年,公司收购了Millipore,进一步拓展了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业务。在2015年完成了对Sigma-Aldrich的收购,这些举措显著增强了公司的产品组合和市场地位。
目前公司业务分为三大板块——生命科学、医疗保健和电子技术。2024年,默克公司销售收入212亿欧元。其中,生命科学业务收入89亿欧元,占整体收入的42%,医疗保健业务收入85亿欧元,占整体收入的40%,电子技术业务收入38亿欧元,占整体收入的18%。默克生命科学业务旗下有三个业务单位:科学与实验室解决方案、工艺解决方案和生命科学服务。2024年默克生命科学业务收入89亿欧元,其中科学与实验室解决方案收入47亿欧元,占比52%,工艺解决方案收入35亿欧元,占比40%,生命科学服务收入7亿欧元,占比8%。生命科学业务,按地域来看,70%的收入来源于北美和欧洲,29%的收入来自于亚洲和拉丁美洲。
持续看好布局前沿创新技术平台和拥有技术优势产品线,且不断通过自研或者收并购开拓新领域的相关公司。
国内生命科学服务上市公司:纳微科技、赛分科技、奥浦迈、西陇科学、聚光科技、莱伯泰科、禾信仪器、华大智造、东富龙、楚天科技、泰林生物、森松国际、百普赛斯、义翘神州、近岸蛋白、诺唯赞、毕得医药、皓元医药、药石科技、阿拉丁、泰坦科技、优宁维、集萃药康、南模生物、百奥赛图、拱东医疗、洁特生物等。
风险提示
进口替代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收并购失败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及新业务拓展风险。
【医药生物】华兰生物(002007.SZ)2024年年报点评:血制品稳健增长,疫苗业务较大波动
核心观点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79亿元(-18.02%),归母净利润10.88亿元(-26.57%),扣非归母净利润9.81亿元(-22.56%)。2024Q4营业收入8.89亿元(-37.82%),归母净利润1.64亿元(-60.37%),扣非净利润1.64亿元(-54.69%)。
营收拆分:血源制品业务收入32.46亿元(+10.91%),毛利率54.41%(+0.07pcts);其中,人血白蛋白收入12.29亿元(+16.27%),毛利率54.91%(-2.23pcts),静丙收入9.29亿元(+9.94%),毛利率51.05%(-2.70pcts),其他血制品营收10.88亿元(+6.19%),毛利率56.71%(+4.77pcts);疫苗实现营收11.17亿元(-53.54%),毛利率81.93%(-6.39pcts),其中流感疫苗营收10.73亿元(-55.34%),毛利率81.84%(-6.45pcts)。
采浆量提升,新浆站拓展。2024年公司采浆量创历史新高,采浆量共计1,586.37吨,较上年增长18.18%;邓州浆站、襄城浆站、杞县浆站、巫山浆站建成、取得采浆许可证并开始采浆;公司获批在重庆市丰都县设置新建单采血浆站,丰都浆站正按计划开展浆站的建设工作,争取早日建成并通过验收;六家浆站顺利通过了单采血浆许可证的换发。
疫苗公司做好流感疫苗的生产和销售,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制,稳步推进在研产品的研发工作。2024年公司取得流感疫苗批签发共计78个批次,其中四价流感疫苗(成人剂型)55批次,四价流感疫苗(儿童剂型)12批次,三价流感疫苗11批次,四价流感疫苗及流感疫苗批签发批次数量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34/45.28/50.78亿元,同比增长-7.9%/12.2%/12.1%;归母净利润12.22/13.65/15.53亿元,同比增长12.3%/11.7%/13.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浆站开拓不及预期,产品研发进度缓慢,行业政策风险。
【其他】中国生物制药(1177.HK)2024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创新转型步入收获期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88.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5.0亿元(+50.1%),经调整归母净利润34.6亿元(+33.5%),整体业绩符合预期。
创新品种驱动,四大治疗领域优势地位巩固。2024年,公司6款创新产品获NMPA批准上市,分别为安得卫?(贝莫苏拜单抗注射液)、安方宁(格索雷塞片)、安柏尼?(富马酸安奈克替尼胶囊)、安洛晴?(枸橼酸依奉阿克胶囊)、帕乐坦?(帕托珠单抗注射液)、贝乐林?(利拉鲁肽注射液),2024年公司创新产品收入达120.6亿元(+21.9%);2024年,公司28款仿制药获批上市,整体仿制药收入在2024年实现正增长。2024年公司5年内上市新产品收入达100.9亿元(+25.4%),创新管线进入密集收获期。分业务来看,2024年肿瘤板块实现收入107.3亿元(+22%);肝病板块实现收入34.4亿元(-10.1%);呼吸系统板块实现收入31.5亿元(+6.2%);外科/镇痛板块实现收入44.6亿元(+18.9%);心脑血管板块实现收入21.7亿元(-21%);其他产品实现收入约49.2亿元(+19.6%)。
2025年7款创新产品有望上市,多项临床管线迎来数据读出节点。2025年公司预期有7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包括TQB3616(CDK2/4/6抑制剂)、TQ05105(JAK/ROCK抑制剂)、QP001(美洛昔康注射液)、氟比洛芬贴剂等。此外,安罗替尼+贝莫苏拜单抗、TQB2102(HER2双抗ADC)、TQB2930(HER2双抗)、TQB3616(CDK2/4/6抑制剂)、TQC2731(TSLP单抗)、TQC3721(PDE3/4抑制剂)等年内均有重要数据读出计划。
【医药生物】上海医药(601607.SH)2024年年报点评:业绩增长稳健,创新业务成效亮眼
核心观点
业绩摘要: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收入2752.51亿元/+5.75%,归母净利45.53亿元/+20.82%,扣非归母净利40.65亿元/+13.04%。其中24Q4收入656.22亿元/+4.52%,归母净利4.9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商业板块经营韧性凸显,创新业务表现亮眼。2024年公司商业板块实现收入2515.20亿元/+7.47%,贡献利润33.85亿元/+1.05%,宏观环境承压下公司商业板块表现仍稳健。公司在完成南北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医药商业网络布局,基本形成流通业务全国布局、区域领先、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公司商业创新业务成效初显。2024年CSO业务规模达80亿元/+177%,合约产品数量达65个;医药商业创新药板块实现销售305亿元/+29.7%;器械大健康业务销售442亿元/+10.5%,进一步拓展器械SPD战略功能;依托镁信健康商业保险创新先发优势,加快推广商业保险多元支付体系。
完善医药工业营销体系,优化创新药管线布局。2024年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实现收入237.31亿元/-9.62%,贡献利润21.93亿元/+3.95%。公司加强工商联动、产销协同,实现全年工业销售收入过亿产品数量44个,其中过10亿产品数量2个。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137.32亿元/+1.43%,覆盖免疫、精神神经、肿瘤、心血管、消化代谢及抗感染等领域。在中药板块,深入实施大品种大品牌战略,中药板块2024年实现工业收入95.71亿元,推进大品种的循证医学研究,养心氏片、瘀血痹胶囊、胃复春胶囊进展顺利,且25年1月公司公告收购上海和黄药业暨成为实控人,赋能中药业务发展。在创新药板块,公司持续优化管线布局,在生物药、化学药、中药及罕见病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实现1项创新药获批上市,多项实现临床阶段突破。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9.47/54.40/60.60亿元,同比增长8.7%/10.0%/11.4%。公司医药商业发展稳健,CSO等新业务贡献增量,医药工业坚持创新转型,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和推广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应收账款风险。
【房地产】新城控股(601155.SH)首次覆盖报告:驼行千里穿越周期 商业属性估值重塑
核心观点
我们预计2025-27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0.40/0.53/0.60元,随着商业租金业务稳定发展,高毛利业务盈利占比逐步提升,公司望迎来估值重塑,公司作为A股稀缺的民营商业地产标的,体量适中,经营积极有作为,战略得当执行到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按照2025年0.65倍PB,给予目标价17.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主要逻辑】
商业地产业务保持高毛利水平与稳定预期:公司已布局商业中心200座,已开业173座,体量行业领先,凭借三四线良好的需求韧性、率先落位先发优势及较低竞争压力,2024年实现毛利率72%,出租率98.0%,商业运营收入128.08亿元,同比增长13.1%,随着已开业商业运营成熟单方租金望同步提升,同时在“轻重并举”战略下,新开面积望持续提升,盈利预期积极。
房地产开发业务价格回升,盈利能力望迎改善:房地产市场在政策支持下出现筑底信号,我们认为低线城市销售价格下行空间也将得以约束,公司近期推进保价惜售策略,24年后售价整体呈上行趋势,25年1-2月销售均价同比增长8%,同时资产减值计提相对充分,开发业务盈利能力望逐步改善。
资金压力接近尾声,公开债务风险下行:公司25/26年偿债高峰公开债务分别为80.6/50.3亿元人民币,随后10年内仅余30亿元债务待偿还,公司尚有投资性房地产余额约189亿元可抵押融资置换债务,公开债务风险下行。
多因素推动估值修复弹性显现:公司商业租金毛利占比望逐步提升至6成以上,商业出租业务预期稳定,估值较住宅开发业务有显著优势,同时公司债务风险逐步压低,望共同推动公司估值弹性显现。
风险提示
房地产政策调控效果不及预期,行业销售市场下行风险;经济放缓消费减弱,商业租金下滑风险;整体资金仍相对紧张财务风险。
【机械设备】机械设备行业点评:税幕欲降临,民航维修替换件市场或直接受益
核心观点
事件: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后,2025年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航空维修可以分为发动机维修、机身维修、附件维修、航线维修四大类,参与方为OEM厂商、航空公司和独立第三方厂商。《航空周刊》预测,2024~2033年全球MRO总需求将达1.2万亿美元。其中,发动机大修46%,占比最大;其次是部件维修23%,航线维护19%,飞机改装7%,机体大修5%。在预测期内,亚洲市场有4040亿美元的MRO需求。
民航替换件根据设计来源、批准方式及适用场景可分为OEM件(原厂件)、PMA件(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件)、TSO/CTSO件(技术标准规定件)以及二手件等。CTSO件通常用于新造或改装的系统级设备,PMA件适用于飞机结构件、机械部件及系统子组件。在航线和机体维修上,原厂(OEM)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在技术含量较高的发动机和附件维修市场,原厂(OEM)都超过了30%的市场份额,发动机维修市场的比例则更高。税幕欲降临,零部件价格的涨幅可能会迫使运营商选择更多的PMA部件进行维修和替换更多的国产CTSO件,进而有望带动相关厂商的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PMA部件,博云新材(002297.SZ)的刹车副、北摩高科(002985.SZ)控股子公司陕西蓝太航空的A320、A330、B737等多系列飞机的碳刹车盘附件、中航高科(600862.SH)控股子公司优材百慕的B737系列飞机的碳刹车盘副零部件可替换Honeywell相关件号产品;航新科技(300424.SZ)控股的四川迈客的内饰组件;安达维尔(300719.SZ)的内饰组件和电缆;润贝航科(001306.SZ)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市航信科技的内饰产品、广东润和新材料的货仓壁板和座椅套等;顺丰控股(002352.SZ)顺丰航空的小组件;中航机载(600372.SH)100%控股的新乡航空工业的各种滤芯及芯体;中航光电(002197.SZ)的JY599I系列连接器;海特高新(002023.SZ)的OCM键盘;国光电气(688776.SH)的开水器和加热杯;江航装备(688586.SH)的空气分离装置等产品均在CAAC发布飞的已获批准的PMA产品目录清单中。
CTSO产品,华力创通(300045.SZ)的机载北斗设备、中航机载(600372.SH)控股的千山航空电子的航电产品、国光电气(688776.SH)的厨房设备、安达维尔(300719.SZ)的抗坠毁座椅及各类座椅、四川九洲(000801.SZ)的应答机及扬声器等均在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中。
风险提示
贸易摩擦反复,国内航司替换件推动不及预期。
【电力设备】尚太科技(001301.SZ)2025年一季报预告点评:负极出货同比高增,25Q1业绩超市场预期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业绩预告。预计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6-17亿元,同比+85.78%至+97.39%,中值16.5亿元,同环比+91.59%/+2.53%;实现归母净利润2.3-2.6亿元,同比+54.65%至+74.82%,中值2.45亿元,同环比+64.74%/-5.9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2.6亿元,同比+60.67%至+81.63%,中值2.45亿元,同环比+71.15%/+3.30%。业绩超市场预期。
25Q1负极出货同比翻倍增长,全年产销有望大幅提升。25Q1公司“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逐步投产,产能利用率快速提升,订单量饱满,推动公司负极材料产销规模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5Q1负极材料出货约6.9万吨,同比翻倍以上增长,单吨盈利预计在0.34万元左右;我们预计25年全年负极材料出货量有望达到32万吨,同比+48%,目前低硫焦价格已快速下探,预计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后续盈利影响有限,全年吨盈利有望保持0.3万元以上。
快充新品占比迅速提升,降本提效专注高质量发展。公司开发并批量供应具备高倍率性能(≥4C),支撑“快充”性能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伴随市场需求的突破式发展,公司相关产品产销规模大幅提升,预计快充产品占比将持续提升。同时,公司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潜心研究,对生产设备潜力不断发掘,并对部分工艺引进新装备,生产效率、运行效率再次提升,产能利用率维持超高水平。公司持续提升经营效率,降本增效成果明显,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的高质量发展。
投资建议
考虑公司出货快速增长,快充产品放量强化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5/14.24/17.77亿元,同比分别为+27.1%/+33.7%/+24.8%,对应EPS分别为4.08/5.46/6.8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降本增效不及预期。
【北交所】北交所市场点评——20250408:超跌反弹,关注关税博弈催生的结构性机遇
核心观点
行情回顾:1)指数层面:4月8日北证50收涨4.8%,成交额达279.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29.7亿元。2)个股层面:当日北交所265家公司中263家上涨,9家涨停,2家下跌。其中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康农种业(+30.0%)、九菱科技(+30.0%)、秋乐种业(+30.0%)、绿亨科技(+30.0%)、花溪科技(+30.0%),跌幅前二的个股分别为:德源药业(-0.5%)、锦波生物(-0.0%)。
新闻汇总:1)中办、国办印发意见:针对事关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化培养供给体系,强化就业指导体系,健全求职招聘体系,完善帮扶援助体系,创新监测评价体系,巩固支持保障体系。完善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
重要公告:1)海能技术:公司及孙公司获得发明专利证书。2)西磁科技:拟使用总额不超过7000万元(含7000万元,仅包含本金,不包含投资收益)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3)远航精密:向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首次授予股票期权,首次授予数量:股票期权360.00万份;价格: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9.89元/份。4)润普食品:股东于2025年4月2日至2025年4月8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67万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从11.3016%减少至10.9999%。
投资建议
当日北证50指数迎来超跌反弹,单日涨幅达4.8%,收报1,094.39点,成交额279.2亿元,市场情绪有所修复但流动性仍显谨慎。板块分化显著,农业(种业、养殖)与必选消费(食品)延续强势,秋乐种业、康农种业、欧福蛋业等个股连续两日大涨,其中秋乐种业两连板,凸显资金对关税冲击下内需防御属性的偏好;而科技股(消费电子、机器人)及出海相关板块虽企稳但反弹乏力,反映市场对出口依赖型行业的担忧。资金流向显示高弹性小盘股主导反弹,小微盘股流动性风险短期缓和但需警惕成交额回落至150亿以下可能引发的负反馈。政策层面,中国以“以攻为守”逻辑推进科技自主、基建投资、消费升级,并通过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连接东盟及中东或将重构全球化规则,受益方向包括跨境支付金融科技、数字货币基建(量子通信、北斗导航)及区域贸易链(中韩自贸区、东盟转口贸易);同时美国对华关税加码催生产业链重构机遇,种业、半导体设备、AI算力基建等进口替代领域及内需刺激政策成为焦点。投资策略建议短期侧重防御性配置,包括高股息资产、区域贸易链弹性标的及必选消费(种业、食品),中长期聚焦科技自主及新质生产力主线。潜在风险包括北交所流动性收缩及中美政策博弈加剧市场波动。
风险提示
政策监管风险,北交所政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证券研究报告:《晨会纪要》
对外发布日期:2025年4月10日报告发布机构:西部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姜珮珊(S0800524020002)jiangpeishan@research.xbmail.com.cn
李洋(S0800524030001)liyang@research.xbmail.com.cn
李梦园(S0800523010001)limengyuan@research.xbmail.com.cn
谭雨露(S0800524100004)tanyulu@research.xbmail.com.cn
杨天笑(S0800524120008)yangtianxiao@research.xbmail.com.cn
徐子悦(S0800524010002)xuziyue@research.xbmail.com.cn
陆伏崴(S0800522120002)lufuwei@research.xbmail.com.cn
周雅婷(S0800523050001)zhouyating@research.xbmail.com.cn
翟苏宁(S0800524040005)zhaisuning@research.xbmail.com.cn
牛先智(S0800524070003)niuxianzhi@research.xbmail.com.cn
杨敬梅(S0800518020002)yangjingmei@research.xbmail.com.cn
刘小龙(S0800523100001)liuxiaolong@research.xbmail.com.cn
曹森元(S0800524100001)caosenyuan@research.xbmail.com.cn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本报告仅供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机构客户使用。本报告在未经本公司公开披露或者同意披露前,系本公司机密材料,如非收件人(或收到的电子邮件含错误信息),请立即通知发件人,及时删除该邮件及所附报告并予以保密。发送本报告的电子邮件可能含有保密信息、版权专有信息或私人信息,未经授权者请勿针对邮件内容进行任何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复制、转发或以其他任何形式使用,发件人保留与该邮件相关的一切权利。同时本公司无法保证互联网传送本报告的及时、安全、无遗漏、无错误或无病毒,敬请谅解。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在出具日外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同时,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对于本公司其他专业人士(包括但不限于销售人员、交易人员)根据不同假设、研究方法、即时动态信息及市场表现,发表的与本报告不一致的分析评论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义务向本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之用,并非作为购买或出售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保证。客户不应以本报告取代其独立判断或根据本报告做出决策。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必要时应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业财务顾问的意见。本公司以往相关研究报告预测与分析的准确,不预示与担保本报告及本公司今后相关研究报告的表现。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及本公司其他相关研究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可能与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对于本报告可能附带的其它网站地址或超级链接,本公司不对其内容负责,链接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仅为方便客户查阅所用,浏览这些网站可能产生的费用和风险由使用者自行承担。本公司关于本报告的提示(包括但不限于本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微信、微博、博客、QQ、视频网站、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仅为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投资者对本报告的参考使用须以本报告的完整版本为准。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西部证券研究发展中心”,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如未经西部证券授权,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力。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61000071978224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