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讓你起雞皮疙瘩的ASMR到底是什麼?

2021-03-23 14:47

play
向前向后

原標題:讓你起雞皮疙瘩的ASMR到底是什麼? 來源:神經現實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神經現實(ID:neureality),作者:Eleanor Cummins,譯者:Orange Soda,原文標題:《ASMR:有人痴狂,有人抓狂》,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YouTube是一個充斥着數字化愉悦的大花園:那里有名人邀請你去他們家中做客,有算法會獻上你最喜歡的音樂,還有陌生人向你耳語伴你入睡。

如果你覺得最后一項聽上去很奇怪,那你大概沒有體驗過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ASMR)。對一部分人來説,快速地搓手指的聲音或是低聲輕語可以觸發「大腦的顫慄」,一種順着頭皮蔓延到全身的令人愉悦的刺癢感。

YouTube用户利用我們對其知之甚少的ASMR,帶給觀眾以顫慄的愉悦感。他們用形形色色的物品製造出輕拍聲、沙沙聲,並剪輯成風格多樣的視頻。—Matteo Burton / POPULAR SCIENCE

但另一部分觀眾對這些聲音的反應卻是負面的。他們之所以會產生強烈的反感,是因為一種叫做「厭聲症」(misophonia)的精神疾病。對於厭聲症患者來説,咀嚼或咂嘴之類的聲響會觸發他們的「戰或逃」(fight-or-flight)反應。據估計,大約有20%的人會受到厭聲症的困擾,其中嚴重者甚至無法正常工作和社交。(目前我們還不知道有多少比例的人羣會體驗到ASMR。)

Gibi ASMR

[ASMR] Intense Ear Attention & Mouth Sounds(Tktktk,Clicking,Shooooop)

我們對這些極端的聽覺反應所知甚少,對它們的研究也很是不足。但將ASMR和厭聲症一起研究也許可以發現隱藏在二者背后共同的機制,來自英國巴斯斯帕大學的心理學高級講師阿格尼斯卡·賈尼克·麥克埃林(Agnieszka Janik McErlean)説道。

儘管二者的表現截然相反(一個在希臘語中是「憎惡聲音」的意思,另一個則被一些人稱為「顱內高潮」),但誘發厭惡感和愉悦感的聲音之間並無任何合乎邏輯的界線。一個人在嘎吱嘎吱咀嚼着泡菜的視頻,或者是一個人用手擠壓史萊姆的視頻——同樣一段視頻讓一部分人感到舒適,卻讓另一部分人抓狂。

如果科學家們能夠理清從聽覺中獲得愉悦的通路,那麼,順着這個思路想,他們也就可以將ASMR視頻的好處——放松、助眠,乃至處理焦慮、抑郁情緒以及創傷后應激障礙——帶給那些沒能體驗到這種極致愉悦的人們。

多年以來,麥克埃林一直在體驗ASMR所帶來的顫慄的快樂,但她直到2014年才萌生要研究它的想法。在對聯覺(synesthesia)——一種大腦中的不同感官聯合起來創造出「色彩斑斕的音樂」或「味道怪異的名字」的現象——的研究過程中,她發現其中一個被試描述了對一種特定聲音的附加感受:顫慄。麥克埃林搜索到的相關結果中包括了數百個專門做ASMR的YouTube頻道,卻沒有一篇科學論文。「我感到震驚。」她説,「ASMR在視頻網站上如此熱門,在科研領域卻是一片空白。」

ASMR視頻帶給粉絲一種接近於高潮的釋放感——卻讓另一些人感到抓狂。這兩種反應背后的共同機制也許可以告訴我們「聲音是如何鑽入我們皮膚的」。—Matteo Burton / POPULAR SCIENCE

爲了理解網絡上這場關於ASMR的狂熱是如何產生的,麥克埃林開始調查能體驗到和不能體驗到ASMR的人羣。但她發現沒有期刊願意發表她的研究,一部分原因是這種異常體驗很容易被視作一種網絡空間轉瞬即逝的潮流而被輕視:「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這一名稱是由網絡安全專家珍妮弗·艾倫(­Jennifer Allen)首次提出的,她還在2010年創建了一個ASMR愛好者的Facebook專頁(「經絡」一詞用更抽象的方式指代了某種發展的頂峰,代替了可能隱含着性高潮意味的表述,其他幾個詞則用含糊的臨牀術語描述了顫慄)

直到2015年,來自來自威爾士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的兩位心理學家發表了第一篇關於ASMR的研究;接着麥克埃林在2017年發表了她的數據。兩項研究都給出了對這種現象的定義,並且指出了一些常見的觸發條件,包括口哨、手指敲擊還有梳頭發的聲音。讓麥克埃林感到驚訝的是,她還發現一些能夠體驗到ASMR的人也報告了對某些聲音的極度厭惡。

POP SCI

ASMR,dinosaurs,quietest place on Earth,Batman & interstellar vibrations || Sounds of the Universe

由此她聯想到了厭聲症,這種病症由聽力學家在2001年首次提出。專家們尚不確定它的病因,以及如何給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比起當初一頭扎進ASMR的研究,現存的關於厭聲症的研究即使很少,也給麥克埃林提供了更多的參考資料。

一開始,她採用了來自南佛羅里達大學的醫生在2014年編制的厭聲症問卷(Misophonia Questionnaire)。問卷評估患者的症狀和嚴重程度,以及由聲音引發的具體反應。問卷得分越高,患者就越有可能需要專業治療(例如認知行為療法)進行干預。在2018年的一項小型研究中,麥克埃林發現那些自述有ASMR體驗的被試中,36%都患有厭聲症。

她還發現,那些實驗中隨機挑選的控制組被試其實也會體驗到ASMR,並且其中70.8%的人都符合厭聲症的診斷標準。麥克埃林懷疑,對控制組的這部分人來説,那些最流行的ASMR聲音所引發的不適,阻礙了他們去尋找那些可以誘發愉悦的顫慄的聲音。

兩個人可能會對同一種聲音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Matteo Burton / POPULAR SCIENCE

一些小規模的研究為兩種現象背后相同的機制提供了關鍵性線索。二者都會引起軀體的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的反應,這一系統控制着不隨意運動( involuntary actions ),例如呼吸。當患有厭聲症的人們聽到某種特定的聲音,他們的心率會升高;當ASMR人羣被觸發時,他們的心率則會降低。

兩類人羣還會表現出指尖汗液增多,而這正是心理學家測量神經系統興奮性的指標之一。對厭聲症患者而言,這是一種不舒服的表現;而對正在經歷ASMR的人羣來説,指尖的汗液則代表着欣快感。

Dennis ASMR

99.9% of YOU will sleep to this asmr video

那些對聲音有強烈反應的人——不論是愛是憎——在大腦結構上也有所不同。許多厭聲症患者的腹內側前額葉(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與快速決策相關)的髓鞘(myelin,包裹着神經並加快信息傳遞的速度的一種結構)較平均水平更高。那大概就是人們對觸發物產生急速反應的原因,一位專業提供厭聲症諮詢的心理學家珍妮弗·布勞特(Jennifer Brout)説道。

患者會將沙沙聲或是咂嘴聲判斷為威脅——這一過程甚至發生在他們識別出那些聲音之前。相反的,大腦掃描結果表明ASMR和大腦各區域之間的連接性變化相關,這可能會讓人對這些刺激的情緒反應失控。

圖中用紫色標識的聲音是厭聲症和ASMR共同的觸發源。這兩者的聯繫可能比你想象中更緊密—《大眾科學》

厭聲症患者的灰質還會扭曲現實。我們的大腦一直在持續評估身體的內在狀態,這是一種被稱為「第六感」的內感受性知覺(interoceptive awareness)

然而,一旦它「誤入歧途「,就會像哈哈鏡一樣扭曲身體的知覺。錯誤的內感作用與很多精神健康問題相關,包括進食障礙和強迫症。包括布勞特在內的專家推斷,厭聲症可能還引發了灰質的過度活躍,讓患者陷入極其痛苦的反饋環路——本來只是一些輕微不適的體徵(像是心率升高),但只是因為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些症狀上,反而讓這些症狀更加惡化,進而讓患者變得更加焦慮,如此惡性循環。

ASMR Darling

ASMR 100 Triggers To Help You Sleep Part 1

這些初步的大腦掃描和問卷研究僅僅只是關於愛、憎和嘴巴發聲的這個經久的、複雜的話題的第一聲低語。接下來,心理學家們想要回答的問題大概能夠幫助我們冷靜下來。YouTube用户們希望科學家能更關注那些非聽覺的ASMR觸發源(例如手的運動)是如何作用的。麥克埃林想要知道ASMR是如何改變舒緩壓力的激素(例如催產素)的水平的。

布勞特認為,這些研究積累的努力反過來也會有助於厭聲症的干預;她有至少一位患者正在通過觀看ASMR視頻來幫助緩解厭聲症發作的症狀。一切開始於一種互聯網潮流,卻幫助研究者揭開了關於我們是如何體驗聲音的最深刻的真相——也許還能幫助我們構建一個人人都更加愉悦的世界。

原文:https://www.popsci.com/story/science/asmr-misophonia-videos/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神經現實(ID:neureality),作者:Eleanor Cummins,譯者:Orange Soda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