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06-17 17:50
內衣代工廠傍上運動巨頭。
隨着傳統內衣摒棄「性感」標籤,運動風潮盛行,帶飛的不僅僅是安踏、李寧、lululemon,還有一家中國內衣代工巨頭。
近日,與知名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祕密保持着數十年的合作關係的中國內衣代工廠維珍妮(2199.HK)發佈業績盈利預告。預計集團2022財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錄得淨利潤不少於5億港元,淨利潤增幅不少於300%,上一財年維珍妮淨利潤約為1.26億港元。
浙商證券預測,維珍妮2022財年收入將同比增長41%至84.2億港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23%至5.3億港元。到2024財年,維珍妮的營收將破100億港元,歸母淨利潤提升至9.9億港元。
維珍妮表示,2022財年業績的增長,一方面是銷售額的顯著增加。主要是合作品牌的訂單持續增長,運動產品(尤其是運動胸圍)、消費電子產品等業務銷售強勁。時代財經瞭解到,目前維珍妮的客户包括維密、耐克、優衣庫、lululemon等國際品牌,也為愛慕、ubras、內外等本土品牌進行代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維珍妮完成4500萬美元收購維密中國業務49%股權的交易,令這家原本隱祕的代工廠走向臺前,而維密也一直是這家代工廠最核心的客户之一。
被維密拖累,傍上優衣庫、耐克
創建於1998年的維珍妮,不同於傳統的OEM和ODM代工模式,通過IDM(創新設計製造商)為下游品牌提供從產品概念、研發、到功能設計的一系列服務。2015年的招股書顯示,其內衣產量曾佔據全球內衣總產量1%,為全球內衣行業最大代工廠。
不過,受制於代工模式與單一的客户結構,維珍妮的業績表現一直都不穩定。
2015-2021財年,維珍妮營業收入從41.92億港元增至59.74億港元,歸母淨利潤卻由3.38億港元下滑至1.26億港元,淨利率則由8.1%下滑至2.1%。近四年,由於大客户維密業績不佳與艱難轉型,維珍妮的表現頹勢盡顯,2018-2021財年,維珍妮的營業收入增速由25.5%逐年下滑至-5.8%,而淨利潤增速則由146%逐年下滑至-56.7%。
隨着傳統內衣式微,以此起家的維珍妮,近年來的業務側重在發生變化。天風證券、中信證券等多家券商研報表示,維珍妮的業績增長與其深度綁定全球頭部運動品牌,擺脫了過去過分依賴時尚品牌的局面有關。
這一轉變也體現在維珍妮的客户結構。在2015財年,維珍妮前五大客户貢獻了全年營收近70%,其中維多利亞的祕密背后公司L Brand是維珍妮的最大客户,為其貢獻超30%的收入。但是到了2021財年,維珍妮最大的客户已經成為優衣庫,收入佔比則下降至15%左右。
目前,維珍妮除了原有傳統內衣的核心客户維密、Calvin Klein母公司PVH之外,國際運動巨頭Nike、優衣庫、跑鞋品牌Allbirds、瑜伽服品牌Lululemon、國內新鋭內衣Ubras新客户訂單比重在公司也不斷提升。
2022財年上半年,包括運動胸圍,以及運動緊身褲、運動短褲及運動上衣等運動產品,為維珍妮貢獻收入約港幣10.36億,按年攀升58.6%,佔總收入的比例也提升至25.4%,而貼身內衣產品的收入佔比則由2021財年的66.4%降至57.3%。
不過,運動產品業務能否為維珍妮帶來持續高增長,No Agency時尚行業獨立分析師唐小唐對時代財經説,這依賴於運動行業的發展,但就目前來看,疫情環境下,近幾年內衣外穿(Bra Top)和健身風潮仍然持續向好。
健身半年以來,陳甜已經購置了包括運動內衣和緊身褲在內十余套健身服,花費了近萬元。另一位普通健身愛好者思雨比陳甜要理性一些,一個季度會購置2-3件運動內衣,每個季度大約花費500元,一年2000元左右。
「要是走極簡路線,3-5條健身褲和運動內衣完全夠穿了。但是你要是好這口,一年花個幾萬元,也很正常。」健身教練小時告訴時代財經,她在運動內衣和健身褲方面的花費一年超過7萬元,「我周圍還有一年買十幾萬的。」
據GIR (Global Info Research)調研,2021年全球運動文胸收入大約107億美元,預計2028年達到211.5億美元。
以維珍妮運動服飾板塊的現有客户來看,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今年內紛紛加碼包含運動文胸及瑜伽褲在內的女性運動健身SKU的開發和投放。同爲維珍妮客户之一的Lululemon,在2022年全年預計收入將在76億美元至77億美元之間。
入股維密中國業務,代工廠也想做零售
從代工廠起家,近年來維珍妮也不再滿足於這一單一角色,開始培養自營品牌,甚至收購起自己的「甲方」。
2011年,維珍妮曾推出以其英文名Regina Miracle命名的自有品牌,並在香港、北京、上海等地開店,2012年,維珍妮又推出ishow嬡秀子品牌,定位為專業無痕舒體高端內衣,但兩個品牌始終不温不火。
今年1月,維珍妮以4500萬美元收購維密中國49%的股份,並將與維密一同運營中國門店相關業務。維珍妮將參與到維密中國的本地化運營。
「每個代工廠都有一個做零售的想法。」唐小唐認為,維珍妮的這筆投資,第一是試水零售品牌,第二是幫助維密維護中國市場,以減少自身業績風險。「儘管維密已經不是公司第一大客户,但是其貢獻收入佔比仍然在10%以上,如果維密在中國市場聲量減小,中國業務無論是撤出,還是轉手他人,都對維珍妮本身的代工業務有一定影響。」
事實上,維密曾是不少女性忠愛的內衣品牌,通過「性感營銷「,維密成為內衣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每年舉行的維密秀門票高達1萬歐元,收視率居高不下。受益於維密的向好發展,維珍妮在初登陸資本市場時也備受投資者青睞。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后,短短几個月間,維珍妮的股價一度翻番,創始人洪遊奕的個人資產因此飆升至近百億港元。
但隨着時代變遷,女性消費領域中「悦己」意識提升,維密的性感營銷不再奏效,品牌風光不再。維密首席執行官Martin Waters也曾公開表達,維密將停止關注男人想要什麼,而是去關注女人想要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4月30日,分拆后的維密第一季度財報優於市場預期,過去12個月,維密淨利潤超過10億美元。
不過,收購維密中國業務后,維珍妮股價在公司公告后短暫上揚,之后便迎來一路下跌。維珍妮股價由2022年1月25日的7.5港元/股,跌落至6月16日收盤的5.15港元/股。
有投資者認為,維珍妮向品牌擴張有可能給自己帶來競業矛盾,維密與維珍妮的大客户本就有一定競爭關係,這次投資無疑給維珍妮客户的穩定埋下了一顆雷。
唐小唐對時代財經分析表示,維珍妮股價的下跌一方面與大盤走勢有關,也不排除投資者們對此抱有悲觀的態度。但是,維珍妮多年以來行業龍頭的地位穩固,其研發能力和規模效應讓其產品的質量和價格優勢相較同行來説比較明顯,發展前景還是比較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