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萬億市值腰斬!跌落神壇的中國平安,竟是隱形地產大佬

2022-08-10 19:4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隨着中國平安股價腰斬,網上開始流傳一個笑話。

  專家:請珍惜90元的中國平安,也許以后再也看不到這個價了!請珍惜80元的中國平安,千金難買牛回頭!請珍惜70元的中國平安, 倒在黎明前是最可悲的!請珍惜……

  散户:打住,打住,不要再洗腦了!自從我珍惜了中國平安后,寶馬換成了寶來,寶來又換成了愛瑪,愛瑪又換成了永久,現在就剩下一個碗了!

  2020年下半年,保險板塊迎來高光時刻,中國平安市值站上1.7萬億的巔峰。彼時誰能想到,不到2年時間里,這家金融巨頭市值腰斬。截至2022年8月10日,中國平安A股股價險守40元關口,創近5年新低,總市值快要被中國人壽反超了。

  中國平安跌落神壇,連續兩年淨利潤下滑,到底發生了什麼?

  受傷的地產大佬

  提起中國平安,很多人都知道是做保險的。實際上,除了壽險及健康險業務、財產保險業務外,這家金融巨頭還有銀行業務,還有包括信託、證券、其他資產管理在內的資管業務,近年來藉助智能化、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業務和醫療科技業務也發展迅猛。

  平安依靠 「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的發展戰略,通過差異化的打法,一度把保險同行遠遠甩開了一大截,成為資本市場寵兒。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國平安還是一個隱形的地產大佬,極速狂奔中,也因為地產「馬失前蹄」。

  2021年年報顯示,中國平安直接控股的房地產投資平臺有深圳市平安置業投資有限公司、成都平安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安邦匯投有限公司、海逸有限公司,此外還控股了眾多的物業租賃和物業管理公司。

  而通過聯營和合營方式直接參股的房企至少有9家,如持有華夏幸福25.02%股份,持有中國金茂14.02%股份,持有上海怡濱置業有限公司41.8%股份,持有旭輝控股7.91%股份。

  根據此前媒體報道,平安集團重倉13家房企,與20家房企有關聯。如果把這些股份對應的營業額以及市值加起來之后,平安是全中國最大的地產巨鱷,沒有之一!

  平安對於不動產的籌謀,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個世紀,其前身——深圳市平安物業投資管理公司於1995年成立。但由於當時的政策限制,平安的地產路直接停滯在「起跑線」上。

  2010年,中國保監會發布了《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開始放開了對於險資投資不動產的禁錮。發令槍打響,中國平安終於不安於現狀,動起來了。

  圖源:摩斯地產整理

  這些年來,但凡稍有名氣的房企或項目,幾乎都與平安打過交道。而這些被平安「看中」的房企,多數是龍頭房企。

  2015年,平安看上了潛力股碧桂園,以2.82港元價格購入碧桂園22.36億股股份,成為碧桂園第二大股東。隨着碧桂園的銷售一路上升,平安此前賬面收益盆滿缽滿。

  直到2021年,平安依舊在地產領域大手筆開疆擴土,其中斥資330億元購入凱德集團旗下中國來福士資產組合的部分股權,成為去年房地產界發生的最大一筆收購。

  始料不及的是,平安維持多年的地產「投資神話」,卻折在了華夏幸福上。

  華夏幸福曾是平安「長期股權投資」的重點項目,其曾於2018、2019年兩次合計注資179.47億元,持股至25.02%,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2021年上半年,華夏幸福主動承認「暴雷」,虧損約94.8億元,股價僅剩下一個零頭。

  中國平安在2021年年報中坦誠深受華夏幸福拖累,致使全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29.0%至1016.18億元,相比2020年,下滑幅度相當大。具體來看,平安對華夏幸福相關投資資產進行減值計提、估值調整及權益法損益調整金額合計爲432億元,其中股權類159億 元,債權類273億元 ,對歸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高達243億元。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並不是平安地產投資暴雷的終結,看看相關地產股的走勢,下一個又會是誰?

  保險也不好賣了

  2021年,中國平安的業務板塊中,表現最好的是平安銀行,淨利同比增長了近43億,而核心業務平安壽險及健康險表現最差,淨利同比減少了355.5億,佔總下降額414.8億的85.7%,嚴重衝擊了平安過去一年的淨利,致使下滑29.0%。

  作為對比,萬億保險雙雄的另一家中國人壽2021年淨利潤同比增長了1.32%。

  衡量保險業務規模的最基礎指標是保費,從數據來看,近兩年平安和人壽保費收入增長都陷入了停滯。繼2021年度,平安已賺保費同比下降2.33%后,2022年一季度,國壽也迎來了保費首降,同比下滑3.37%。而這正是保險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至於原因,中國平安在年報中曾提到,2021年對壽險行業而言是艱難的一年。宏觀經濟和國內外形勢複雜多變,疫情影響依然持續,壽險行業面臨來自市場、代理人隊伍發展等多方面的挑戰。

  再從衡量保險公司業務質量的關鍵指標新業務價值(NBV)來看,更不樂觀,該指標衡量的是每年新賣出保單的稅后利潤折現值。2021年,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378.98億元,同比下降23.6%。同年,中國人壽也同比下降了23.3%。

  通常,新業務價值的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新單保費規模,二是保費價值。拆分來看,平安和人壽,在這兩個維度的數據,都不太好看。一方面,2021年,平安和人壽首年保費分別下降8.5%,12.6%,説明新單保費業務規模萎縮嚴重。另一方面,這個下降比例又明顯小於新業務價值的下滑程度,説明同樣多的保費,已經無法創造同樣大的價值。類比正常公司的財報,這就好比淨利率也出現了嚴重下滑。

  更誇張的是,這個新業務價值的數據,還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其中,直接影響未來現金流入的指標——投資收益率,2021年平安依舊給出5%的假設,但實際上2021年平安的總投資收益率只有4%。到2022年一季度,投資收益率進一步惡化到僅剩2.3%。也就是説,平安實際創造的新業務價值,可能要比財報給出的數據更低。

  但是客觀來説,從過去幾年的數據來看,中國平安的投資收益率常年領先行業。2022年6月,中國平安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過去十年的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達5.7%。眼下主要還是深受地產和資本市場的波動。

  最新數據顯示,在2022年1-6月的壽險業務中,平安壽險的保費收入為2634.35億元,同比下降2.51%,而中國人壽下降0.66%、人保壽險增長12.33%、太保壽險增長5.43%、新華保險增長1.96%,平安壽險增速在5家上市險企壽險業務中墊底。這也意味着,平安三年前喊出的壽險改革難言成功。

  一直以來,保險業務尤其是壽險業務是平安的命門,由於投資風格不穩健,壽險正是平安這輪踩雷的主角,何時有起色取決於風險出清的時間。而從長期來看,在人口紅利消失和競爭加劇的格局下,平安壽險改革的陣痛十分明顯,人海戰術勢必無法持續下去。

  寫在最后

  2017年4月,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攜高管喊話公司股價被低估后,各路投資機構和大佬跑步入場,短短半年股價翻了近三倍,無數股民見證了大象起舞的瘋狂。

  時隔境遷,率先跑路的依舊是各大機構。2020年底,有2037家機構持倉中國平安,佔總股本的比例為24.58%,到2022年6月底機構撤退到還剩417家,持股比例僅佔總股本的2.19%。與此同時,大量散户湧入中國平安高位接盤,如今紛紛被困在「價值陷阱」中。

  平安也不是沒有自救過。2021年8月開始,中國平安揮舞「百億回購計劃」大旗,截至7月末,已累計回購A股股份1.026億股,耗資50億元,但是這樣大手筆的砸錢沒有掀起半點水花。

  很顯然,平安必須在新的周期里用業績再次證明自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