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CCD卡片機又火了:情懷的背后,電子古董還是電子廢品?

2022-11-09 17:42

「卡片機火了,下一個會是MP3嗎?」

如今,很多年輕人手中的智能手機,即可滿足辦公、遊戲、聽歌及煲劇的需求,又可以通過強大的拍攝功能,讓每個人成為攝影達人。

因此,很多人都已經徹底忘記數碼相機的模樣了。不過,這一段時間,銷聲匿跡多年的CCD卡片機又再度翻紅,甚至在一些短視頻平臺成爲了「新貴」。

有部分網友認為,CCD卡片機或是繼膠捲機之后,另一個掀起互聯網「文藝復興」的懷舊電子產品,嗅到商機的商家也開始大量收購CCD卡片機。

在主流的電商平臺上搜索「CCD相機」,可以找到大量二手CCD卡片機產品,且銷量不俗。其中,銷量較高的卡片機,「月銷3000+」、「已拼10萬」的字樣比比皆是。即便銷量低的產品,最起碼也有「100+人收貨」。

相關行業人士透露,CCD卡片機之所以能再度翻紅,離不開歐陽娜娜、易烊千璽、沈月等明星的「實力帶貨」。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大量時尚博主、數碼玩家的「種草」文章、選購攻略,更是讓淘汰已久的CCD卡片機,搖身一變成了「電子古董」,可謂身價倍漲、一機難求。

那麼,再度「復活」的CCD卡片機,到底讓誰買走了?身價倍漲、一機難求背后,是否隱藏着不為人知的行業亂象?繼CCD卡片機之后,下一個走紅的「電子古董」又會是什麼?

01」瞄準Z世代」的復古潮品?

「我不認為,CCD卡片機跟膠捲相機有什麼可比性哦。」聊及CCD卡片機翻紅的話題,90后資深攝影愛好者楊青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對於一些博主拋出的觀點——CCD卡片機能拍出膠片機質感、是「壞一部少一部」膠捲機的「平替」,他更表示難以認同。

資深LOMO玩家傑子也表示,儘管目前智能手機的攝影功能十分強大,但無論算法多麼先進,也很難拍出「原汁原味」的膠片感。這一點,包括他在內的不少80后、90后攝影愛好者都有同感,大家也都有購買、收藏膠捲相機的習慣。

「CCD成像原理跟膠捲類似,但照片效果完全不同,尤其是小底CCD。」楊青強調,採用CCD元件的數碼相機,色彩飽滿是事實,但前提是拍攝光線充足。由於CCD相機高感差,光線較暗的情況下拍攝出來的照片效果,經常是慘不忍睹。

至於所謂的膠捲感,在CCD卡片機上更是不存在。所謂膠捲感,指的是膠捲機用不同膠捲拍照,會因為膠捲感光材料的差異出現不同的色彩,從而呈現不同的、特定的風格。玩LOMO的很多攝友都認為,這種膠捲機的特點是CCD相機無法具備的。

「如果CCD元件很好用,也不至於被廠家淘汰,被CMOS元件所取代了。」楊青發現,身邊的同齡人,無論是不是攝影愛好者,都沒有收藏CCD相機的。至於網上淘二手CCD卡片機的,大部分是與CCD 時代擦肩而過的「Z世代」。

在知乎上,有不少網友諮詢,目前花幾百元買一臺舊的CCD卡片機是否明智。而諮詢的網友當中,有很多自稱「高三黨」、「大學生」、「00后」。電商平臺上,一部分CCD卡片機的商品標題,更是打着「學生相機」、「校園復古」的標籤。

在網上和一位銷售二手數碼產品的商家交流時,對方坦言在店里購買舊CCD卡片機的消費者,幾乎都是95后、00后。一些明星、博主「種草」CCD相機,也讓從未擁有、接觸過CCD卡片機的「Z世代」充滿好奇心。

正如一些90后將收音機、CD隨身聽當成「電子古董」去收藏一般,CCD卡片機也在一些炒家的炒作之下,成為一部分「Z世代」心目中的懷舊潮品。

此外,CCD卡片機之所以能翻紅,也與當下「Z世代」懷舊、復古的潮流理念有關。流行趨勢總是輪迴,某社交平臺發佈的音樂榜單也顯示,當下「Z世代」最喜愛的歌手,居然是與CCD 卡片機差不多同時期流行的周杰倫。

最近幾年,懷舊風、復古風已然成為不少品牌拿捏「Z世代」消費需求的營銷密碼;中古、二奢等產品也在「Z世代」羣體中盛行。而相比同樣擁有復古標籤的膠捲機,CCD相機更加方便實惠。

不久前,京東發佈銷售情況顯示:2022年上半年,CCD相機的銷量同比增長15倍,其中「Z世代」購買CCD相機的量同比增長20倍。

適應用户需求是對的,但是面對這股消費需求的增長,行業內也滋生了不少市場亂象。

02」原裝一機難求,仿貨假貨橫流

「現在能買到的原裝CCD卡片機,成色都很差了。」

在廣州大沙頭經營一家攝影器材店的老謝透露,今年上半年,CCD卡片機突然走紅,需求量劇增,經常能見到年輕人、二手電商賣家到舊貨市場、攝影器材市場收購CCD卡片機。

對於經營專業攝影器材多年的老謝而言,店里平時並沒有太多CCD卡片機庫存。要找成色較新的CCD卡片機,買家、炒家通常只能寄望於附近的數碼舊貨行,「但數量也很有限,畢竟誰能想到這個玩意突然就火了。」

儘管CCD卡片機在2002~2006年期間的確火過一陣兒,但由於當時價格較高,普通消費者花兩三千元買一臺消費級CCD卡片機之前,也都需要經過一番「思想鬥爭」。

老謝解釋道,國內諸如佳能、尼康、索尼等知名品牌的CCD相機,保有量不會很多。之前,個別電商平臺上所銷售的、成色比較新的卡片機,很大部分都是從海外淘的,其價格自然也比較高,少説也需要三、四百元一臺。

「但現在需求大,大品牌的CCD相機一臺能炒到五、六百甚至上千,海淘滿足不了,很多商家只能回收成色差的,然后再翻新出售,大概能賺個兩、三百吧。」老謝指出,目前網上在售的卡片機,號稱充新、庫存貨的幾乎都是翻新機。

「有的CCD卡片機,外殼上的索尼、佳能Logo更是一眼假。」在他看來,且不説CCD卡片機是時代淘汰品,那些炒家急功近利的翻新手段,目前大部分CCD卡片機也不具備任何收藏價值。

「舊貨量就那麼大,現在想找成色差的CCD卡片機翻新,也不容易了。」據老謝透露,眼看CCD卡片機的價格越炒越高,跟風消費的需求越來越大,有的炒家坐不住了,開始造白牌甚至山寨的卡片機。

他表示,目前在個別電商平臺上,售價200元上下的CCD卡片機,幾乎都是深圳、東莞等小作坊生產的白牌、山寨產品。至於拍照的畫質,充其量只是能看而已,「有同行感到好奇,拆過一臺白牌卡片機,完全是換殼的低端行車記錄儀,太坑了!」

而類似的產品,即便以低價銷售,仍有至少50%利潤。在CCD卡片機消費需求火爆的當下,無論是翻新機器,還是白牌機、山寨機,一些炒家都可以説賺瘋了。

只不過,CCD卡片機市場翻新、山寨、白牌產品氾濫,消費者難道都不在意嗎?

老謝認為,目前CCD卡片機翻紅,與之前膠捲機、LOMO潮還是有差別的,最起碼收藏膠捲機的人,不少都是看中了其特殊的照片成像風格。

至於買CCD卡片機的,大部分都是未曾經歷過千禧年卡片機流行時期的年輕消費者,並不存在真正的情懷,有的只是跟風,追趕復古的潮流。因此卡片機本身如何,似乎也不那麼重要了,「而且這麼多造假的,很快風潮就會過去。」

03」下一波翻紅的「電子古董」是什麼?

事從膠捲機熱賣,到如今的CCD卡片機翻紅,不少商家看到了復古消費潛力。儘管目前CCD卡片機消費需求很大,但有些商家已經開始尋找下一波復古潮流單品了。

「要是從去年就開始賣CCD相機,可能賺得更多,所以發現潮流要趁早。」90后的Lya是一名職業電商「倒爺」,早在半年前,嗅到CCD相機商機的她,就開始在二手電商平臺上收購個人用戶的卡片機。

然而,井噴的需求,很快將她收購的十幾台舊相機一掃而空。不得已之下,她只能一邊到舊貨市場掃貨,一邊兼售白牌卡片機,她在電商平臺註冊網店時,起名也不忘加上「CCD相機」字樣。

「但是現在想想,格局小了,我打算改改店名,涵蓋所有復古數碼產品。」Lya坦言,目前「Z世代」購買復古數碼的情緒仍然高漲,她瞭解到很多「倒爺」都在開始尋找下一波可能爆發的復古數碼產品。

在她看來,曾經在上世紀90年代或千禧年流行過,多數80后、90后都接觸過,但「Z世代」只聽説沒用過的數碼產品就有幾款,例如被智能手機取代的MP3,或早年的紅白機。

「現在我已經在收購微軟Zune、蘋果Nano,這都是經典的MP3播放器。」曾經以音質著稱的魅族MP3,也是她收購的重點。與此同時,Lya也發現部分「倒爺」也開始在收購早年的諾基亞、索愛、黑莓的功能機。

由於在CCD卡片機上嚐到了甜頭,不少炒家、「倒爺」都開始等待下一個電子復古潮的消費趨勢。

只是,CCD卡片機有諸如歐陽娜娜、易烊千璽等明星的推薦,很容易就翻紅,其它陳舊的數碼產品,又該如何「培育」商機呢?

Lya透露,如果有心人去運作,可以到種草平臺、短視頻平臺上去包裝概念,形成消費熱潮。她以早已日薄西山的功能機為例,目前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已經被不少炒家打造成了「執行力神器」、「戒網工具」。

而MP3播放器,則成了「尊重音樂」、音質至上的代名詞。在一些炒家、「倒爺」眼里,只要緊扣復古懷舊標籤,或多或少都能左右「Z世代」的消費趨勢,之后,自然就是賭運氣了。

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Z世代」用户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線上高消費潛力較大,線上消費能力在2000元以上的用户佔比達到30.8%。且追求「質價比」與「個性化」。

而復古、懷舊,恰恰契合了「Z世代」用户特立獨行、個性的消費理念,中古數碼產品對於「Z世代」而言,更是一種另類、與衆不同的消費體驗。

市場中的很多玩家很難説清CCD卡片機為何能在當下火爆,但可以確定的是——這絕不會是最后一款翻紅的「電子古董」,只要電子廢品仍在庫房中存在,更多套路會瞄準Z世代為情懷而買單的心潮。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作者:神樂,編輯:秦言,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