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2-11-11 16:23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林心林
早上8點,騎手董康在系統后臺按下上線按鈕,開啟奔跑的一天。
從30歲穿上黃馬甲成為美團騎手以來,他在這一行已經跑了5年。美團、餓了麼,這兩家頭部的配送平臺,董康都干過。只是,無論戴着哪種顏色的頭盔,騎手都不可避免地被「系統」追着跑。
從外賣、生鮮到藥品、鮮花、文件等等,「萬物皆可送」讓即時配送行業市場進入爆發期。艾瑞諮詢報告顯示,2016年至2020年即時配送服務行業年訂單量從46億單增至210億單,複合年增長率達46%。
申萬宏源推測指出,即時配送行業有望在十年內訂單量翻8-10倍,達到1500-2000億單,以單均收入5-6元推算,將支撐起萬億左右的行業收入規模。
萬億規模背后,一個即時配送平臺的發展,註定離不開穿梭在城市街頭里的騎手們。
2021年12月14日,順豐同城作為「第三方即時配送平臺第一股」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9699」。上市現場,站在鑼鼓兩側的除了順豐控股董事長王衞和一眾順豐系高管,還有一位順豐同城騎手。
與爭分奪秒的餐飲外賣配送相比,順豐同城的業務以同城配送、跑腿、幫買服務為主。知乎上,一名曾在多家平臺上工作過的騎手説道,「順豐同城簡單舒適,節奏不快,算是一份標準工作,條條框框也沒那麼多,騎手和平臺博弈比較少。」
不過,這一切正在悄然改變。「馬路邊再也看不到大家扎堆聊天,路上都是飛奔的順豐同城騎手。」順豐同城騎手李鑫感嘆。
感覺到外賣行業正在走下坡路,2021年5月,董康加入了順豐同城成為騎手。
與許多即時配送平臺一樣,加入順豐同城並不難。下載APP,實名認證,參加線下新人培訓,參與同城新騎士考試並通過,就能成為一名順豐同城騎士。由於順豐同城有裝備抽檢,因此新騎手不管是專職,還是眾包兼職,都必須先在順豐同城自營商城購買帶有LOGO的工衣與箱子。
花了179元買了一套夏季工服和箱子后,董康跑起了順豐同城。即便是行業里老手,最開始在新平臺上仍有些磕磕絆絆。「新人的話基本搶不到什麼單,單子少、單子小,一天賺不到多少錢。」
與美團、餓了麼相似,順豐同城系統也為騎手設置了積分等級體系,積分越高、等級越高,所獲得的權益、收入就會更高。
這一定程度上就像升級打怪的遊戲,不同等級分別對應不同稱號,順豐同城騎士的等級從低到高分別為青銅、白銀、黃金、鉑金、鑽石。等級之間的晉級最主要依靠訂單量來完成,你跑得越勤、訂單越多,升級就會越快。
相應地,系統會根據等級評定進行派單,也就是説,想要獲得更多收入,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跑。同站點的老騎手分享給董康的經驗簡單而粗暴,「剛開始幾個月最好不要請假,不能拒單,要儘量多跑單,只有跑得多才能很快提升等級。」
在這樣的等級體系下,每個騎手都被催促着往前跑。
加入順豐同城半年,李鑫最討厭的就是每個星期一早上8點。因為每周這個時刻,系統會重新統計每個騎手的積分等級,如果沒有達到所在等級的分數,就會被迫降級。
「像個等待被打分的小學生,把每一個人分三六九等」,李鑫稱只要自己少跑了一天,就面臨降級的風險,一旦降級,搶到好單就變得困難,又要重新積分升級。而每次李鑫只要打開后臺系統,都能看到個人積分等級下的小字提示,「本周再獲XX積分,下周可保XX騎士。」
除了五個等級外,針對不同的業務類型,順豐同城還劃分出了先鋒騎士、衝鋒騎士等。其中,先鋒騎士是針對個人消費者打造的專屬運力,包括取送買辦等。在不少騎手看來,加入先鋒相當於成為順豐同城最高等級的騎手,享有系統派單以及優先眾包騎手10秒鍾看單的優勢。
但並不是每一個騎手都能加入先鋒隊伍。每個騎手需要至少達到鉑金等級,才能報名參與先鋒騎手的線下培訓和考試,通過之后加入當地站點,相當於成為全職騎手。
2021年下半年,在用了不到一個月升級打怪成為先鋒騎士之后,董康成為全職的順豐同城騎士,每天要求在線時長10小時。根據站點要求,董康每天有9個個人件的任務,再加上一些順路單,每天送單量在12件左右。
這樣的單量對於董康來説並不算難,他過上了所謂的「朝八晚六」的生活,每天最忙的時刻也就集中在早上10點-12點。「晚上基本6點就能回家,還能陪陪孩子。」正因為此,對許多順豐同城騎手來説,付出與收入在這份工作里尚且能保持平衡。
不過,這種微妙的平衡,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被打破。
8月,多地的順豐同城騎手發現,派單系統面向全部騎手取消了20秒的提示拒單功能,即系統會自動指派訂單,轉單機會只有3-5次。其中,針對先鋒騎士,只要騎手為在線狀態,指派單推送功能的開關按鈕自動失效。「如果你一天三次轉單機會用完了,后面系統給你派七八塊的小單,你也得硬着頭皮送了。」李鑫稱,感覺自己在系統面前失去了主動性。
10月底,一些地方站點再次給先鋒騎士增加派單任務,董康每天除了個人件任務,還另外增加了特惠件的任務:2個特惠餐飲外賣件和1個特惠蛋糕件。
這將許多騎手的工作狀態徹底打亂。
其中,先鋒騎手們最反感的是特惠外賣訂單,「大部分人跑順豐同城都是不喜歡跑餐飲纔來的,現在也開始趕時間了。」
事實上,餐飲外賣是順豐同城的發家業務,早期爲了在即時配送市場搶佔一席之地,順豐同城拓展了麥當勞、喜茶、星巴克等大型連鎖商家。根據順豐同城招股書,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中有4家都是餐飲公司。
但與依靠兩大外賣平臺的美團配送、蜂鳥相比,順豐同城所佔的市場份額尚且較小。西南證券一組數據顯示,2020年整個市場中,美團配送日均訂單數2780萬,蜂鳥即配為450萬,達達日均訂單數達到290萬,而順豐同城日均訂單超過270萬,距離美團配送仍有不少差距。
順豐同城顯然不願從美團、餓了麼口中放過餐飲這塊大蛋糕。2022年,順豐同城與快手、有贊等平臺合作,為外賣業務提供即時配送服務;同時,通過加入鏈接了所有配送APP的聚會平臺,順豐同城騎手也可以與美團、餓了麼等一同參與外賣配送。
但在董康看來,特惠外賣是所有訂單類型中單價最低的,同時距離遠、地點偏僻,「都是美團、餓了麼挑剩的訂單。」
必須完成的特惠單,讓董康的工作時長不斷拉長。11月初的一個工作日,董康晚上10點半還在外面跑單,那天,董康的上線時間已經超過了14小時,但特惠外賣訂單還沒完成。令他煩悶的是,針對個人件的系統派單功能無法關閉,於是他只能一邊完成不斷超額的個人件任務,一邊在商場小區間送外賣單。
即便如此,董康還在擔心着任務沒完成的話,下周的先鋒標誌可能會消失。
順豐同城的騎手們,如今也越來越感受到系統算法與時間對他們的施壓。
11月初的晚上,李鑫接了一個小龍蝦的外賣訂單,但是到店將近20分鍾,商家仍沒有出餐。爲了手里即將超時的另外一個訂單,李鑫決定先離開去派送另一個訂單,但是走到一半,龍蝦店的老闆又打電話通知餐已經做好了。
「如果超時了顧客可能就不要訂單了,小龍蝦訂單七八百元,我自己怎麼吃得起?」爲了避免承受損失,李鑫開着電動車火急火燎又折返回龍蝦店,前后浪費了半小時,最后終於送上了龍蝦訂單,但因另一個訂單超時15分鍾,扣了3塊錢的罰款。
專職跑過外賣的李鑫笑稱自己的車技還過關,但也有一些同事因為時間趕差點追尾、撞車。不止外賣訂單,不少騎手發現,常規的跑腿代送個人件配送時間也正在縮短。
最近幾個月,董康明顯感到系統顯示的送單時間出現了壓縮。
「以前7公里派送時間44分鍾,現在20公里就給一個小時,很多單子取到件就要立馬送,不然就容易超時,不像以前還可以在原地等一下順路單,多掙一點。」董康發現,每一個訂單基本比以前壓縮了10-15分鍾。
這讓許多老騎手有了巨大的反差——工作強度增大,但收入卻沒有相應增多,甚至出現下降。「騎手數量越來越多,任務越來越難,收入越來越低。」李鑫感嘆。
順豐同城的騎手由專職騎手和眾包騎手組成,2021年,平臺活躍騎手數量由2020年的45.94萬人增加32%至超60.6萬人;截至2022年6月底,順豐同城擁有活躍騎手70萬,較年初又增加了近10萬。
同時,截至今年中期,順豐同城的營業收入44.81億元,同比增長20.82%;但仍持續處於虧損狀態,上半年順豐同城錄得虧損1.44億元,據統計2018年-2022年上半年累計虧損近26億元。
虧損與其高昂的人力成本支出有關。在財報中,「履約成本」一項是與騎手有關的勞務外包成本及員工成本福利費用之和,2018年-2020年,履約成本分別為錄得11.98億元、23.77億元、49.21億元,佔據着運營成本約97%的比例,甚至超過了同期的營業收入。
上市之后,順豐同城為改善盈利狀況,只能從成本下手。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順豐同城履約成本合計佔據總運營成本的96%,較之前略有降低。
傳導至前端,一線騎手們感受到的則是訂單單價不斷下降。
2022年以來,不少平臺上都出現了順豐同城騎手吐槽訂單降價的情況。董康還記得,最開始加入順豐同城時,1公里單價在2.5元以上,但如今1公里2元不到,與其他平臺的單價差距在不斷縮小;平臺抽傭比例也不斷提高,現在每單抽傭達到30%-50%,而其他配送平臺的抽傭率在20%-30%。
「以前每天賺300塊只要干七八個小時,中間還可以和夥伴們吹牛嘮嗑。現在300塊已經是天花板了,而且要干12個鍾纔可能拿到。」一名廣東的順豐同城騎手説道。
董康也感嘆,以前「拼一些」偶爾還能月入過萬,但如今,以每天兩三百元計算,月收入出現了縮水。「很多跑得特別好的騎手現在心都涼了。」董康告訴時代財經,不少騎手因為規則太多、掙得太少轉去跑美團了,也有的乾脆轉行離開了配送行業。
「夏天熱,冬天冷,在外面跑十幾個小時,不是誰都能受這份罪。」董康稱,如果平臺繼續「內卷」的話會考慮離開這一行,「我想做點既不耽擱照顧家人,也能體面賺錢的事。」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