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大V言財經 | 巴菲特持續加倉,石油能否再度進入狂飆時代?

2023-04-06 19:00

編者按:時隔一年,國際油市已是「冰火兩重天」。OPEC 聯合減產, 股神巴菲特持續加倉西方石油,油價還會大漲嗎?4月4日《跑贏美股》直播節目特邀講師言財經為大家帶來分享,以下是本次直播主要內容>>>

核心觀點:

1、美聯儲或在5月暫停加息

2、石油配置最甜階段已過,波動向下概率更大

一、美聯儲降暫停加息窗口何時打開?

上周PCE數據公佈,2月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漲4.6%,低於市場預期和前值的4.7%,還創下了2021年10月以來的最低紀錄。對鮑威爾來講,他可能會感覺巨大的寬慰。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三月份歐美的銀行爆雷以后,市場對加息的的演繹猜測變得複雜曲折,但是美聯儲爲了對抗通脹,最終頂住壓力繼續加息25個BP。PCE(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個人消費支出)是衡量通貨膨脹的經濟指標,PCE降温代表通脹放緩所以對美聯儲來説是巨大的寬慰。

PCE公佈以后,加息預期保持基本不變,市場基本上是押注5月份暫停加息的。但是周末OPEC+聯合減產原油帶動加息預期再度上行25個BP,也就是5月還要加息。到年底利率4.25-4.5%,依舊維持75個BP的降息幅度。

核心PCE放緩再加上OPEC+減產引發加息預期波動,銀行業、商業地產危機仍未消除,所以言財老師維持二季度仍是暫停加息窗口期的判斷,也就是美聯儲或在五月份暫停加息。

 二、油價能否進入狂飆時代?

OPEC+聯合減產原油不僅引發加息預期的波動,在各個平臺上的反應也都是比較劇烈的,油價是否又要進入狂飆時代?

因為對於大宗商品來講,往往是供給端的收縮比需求端的擴張影響更為厲害。

沙特從5月起自願每日減產50萬桶原油,直至2023年末,並強調:其目的是支持油市的穩定,並帶動其他成員國的自願減產,包括伊拉克、阿聯酋、阿爾及利亞、阿曼等,OPEC的成員或合共自願每日減產115萬桶。此外,俄羅斯也表示將自願每日減產50萬桶的計劃延至2023年底。

4月2日,減產聲明發出以后,布油跳漲至86.44美元,近11個交易日,布油底部反彈接近23%。

本次減產量在165萬桶每日,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量的1.65%,2022年10月初舉行的OPEC+第33次部長級會議上,自願減產200萬桶/日,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量的2%左右,有效期延至2023年12月31日。現在相當於全球需求量的3.65%都受到了影響。

像中國今年全面的開放化,對於原油需求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拉動,對石油的支撐較強。

最近除了歐佩克減產的話,股神巴菲特近期是持續的加倉西方石油,雖然西方石油近期股價比較弱勢,但是每逢股價調整,巴菲特就在不斷地加倉,股神此番操作意欲何為?

我們先來看一下客觀的數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最新周報顯示,做空美國WTI原油的合約數量大幅減少,為2016年以來的最大降幅。雖然原油的空頭倉位降幅達到七年最大,但看漲頭寸也創下了十年新低。現在多空雙方都很糾結,空軍雖然不做空但也沒有反手做多的動力,多頭亦然如此。

所以原油到底是漲還是跌?

對於原油這種大宗商品來説,最終還是取決於供需,短期是供給端削減引發油價上行,但油價又受困於全球趨弱的經濟。言財老師判斷,油價未來更多的是區間震盪,總體偏弱的格局,維持70-90美金的區間判斷。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短期的波動是很難把握的,原油期貨及ETF將處於區間震盪,需要多空結合的操作策略。這里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做空和做多的標的:

做空:

代碼 名稱
SCO 2倍做空原油
DRIP 2倍做空標普原油和天然氣探勘與開採產業ETF
ERY 2倍做空能源ETF
DUG 2倍做空石油與天然氣指數

做多:

代碼 名稱
UCO 2倍做多原油ETF
USO 美國原油基金ETF
OIL iPath高盛原油總回報指數ETN
XES 油氣設備與服務ETF
USL 美國12月期石油基金有限合夥
ERX 2倍做多能源產業ETF
USL 美國12月期石油基金有限合夥
ERX 2倍做多能源產業ETF
IEZ 安碩美國石油設備與服務ETF
BNO 美國布倫特原油基金
UGA 美國汽油基金

個股方面 ,大家可能會比較關注巴菲特持續加倉的西方石油,現在西方石油是不是處於配置的好時機呢?

言財老師認為買周期性的公司股票,一定要在市盈率最高時買入,在市盈率最低時賣出。現在油價可能是會維持在70-90美金這個依然比較賺錢的格局里,但是他的利潤最高點在去年二三季度,現在配置最甜階段已過,波動向下概率更大。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