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追問|用已故供體胰腺細胞移植,美國批准首款糖尿病細胞療法

2023-07-03 07:12

當地時間6月28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美國生物技術公司CellTrans開發的同種異體胰島細胞療法Lantidra上市,用於治療1型糖尿病成人患者,這些患者雖然接受了密集的糖尿病管理和教育,但仍然表現出嚴重的低血糖反覆發作,血糖無法降低到目標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即平均血糖水平)。

FDA新聞稿稱,這是第一個由已故供體胰腺細胞製成的同種異體(供體)胰島細胞療法。

「這種基於胰島細胞移植技術的治療方法已提出很多年,以前一直處於臨牀實驗階段,現在終於獲得FDA批准。」浙江大學求是講席教授、藥學院院長顧臻告訴澎湃科技,通常而言,胰島細胞從捐獻者遺體中分離獲得。

《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的最新研究預計,2050年全球將有13億人罹患糖尿病。1型糖尿病歷來被認為是一種在兒童期發病的疾病,但據估計,2021年被診斷為1型糖尿病的成人患者(31.6萬人)數量多於兒童和青少年患者(19.4萬人)。

細胞療法已被批准用於治療Ⅰ型糖尿病。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 細胞療法已被批准用於治療Ⅰ型糖尿病。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

1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機制為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胰島β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缺失,從而引起血糖水平持續升高。長期以來,胰島素替代療法是大多數患者的唯一治療方法,患者需終身、每日進行外源胰島素注射,並防止低血糖發生。長期進行胰島素治療會使機體出現其他的併發症。

據FDA新聞稿,Lantidra的主要作用機制被認為是通過輸注的同種異體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在一些1型糖尿病患者中,這些輸注的細胞可以產生足夠的胰島素,因此患者不再需要接受胰島素注射來控制其血糖水平。Lantidra通過肝門靜脈(又稱門靜脈,是由消化道胃、腸、胰脾等的毛細血管匯集,從肝門處入肝的一條粗大靜脈)單次輸注給藥,根據患者對初始劑量的應答,可額外輸注Lantidra。

兩項非隨機、單臂研究評估了Lantidr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共有30例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至少一次、最多三次輸注。總體而言,21名受試者不需要服用胰島素一年或更長時間,其中11名受試者不需要胰島素1-5年,10名受試者不需要胰島素5年以上。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噁心、疲乏、貧血、腹瀉和腹痛。大多數試驗參與者經歷了至少1起嚴重的不良反應,與肝門靜脈輸注Lantidra的流程和使用維持胰島細胞活力所需的免疫抑制藥物相關。一些嚴重不良反應需要停用免疫抑制藥物,從而導致胰島細胞功能喪失。FDA表示,在評估Lantidra對每例患者的獲益和風險時,應考慮這些不良事件。

「由於該方法是利用同種異體胰島細胞進行移植,因此受體必須服用免疫排斥藥物來儘可能延長被移植細胞的存活時間。但是免疫抑制藥物難免對受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傷害。此外,胰島供體有限,胰島細胞移植后逐步失活導致需多次治療,以及治療過程中所伴隨的風險會潛在影響該療法的普及。」顧臻説,目前,胰島素仍舊將是1型糖尿病和進程性2型糖尿病治療的主要控糖手段。糖尿病細胞療法是很好的方向,但如何解決胰島的來源有限問題、更好控制免疫排斥以及降低治療成本仍是努力的重點。

近日,糖尿病細胞療法動態頻頻。6月23日,美國生物技術公司福泰製藥(Vertex,VRTX.US)宣佈其在研糖尿病干細胞療法VX-880的1/2期臨牀研究使2名患者擺脫胰島素依賴,全部6名患者均分泌了內源性胰島素。

6月29日,美國藥企禮來(LLY.US)宣佈將以逾3億美元收購其糖尿病細胞療法合作伙伴Sigilon Therapeutics,雙方將合作開發用於治療1型糖尿病的封裝細胞療法。據悉,禮來和Sigilon已經在1型糖尿病功能性治療方面合作了5年。Sigilon的候選產品是基於非病毒工程細胞的療法,旨在產生廣泛的功能或治療分子,這些功能或治療分子在糖尿病等患者體內可能是缺失或不足的。Sigilon利用獨特的封裝技術,製備細胞封裝器件包裹工程化細胞,保護細胞免受免疫排斥。

福泰製藥的另一款干細胞衍生的胰島細胞療法VX-264也是一種封裝細胞療法。當地時間6月26日,福泰製藥宣佈與瑞士CDMO(醫藥合同生產機構,指以合同定製形式為製藥企業提供中間體、原料藥、製劑的生產以及包裝等服務的企業)巨頭Lonza達成一項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和擴大產品組合的生產規模,並共同投資建造一座工廠,旨在為福泰製藥的1型糖尿病細胞療法建立專用生產設施。

「(封裝的胰島細胞療法)即把胰島細胞封裝進生物相容性比較好的高分子材料里,如海藻酸鈉,以此提升胰島細胞在體內的存活時間。」顧臻説,「這兩個方法(干細胞衍生的胰島細胞療法和封裝細胞療法)的特點是使用的胰島分泌細胞來源於工程化細胞,包括自體的細胞。這兩種療法都具有較大的應用前景,但仍舊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包括封裝技術優化以提升在體內的保留時間、細胞安全性等。期待這些技術能早日造福病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