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爾街的新資產類別:灰度能否挺過比特幣 ETF 時代?

2024-02-01 02:24

作者:Andrew Singer,cointelegraph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多年來,尋求比特幣投資的機構都選擇了 Grayscale Investments,該公司管理的比特幣資產 (AUM) 超過 280 億美元,遠遠超過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數倍。

1 月 11 日,一切都發生了變化,10 家公司推出了現貨比特幣ETF,最終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后,首次在美國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這些公司包括 Grayscale,該公司將已有十年曆史的 Grayscale 比特幣信託基金 (GBTC) 轉換為 ETF。

1 月 11 日是一個非凡的時刻,不僅對加密貨幣世界來説,對華爾街來説也是如此。Strategas Asset Management ETF 策略師兼董事總經理託德·索恩 (Todd Sohn) 告訴 Cointelegraph:「很少有新的資產類別進入 ETF 詞典。」 「1993 年我們有股票,2002 年有債券,2004 年有黃金。」

但除了向散户投資者開放相對原始的資產類別外,1 月 11 日還引發了一場競賽。哪些新 ETF 可能會流行?

華爾街巨頭貝萊德和富達投資?或者也許是更專注於加密貨幣的資產管理公司,例如 ARK Invest 或 Bitwise,它們在前兩周的資產管理規模都超過了 5 億美元?或者也許是現有的灰度,長期以來沒有受到挑戰?為推出 ETF,它將每年 2% 的管理費降低至 1.5%。

Sohn 指出,就 GBTC 與其他產品而言,它有一個巨大的開端,「但如果我們將前兩周視為任何跡象,那就是 BlackRock 和 Fidelity 等發行人對該產品非常認真。」

灰度在推出后的前兩周經歷了大規模資金外流,但即使在贖回損失 50 億美元之后,其 1 月 26 日仍保留了 202 億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相比之下,截至周五收盤,貝萊德約為 20 億美元,富達則為 17.5 億美元。 ,其他 ETF 則更靠后。

儘管如此,GBTC 是否有可能在未來一年保持對 TradFi 資產管理公司的巨大領先優勢?

長遠來看,1月11日會否被視為某種權力的更替,標誌着區塊鏈初創公司和加密貨幣公司被華爾街巨鯨蠶食的開端?

比特幣價格在其現貨 ETF 首次亮相后的幾天內下跌了近 20%,這引發了人們的疑問,加密貨幣行業是否對新投資工具的期望過高。

例如,1 月 23 日,摩根大通分析師表示,「比特幣 ETF 中推動生態系統走出寒冬的催化劑將會令市場參與者失望。」

現貨比特幣 ETF 的要求是否過高?

「我只想記住,在這些基金推出之前,基礎比特幣已經大幅上漲,」索恩説,「所以暫停並不令人意外。」 到 1 月 29 日,比特幣已經有所回升,下午突破 43,000 美元。

「(2004 年)黃金在短時間內橫盤整理,然后再次上漲,」Sohn 補充道。

事實上,從 2004 年 11 月 18 日開始,第一隻黃金 ETF 在頭三天內就聚集了超過 10 億美元的資產,「這奠定了其歷史上最快的 ETF 吸引這一水平資產的地位」 。機構投資者。

SPDR Gold Trust ETF (GLD)「徹底改變了黃金交易」,三年后,其資產管理規模達到 100 億美元。

但Sohn的觀點是:GLD推出后的上半年,從2004年10月到2005年4月,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價格幾乎沒有變化。

回到目前,GBTC 和其他 9 只 ETF 的整體資金流出已經在減少。1 月 26 日,他們的檢測結果呈陽性,這是 7 天內的首次檢測結果。

宏利金融顧問公司金融服務助理副總裁 Peter Sin Guili 告訴 Cointelegraph:「投資者獲利了結導致的 GBTC 拋售壓力/資金流出最終將放緩,因為基金拋售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Guili 補充道,一些徑流來自一次性事件,例如「FTX 破產財產出售了 2200 萬股 GBTC——價值 10 億美元的資金流出」。

加密貨幣做市商 Keyrock 亞太區業務發展主管 Justin d'Anethan 告訴 Cointelegraph:「我對 GBTC 的流出和來自 Grayscale 的轉移並不擔心。」 「許多人會認為這些對價格來説是負面的[新聞],但我認為情況不一定如此。」

d'Anethan 表示,這主要是由於 GBTC 的管理費比大多數其他新的現貨比特幣電子轉帳要高出幾個因素,人們「退出前者,只是轉向后者」。

畢竟,基礎產品的結構或價值沒有改變。目前,在貝萊德「商店」或富達投資「商店」購買 BTC 比從 GBTC 購買更便宜。

「關鍵問題——我們不知道答案——是資產管理規模還會剩下多少,」Sohn 補充道。「灰度降低 1.5% 的費用是否存在痛點?這可能會對誰擔任 AUM 之王產生巨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推出兩周后,Grayscale「仍然是最大的 AUM 現貨比特幣 ETF,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會保持這一地位,」d'Anethan 説。他表示,許多持有人對灰度的設置、內部盡職調查和業務關係仍然感到滿意。

「他們(灰度)擁有巨大的先發優勢,」聖克拉拉大學利維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 Seoyoung Kim 告訴 Cointelegraph。「此外,轉換也是有成本的。儘管費用高昂,人們仍然堅持使用灰度的原因之一是,如果他們轉換,「他們可能」會引發納税義務。

「從長遠來看,其他 ETF 提供商可能最終會超越 Grayscale,」d'Anethan 表示,「但值得記住的是,就目前而言,領先優勢絕對是巨大的,其資產管理規模比最接近的競爭對手多至少 150 億美元。」

儘管如此,正如彭博社分析師 Eric Balchunas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的那樣,過去 10 年的更大趨勢有利於低費用、被動管理的指數股票 ETF,而犧牲了主動管理、高費用的股票共同基金。可以説,這使得其他 9 個比特幣 ETF 比費用較高的 GBTC 更符合當前投資者的偏好。

Kim 還暗示灰度存在收費問題。「灰度的資金流出將創造機會,」她告訴 Cointelegraph,「特別是因為貝萊德、富達和其他公司將收取低得多的費用。」 

與此同時,Grayscale 在 ETF 推出后仍收取 150 個基點 (bps) 的費用。相比之下,貝萊德對其 ETF 收取 12.5 個基點的費用,而富達則在 8 月 1 日之前完全免除其費用。

「配置 ETF 的投資者非常注重成本。每個基點都很重要,」Bitwise 高級加密貨幣研究分析師 Ryan Rasmussen 告訴 Cointelegraph。「這為比特幣 ETF 現貨大戰中出現新的低成本領導者留下了空間。」

NFTY Labs 首席執行官 James Lawrence 告訴 Cointelegraph:「我相信 BlackRock 和 Fidelity 等規模較大的 ETF 將在知名度和交易量方面超越 GBTC。」

他們的「知名品牌」和規模給他們帶來了優勢,「尤其是富達提供託管服務。我預計市場主導地位將迅速轉向這些傳統金融巨頭。」

Guili 認為,「貝萊德的 IBIT 將是 GBTC 最接近的競爭對手」,不過他並沒有排除富達的可能性,特別是其路徑設定託管解決方案,他認為這是「一個強大的賣點」。

Bitwise 也可能具有競爭力,因為它主要專注於加密產品,並且「在加密領域擁有加密貨幣早期採用者的巨大支持基礎和品牌認知度」。

如果黑石、富達和其他華爾街公司最終超越灰度比特幣信託,這是否會標誌着一種權力更迭,即傳統金融巨頭吞併或壓倒加密初創公司或專注於加密的企業?

Sohn 表示:「我認為,行業的一方會使用傳統金融解決方案,因為他們對 ETF 包裝和相關的託管保障感到滿意,或許他們的母公司也希望如此。」

「但加密行業的初創公司和創新者永遠都是推動行業向前發展的力量,」他補充道,「新興企業會帶來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很可能有一部分行業參與者會選擇這條道路,而不是通過 ETF/傳統金融渠道。」

Lawrence 認為:「傳統金融不會完全吞併加密初創公司。」 大型公司通常風險厭惡,其監管和合規審批需要時間。他認為,許多加密初創公司,尤其是去中心化金融子領域,不太可能成為大型傳統金融公司的目標。

Guili 也表示同意,加密貨幣的未來發展將由像黑石和富達這樣的巨型傳統金融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主導,「但較小的加密初創公司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成為加密和區塊鏈創新的基石,併爲細分市場提供替代產品解決方案。」

要理解這一切對加密貨幣的採用意味着什麼,可能需要一些時間。現貨市場 ETF 仍然只是拼圖中的一塊,其他關鍵部分仍然缺失。d’Anethan 表示:「雖然新的 ETF 使得接觸加密貨幣變得更容易,但由於監管和税收方面的限制,實際交易‘實物’比特幣仍然非常困難。」

也就是説,新的現貨市場 ETF「代表了加密貨幣認知方面的一個巨大里程碑」,d'Anethan 繼續説道。許多傳統做市商和基金已經對加密貨幣有了一定的投資,「但現在你可能會看到其他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和養老基金將一些資產管理規模分配給與加密貨幣掛鉤的 ETF,這將提振空間和價格。」

Sohn 補充道:「考慮到加密貨幣的受歡迎程度,即使存在爭議,成為解決方案提供者對發行商來説都是一個全員參與的舉措。」

分析師 Rasmussen 將 1 月 11 日描述為「登月時刻」,稱「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機構和美國政府對一個新的資產類別給予了認可,這並不常見。」

「但市場足夠大,足以讓加密原住民企業和傳統金融機構共存。」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