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打破大廠數據壟斷,阿里雲前安全負責人吳翰清再創業,要做AI個人計算機|早期項目

2024-02-02 17:06

作者 | 王怡寧

編輯 | 鄧詠儀

過去一年多時間里,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浪潮,深刻改變了AI行業的格局。如今,這一領域已經形成了從通用模型層到上層應用的覆蓋。

但如果説通用大模型是未來計算的「底座」,那麼想要支撐起上層的應用運轉,無論是前端的硬件形態、還是軟件中間層,形態都還不明朗。

36氪近期接觸的「半個宇宙」,則更想關注「個人AI計算機」這一概念。

「半個宇宙」創始人為阿里巴巴前安全技術團隊負責人、研究員吳翰清(花名「道哥」)。在創立半個宇宙之前,吳翰清曾在阿里雲創始人王堅博士的團隊中工作,是阿里雲初創團隊成員。自2020年開始,他就開始關注人工智能領域,做過雲遊戲、雲渲染等業務,負責阿里雲的網站和開發的生態,並於去年5月離職。團隊的其他成員,還包括前阿里巴巴工程師陳冬白、西湖大學AutoLab負責人於開丞。

對於AI未來的形態,半個宇宙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吳翰清表示:

「如果説將大模型公司比作CPU,那麼很多做AI落地的公司就是電腦上的應用,但應用是無法直接在CPU上運行的,而它們就想補足這「最后一公里」,連接作為CPU的大模型和應用端,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星伴:不斷沉澱的數字資產

那麼,用户應該如何與他們的「個人AI計算機」互動?「半個宇宙」為此提出了「星伴」的概念。

△圖源:「半個宇宙」官網

星伴是由kOS(半個宇宙自主開發的新型計算機操作系統)驅動的人工智能個人助理,它會按照用户的意圖,自動化地為用户工作,或者陪伴聊天。星伴的個性化知識、經驗、記憶、性格將被保存在一個叫「星魂」的地方。隨着使用的增多,星伴會變得越來越聰明,還將不斷加深對用户的理解。

吳翰清認為,不斷沉澱的星伴將會是用户未來最重要的數據資產之一。

△圖源:公眾號「道哥的黑板報」

同時,用户與其他用户的星伴還可以形成信息互通,用户需要信息時,通過星伴之間的交流和推薦算法,就可以實現「信息找人」,最終形成人和人、人與星伴(AI)、星伴(AI)與星伴(AI)的網絡(星伴互聯)。

△圖源:公眾號「道哥的黑板報」

另外,用户還能擁有一個「星盤」,用於上傳、訂閲和管理數據。這將是用户的個人知識和個人經驗,半個宇宙的工作人員不會使用這部分的數據來訓練自己的模型,這也是公司的價值觀和紅線。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概念是「ACT」。ACT是Action的縮寫,也是星伴行為的最小單元,1個ACT,則對應星伴能完成的一項工作。

根據官方介紹,星伴擁有「陪伴」和「工作」兩種模式,前者是可以陪用户談天説地的知心好友,后者則可以幫助用户完成工作任務。當用户選擇「工作模式」,就可以使用預定義ACT來完成工作任務。

△圖源:「半個宇宙」官網

未來,持續加入「半個宇宙」的開發者還可以寫更多新的ACT,為社區用户提供更多豐富的功能選擇。

AI時代的PC,應該長什麼樣?

除了落地應用的產品,半個宇宙對於AI時代的「個人計算機」形態,也有更多的思考。

從阿里雲離開后,吳翰清帶着團隊在2023年7月率先推出了「魁星」,一款面向C端用户的智能助手,支持提供文檔總結、畫圖、製作短視頻等功能。儘管在上線三個月后就積累了10萬用户,但這個智能助手無法解決大模型的幻覺問題,使得大部分用户在「嘗過鮮」后很快感到失望,導致用户留存率很低。

這次經歷讓團隊開始反思覆盤大模型存在的問題,最終推出了第一代可編程的「個人AI計算機」。

「個人AI計算機」(PAIC,Personal Autonomous Intelligence Computer)由kOS驅動,能夠面向所有普通用户使用,幫助人們處理數據。

△圖源:公眾號「道哥的黑板報」

根據官方介紹,kOS在設計過程中基於計算機的三論: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其核心能力在精確理解用户意圖並精確完成用户任務,主要依賴於相當於kOS的「大腦」控制器來實現。控制器用於理解用户意圖,並對複雜任務做拆解,以及調度不同的執行單元來完成用户任務的過程。

這個系統嘗試統一神經網絡和高級編程語言,讓系統兼具神經網絡的泛化能力,同時又能夠保留高級編程語言的邏輯推理能力,從而提高回答的精確性。簡單來説,就是希望同時保留大模型和程序員兩者的長處。

如何簡單理解這兩者的長處?吳翰清舉了個西遊記的例子。如果有人想知道孫悟空在《西遊記》里被提到了多少次,世界上所有的大模型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孫悟空在《西遊記》里有大聖、老孫、行者等一系列別名。但對於傳統的程序員來説,只需要在數據挖掘后用SQL查一下或者用Python去寫成代碼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放到更大的維度上看,從AI的技術流派來説,吳翰清並不是完全走聯結主義方向的,而是更傾向於認同楊立昆為代表的一派。「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的楊立昆認為,ChatGPT這類產品「其實沒有真正理解現實世界」,因此他提出了「世界模型(World Model)」理論,希望AI能夠像人類一樣學習和理解現實世界的規律。

半個宇宙並未完全實現「世界模型」所構想的道路,但通過構建一個嘗試統一神經網絡和高級編程語言的系統,它交出了一份應對當前大模型不足問題的答卷。

賣算力,而不是賣數據

説到企業發展目標,很多初創公司都會提到OpenAI,但「半個宇宙」卻不想成為OpenAI。

在吳翰清看來,過去的互聯網巨頭公司們是信息聚集的超級節點,並逐漸形成了「數據壟斷」,通過將用户生產的數據私有化來盈利,同時還帶來了數據税和互聯網的割裂,瓦解了互聯網的自由屬性。

因此,在設計「半個宇宙」之初,創始團隊就確定了要走開源社區的路線。在「半個宇宙」中,信息的推薦算法和檢索算法會在系統相對成熟以后開源,並且由一個開源委員會來運行。

而「半個宇宙」所預想的使命則是——個人AI計算機要讓數據為個人用戶創造價值,而非壟斷數據。這也決定了,「半個宇宙」想走一條不同於目前市場上主流公司的商業化路線。

吳翰清總結了目前業內的兩種主流商業模式:一種是像Google那樣,吸引了大量用户后再向廣告商收費;另一種則是像OpenAI一樣直接向用户收費。但「半個宇宙」認為這兩種模式都存在明顯缺陷,依靠廣告收費的模式最終很難避免自己不作惡;而OpenAI去年的管理層混亂,也體現出了公司的非盈利初衷和當下商業化目標之間的衝突。

基於以上考量,「半個宇宙」計劃通過賣算力,而非數據來跑通商業模式

吳翰清認為,賣算力能夠幫助「半個宇宙」生態中的各方形成良好的產業分工。「半個宇宙」提供算力,程序員進來后提供算法,用户提供數據。最終數據還是歸用户所有,創造了價值,程序員得到了他寫的算法創造的價值,最后「半個宇宙」提供了算力,這將是一個良性的生態結構。

由於計算和服務器都是重資產,所以「半個宇宙」從推出開始就沒有免費版本,用户可以按月付費訂閲。吳翰清將這種付費模式與買蘋果手機類比:

訂閲費相當於購買一臺計算機或者手機花的錢,不同的是訂閲模式把商品規格切得很小,用户每個月花幾十塊錢就能夠得到一臺計算機了,還可以隨時擴容,未來還能在需要時去做更大的算力升級。

關於公司未來幾年的規劃,吳翰清沒有給出一些明確的數據。因為他認為,就像微軟和蘋果那樣真正創造了開發者生態的公司,在創立的第一天根本想不到程序員會在它們的計算機和系統上開發出什麼樣的東西,那可能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不過,公司目前的「小目標」,是讓AI互聯能夠去連接全球20億人。

👇🏻 掃碼加入「智湧AI交流羣」👇🏻

歡迎交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