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這個萬億GDP的省會,被人列進了三線城市

2024-06-26 17:49

到2023年末,全國已經有9.32億人常住在城市,比上一年末增加了1196萬人,相當於一個蘇州的人口。

由於城市人口飽和度的增加,以及經濟從高速增長走向趨穩,城市之間圍繞人才和發展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對城市進行排名,期望尋找未來引領國內各區域發展的引擎。 

實際上,在官方的城市劃分中,只有按照城區人口數量劃分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I型小城市、II型小城市7個級別。但因為有人們公認的「北上廣深」這個一線城市梯隊存在,自然也就出現了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甚至是「準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的排名方式。 

不管名稱如何變化,經常出現在各個城市排行榜上第一至第三梯隊的城市,約有50個,它們的經濟活躍度和知名度都相對較高。 

在最近公佈的第一財經與新一線城市研究所、GYbrand(格勒博意利)、伊頓城市研究所三份城市排名榜單中,GDP超萬億的省會城市福州,成爲了一個公認的「特殊」存在。 

  01  「三線城市」福州

在伊頓城市研究所的排名中,福州是唯一一個GDP超萬億卻被排入第三梯隊的省會城市。 

 備註:伊頓城市研究所是國際知名公司旗下的研究部門,主要關注城市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在第一財經與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的排名中,「GDP超萬億+省會」組合被排進第三梯隊的,只有福州、濟南兩個城市。 

備註:新一線城市研究所是第一財經2015年成立的,是一家致力於整合分析城市商業數據、地理數據、人口數據和互聯網數據,用不同視角探究城市發展的數據研究機構,從2013年開始對內地城市進行排名。

在GYbrand(格勒博意利)的排名中,第三梯隊中同樣只有福州和濟南兩個具備「GDP超萬億+省會」特徵。 

備註: 格勒博意利(Global Yearly Brand Consulting Co., Ltd,簡稱「GYBrand」)成立於2017年,是全球首家每年發佈世界品牌500強和世界城市500強等榜單的中國本土機構。

城市排名不僅僅是GDP數據的反映,更是城市競爭力的綜合體現。 

濟南在山東省內面臨青島和煙臺兩座GDP萬億城市的圍堵,同時又是其中唯一的內陸城市,文化底藴深厚但「存在感」不強,一直被青島「分流」。而福州GDP省內第一,又有港口加持,擁有省會城市中最長的海岸線,仍被「自動」列入第三梯隊,排在合肥、東莞、無錫、佛山之后的原因又是什麼?

  02  高調起來的福州

談起福州,福建人總會説福州很「低調」,但這種低調卻是不得已的低調。 

福州有平潭島、三坊七巷、上下杭、三山兩塔,風景、底藴一點都不缺,但當你在搜索框中輸入「福建旅遊」,出現在首位的常客一定是:廈門、南平,除了福建官方,一般人不會把福州排在去福建旅遊的必選目的地前列。 

這一點,從「年度旅遊總收入」的對比中清晰可見,2023年廈門旅遊總收入超1567億元,福州為983.89億元,甚至不及泉州的1002.40億元,只能排在省內第三。 

即使以統計口徑比較廣的「接待旅遊總人數」來衡量,2023年福州接待旅遊總人數1.05億人次,廈門接待旅遊總人數近1.1億人次,福州坐擁交通便利,但也要被廈門壓一頭。 

福州雖是省會,但在2021年之前,泉州常年穩坐省內GDP第一城市,廈門是副省級城市、旅遊名城,讓福州這個全國唯一一個非「副省級城市」省會的身份非常尷尬。 

強烈大落差感,讓福州在爭取國家中心城市的過程中格外努力,雖然它嘴上還繼續喊着「低調」,已經多方面發力爭省內第一。 

2021年10月,福建發文支持福州實施強省會戰略,「大力支持福州做大做強」,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福州GDP超越泉州,開始走上「大哥」之路。 

從2013年到2023年十年之間,福州GDP從4857.74億元增長到12928.47億元,GDP年均增速7.6%,GDP增速高於泉州,並將與泉州的差距擴大到了700億元。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當下,福州還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全國數字應用第一城」。根據官方數據,數字經濟現在福州市對整個經濟的貢獻度是超過了5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甚至在民營經濟領域,福州也在迎頭趕上廈門、泉州。雖然民營經濟在泉州更為活躍,為泉州創造了超過8成的GDP,而在福州民營經濟佔比只有6成,但在頭部企業中,福建民營經濟100強收入總額最高的是福州。 

圖片來源:福州日報

圖片來源:福州日報

爲了強省會、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福州不可謂不下力。一方面,閩侯撤縣改區的計劃引發熱議,如果該計劃實施,福州將一舉實現「十四五」目標:全市建成區從現在的301平方公里擴大1倍至600平方公里,同期城區人口也將力爭達到500萬,推動跨入特大城市行列。 

另一方面,福州在2020年前后就開始加速推動國有企業資源整合,將部分支柱企業總部設立在福州。例如,2020年福建省開始整合全省的港口資源,設立省屬國有企業——福建省港口集團,總部設在省會福州。 

資源向省會集中,通過整合能力打造「大哥」福州,也正是福州被廈門、泉州等城市詬病的地方。 

即使走上了彎道超車的快速路,目前的福州經濟距離2021年時提出五年奮鬥目標:「GDP突破1.7萬億,常住人口達到1000萬人左右」,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雄心很大,但事實是,2023年,福州常住人口只增長了2.1萬人,福州這個「省內大哥」,放到同級別的省會城市去橫向對比,結果還是有較為明顯的差距。 

  03  比不過濟廬的福州 

2021年之后,福州已經有了明顯進步,在省內坐穩第一位置,但和其它排名靠前的省會城市相比,差距還非常大,即使與GDP接近的合肥、濟南相比,福州也在綜合實力上穩穩地拉在后面。 

論人口虹吸能力,合肥是福州的10倍; 

論財政收入這一衡量城市發展更具「含金量」的指標,濟南比福州高了40%; 

論GDP數值,福州要高於濟南、合肥,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上,福州與后兩者卻有3000元左右的差距。 

一直在「求上進」,甚至在人們印象中「很發達」的沿海城市福州,實際對比起來,卻有點虛。 

數據來源:官方公報,數據口徑:2023年

綜合實力差距是福州一直以來很難進入省會城市前十強的主要原因,但即使與非省會城市的寧波、東莞對比,福州在主要經濟指標上也是「處處惜敗」。 

福州與寧波相比,存在全方位的差距,與東莞相比,互有勝負,但東莞作為珠三角的一個普通地級市,面積不到福州的四分之一,單位面積的GDP產出卻是福州的4.16倍。 

數據來源:官方公報,數據口徑:2023年

「落后」的福州也開始學習別的城市的先進做法。比如,福州正在跟深圳、合肥學創投。 

今年1月,「福建省級政府投資基金」完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私募投資基金備案,規模100億元,存續期限10年,基金管理人是此前備受矚目的千億投資平臺福建金投。 

今年2月,福州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合作設立的福州產業投資母基金正式簽約,基金總規模300億元,聚焦福州市「四大經濟」、「16條重點產業鏈」。 

開始「放眼看世界」的福州,「后勁」有多強,還得拭目以待。 

  04  房地產跌落的福州

在經濟保持增長的同時,只有福州人知道福州的房地產市場有多痛。 

2019年高速發展時期,福州市當年的土地出讓收入一舉超過千億。據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統計,2019年福州土地出讓金為1019億元,同比大幅上漲90%,與此同時,土地財政依賴度也高達153%,位列全國主要城市第三位。 

由於過量的土地供應,此后,福州成為房企謹慎投資的城市,土地出讓金也連年下降,至2023年,已經回落到了385億元,為近七年最低。 

數據來源:克而瑞研究院

2023年一年,福州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了26.1%,房地產開發企業投資下降了35.3%,其中住宅投資下降38.1%。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福州出讓地面均價已經回落到了2016年的水平。因為土地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大幅下滑,福州被迫擺脫了土地財政依賴。 

來源: 福州市統計局

發家於福州,曾經名噪一時的閩系房企陽光城、泰禾、正榮、福晟、融僑紛紛暴雷,金輝也岌岌可危,福州民營地產企業幾乎全軍覆沒。 

受此影響,進入2024年年中,福州樓盤已經卷入大範圍的價格戰。「全福州最便宜地鐵口江景房」,有均價8200元/平米的項目,將價格下調至5888元/平米起,價格腰斬,售價已跌破樓面價。 

據克而瑞數據整理,今年1-5月,閩侯轄內的竹岐均價下跌約24%,祥謙下跌約22%,南通下跌約21%,全福州的二手房去化周期超過20個月。 

市區緩降,外圍大跌,高庫存壓頂,導致福州的房地產投資價值大幅下降,當地自媒體評價: 

現在整個福州的樓市已經正在接受一種共識——二環外的房地產,基本不再具備投資的價值。 

  05  尾聲

福州被機構劃入第三梯隊城市,在全國排在20名開外,是因為福州底子弱、綜合實力還有待提升。 

福州被一些人看好,是因為福州正在奮起追趕,而從全國城市的發展戰略來看,從上海到廣州之間的廣闊土地上,還缺一個國家中心城市來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福州的地理位置剛剛好。 

但,福州能不能崛起?答案還要福州自己來寫。沒有一所知名高校,新經濟還有待發展的現狀,決定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位於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的福州,還會繼續被虹吸、產生比較劣勢,而福州在省內面對泉州、廈門、寧德、莆田都沒有特別大的虹吸資源優勢。 

省流福州,還需要繼續高調衝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