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近68億港元!招商資本購入「小超人」李澤楷旗下電訊盈科附屬公司40%權益

2024-06-27 22:44

招商局集團旗下主體與李澤楷旗下電訊盈科(0008.HK)的子公司香港電訊(6823.HK)完成了香港市場近年來最大的一筆無源網絡基礎設施交易。

6月26日早間,電訊盈科與香港電訊聯合公佈,香港電訊的間接全資附屬Apex Link Communications Holdings Limited(下稱「Apex」)以總代價為8.7億美元(約合67.86億港元),向Magic Investment Bidco Limited(下稱「Bidco」)出售目標公司Regional Link Telecom Services Holdings Limited (下稱「Target」) 40%股權及應收賬款3.44億元。

電訊盈科成立於2000年,是香港最大的通信服務供應商,提供固網、寬帶、流動通訊及媒體娛樂服務。由於其在香港交易所的股票代號是0008,又被稱為「八號仔」。香港電訊則是電訊盈科2011年分拆上市的商業信託。兩家港股上市公司的主席均為李嘉誠次子、著名的「小超人」李澤楷。

收購方Bidco是招商局集團旗下招商資本控股的開曼島主體。招商資本成立於2012年,為招商局集團與普洛斯合營的另類投資與資產管理平臺。截至2023年底,招商資本管理着近70只人民幣基金和外幣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近3,000億元人民幣。而標的公司Target持有香港電訊的無源光纖及銅纜接入網絡資產。

摩根大通發佈研究報告稱,招商資本與香港電訊的這筆交易可帶來增值。即香港電訊面對2025年至2027年償債高峰,可以將淨債務對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比重降至低於三倍,並將每股股息提升6%。而電訊盈科將繼續從香港電訊中分派更多利息,但如果不出售上述資產,其所獲股息將繼續被削減。

各取所需

簡而言之,上述交易是香港電訊以現金8.7億美元,出售其無源網絡業務40%權益給招商資本。但交易結構設計非常複雜,且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參與其中。

根據公告,賣方Apex與買方Bidco訂立的買賣協議必須滿足若干條件才能生效,包括買賣協議完成前,必須先訂立相關服務協議,用來保障香港電訊繼續向Target等提供相關功能與服務。即香港電訊將其無源光纖及銅纜接入網絡資產(包括全部香港本地光纖、樓宇佈線等)轉移至一家新成立的Target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簡稱FibreCo),並與其簽訂長期獨家服務協議。

此外,交易雙方還將簽訂股東協議,約定重組后的Target公司董事會構成、擔保、違約等事項。標的公司董事會將有最多5名董事,其中3位由香港電訊委任,招商資本則獲得兩個董事席位。如果招商資本的持股低於30%后,僅有一個董事席位。

此次交易還有香港、歐洲等多家投資機構共同參與。匯豐銀行在本項目中擔任招商資本的獨家財務顧問。荷蘭ING銀行香港分行、民生銀行香港分行、匯豐銀行在本項目中聯合牽頭提供融資支持。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買方Bidco還獲得了包括民銀國際投資(香港)在內的多方投資。股權穿透后,民銀國際投資(香港)實為民生銀行(600016.SH;1988.HK)附屬公司。

在估值層面,這次交易的市盈率倍數及市淨率倍數分別為16.9倍及4.1倍,遠高於香港電訊信託與香港電訊同期分別為13.3倍及1.9倍的市盈率倍數及市淨率倍數。

圖源:圖蟲

圖源:圖蟲

交易完成后,Target將仍是香港電訊和電訊盈科的間接附屬公司。

香港電訊認為,上述交易可讓其透過引入投資者作為長期合作伙伴釋放其廣泛無源網絡業務的價值,並與投資者分擔與進一步擴展網絡基建以支持業務增長相關的未來資本開支。隨着香港新住宅開發區的規劃、企業數碼化轉型的加快及大灣區的融合日益緊密,Target的全資附屬公司FibreCo將與香港電訊和投資者攜手,擴展其無源基建業務,以支持新的服務項目推出,並拓展至新的地區。

對於招商資本而言,這筆交易是其繼參與沙特阿美天然氣管道網絡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后,又一重大跨境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有利於進一步鞏固和強化招商資本作為全球領先基礎設施投資者的行業地位。招商資本表示,未來,招商資本將與香港電訊等相關機構深化長期合作關係,並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及其他區域進行更深度的合作及業務拓展。

「現金奶牛」香港電訊

A股、H股上市的電信運營商的「現金奶牛」屬性一直較為突出,作為香港首屈一指的電信運營商,香港電訊也不例外。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2023年,香港電訊營業收入分別為323.89億港元、339.61億港元、341.25億港元、343.30億港元;同期淨利潤53.03億港元、48.08億港元、49.01億港元、49.91億港元。近十年,香港電訊營收保持在300億港元以上,淨利潤則在50億港元上下。

在股東回報方面,香港電訊可以説做到了極致。2011年上市至今,香港電訊累計分紅25次,其中有10次分紅的股利支付率超過了100%,即期內賺到的所有利潤全用於股東分紅;累計實現淨利潤743.46億港元,累計現金分紅達562.04億港元,合計分紅率高達75.6%。

作為香港電訊的母公司,電訊盈科的持股比例常年保持在50%以上,其自然能拿到分紅大頭。事實上,這些分紅派息大多被電訊盈科用於償債。

2000年,李澤楷在匯豐銀行、巴萊克銀行多家銀行提供的110億美元鉅額借貸的支持下,成功收購香港電訊,與自己旗下的盈動合併,成立了今天的電訊盈科。而這筆百億美元的貸款是以香港電訊的資產作為抵押,按照貸款協議,收購完后,李澤楷再以香港電訊的運營收入作為還款來源。

這些年來,電訊盈科的償債壓力一直很大。截至2023年底,電訊盈科負債合計848.62億港元,在港股電信上市公司中,排名4位,僅次於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但其資產負債率高達89.74%,排在第一。

電訊盈科一直在積極出售其資產。其視頻流媒體子公司Viu去年6月宣佈,將以2億美元的價格將其26.1%的股份出售給付費法國電視集團Canal+。電訊盈科此前還以7.5億美元的價格將其數據中心業務出售給了紐約上市的數字基礎設施投資公司DigitalBridge。

今年2月,電訊盈科公佈了截至去年12月底止年度的財務數據,顯示公司虧損達4.71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盈利1.58億港元形成鮮明對比。每股虧損為6.1仙,但公司還是決定派發28.48仙的末期息。公司期內收益達到363.47億港元,同比增長0.78%。

5月30日,李澤楷在電訊盈科股東周年大會上表示,對於派息問題,集團最大收入來源是香港電訊。他認為,香港電訊經營穩健,派息預計繼續穩健。除此之外,電訊盈科也沒有其他業務會令派息減少,請股東不用擔心。

圖源:圖蟲

圖源:圖蟲

李澤楷的盈科系資本版圖

盈科與招商局達成的這筆近68億港元的交易,是目前李澤楷金額最大的一次資本運作。

不少熟悉李澤楷的人曾評價,其個性獨立,不願居於父親庇護之下。1991年,25歲的李澤楷離開和記黃埔,創辦了亞洲首家衞星傳輸有線電視服務公司STAR TV。兩年后,李澤楷以約10億美元的價格將STAR TV出售給了傳媒大亨默多克,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靠着這筆錢,他創辦了盈科集團,正式與家族產業分道揚鑣。

1999年,盈科收購港股上市公司「得信佳」,將「數碼港」注入,更名為「盈動數碼」,成功借殼上市。上市首個交易日,股價就上漲了15倍。2000年,其公司市值一度超過2000億港元,這也讓李澤楷的身價一度逼近父親李嘉誠。

收購香港電訊是李澤楷成名之戰,也成就了他「小超人」的名號。1999年,香港電訊在香港電訊服務市場的佔有率高達97%,當年總營收超過320億港元,淨利潤達115.07億港元。當時的控股股東英國大東電報局,擬出售全部54%的公司股權,並接洽了李光耀次子李顯揚掌舵的新加坡電信。但李澤楷半路殺出,以120億美元外加盈科集團部分股權的形式,完成了香港電訊的收購。這一年,李澤楷只有34歲。

吞下香港電訊之后,盈動數碼更名為電訊盈科,並一度創造了超過5800億港元的市值。但隨后不久,互聯網公司股價斷崖式下跌,不到兩年,電訊盈科的市值從最高點跌至200億港元。此后,李澤楷的盈科集團又是一路「買買買」,收購了資產管理公司柏瑞投資(PineBridge Investments)。

2012年5月,李嘉誠分家,長和系資產將由長子李澤鉅管理,而對於小兒子李澤楷,則「已準備好一筆鉅額資金幫助他收購幾家相當有規模的公司,所涉及的資產會是他現有資產以倍數計」。

2013年,拿到錢的李澤楷收購了荷蘭國際集團(ING)在香港、澳門和泰國的保險業務,作價166億港元,后改名為富衞集團。值得注意的是,富衞集團自2021年后一直在尋求上市,轉戰紐交所、港交所先后4次申請IPO。如果這家千億資產的保險巨頭成功上市,李澤楷的身價將再度暴漲。

現今的李澤楷資本版圖主要通過盈科集團持有,主要業務涵蓋科技、媒體與電信、金融服務及地產三大行業。目前主要持有電訊盈科、香港電訊、盈大地產(0432.HK)三家港股公司,以及兩家美股SPAC公司,即Bridgetown Holdings、Bridgetown 2 Holdings。截止發稿,這三家港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合計約966億港元。

不過,近年來港股頹靡,也讓一眾香港富豪出現資產縮水,李氏家族也不例外。福布斯2024年香港富豪報告指出,李嘉誠仍居榜首,但他的財富由上一年的390億美元降至362億美元。李澤楷的財富也在縮水,由過去兩年的47億美元縮水至44億美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