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信證券:預計託管資金口徑下外資仍有200-400億港元的迴流空間

2024-06-28 08:16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4月中旬至5月中旬間,國內政策聚力,外圍擾動緩解等因素帶動外資持續流入港股市場。但在此期間,流入的外資以短線資金為主,主動管理的長線資金雖然表現出流出幅度收窄趨勢,但並未出現明顯的大幅增配。

另外,在此期間美國、日本、中國臺灣、印度等市場均迎來了資金的顯著流入,該行判斷這是本輪外圍擾動緩解帶來了全球資金邊際寬松的體現。與歷史上外資流入時期偏好配置成長股不同的是,本輪外資顯著流入順周期、大金融及互聯網板塊。往后看,假設三季度經濟基本面改善趨勢得到確立,則該行估算託管資金口徑下外資仍有200-400億港元的迴流空間。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全球資金流向分析:美日印獲增配。

我們通過EPFR數據追蹤全球資金流向情況。截至4月30日,EPFR統計的全球基金總規模約3.66萬億美元,其中全球(除美國)基金、全球基金、新興市場基金、歐洲基金規模最高,佔比分別約43.2%/ 29.2%/ 13.3%/ 6.0%;主動管理基金總規模約1.14萬億美元,佔整體比重約31%。對於海外市場而言(尤其是歐美發達市場),被動投資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方式,我們認為全部資金的流向情況或更加能夠代表市場的流動性變化。從全球主要市場資金流向來看,年初以來,美國、日本、中國臺灣、印度等市場均迎來了資金的顯著增配,分別流入約1252/162/124/121億美元。而如英國、泰國、越南、印尼等市場外資則呈流出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印度市場無論主動或被動資金均呈現大幅增配趨勢;而日本市場在5月以來則轉遭外資減持。

外資如何配置中國?

從EPFR看外資流向:主動外資行為更有效。截至4月30日,EPFR統計的全球基金(外資)持有中國資產的總規模約2443億美元,是較為具有代表性的統計方式之一。分區域看,大中華地區基金、亞洲(除日本)基金、新興市場基金、亞太基金持有中國資產佔比較高,分別為61.7%/31.1%/22.3%/20.5%。其中,主動管理的外資基金持有中國資產規模約782億美元,佔全部外資基金持有中國資產比例僅32%,遠低於中國資產中實際主動管理資金的持倉比例。因此,我們認為主動外資配置情況更加能夠代表外資實際的情緒變化。

大中華區域基金獲流入,長線資金流出中國趨勢收窄。EPFR統計的主動基金以長倉基金為主,更能代表長線資金情緒。2021年以來,主動外資配置中國資產比例趨勢性下滑,至今年三月累計下滑7.8個百分點至6.2%,是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但我們觀察到,4月中國資產的持倉比例再度回升0.7個百分點至6.9%,主動外資開始轉向增配中國市場。從外資流入區域資產角度看,4月中旬以來,主動外資流出中國市場資金明顯收斂,從周度流出7.8億美元收窄至僅流出1億美元。結合全球資金流向來看,我們判斷4到5月間全球資金並非出現所謂「東昇西落」現象,即流出估值較高市場的同時流入中國資產,而是外圍擾動緩解帶來的全球資金邊際寬松。而5月下旬以來,外資再度流出中國市場。

從港股託管資金測算看外資流向:港股託管資金代表市場上的全部資金情況,我們測算,4月22日至5月20日間,港股通/外資中介/內資中介分別淨流入332/267/-584億港元,外資轉向流入港股市場。同時,外資持有港股市值的比例也抬升0.6個百分點至73.6%;5月20日以來,政策預期回落背景下外資也再度流出1040億港元;持倉比例回落1個百分點至72.6%,再次觸及歷史最低水平。細分行業來看,4月中旬到5月中旬期間外資大幅流入港股順周期板塊,包括地產產業鏈(家電家居等)、大金融(保險、多元金融)及互聯網等。5月中旬以來,儘管外資呈整體流出趨勢,但仍表現出持續增持互聯網板塊趨勢(互聯網服務、互聯網醫療);另外,也持續增持大金融板塊,包括地產物管、家居、多元金融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