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兩個人,又融資20億

2024-07-05 15:39

下一場革命。

作者 I 吳瓊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AI融資擋不住。

投資界獲悉,近日AI製藥公司Formation Bio宣佈,已經完成3.72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億元)D輪融資,由硅谷知名風投a16z領投,老股東Sequoia Capital(紅杉資本)也再次出現。

而掌舵公司的,是兩位年輕面孔Ben Liu與Linhao Zhang。早在2016年,Ben Liu發現了臨牀試驗中的痛點——耗時漫長且昂貴。於是,他找來技術背景豐富的Linhao Zhang,共同成立Formation Bio。簡單來説,就是利用AI技術來加快藥物開發

AI的盡頭是生物製藥?黃仁勛不止一次坦言看好AI運用在生命醫療領域,AI製藥融資也是層出不窮。AI將為人類健康帶來什麼?相信每一個人都在期待着。

兩位華人,締造一個獨角獸

先從兩位年輕人説起——Ben Liu與Linhao Zhang。

資料顯示,Ben Liu出生於臺灣地區,本科就讀於耶魯大學,並獲得該校的最高畢業榮譽;在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獲得計算生物學碩士學位。之后,他又在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而Linhao Zhang的父母是上海人,他畢業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在Formation Bio之前,曾在 Oscar Health和Salesforce做過工程師。

這次創業可以追溯到Ben Liu在牛津大學期間。當時,他正在研究帕金森氏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並發現一些有前景的候選藥物。於是,他找到幾位製藥公司的高管,本以為對方會為此感到興奮,但結果不然——實際上,這些公司有很多優秀的候選方案,但是卻因為缺少足夠的時間和資金進行試驗而被擱置。

很快Ben Liu發現,漫長而昂貴的臨牀試驗過程是藥物開發的一大瓶頸——在藥品標準的20年專利期內,只有1 - 1.5年用於發現,而10 - 12年用於開發。哪怕將開發時間加快一年,影響都是不可忽視的。

爲了解決這個痛點,2016年他和Linhao Zhang聯手成立TrialSpark(Formation Bio前身),致力於改善藥物開發的方式,利用平臺技術實現臨牀試驗的自動化,通過簡化相關流程來加速臨牀開發。

TrialSpark的優勢在於,藉助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手段,實現臨牀試驗的自動化和簡化,以便以更快的速度將更多藥物推向市場。正如他們所傳遞的信念——臨牀試驗過程中節省的每一天,都對等待新療法的患者至關重要。

比如,他們通過定製化大語言模型,可以使包括醫學寫作、協議開發、生物統計學、報告生成、監管情報在內的程序實現了自動處理。過去人工需要數個小時才能完成的不良事件報告,AI可以在短短几分鍾內完成。

通過和Formation Bio合作,小型生物技術公司無需再多組建昂貴的藥物開發團隊,便可以同時推進多項研發;而對於大型製藥公司,Formation Bio則為其創建一條「資產負債表外」的發展途徑,使他們能夠以盈利效率高的方式進行更多嘗試。

2023年12月,TrialSpark宣佈正式更名為Formation Bio。同時,基於之前積累的能力,Formation Bio也在逐漸獲取和開發自己的藥物,目前公司已有三種藥物處於臨牀階段。Ben Liu介紹,希望在未來五年內再增加10到15種藥物。

眼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正為藥物研發帶來許多令人興奮的新機遇。Ben Liu對此感觸頗深,「我們正處於藥物研發的黃金時代」。

宣佈融資20億

紅杉資本幾乎每輪都投了

至今Formation Bio身后已集結了一羣豪華的投資人隊伍。

追溯下來,公司A輪融資便是Sequoia Capital(紅杉資本)領投。回憶起這筆投資,Sequoia Capital合夥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第一次見面時,Ben Liu就明確了他想要踏上的征程。一切都沒有改變。Formation Bio已經攀登了山腳,並開始向頂峰發起衝擊。」此后,Sequoia Capital幾乎出現在Formation Bio每一輪融資中。

真正讓Formation Bio名聲大噪的是2021年9月,公司宣佈完成1.56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Open AI的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和 Lachy Groom 領投,以及Sequoia Capital(紅杉資本)、Thrive Capital、Casdin Capital、Dragoneer、Section 32、John Doerr、Spark Capital、Felicis Ventures、Sound Ventures、Arrowmark 和之前的投資者。

為何選擇出手?Sam Altman解釋,「很多人抱怨新葯上市成本高昂,臨牀試驗非常複雜且昂貴,這直接增加了藥物成本,並使許多有前景的藥物無法上市。Formation Bio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至此,Formation Bio估值超10億美元,一躍成為AI製藥行業獨角獸。

最新消息,Formation Bio再次宣佈已完成3.72億美元的D輪融資。由a16z領投,賽諾菲、Sequoia Capital(紅杉資本)、Thrive、Emerson Collective 和前 Stripe 高管 Lachy Groom等跟投。

此次的領投方,我們並不陌生——a16z早期押中了大部分耀眼的互聯網公司。如今進入生成式 AI 時代,這也成為a16z最重倉的賽道。

而另一位新面孔賽諾菲,近年來已陸續與超過10家AI藥企建立了合作。前不久,Formation Bio宣佈與OpenAI 、賽諾菲展開合作,三方定製大型語言模型,以解決藥物開發任務。

接下來,Formation Bio計劃將新資金分配給兩個主要目標:收購和內部授權候選藥物,以及擴大人工智能能力。

創業八年,Ben Liu十分珍惜這段歷程,「我們非常尊重生物技術投資者,但生物技術行業有一個規則,就是你創建一家公司,然后以幾十億美元的價格出售,」這次不同,「我們希望創造一些更持久的東西。」

黃仁勛押注的下一場革命

如此一幕,也讓我們看到又一超級風口——AI製藥。

一個長期以來的困境是,要將一種新葯推向市場至今仍是一項耗時十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工程。在人類已知的數千種疾病中,只有約500種獲得了FDA批准的治療方法。這場與生命的賽跑中,所有人都想更快一些。

不少科技巨頭將目光瞄準AI。一份報告顯示,AI技術能夠將臨牀新葯研發的成功率從12%提高到約14%,為生物製藥業節省約10億美元的研發經費。甚至,今年以來流行一個觀點:

「AI的盡頭是生物製藥」。

英偉達掌門人黃仁勛便是其中的擁躉。早在15年前,他就將目光投向醫療。在他看來,計算機輔助藥物發現「確實是奇蹟」。用與計算機輔助芯片設計相同的方法,在藥物發現領域中,人們可以從計算機輔助藥物發現轉向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3年英偉達就投資了近10家AI製藥公司。在今年的英偉達GTC大會上,有90場活動與醫療保健/生命科學相關——數目位居所有行業之首,重視程度不言而喻。

當被問及如果站在科技的前沿,人們到底應該學習什麼時,黃仁勛更是直言,「人人都必須學會計算機的時代過去了,人類生物學纔是未來。」如今,英偉達的算力芯片幾乎壟斷了全球90%的市場,醫療也被外界視為英偉達下一個超級業務。

還有Sam Altman。除了OpenAI創始人身份,他還是一位投資人,曾以個人名義投資了包括Formation Bio、1910 Genetics、Spring Discovery等公司,幾乎清一色是人工智能加持的生物科技公司。

猶記得今年4月,AI製藥公司Xaira Therapeutics宣佈完成超10億美元種子輪融資,由美國頂級生命科學投資機構ARCH Venture Partners領投。公司由前斯坦福大學校長領導,成立僅僅一年,締造了今年最大一筆種子輪融資。

而大洋彼岸,不久前由三位博士后創辦的晶泰科技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當日一度漲超20%,市值超200億港元。這是一家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驅動的創新研發平臺,一路走來累計融資超50億元人民幣,知名VC/PE雲集。

説起來,AI製藥並非是一個新賽道,數年前就曾因AI爆紅涌現出一批創業公司,但最終卻因投入巨大、藥物難以獲批上市等原因漸漸偃旗息鼓。如今這樣的困擾依然存在——幾乎就在Xaira宣佈融資的同一時間,另一家老牌AI製藥公司BenevolentAI卻宣佈裁員。

但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眼下行業首次同時集齊「大量訓練數據、計算資源的爆炸式增長、AI算法的進步」三個要素,在英偉達看來,這在五年前是不可能實現的。換言之,歷史性時刻隱隱出現。

正如Ben Liu在官網寫的那一句:There are few missions more important than helping humans live longer, healthy, and happier lives.(沒有什麼使命比幫助人類活得更長壽、更健康、更快樂更重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