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馬斯克豪擲40億訓Grok-3!紅杉高盛大潑冷水,AI收支鴻溝或已達5000億美元

2024-07-06 14:01

新智元報道

編輯:好睏 Aeneas

【新智元導讀】馬斯克為Grok 3要豪擲近40億美元狂買10萬張H100,GPT-6的訓練則可能要耗資百億。然而紅杉和高盛近日都給行業潑了冷水:每年要掙6000億美元才能支付的鉅額硬件支出,換來的卻只是OpenAI 34億美元的收入,絕大多數初創連1億美元都達不到。而如果全世界的AI泡沫都被戳破,很可能就會導致新的經濟危機。

硅谷大廠的人工智能軍備競賽,還在加劇。

馬斯克連連為xAI造勢,宣佈Grok 2將於下個月上線,並且還將豪擲近40億買10萬張H100訓練Grok 3!

根據此前SemiAnalysis的爆料,1.8萬億巨量參數的GPT-4,由13萬億token訓練,為此OpenAI斥資6300萬美元,用了2.5萬張A100。

如今,智算集羣早已邁入超萬卡時代。據分析,GPT-5的訓練或將用到5-10萬卡,GPT-6的訓練則有很大概率超越10萬卡,耗資百億美元。

圖源:阿里雲 圖源:阿里雲

在模型訓練的投資上,根據拾象科技的預測,OpenAI和谷歌未來幾年的訓練預算將達到200億-300億美元。

而在算力投資規模上,已知微軟和OpenAI「星際之門」將達到千億美元。谷歌CEO劈柴也曾表示谷歌的算力投資將超千億美元。

而美國科技大公司每年在雲和AI的投資上,至少要耗資4000億美元。

然而,商業閉環的路徑在哪里?

至今無人回答。

在這樣的背景下,業內有越來越多的媒體和機構,開始針對全球的大模型掘金熱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有部分高盛分析師認為,AI目前根本沒有賺到任何大錢,殺手級應用如今尚未出現,即使在未來十年,AI的經濟上升空間也極其有限。

與此同時,紅杉資本的分析師也發文提醒:如今AI基礎設施的鉅額投資和實際的AI生態實際收入之間,鴻溝已經大到不可思議。AI行業需要每年賺取6000億美元來支付鉅額的硬件支出,人工智能泡沫正在接近臨界點!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大量泡沫和炒作之中,唯一賺得盆滿缽滿的,就是英偉達的老黃了。

AI行業有個「小」問題,它不掙錢

如今全世界對AI的狂熱,就彷彿19世紀加州發現黃金的早期。每個人都在瘋狂湧入,希望下一個致富的就是自己。

但有一個「小小」的問題:AI目前還沒有賺到大錢。

《經濟學人》表示,根據高盛的一項分析,從2022年底以來,希望通過利用AI提高生產力來獲利的公司,無論是H&R Block還是沃爾瑪,股價表現依然遠遠落后於大盤。

同時,人工智能的市場滲透率,也是低得出人意料。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一份報告,只有5%的企業正在使用人工智能,預計到今年秋天,這一數字只會上升到6.6%左右。

當然,企業對於AI的採用率不高,可能是受到AI幻覺和對安全、隱私擔憂的阻礙,模型一方面本質是黑箱,另一方面還可能泄露重要的商業機密。

在高盛上個月發佈的生成式AI報告中,分析師Jim Covello對AI行業發表了嚴厲的批評:「爲了從昂貴的AI技術中獲得足夠的回報,AI必須解決非常複雜的問題,但目前它還做不到,甚至可能永遠做不到。」

是的,部署和運行AI確實昂貴,這還不包括它對環境的有害影響。因此,使用AI的公司希望看到重大回報。

然而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看到。也許真正的問題是,在商業領袖轉向下一個熱點之前,AI行業還有多少發展的時間。

而且,合法行業會從AI中得到多少幫助?我們只知道,目前犯罪分子和黑客們正在用AI竊取大量資金,這反而迫使更多公司不得不在網絡安全措施上投入更多。

紅杉分析師提出6000億美元問題

紅杉資本的分析師David Cahn也在最近發佈的博文中,對全世界提出警告:人工智能泡沫,如今正在接近臨界點!

具體來説,他給我們算了一筆帳:AI公司每年需要賺取6000億美元,來支付AI基礎設施(如數據中心)的費用。

要知道,英偉達去年在數據中心硬件上狠賺了475億美元(大部分硬件是用於AI和高性能計算應用的計算GPU)。

AWS、谷歌、Meta、微軟等大科技公司在2023年紛紛跟進,爲了ChatGPT這樣的應用在AI基礎設施上豪擲了鉅額投資。

然而,他們能收回這些投資嗎?

答案有點可怕。

David Cahn提出這個令人深思的觀點:我們所有人,正在見證一個巨大金融泡沫的增長。

泡沫是怎麼來的

要知道,從2023年9月至今,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不能對這些變化視而不見——

1. 供應短缺已經緩解

2023年末是GPU供應最緊張的時候。當時,初創公司紛紛聯繫風險投資公司,甚至任何願意幫助他們的人,只為獲得千金難求的GPU。

曾經人們在美國瘋狂搶購英偉達GPU的場景,彷彿《飢餓遊戲》

如今,這種焦慮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如今的現狀是,獲取GPU變得比之前容易多了。

2. GPU庫存正在增加

英偉達在第四季度報告中指出,其數據中心收入中約有一半,都來自大型雲供應商。僅微軟一家公司,可能就佔了英偉達第四季度收入的約22%。

如今,超大規模的資本支出正達到歷史新高。這些投資也成爲了大科技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的主要亮點,CEO們明確表示:「無論你們喜不喜歡,我們都會投資GPU。」

在業內,囤積硬件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一旦庫存增加到足以減少需求,就會引發市場調整。

3. OpenAI仍然佔據AI收入的最大份額

《The Information》最近報道,OpenAI的收入已增至34億美元,在2023年末,他們的收入還是16億美元。

雖然也有一些初創公司達到了不到1億美元的收入規模,但顯然,跟OpenAI相比,它們還在努力追車尾。

除了ChatGPT,今天消費者真正使用的AI產品有多少呢?

如果需要付費,每月15.49美元的Netfix,或者每月11.99美元的Spotify,豈不更香?

從長遠來看,AI公司提供的價值需要足夠顯著,才能讓消費者有持續的掏錢意願。

所有這一切導致的結果就是——

1250億美元的空缺現在變成了5000億美元的空缺!

與此同時,在AI硬件上的投資仍在增長。

在Cahn看來,即使對這些大科技公司AI收入的預測再樂觀,也依然不夠!

假設谷歌、微軟、蘋果和Meta每年從AI中產生100億美元的收入,而其他公司如甲骨文、X和特斯拉也都能產生50億美元的收入。

即使這些假設仍然成立,並且再增加幾家公司到名單中,那麼1250億美元的空缺,現在將變成5000億美元的空缺。

AI行業需要學會如何盈利

顯然,業內對AI基礎設施的投資,態度已經過分樂觀了。

與物理基礎設施不同,AI GPU計算可能會因新玩家的進入而商品化,比如AMD、英特爾,更不用提谷歌、Meta和微軟的定製處理器。

尤其在推理領域,肉眼可見新玩家將引入激烈的價格戰。

投機性投資往往會導致高額損失,而新處理器的快速推出,也會導致舊的處理器迅速貶值,這與物理基礎設施的穩定價值恰恰相反。

所以,儘管AI具備未來巨大的變革潛力,但前方的道路仍然漫長。

大家都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目前業內還沒有哪家企業或初創公司,開發出了能賺錢的應用程序。

Cahn認為,行業必須降低對AI進步帶來快速利潤的期望,認識到當前投資的投機性質,以及持續創新並創造價值的必要性。

否則,這個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泡沫必將破裂,最嚴重的情況,就是導致全球的經濟危機。當然,后者目前還只是一個猜測。

高盛:投入過多,收益太少?

同樣,根據這篇高盛的報告,生成式AI目前還無法解決證明自己成本合理的複雜問題,但即便如此,AI主題也依然有着很大發展的空間。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即使在高盛內部,分析師們對此的看法也是如此不一。

如今,生成式AI技術將改變公司、行業和社會的論調,已是深入人心。

為此,科技巨頭,以及各個領域的公司紛紛加大開支,並預計會在未來幾年內花費約1萬億美元。其中包括,對數據中心、芯片、其他AI基礎設施和電網的重大投資。

但到目前為止,這些支出除了開發人員報告的效率提升外,幾乎沒有其他顯著成果。

甚至是迄今獲益最多的英偉達,也一度出現了股票的大幅下跌。

不過, 儘管有一些擔憂和限制,高盛依然認為AI主題有着很大發展的空間——或是因為AI開始帶來真正的變革,或是因為泡沫需要很長時間纔會破裂。

關於AI增長的討論

之所以生成式AI有可能為經濟帶來顯著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它能夠自動化大量工作任務。

根據高盛的分析,在廣泛採用之后,美國勞動生產率和GDP增長可能會累積增加多達15%。

儘管如此,關於生成式AI的潛在宏觀影響仍存在大量爭論。

例如,一些研究假設生成式AI將加速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和採用,或者認為最近生成式AI的進展預示着「超級智能」的出現。這些結果是有可能的,但現在談論還為時尚早,因為它們通常會預設一個技術水平遠超當前的AI。

另一些研究,比如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Daron Acemoglu對美國生產率和GDP的增長預期,則要低得多了。他的基線估計表明,生成式AI將在未來10年內將美國全要素生產率(TFP)提高0.53%,並將GDP提高0.9%。

更廣泛的AI自動化即將到來

與Acemoglu的觀點類似,高盛也認為許多暴露於AI的任務在今天並不具備成本效益,甚至在未來十年內也可能不會具備。

除了少數幾個受益最大的行業之外,如計算和數據基礎設施、信息服務以及電影和聲音製作,AI的採用仍然非常有限。

不過,AI全自動化揭示了在較長時間內可能出現的任務,這些任務每年每個工人可能會節省數千美元的成本。

此外,與其他新的技術類似,生成式AI的費用也將會迅速下降,並且一旦應用開發完成,其部署的邊際費用可能會非常低,從而極大地提高了AI的採用和自動化率。

勞動力重新配置和新任務的創建

高盛預計,AI將通過在勞動力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提高需求,同時創造以前在技術或經濟上不可行的新機會來提高產出。

之前信息技術的出現,就帶來了非常類似的趨勢——它創造了網頁設計師、軟件開發人員和數字營銷專業人士等新職業,並間接推動了醫療、教育和食品服務等行業服務部門工人的需求。

在MIT經濟學家David Autor及其合著者的近期研究中也能看到這一點。他們發現,今天60%的工人從事的職業在1940年是不存在的,並且由技術驅動的新職業佔過去80年就業增長的85%以上。

因此,高盛認為生成式AI在推動自動化、節約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有着巨大的潛力,並最終會顯著提升生產率和GDP。

AI芯片的限制

高盛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半導體行業的供應限制將繼續成為限制AI增長的重要因素。

隨着生成式AI技術的普及,對AI芯片的需求急劇上升,包括從英偉達的GPU到大型雲計算公司設計的定製芯片。

這也引發了人們對半導體行業能否滿足需求的疑問。

鑑於在兩個關鍵領域的限制——高帶寬存儲器(High-Bandwidth Memory, HBM)和晶圓級封裝(Chip-on-Wafer-on-Substrate, CoWoS),高盛預計,從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初,AI芯片的出貨量將更多地由供應而非需求決定。

HBM市場供不應求

目前,AI應用使用兩種類型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HBM和DDR SDRAM。

HBM是一種革命性的存儲技術,它將多個DRAM芯片堆疊在一個基礎邏輯芯片上,從而在與GPU或AI芯片接口時,通過更高的帶寬實現更高的性能。

高盛預計,HBM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內以約100%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從2023年的23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302億美元。

而三大DRAM供應商(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供應比例會不斷增加,以滿足指數級的增長需求。

封裝瓶頸

另一個關鍵的供應瓶頸是被稱為CoWoS的先進封裝形式。

這是一種2.5D晶圓級多芯片封裝技術,通過將多個芯片並排放置在硅中介層上,從而實現更好的互連密度和HPC應用的性能。

自2022年末ChatGPT出現以來,這種先進的封裝能力一直供不應求。儘管臺積電和其他供應商正在擴展產能,但這種供不應求顯然成為滿足AI芯片需求的限制因素。

雖然預測供應何時能趕上需求很困難,但高盛認為,臺積電的CoWoS產能今年將增加一倍以上,並在2025年再次翻倍。

因此,芯片供應最終還是趕上強勁的需求,但過程可能會非常艱難。

AI受益者全速前進

當然,AI已經推動美股持續創下新高,許多受益者經歷了一幅上漲。

從2023年初以來,英偉達已經取得了709%的回報,曾經短暫成為標普500指數最大的股票。

然而,儘管對AI的樂觀情緒讓許多大型科技股的估值達到了較高水平,最大的10只TMT股票的估值達到了31倍,但與科技泡沫高峰期的52倍和2021年末的43倍相比,仍然顯得遜色。

總體而言,高盛認為AI主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受益者的範圍可能還會擴大,因為投資者正在尋找AI交易的下一階段,而這將尤其有利於公用事業行業。

AI交易的未來階段

高盛將AI交易分為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始於2023年初,重點關注英偉達,這是近期最明顯的AI受益者;

- 「第二階段」關注AI基礎設施,包括更廣泛的半導體公司、雲服務提供商、數據中心REITs、硬件和設備公司、安全軟件股票以及公用事業公司;

- 「第三階段」關注那些能夠輕松將AI融入其產品以增加收入的公司,主要是軟件和IT服務;

- 「第四階段」則包括那些因廣泛AI採用和生產力提升而獲得最大潛在收益的公司。

隨着第一階段的順利展開——英偉達年初至今已經回報139%,佔標普500指數15%年初至今回報的28%——投資者越來越關注第二階段的受益者。

2024年第一季度的財報表明,很多科技巨頭都計劃在AI相關的資本支出上花費數十億美元,這將使參與AI基礎設施的第二階段公司受益。

截至目前,第二階段公司股票的回報率為22%,相比之下,第三階段為-2%,第四階段為2%。

公用事業的價值

在第二階段中,公用事業成爲了受歡迎的AI交易對象。

首先,它為投資者提供了AI曝光的機會。

高盛的股票分析師認為,AI需求、非AI需求和能源效率增速放緩的代際組合,將使美國電力需求在2022年至2030年期間以2.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而后者在過去十年中,幾乎沒有增長。

這種電力需求的增加應該會導致公用事業公司增加資本支出,考慮到許多是受監管的實體,回報率有限,這就是滿足增量需求的必要條件。

其次,從宏觀角度來看,公用事業在投資組合中提供了防禦傾向。隨着經濟增長放緩,這一傾向應該會受益。

根據高盛的分析,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的許多因素將會繼續存在。

全速前進,但需警惕風險

雖然高盛預計公用事業將繼續受益於AI技術的興起,但美國較高的利率對該行業構成了風險。

更廣泛地説,對AI的持續投資將推動相關公司(第二階段)獲得優異的表現。

然而,如果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比預期更明顯,且AI未能產生足夠的投資回報,或者AI領軍企業的收益出現明顯下滑,投資者可能會降低對AI受益者的估值。

參考資料:

https://www.sequoiacap.com/article/ais-600b-question/

https://www.tomshardware.com/tech-industry/artificial-intelligence/ai-industry-needs-to-earn-dollar600-billion-per-year-to-pay-for-massive-hardware-spend-fears-of-an-ai-bubble-intensify-in-wake-of-sequoia-report

https://www.goldmansachs.com/intelligence/pages/gs-research/gen-ai-too-much-spend-too-little-benefit/report.pdf

https://futurism.com/the-byte/ai-industry-money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