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8A市值半年考!君聖泰、聖諾醫藥跌幅近九成,科倫博泰、復宏漢霖、亞盛醫藥漲幅前三

2024-07-20 13:31

18A企業上市后的盈利能力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自港股18A章節實施以來,已有超過60家尚未實現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藉此規則成功登陸港股市場,但多數企業上市后的股價表現未達預期。據不完全統計,各18A企業的收盤價相較於上市首日的發行價,平均跌幅超過了60%。尤其是進入2024年,在所有18A藥企中,過去半年市值沒有出現明顯下滑的企業僅有20家。值得關注的是,部分生物醫藥企業憑藉在藥物研發、臨牀試驗及商業化進程中的卓越表現,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市值穩居18A企業前列。根據2024年7月19日截稿時間的最新數據,從港股18A近半年總市值漲幅來看,科倫博泰、復宏漢霖、亞盛醫藥、歐康維視、東曜藥業、邁博藥業、雲頂新耀等企業,即使面對資本市場的整體壓力,仍然取得了不錯的市值增長;而君聖泰醫藥、聖諾醫藥、健世科技、來凱醫藥、創勝集團等企業,則陷入了市值下行的螺旋。

高估值泡沫幻滅何時迎來市場反彈?在上市初期,這些企業憑藉創新技術與廣闊的市場前景,贏得了投資者的熱烈追捧。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市場的狂熱逐漸消退,現實狀況開始顯露。截至7月19日中午,近半年來,總市值跌幅最大的十家企業分別是君聖泰醫藥、聖諾醫藥、健世科技、來凱醫藥、創勝集團、潤邁德、康寧傑瑞製藥、宜明昂科、德琪醫藥和兆科眼科。

從年初至今,股價暴跌超八成,市值縮減至僅3億多港元后,港股18A板塊的生物科技企業聖諾醫藥,又遭遇了理財投資的重大挫折。 7月8日,該公司發佈公告,因其認購的基金所投資的私募債發行人可能違約,預計其投資基金將面臨重大虧損。這筆由聖諾醫藥認購、總投資額達2000萬美元的私募基金,由TradArt Flagship Investment SPC管理。截至公告發布之日,聖諾醫藥僅贖回了20萬美元。回溯過往公告,聖諾醫藥於2022年和2023年分別認購了該基金1500萬美元和500萬美元的獨立投資組合股份。公告中坦言,根據公司與投資經理於2024年7月4日的討論及董事會的初步評估,預計投資經理將報告基金出現重大虧損。同時,董事會保留追究基金管理層(包括投資經理)責任的權利,以挽回損失。事實上,自2024年初以來,聖諾醫藥便風波不斷,股價從年初的36港元/股左右暴跌至如今的4港元/股,處境堪憂。更糟糕的是,2024年3月7日,因未能及時滿足保證金補繳要求,公司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陸陽所持有的156萬股公司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78%)被強制出售,導致股價進一步大跌,中小投資者損失慘重。公開數據顯示,聖諾醫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從2022年的1.05億美元鋭減至2023年底的0.24億美元,在超60家港股18A生物醫藥企業中排名墊底,近半年跌幅高達84%。與此同時,君聖泰醫藥的股價也經歷了劇烈波動。6月24日,禁售期到,該公司股價開盤即下跌,盤中跌幅一度超過61%,最終以1.52港元/股收盤,跌幅達57.66%。儘管次日股價回升7.24%,但隨后再次下跌。對於股價的劇烈波動,君聖泰醫藥於6月24日晚間緊急公告稱,公司並不知悉任何導致股價波動的原因,且集團業務營運正常,財務狀況並未發生重大不利變動。回顧君聖泰醫藥的上市歷程,該公司於2023年5月首次遞表上市,但因超過6個月期限而被迫中止。同年12月,該公司再次遞表,並於當月22日在港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君聖泰醫藥收報12.38港元/股,較發行價格上漲7.65%。然而,好景不長,公司股價隨后一路震盪下跌,半年內已較最高股價跌去近九成。健世科技自成立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且虧損金額逐年擴大。這主要是由於高額的研發開支和行政開支所致。且尚無任何商業化產品收入,所有產品均處於臨牀研究階段。這意味着公司尚未形成穩定的收入來源,增加了投資者對其盈利能力和成長性的擔憂。潤邁德自開始商業化以來,一直深陷盈利困境。Wind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潤邁德從未實現盈利,累計淨虧損已超22億元。根據公司財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潤邁德集團期內取得收入7320萬元人民幣,同比減少12.4%;公司股東應占虧損1.16億元人民幣,同比收窄91.4%。同時,創勝集團目前尚未實現盈利,財報數據顯示其淨利潤持續為負。其產品也均處於研發階段,尚未市場化,因此尚未產生任何產品銷售收益。來凱醫藥在2024年暴跌的原因,一方面是生物醫藥板塊大盤行情不佳,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去年12月29日其基石投資者陸續解禁后引發的資金砸盤。其中基石投資者解禁股數達5480.65萬股,佔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為14.05%。數據顯示,2024年1月11日,來凱醫藥基石投資者之一的寧波姚商燕創宸凱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實控人劉增以平均價15港元的價格賣掉了36.7萬股。康寧傑瑞的股價多次因新葯研發不及預期而遭遇暴跌。其中,在5月29日,盤中最大跌幅達58%,總市值縮水至27.2億港元。據悉,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此前發佈的一則利空公告。5月28日晚間,康寧傑瑞在公告中表示,KN046-303試驗已達到預設的死亡事件數。經數據分析顯示,總生存期(OS)結果未達到預設的統計學終點。無獨有偶,去年9月正式登陸港交所的宜明昂科,按6個月時間來算,上市解禁期在今年3月4日,彼時公司的股價發生了連日劇烈波動,先連跌三日:3月4日,跌8.58%;3月5日,跌11.74%;3月6日,跌4.26%。第四天3月7日又轉而猛漲近50%。接下來又轉入了漫長的震盪下行。宜明昂科的股價異動,沒人能説得清是多空雙方的角力所致,還是蓄意操盤的結果。對此公司只是發表了一則不痛不癢的公告,稱其並不知悉導致股份價格波動的任何原因,且確認集團的業務營運及臨牀開發維持正常,財務狀況並無重大不利變動。據董事合理查詢后確信,基石投資者對集團的未來發展及前景仍然充滿信心。德琪醫藥近半年跌幅50%左右,目前只有不到5億港幣市值。德琪醫藥是以引進管線著名的公司,引進管線,迅速做大研發拼圖,提高臨牀試驗成功率似乎是一個捷徑。但是這些靠引進撐起來的「創新葯」新勢力,主要依靠融資,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未必走得通。據悉,《2024年香港上市生物科技公司報告》顯示,2023年僅有7家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是18A制度引入以來,數量最少的一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12月31日,2018年至2023年間港股上市的63家生物科技公司中,僅有9家的股價高於上市價。從上市至2023年12月31日,所有公司的平均股價變動幅度為下跌53%。市場觀點認為,近年來,隨着創新葯高估值泡沫的逐漸破滅,生物醫藥行業發展進入調整周期。科倫博泰、復宏漢霖市值大漲頭部企業開始「上岸」?2018年4月底,港股18A新規為尚未盈利的藥企開闢了「綠色通道」。至2021年,南下入港的生物醫藥企業上市數量達到頂峰,共有34家藥企成功登陸,募資總額高達789億港元。然而,隨后的2022年和2023年,上市公司數量和融資金額均呈現下滑趨勢。2023年,僅有13家生物醫藥企業成功在港股上市,合計募資107億港元。市場對港股18A上市藥企的盈利前景持續關注與期待。隨着重磅單品陸續實現商業化銷售,不少Biotech企業已成功「上岸」。截至7月19日中午,科倫博泰、復宏漢霖、亞盛醫藥、歐康維視生物和東曜藥業近半年總市值漲幅分別約是67%、59%、39%、31%和28%。

科倫博泰作為踏上2024年ADC概念「風口」的企業,其表現尤為引人注目。據數據顯示,其近半年總市值漲幅高達67%,總市值334億左右。據悉,2022年年底,科倫博泰與默沙東達成了總額高達94.75億美元的天價BD交易,使其身價大漲。這也促成了其在2023年年中的順利上市。其發行市值為130億港元,而僅僅過去一年時間,其身價已經翻了2.5倍左右。作為目前國內ADC技術平臺的先驅者,科倫博泰的A166和SKB264均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其中,SKB264針對的靶點是trop2這一國際前沿靶點,目前國際上僅有Trodelvy一款新葯上市。亞盛醫藥在把三代BCR-ABL TKI 奧雷巴替尼的海外權益授權給武田製藥;武田製藥以7500萬美元入股亞盛7.7%的股份,成為公司二股東;以及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表,即將赴美上市三連公告之后,6月17日,亞盛醫藥港股早盤股價最高觸及29.80港元/股,漲幅高達29.28%。由於去年年底,EYP-1901治療濕性AMD的二期臨牀DAVIO 2達到所有主要終點和次要終點,臨牀試驗的成功也「帶飛」了歐康維視。早前,歐康維視曾與EyePoint訂立獨家許可協議,分別授予歐康維視於大中華地區進口、開發及商業化OT-401(YUTIQ)及OT-502 (DEXYCU)的獨家權利。與此同時,歐康維視對EyePoint進行了1570萬美元的股權投資,歐康維視持有EyePoint在外股份總數的約16.6%。東曜藥業被業內稱為「坐火箭猛衝的黑馬選手」「接住了ADC CDMO的潑天富貴」。歷經十幾年的穩健發展,東曜藥業目前不僅在單抗、雙抗、多抗、重組蛋白以及融合蛋白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且在ADC領域深耕多年,近幾年來,項目承接更是涵蓋XDC領域。此外,截至7月19日中午,百濟神州和信達的領先地位穩固如山。百濟神州的市值已超過1250億港元,而信達生物的市值也超過了660億港元,斷層式領先於其他Biotech企業。康方生物、科倫博泰、再鼎醫藥、君實生物、復宏漢霖、亞盛醫藥和康諾亞等緊隨其后。

百濟神州作為全球生物科技領域的佼佼者,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成為全球首家在納斯達克、港交所、上交所三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其商業化進程備受矚目,2024年第一季度總收入達到53.59億元,同比增長74.8%。其中,核心自研產品澤布替尼全球銷售額達34.76億元,同比增長140.2%;PD-1產品銷售額也達到10.44億元,同比增長32.8%。目前,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申請了超過60個臨牀試驗,產品已在美國、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市。信達生物2023年營收達62億元,同比增長36.21%。雖然其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仍為虧損,但虧損幅度已大幅縮窄。投資者對其預期為2025年底達到盈虧平衡點。相比之下,康方生物的商業化歷程較為緩慢。2023年是其上市以來首次實現盈利的年度。其中,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腫瘤免疫雙抗開坦尼®(卡度尼利,PD-1/CTLA-4雙抗)貢獻產品銷售額13.58億元,同比增長149%。同時,雙抗依達方®(依沃西,PD-1/VEGF雙抗)也確認了2023年度技術授權和技術合作收入約29.23億元。儘管前段時間AK112臨牀試驗數據讀出出現多重反轉,股價經歷了一場過山車式的波動,但最終股價軟着陸,估值並未出現大的變動。再鼎醫藥由於其體量小且單品銷售額彈性較大的原因,其達到盈虧平衡點的速度較快。2023年其營收為2.67億美元,歸母淨利潤為3.35億美元。該公司已設定2025年年底達到盈虧平衡的目標,這主要得益於艾加莫德和瑞派替尼的放量銷售。君實生物因最快實現了國內PD-1單抗的上市而備受投資者矚目。然而,其商業化進程卻未達預期。2020年巔峰時期,其市值曾高達469億港元。康諾亞於2021年上市,目前尚未有產品實現商業化。其股價最高峰時曾達到82元港幣,而現在股價已大致回落至頂峰時期的一半左右。目前,其CM310產品同樣值得期待。該產品已於去年12月遞交了上市申請,預期將於今年上市。其首個獲批的適應症為特應性皮炎,后期還將逐步擴展到鼻息肉、鼻竇炎、哮喘等領域。根據招商證券醫藥組的測算,該產品將於2032年達到其銷售峰值53.99億元。儘管目前Biotech行業依然低迷,但已可窺見熹微的晨光。遠期銷售額峰值誘人且並不遙遠。隨着商業化進程的推進,相信各企業達到盈虧平衡的目標指日可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