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保險科技公司爭相上市背后

2024-07-27 09:58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姜鑫 龐端陽 7月22日,兩度衝擊港交所IPO(首次公開募股)的眾淼創新科技(青島)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眾淼創科」)終於通過了主板上市聆訊。

7月5日,保險服務平臺Iyunbao Technology Ltd.(愛雲保技術有限公司,下稱「i雲保」)赴美上市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過。

這讓今年以來燃起的保險科技公司上市熱迎來了小高潮。

除此之外,益盛鑫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益盛鑫科技」)、四川恆光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元保有限公司(下稱「元保科技」)、圓心科技、手回科技也走在上市路上。

在上述保險科技公司衝刺資本市場的過程中,科技的應用和賦能是呈現給投資者的故事主線。但就公司財務指標來看,中介業務所帶來的佣金收入是支撐公司業績的主力,而在保險行業特別是中介渠道推進「報行合一」的背景下,保險中介業務正在面臨考驗。

所謂「報行合一」,是指保險公司給監管部門報送產品審批或備案材料中所使用的產品定價假設,要與保險公司在實際經營過程當中的行為情況保持一致,不能「説一套,做一套」。

「上市也是不得已為之,(投資機構)投資時間長了要謀求退出,中介公司本身生存也面臨着挑戰,在監管全面推進‘報行合一’政策下,公司收入下降,上市可能會緩解公司壓力。」一位保險科技公司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看來,這輪保險中介公司上市,更多的是資本驅動,或者説被投資機構「綁架」,不是一個正常的資本市場行為。

上市潮湧

港交所披露消息顯示,眾淼創科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中信證券中國平安資本(香港)為聯席保薦人。

公開資料顯示,眾淼創科成立於2017年3月,其前身為青島全掌櫃科技有限公司,海爾集團通過青島海盈匯及青島海創匯間接合計持有眾淼創科約60.44%的股權。2017年12月,眾淼創科收購海爾保險代理后,業務擴展至保險代理業務及諮詢服務業務。招股書顯示,眾淼創科營收主要來自保險代理業務、IT和諮詢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5月25日,眾淼創科就曾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彼時,國泰君安國際為其獨家保薦人。遞表6個月后,2023年11月25日,眾淼創科因財務資料過期而被標註「失效」。

2024年7月5日,保險服務平臺i雲保赴美上市獲中國證監會備案通過。據備案通知書顯示,i雲保擬發行不超過4389.2萬股普通股,並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i雲保官網信息顯示,公司是一家專注於賦能保險從業者的保險科技服務平臺。2016年5月,i雲保App(移動應用服務)正式上線。同年6月i雲保全資子公司廣東宏銀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全資收購保通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下稱「保通」),獲得全國性保險代理牌照。i雲保在上線四個月后,單日保費就突破100萬元。

保險科技公司的上市熱自年初就開始上演。2024年,已有兩家保險科技公司計劃在美上市、兩家申請在港上市,還有兩家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6月18日,益盛鑫科技的控股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首次公開募股申請,計劃募資600萬美元。

今年5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Yuanbao Inc.(元保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元保科技擬發行不超過6450萬股普通股並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月12日,線上保險銷售平臺「小雨傘」的母公司手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手回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后因招股書已經滿6個月,於7月12日失效。

另一家在今年2月通過港交所聆訊的圓心科技也有着強烈的上市訴求。資料顯示,圓心科技致力於提供專注於患者的醫療服務周期的服務,包括院外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醫療產業端賦能服務等。

圓心科技分別在2021年10月、2022年4月、2022年10月、2023年5月和2023年12月衝擊港交所,最后一次遞表在今年2月通過聆訊,但暫未啟動招股工作。

而在今年3月28日和4月2日,有家保險(UBXG.O)和致保科技(ZBAO.O)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其中,有家保險以每股5美元發行200萬股普通股,共募集金額1000萬美元;致保科技以每股4美元發行150萬股普通股,募資600萬美元。

2023年9月,保險科技公司車車科技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Prime Impact Acquisition(PIAI)完成合並,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而開啟保險中介機構海外上市先河的是泛華控股集團(FANH.O),其於2007年登陸納斯達克主板。隨后,慧擇保險經紀、天睿祥保險經紀、水滴公司先后在2020年、2021年登陸美股市場。

退出需求

2013年,移動互聯網技術爆發,科技與金融的融合加速推進。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保險也在這一年成立,保險科技快速發展的大幕從此被拉開。

保險科技的發展最初體現在技術在保險各經營環節的應用上。從銷售拓展到產品開發,再到覈保理賠,保險科技的多場景化、多元化發展特徵催生了一批保險科技公司。自2015年以來,保險科技發展進入了爆發期。彼時,阿里、京東、騰訊、美團、滴滴等互聯網大廠紛紛湧入,構建保險業務版圖,保險科技在保險業務端的應用繼續延伸,滲透至風控、客服、組織經營管理等環節。依託於互聯網的保險銷售規模也日漸增長。

《2023年全球保險科技報告》顯示,2015年開始,中國保險科技融資爆發式增長,佔全球當年融資額的76.46%,並持續上升到2017年。2017年保險科技發展進一步得以規範,加之眾安保險赴港上市,保險科技融資在2019年再創歷史新高。2020年,受疫情以及螞蟻金服上市等因素影響,保險科技融資呈現下行態勢。

不難發現,在此輪衝刺上市的保險科技公司中,多是成立於2015年—2019年的風口時代。例如,手回科技、圓心科技、益盛鑫科技以及已經上市的致保科技均成立於2015年;i雲保、元保科技、有家保險分別成立於2016年、2017年、2018年。

據公開信息,i雲保於2018年5月完成1.3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宜信領投;2019年完成2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灃源資本領投;2020年完成B輪融資。

手回科技則是在2015年至2021年進行多輪融資,涉及信天創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經緯中國、天士力資本、歌斐資產等多家機構。元保科技則曾公開表示,公司於2021年5月完成近10億元C輪融資,由源碼資本領投,凱輝基金、山行資本、北極光創投、啟明創投、SIG跟投。

對於這些投資機構來説,在保險公司股權紛紛遇冷、保險科技公司估值迴歸的當下,併購退出的案例並不多,上市退出或許是更好的選擇。而對於一些仍然處於虧損狀態的保險科技公司來説,上市也能緩解發展面臨的資金壓力。「當下保險科技公司的日子並不好過,一方面是資本在2021年后對行業熱度下降,另一方面保險中介新單增長乏力,在監管全面推進‘報行合一’政策下,有着較大科技投入成本的公司急需尋找新的出路。」上述保險科技公司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

未來,不排除有更多的保險科技公司會加入上市大軍。但現在是上市的好時機嗎?

安永發布的《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顯示,因各地央行繼續致力於控制通脹水平,利率保持高位,使資本成本居高不下,全球上半年IPO活動持續放緩,與去年同期相比,IPO數量和籌資額分別下降15%和17%,這種放緩同樣發生在美國市場和香港市場。

企業在股票發行數量和籌資額方面較為剋制,同時,二級市場資金也相對謹慎。已經成功叩開資本市場大門的保險科技公司面臨「破發」窘境。

今年4月2日,致保科技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當日收盤價3.7美元,較發行價4美元下跌了7.5%。

2023年9月18日,車車科技曲線登陸納斯達克,當時股價報收75美元,但次日即開始迅速回落,目前公司股價不足1美元。此外,早已登陸資本市場的慧擇保險經紀(HUIZ.O)、水滴公司(WDH.N)股價更是在1美元附近徘徊。

講故事的另一面

一般來説,保險科技(InsurTech)旨在應用先進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區塊鏈和雲計算等,以改善和優化保險業務運營、客户體驗和風險管理等領域。保險科技公司開發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以提高保險公司的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個性化的保險產品,以及更好地滿足客户需求。但並不是所有的保險科技公司都能做到如此。

陳輝表示,保險科技公司上市不是要講好一個什麼樣的故事,關鍵問題是為保險產業鏈提供了什麼,能否帶來效率性的變革,如果只是實現了一些收入,市場也不會買賬。

眾淼創科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為保險公司合作伙伴、保險中介及其他公司提供IT服務。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4個月,眾淼創科保險代理業務收入分別為1.16億元、1.31億元、1.56億元及5480.2萬元,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6.7%、88.1%、89.5%及93.4%。

今年1月曾在港交所遞交説明書的手回科技稱,公司是中國線上人身險中介服務提供商,致力於通過以保險客户為中心的數字化人身險交易及服務平臺,為保險客户提供定製保險服務解決方案。該公司向保險公司提供閃賠、風控諮詢等科技類服務獲得報酬的收入在總收入中佔比不足1%。

i雲保官網信息顯示,i雲保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為保險機構、保險從業人員提供「科技+服務」的解決方案。今年5月7日,i雲保旗下公司保通江蘇分公司因業務數據記載不真實和未按規定對從業人員開展培訓被監管警告點名,並被處以14萬元罰款。

經濟觀察報梳理發現,2024年以來,保通因數據造假四次被罰。

對於大部分待上市的保險科技公司來説,佣金收入在公司的收入中佔比仍然很高。在保險中介渠道全面推進「報行合一」的背景下,中介公司也面臨着收入下滑的挑戰。

在招股説明書中,眾淼科創在提示風險因素時表示,由於保險公司合作伙伴透過公司成功向保險用户分銷保險產品,公司通過從保險公司合作伙伴收取佣金獲取大部分收入。公司的佣金通常按銷售的保單保費的百分比計算。因此,公司的收入及經營業績直接受到保費規模及該等保單的佣金費率的影響。

7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人身險司司長羅艷君在接受《中國銀行保險報》專訪時表示,從「報行合一」執行效果看,全行業相關渠道平均佣金水平較之前降低30%。

因此,「降本增效」已經成為行業轉型發展的關鍵詞。經濟觀察報瞭解到,不少保險公司都在壓縮開支,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運營效率。對於有着科技基因的保險中介公司來説,這亦是競爭優勢。不少擬上市保險科技公司在募集資金的投向方面,均提到了增加研發投入。

對於保險科技故事,資本市場是否會買賬,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