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信建投實習生,引發一場行業大地震

2024-07-27 14:58

01

一個開保時捷的實習生,掀翻金融行業

一個大學生,差點把中信建投的老底掀了。

中信建投因實習生高調炫耀其在投行部門工作,在網上引起不小爭議,該實習生不僅行事高調,把上班的一天都用短視頻記錄下來,上午開着一臺京牌保時捷跑車上下班,十點打卡,下班打高爾夫等「操作」,被網友視為妥妥的炫富。

光是炫富就算了,更是將中信建投正在做的IPO項目,包括客户信息,以及監管的詢證函,事無鉅細地放在短視頻中,其中還涉及到三個IPO項目的敏感信息,包括「海柔創新項目」、「望圓科技先鋒項目」以及「國能信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資料和監管詢證函等核心內容。其中,有兩家均為中信建投作為保薦人的IPO公司,正處在上市關鍵階段。

客户這麼重要且私密的IPO信息,居然就這麼被一個上班不久的實習生泄露了,有網傳聊天記錄稱,該名實習生是「VIP小黑工 來體驗生活的」,頓時引起輿論一片沸騰。

面對輿論壓力,中信建投發表聲明稱,該視頻內容違反了公司合規管理規定,已責令該實習生終止研學,並啟動對相關責任人的問責程序。同時,公司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嚴肅紀律要求,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有人扒出,該實習生是華科大一名體育專業學生,網友調侃,現在真是演都不演了,普通人的金融門檻是清北復交+cpa+法考,而這種體育特招生卻可以十點打卡、還能直接接觸機密文件。

眼看自己闖出大禍,實習生趕緊表示,「近期,本人上傳至公眾媒體的個人生活視頻,被不實猜測和杜撰。目前網上有關對本人身份的討論,均為不實信息,本人父親系王超,已退休。本人已經深刻認識自己行為過失,對自己的過失深表歉意。本人在發現自己的問題后,已第一時間將相關視頻從個人賬號上撤下,也懇請大家不要再轉發,我會從中深刻反省,汲取教訓,也懇請大家給予諒解!」

有業內人士分析,該實習生之所以能夠接觸到IPO項目的核心資料,很可能與中信建投在實習生管理上的疏忽有關。一方面,公司可能未對實習生進行充分的合規培訓,導致其對敏感信息的保護意識不足;另一方面,公司在資料管理和權限設置上也存在漏洞,使得實習生能夠輕易獲取並泄露重要信息。

整件事都踩中大眾不少雷點:一是大眾最反感的炫富,二是一個體育生就能進投行實習,比起這些,整件事情最讓人細思極恐的重點還是:一個實習生抑或研學生,為何都能接觸到公司客户最核心機密?

02

金融行業,為何總容易出「瓜」?

實際上,這並非中信建投第一次因IPO項目相關問題引發爭議。

在該實習生事件爆發前不久,上交所還披露了對中信建投在保薦恆達智控IPO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處罰決定。上交所指出,中信建投在保薦過程中存在研發費用覈查不充分、函證程序執行不到位等問題,導致相關披露不準確,履行保薦職責不到位。

金融行業還出現過類似的實習生笑話。比如中金公司的一位實習生在製作公司債券半年度報告時,將聊天過程中的曖昧對話誤粘在了報告中,最后報告居然就通過了層層審覈,就這麼發佈出來。

有業內人士表示,債券項目由於工作量大,技術門檻不高,由實習生來完成屬於業內常規,然而能犯出這麼大錯誤,顯然企業內部涉及高管也該一併追責。

而類似中信建投實習生管理疏漏事件,在證券行業內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有某高校研究生劉某在多家證券公司實習期間,冒用分析師名義私招實習生,並稱實習六個月以上可以獲得留用機會。實際上,這些實習生辛苦寫出的研究報告被劉某以自己的名義上交。

這次中信建投實習生「研學」風波,也被人扒出是不少富二代背景提升的套路,通過實習經歷立好人設,出國讀金融碩士,回來后直接進證券行業或者家族企業,如果不是他自己炫富意外翻車,或許日子還過得相當瀟灑。

金融行業此前也曾多次因為員工炫富而走向風口浪尖,2022年,中金公司某員工被親屬在小紅書「高薪炫富」的截圖被廣泛傳播,在小紅書上曬的是自己93年老公的收入證明,而她老公是中金公司交易員,一個月收入超過8萬元人民幣,由於引起較大的輿情,中金公司和其母公司匯金公司對此事進行了調查,該員工已被停職調查,該女子直接演繹什麼叫「實力坑夫」。

針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炫富等有關行為,監管部門早已明文表示要糾治。2024年3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其中提到,要優化行業發展生態,深入開展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建設,堅決糾治拜金主義、奢靡享樂、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風氣。切實加強從業人員管理和廉潔從業監管。配合相關主管部門持續完善行業機構薪酬管理制度。

但為何還是容易出瓜?一方面反映出金融行業很多公司在人才、業務審覈監管上的粗放管理弊病,另一方面,也跟行業曾經太過順風順水有關,衆所周知,做什麼都不如搞金融來錢快,過去多少基金經理,哪怕管理的基金淨值腰斬,卻依然不耽誤自己賺着高額管理費過着精英生活,難免會出現驕奢心態。

03

整治行業亂象,還需要一場真正刮骨療毒

實際上,這兩年金融公司的日子也沒那麼好過了。

隨着前不久中金女員工跳樓新聞發酵,降薪、退薪、裁員等話題成為金融的熱點話題,一個行業數據則更為直觀。

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中金公司員工人均薪酬從116.43萬元下降至70.04萬元,減少了46.39萬元,累計降幅為39.84%。而進入2024年之后,也並沒有好轉跡象。Wind金融終端按照今年(2024年)一季報估算,一季度中金公司人均應付薪酬約為10.52萬元,而2023年同期為16.64萬元,同比降幅為36.78%。

簡單説就是,地主家也沒余糧了。

與此同時,金融業在整體經濟中的定位也徹底變化,2023年2月,中紀委網站刊發了一篇題為《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的文章,提出堅決要破除「金融精英論」,行業還出了最嚴限薪令。早在2022年8月,財政部發布了對國有金融行業的「限薪令」:金融企業高管及重要崗位員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於薪酬總額的35%,績效薪酬的40%以上應當採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於3年。

為人才支付超高薪的時代過去,在這種情況下再炫富,眼紅的不僅是外行人,可能還有同行。

話說回來,有了這次實習生風波,金融公司更需要記住兩個教訓。一方面,要自己從內部嚴格立下規定和制度,未來券商行業的合規性、規範性需要增強,也有望更加註重信息披露、保護客户資料、報告產品審覈制度到位。

另一方面,從業者更需要謹言慎行。有一家券商投行人士透露,在炫富實習生風波后,他所在部門領導開始要求嚴格管理實習生接觸涉密信息、文件,甚至加強自媒體賬號管理。

但無論如何,無論外部限薪政策還是內部管理制度,表面上再嚴格,能否真正落實下來約束到從業者,還要看現實情況。

畢竟,哪怕沒有年薪百萬,還有令無數打工人眼紅的「10點纔打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首席商業評論」(ID:CHReview),作者:七月,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