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國海研究·最新熱門深度·2024年7月版

2024-08-04 20:31

深度·前瞻

國海研究·最新熱門深度

TOP #01

國海

政策

地產

如何衡量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

當前,房地產行業正處於向新發展模式過渡之際,新模式仍在構建,傳統模式還未完全脱離,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有所下降。近三年的房地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明顯低於名義GDP,2023年房地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5.8%,較2020年7.2%下降1.4個百分點,市場不乏「房地產拖累經濟」的聲音。

隨着房地產業新發展模式逐步建立,未來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將從增量擴張向存量運營服務轉移,舊範式下的統計制度不足以完全反映房地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現行的房地產業如何進行覈算?新發展模式下房地產業促進經濟增長的潛力空間有哪些?本報告重點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房地產業覈算制度隨行業發展模式調整而不斷完善

房改前,我國房地產業統計範圍僅涉及開發和銷售環節。1986年建設主管部門率先建立了商品房開發統計制度,這是房地產業統計的雛形;1988年國家統計局開始建立由購買方統計的商品房購置統計制度;1990年改為按賣方即建房方填報統計,正式建立商品房統計制度;1993年開始土地被正式列入統計範疇,商品房屋建設統計報表改為房地產開發統計報表,統計範圍擴大到各種經濟類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和單位;1995年,基於國家統計局、計委、建設部、工商局聯合開展的「房地產開發建設及經營情況快速調查」,國家統計局將房地產開發統計從投資統計制度中分離出來,單獨制定了房地產開發統計制度。

1998年正式啟動房改,房地產日益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1998年23號文正式終結了單位福利分房制度,全面推行住房市場化改革;2002年國土資源部11號令,要求經營性用地必須以「招拍掛」方式出讓;2003年8月,國務院正式明確了房地產的支柱產業地位。

房改后,房地產業統計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1999年國家統計局進一步明確和規範了房地產開發統計內容;同年8月,正式上線了全國3000家重點房企聯網直報信息系統;2004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開始將物業管理、中介服務和其他房地產業納入房地產領域,房地產業統計納入國家統計調查制度範圍;2005年,房地產開發統計制度從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制度中單列出來,成為獨立的一套統計制度。2012年正式上線房地產開發企業「一套表」,實現聯網直報。

 傳統發展模式下的房地產業如何進行覈算?

全面房改后的房地產業增加值大幅增加,由1998年的3428億元增至2023年的7.4萬億元,增長了20倍、年均增長13.1%,較同期名義GDP年均增速高1.7個百分點。當前,在生產法覈算產出時,房地產業包括五類:

1、開發經營業

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按房地產開發經營業企業和其他行業附屬的房地產開發經營業產業活動單位兩部分計算總產出。其中,房地產開發經營業企業的產出採用主營業務收入減去成本,這兩個指標均來自房企財務報表;其他行業附屬開發經營產出為法人單位所屬產業活動單位情況綜合表里面的經營性收入。截至2022年末,我國共有10.3萬家房地產開發企業。2023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1.7萬億元、銷售面積11.2億平方米,房地產開發投資達11.1萬億元。

土地出讓活動不計入GDP,但土地交易中介機構提供的服務計入。根據統計局對生產範圍的界定,土地出讓是土地使用權這種無形資產與金融資產之間的交易,並未創造新的貨物和服務,因此這類活動本身不屬於生產活動範圍,所獲得的收入不應計入GDP,即土地購置費不形成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但為完成土地出讓提供服務的機構,其服務活動屬於生產活動,產生的價值計入GDP。

新房銷售增值部分計入GDP。在支出法覈算中,居民購買住房支出和建設住房支出按投資處理,商品房銷售價格與成本之間的增值部分構成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而計入GDP。在生產法覈算中,假設房企新房當年建成並售出,則房款和相關生產税作為產出,扣掉建設房屋過程中間消耗及房地產銷售企業的中間消耗后得到增加值。

2、物業管理業

物業管理業總產出為物業管理業企業和其他行業附屬的物業管理業產業活動單位的產出之和。其中,物管企業產出數據來自於物業管理業、中介服務及其他房地產業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表的主營業務收入;其他物管業產業活動單位產出數據來自於法人單位所屬產業活動單位情況綜合表中的經營性收入。

物管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測算,中國物業管理服務公司的在管總建築面積由2016年的309億平方米增至2021年的372億平方米,年複合增長率為3.8%。預計到2026年,在管總建築面積將達447億平方米,2021-2026年的複合增長率為3.7%。

未來物業管理業仍有較大增長空間,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提升存量老舊小區的物業管理滲透率。根據2021年住建部數據,全國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約22萬個、涉及居民近3900萬戶。一方面是推動未配備物業的小區逐步引入物業管理服務;另一方面是原有物業服務升級,推動服務範圍窄、服務水平低的小區引入專業化物業。二是新房銷售帶來的增量物業管理面積。城鎮化仍有較大空間,自住房需求仍旺盛。三是非住宅物業增量空間。隨着城鎮化率持續提升,商業辦公、公共服務等各類配套物業需求仍較大。

3、中介服務業

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包括房地產中介服務業企業、其他行業附屬的房地產中介服務業產業活動單位提供的中介服務和個體經營户的房地產活動三個部分。其中,房地產中介服務業企業產出取自房地產物業管理業、中介服務及其他房地產業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表的主營業務收入;其他行業附屬的房地產中介服務業產業活動單位產出來自產業法人單位所屬產業活動單位情況綜合表的經營性收入;房地產業個體經營户產出取自個體經營户經營情況綜合表的營業收入。當前房地產中介行業已初具規模,根據貝殼年報數據,截至2023年底,貝殼平臺上的門店數為4.4萬個、經紀人數達42.8萬人、總交易額達3.1萬億元。除了貝殼之外,中介服務行業還有我愛我家、中原地產、易居、房多多、世聯行、58同城等規模較大的公司。

二手房交易屬於非生產活動不計入GDP,但交易過程中的中介服務產出則計入。根據統計局對生產範圍的界定,二手房交易是雙方資產交換,沒有創造出新的貨物和服務,因此不屬於生產活動,所獲得的收入不計入GDP。但在交易過程中如果有中介機構提供經紀服務,其活動屬於生產活動,相應的產出與價值計入GDP。

未來房地產中介服務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主要支撐因素有:一是存量房交易佔比有望繼續提升。根據住建部數據,2023年1-11月,全國二手房交易比重達到了37.1%的歷史新高,全國已經有7個省和直轄市二手住宅的交易量超過了新房交易量。二手房交易存在信息不對稱、資金風險高、交易流程雜等痛點,需要中介提供服務。二是中介滲透率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根據CIC數據,2016-2020年中介滲透率由43.2%增至46.9%,未來有望持續提升。尤其是新房市場的中介滲透率有較大的潛力提升空間,2020年僅為25.2%。

4、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業

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業總產出包括城鎮和農村居民兩部分,按成本價格計算,包括修理維護費、物業管理費和虛擬折舊三部分,農村的不含物業管理費。其中,修理維護費按人均維修用建築材料、人均維修服務費等成本項乘以居民總人口數;城鎮居民物業管理費人均物業管理業費城鎮居民人口上述四項比重;虛擬折舊為居民自有住房價值乘以折舊率,居民自有住房價值人均住房建面居民總人口單位面積造價,虛擬折舊率按農村3%、城鎮2%計算。以上單項數據來自城市居民家庭住房基本情況調查表、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支出調查表、統計局人口調查資料、農村居民家庭收入與支出表、農村居民家庭概況表、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年報各地區城鎮房屋建築面積和造價表等。

成本法覈算下的我國居民自有住房服務虛擬價值對經濟貢獻不高。世界範圍看,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的虛擬計算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市場租金法,即按地段、面積和質量等屬性接近的住房的市場租金來估算,適用於租賃市場規範的經濟體。另一種是成本法,即按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的成本來估算,適用於住房租賃市場不太規範的經濟體。我國以成本法計算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的虛擬價值,隨着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居民自有住房價值與實際市場價值相差較大,導致其經濟貢獻被低估。而多數發達經濟體按市場租金法計算其虛擬價值,即根據不同城市、不同區域、不同房屋類型等具體情況,以市場價為基礎、以周邊住房的租金為參考,虛擬計算居民自有住房服務而計入GDP,其經濟貢獻率顯著高於我國。

以青島市為例進行測算,2020年全市虛擬租金約為213億元,佔GDP的1.7%。假定城鎮與農村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增加值之比為41,可得青島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的虛擬價值為170.5億元。利用城鎮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商品房銷售均價粗略估算青島市城鎮居民住房市價為3.5萬億元。假定住房自有率為75%,可粗略算出青島市2020年居民自有住房的虛擬租金收益率僅為0.66%,顯著低於全國重點40城1.9%的平均租金收益率。

5、其他房地產活動

其他房地產活動包括其他房地產活動企業、執行行政事業會計制度的其他房地產活動法人單位和其他行業附屬的其他房地產活動產業活動單位的生產活動三部分。其中,其他房地產活動企業總產出和其他行業附屬的其他房地產活動產業活動單位產出計算方法和資料來源與上述物業管理一致;執行行政事業會計制度的其他房地產活動法人單位產出包含經常性業務支出、固定資產折舊、經營性結余三部分,經常性業務支出是維護部門正常運營的必要支出,固定資產折舊按4%的折舊率計算,資料來源於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狀況表。

 新發展模式下的房地產業促進經濟的潛力空間在哪里?

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生產、投資、消費都有重要影響。1998年房改后,房地產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行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開始穩步上臺階,由1998年的4.0%逐步提高至2007年的5.1%。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2008年這一比重短暫下降至5%以下后,2009年再次回到5%以上,並保持至今,2020年達到7.2%的最高點,近三年有所回落,2023年為5.8%。房地產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事關人民羣眾切身利益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生產方面,拉動上下游水泥、鋼鐵、玻璃、有色、機械製造等50多個行業。利用投入產出表計算,2022年房地產業完全拉動上下游行業增加值14.1萬億元,佔GDP的11.7%;直接拉動上下游行業增加值5.6萬億元,佔GDP的4.6%。在投資方面,房地產投資是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形成固定資產形成總額來帶動經濟。2019-2023五年房地產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平均比重為22.1%,2010-2021年扣除土地購置費的房地產開發投資與GDP之比均超9%、均值10.4%,但近兩年有所降低。在消費方面,房地產業直接帶動居住類消費支出,包括房租、住房維修管理費、水電煤氣費用和自有住房虛擬支出。2023年城鎮居民用於居住的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23.7%。同時,房地產能夠帶動建材、家電家俱等上下游產品消費。

與典型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房地產業在物業管理、中介服務和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等方面對經濟的貢獻率顯著偏低,有較大提升空間。

對於物管、中介等房地產服務活動,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處於存量增量並重的階段,物管、中介等房地產服務活動增加值對經濟貢獻相對不高。以石家莊、大連市為例,2017年物業管理及房地產中介服務增加值在全市GDP中佔比分別僅0.3%、0.5%。相對而言,發達國家多進入住房存量階段,其物管、經紀與代理等房地產服務更為成熟,經濟貢獻率更高。以英國為例,2023年基於收費或合同基礎上進行的房地產服務活動增加值為269.8億英鎊,佔當年GDP的1.0%。隨着我國房地產市場中存量房佔比逐步增加,物管中介等房地產服務活動對經濟的貢獻將更大。

對於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由於統計方法差異,我國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與發達國家預計相差甚至超過5個百分點。以石家莊、大連為例,2017年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增加值在全市GDP中佔比僅2.7%、3.5%。與國際比較,美國2022年虛擬租金覈算值2.0萬億美元,與GDP的比值為7.9%;日本2013-2022年居民自有住房服務虛擬價值佔GDP比重均值為9.0%。如果調整覈算制度,可繼續使用成本法,調整固定資產折舊中「住房造價」為「住房市價」;或採用市場租金法,與多數發達經濟體保持一致。無論採取哪種調整思路,居民自有住房服務虛擬價值都會有所增加,相應帶動房地產業增加值、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費支出增加,進而提升第三產業的比重、居民可支配收入佔國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和居民消費率。

過去房地產對經濟的主要貢獻在於大規模開發投資建設,依賴於增量擴張;隨着住房制度改革完善和行業新發展模式的逐步建立,未來房地產對經濟的主要貢獻將向存量運營服務轉換,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居民自有住房服務等活動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風險提示 全球經濟放緩,國內經濟超預期波動,產業政策不確定性,國際貿易摩擦,地緣政治,國際經驗不具完全可比性等風險。

 風險提示

1)房地產市場超預期下行風險。2)對政策解讀偏差。3)數據可得性侷限。4)歷史經驗的適用性受限,導致政策及數據推斷存在偏差。5)不同國家並不具有完全可比性,國際經驗僅供參考。

《如何衡量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發佈時間:2024-07-03 作者:夏磊S0350521090004

國海首席經濟學家·夏磊團隊

國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在住房城鄉建設部任職多年,曾任頭部房企研究院院長。出版學術暢銷書《全球房地產》(中信出版社)、《房地產周期》(人民出版社)。主要社會兼職:住房城鄉建設部專家委員、中國證券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專業委員會成員、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碩士生業界導師、中房協房地產和住房保障分會副會長、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IAMAC•資管百人」專家。

TOP #02

國海

固收

化債一年成效幾何?

嚴監管周期及政策變化  從歷史經驗看,地方債務監管政策存在較為明顯的周期性。2022年以來,監管周期進入新階段,「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嚴禁新增隱性債務」嚴監管政策貫穿后續市場發展,城投債供給端及信用利差變化特徵均較往期出現明顯變化。2022-2023H1,拋開「贖回潮」影響,在相對弱監管時段內城投債發行斜率驟降、淨融資大幅縮量、信用利差震盪為主。2023年7月至今,在全面嚴監管的化債大環境下,城投債供給縮量、淨融資持續為負、信用利差大幅壓縮。我們認為目前出現「審批端松綁」、「35號文」廢止等逆轉性政策的概率不大,在財政壓力尚未邊際緩解、非標債務尚無有效應對措施的情況下,化債政策仍將持續深化,「資產荒」的市場格局仍將長期持續。

債務增長斜率放緩,長期債務佔比提升 化債前后發債城投並未出現縮表現象,從負債結構看,在區域債務管控,審批趨嚴環境下,發債城投有息債務規模仍呈增長趨勢,但增速斜率放緩。分省份看,在「35號文」政策支持下,重點省份長期債務佔比較非重點省份顯著提升。分品類看,在特殊再融資債置換及金融化債的支持下,非標債務余額持續縮減,2023年非標債務整體壓降超百億元,但壓降斜率有所放緩。

綜合融資成本顯著下行,償債仍需外部支持 化債以來,發債城投綜合融資成本顯著下行,基本壓至6%以內,處於全國大部分省份融資管控紅線以下。分省份看,除貴州、甘肅兩省外,2023年大部分省份利息償付規模依舊高於2021年化債前,但重點省份利息償付規模增長顯著低於非重點省份。化債前后發債城投短期債務償付壓力並未出現明顯緩解。2024年Q1末,現金短債比小於1的城投佔比逆勢提升至82%,較2022年增長3個百分點。城投基本面仍需進一步改善,短期仍需依賴外部支持,財政支持與金融化債的邊際變化仍需重點關注。

現金流結構調整,部分省份對外擔保增加 2015年以來發債城投現金流小幅弱化。化債前后發債城投現金流結構調整,投融資規模穩中有降,經營層面對債務依賴度有所降低。分省份看,相較重點省份,部分非重點省份在本輪化債后,城投對外擔保規模有所提升,江浙區域尤為顯著。僅雲南對外擔保規模收窄。

非標輿情漸起,但價格指導意義下降 在「35號文」政策指導下,非標債務作為高息債務,償付順序劣后,債務處理以「展期降息」「保本微利」為核心,具體方案多以市場化協商為主,長期壓降是發展趨勢。但在標債剛性兑付的保護下,非標輿情對城投債定價影響弱化。目前非標違約品類以定融及信託為主,地市、區縣產品違約數量雙增,2019-2024年非標違約區域集中於貴州、雲南、山東等省份。「一攬子化債」以來,非標違約與城投債定價基本脱鈎,但針對違約集中省份仍需提高警惕,在利差保護較弱的情況下,謹防區域風險。

化債進入第二年,關注什麼 關注政策變化,「14號文」重點化債區域擴容或帶來參與機會。6月27日濰坊納入重點化債區域以來,近一月成交規模高於近3月均值,利差下行幅度居前,山東存量債券及收益率仍較為可觀,化債政策持續推進對新納入區域債務保障性加強。關注曲江、株洲等區域政策變化帶來的參與機會。關注財政體制改革,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統籌推進財税、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税收結構及分配機制的調整,將使部分地市及區縣財税情況得到邊際改善,進而帶動區域償債壓力的邊際緩解。從歷史經驗來看,分稅制改革顯著影響地方經濟發展與債務擴張進程,本輪財税體制改革也將實現央地事權與財權的優化,促進區域債務化解,建議關注税收規模變化及徵稅環節調整對區域的影響。

風險提示 資金面收緊超預期、利率調整風險、化債政策調整、統計口徑差異、歷史數據無法預測未來走勢、化債前后分界點的定義僅供參考。

《化債一年成效幾何?2024-07-24》發佈時間:2024-07-24 作者:靳毅S0350517100001

國海固收·靳毅團隊

國海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固收首席分析師,12年債券市場研究、投資、交易經驗,北京大學理學碩士、經濟雙學士。曾任申萬宏源證券資產管理事業部產品總監,投資經理,曾累計參與管理債券規模超1000億元;兼北大金融家俱樂部理事、國內債券領域大型NGO「固收匯」聯合創始人,財新專欄作家、新浪意見領袖,多家官方媒體機構特邀撰稿人。2023年水晶球總榜單債券行業第2名。團隊成員:呂劍宇/範聖哲/劉暢等。

TOP #03

國海

金工

公募基金2024年二季報全景解析

公募基金規模有所上漲 2024年二季度A股市場下跌,中證全指季度下跌6.28%,2024年二季度末全市場公基金資產淨值合計30.71萬億元,較2024年一季度末增加1.87萬億元。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非貨幣市場基金總規模合計17.53萬億元,較上季度末上升了1.17萬億元,環比上漲7.14%,同比上漲10.29%。

主動權益基金季度分析 2024年二季度末,主動權益類基金持股比例平均為86.40%,前10大重倉股的基金淨值佔比平均為48.93%。頭部基金公司主動權益基金規模相對排名基本穩定。相對2024年一季度,電子佔比上升較大,而在食品飲料佔比下降較多。二季度主動買入最多的前三重倉股為比亞迪工業富聯和美立訊精密

固收+基金季度分析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市場固收+基金產品一共1514只,環比下降了0.1%,總規模1.31萬億元,環比上升6.9%。相比上季度,固收+基金在電力及公用事業和通信等行業的重倉佔比增量較大,分別上升1.7%和1.0%,在食品飲料行業上的重倉佔比相較於上季度環比下降2.9%,相比權益基金的股票行業重倉佔比,固收+基金在有色金屬板塊達到5.7%的超配。

FOF、ETF、QDII、量化基金與REITs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公募市場上共有FOF基金499只;FOF基金總規模為1394.85億元,環比下降5.1%。2024年2季度ETF市場總規模為22849.54億元,較2024年1季度的22086.72億元提升了3.45%,年初至今提升23.95%。QDII股票型基金和另類投資型基金2023年表現相對較好。截至2024年06月30日,我國市場量化基金共479只,較2024年Q1末增加17只,基金規模合計2380.27億元,較2024年Q1末基金規模下降85.99億元。2024年Q2有2只REITs發行。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有分析均基於公開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報告中採用的樣本數據有限,存在樣本不足以代表整體市場的風險,且數據處理統計方式可能存在誤差;報告中結論均基於對歷史客觀數據的統計和分析,但過往數據並不代表未來表現。

《公募基金2024年二季報全景解析》發佈時間:2024-07-24 作者:李楊S0350522070001

國海金工·李楊團隊

國海證券研究所金融工程及金融產品首席分析師,財富管理研究首席分析師,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總經理, 8年證券投資、研究經驗。復旦大學本碩,曾先后就職於方正證券,銀河基金,易方達基金,具備賣方金融工程,買方量化投研、指數研發佈局、基金產品研究,基金投顧投資等多元工作經歷。兼具賣方、買方及基金投顧業務經驗;曾獲得2015年新財富第6名。團隊成員:熊穎瑜/熊曉湛/鄭文睿/何欣洋/何佳瑋等。

TOP #04

國海

計算機

計算機「智能駕駛」系列專題一:蘿卜快跑訂單激增,Robotaxi商業化奇點到來

蘿卜快跑累計訂單量破600萬,已在10+城市落地運營

蘿卜快跑是百度2021年發佈的無人車出行服務方案,百度計劃蘿卜快跑將在2025年擴展到65個城市,2030年擴展到100個城市。2021年三季度,蘿卜快跑發佈后的第一個季度便提供了11.5萬次服務,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提供商;截至2024年4月19日,蘿卜快跑累計提供的自動駕駛服務訂單已經超過600萬單。當前,蘿卜快跑已經在武漢、杭州、北京、合肥、陽泉等超過10個城市落地運營。

百度第六代車成本下降60%,年內投放1000輛

Apollo是百度2017年提出的開放智能駕駛軟件平臺,供車企、汽車供應商等開放使用,目的復刻Google開放Android平臺。2024年5月,百度第六代無人車ApolloRT6正式交付蘿卜快跑,搭載了百度最新一代無人駕駛系統,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且實現成本下降60%。當前蘿卜快跑在武漢測試運營400+車輛,百度計劃2024年底之前在武漢投入1000輛第六代車,低成本的RT6加速投放后,預計將帶動百度智能駕駛軟硬件系統生態同步加速發展。

技術+政策+市場多重驅動,Robotaxi奇點臨近

截至2024年4月30日,我國網約車司機數量近700萬,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在今年5月曾公佈,武漢市日均運營網約車2.94萬輛,蘿卜快跑的佔比仍小於1%。據IHS Markit預計,2030年Robotaxi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3萬億元。

1)技術端:2024年5月百度發佈了全球首個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大模型Apollo ADFM,且搭載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Apollo ADFM基於大模型技術重構自動駕駛,可以兼顧技術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做到安全性高於人類駕駛員10倍以上。

2)政策端:7月8日《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徵求意見稿)》對外徵求意見,擬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用於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網約車、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此外根據工信部網站公佈的關於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目前全國已有包括北京、上海、重慶、濟南、武漢、廣州、深圳、成都等20個城市(聯合體)列入應用試點城市。

3)市場端:蘿卜快跑里程單價為普通網約車的四分之三,包含暫時優惠后能達到網約車的一半。隨着百度無人車自動運營網絡建設完成,營運成本降低近30%,服務成本降低80%;百度預計2024年底將在武漢實現盈虧平衡,並在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

我們認為,當前蘿卜快跑訂單表現亮眼,且隨着自動駕駛技術加速迭代,以及各地促進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落地的政策頻出,「蘿卜快跑」有望帶動無人駕駛產業真正進入商業化元年。

行業評級及投資策略:「蘿卜快跑」累計訂單已經超過600萬單,自動駕駛產業有望進入加速通道,維持計算機行業「推薦」評級。

相關個股:百度、天邁科技德賽西威經緯恆潤千方科技光庭信息啟明信息中海達星網宇達中科創達華陽集團四維圖新萊斯信息萬馬科技萬集科技金溢科技科大訊飛

風險提示:智能駕駛技術迭代不及預期、智能駕駛產業政策推進不及預期、相關公司業績不及預期、自動駕駛可能面臨法律法規風險、自動駕駛可能面臨社會問題阻礙。

《計算機「智能駕駛」系列專題一:蘿卜快跑訂單激增,Robotaxi商業化奇點到來》發佈時間:2024-07-18 作者:劉熹S0350523040001

TOP #05

國海

計算機

計算機「自主可控」系列報告:國產AI算力:萬卡集羣、多芯混合時代來臨

美國或加劇對華出口限制,AI芯片自主可控勢在必行

據7月17日彭博社,美國拜登政府或進一步限制日本京東電子、荷蘭ASML等全球半導體公司向中國提供先進技術。美國政府或將考慮採取最嚴厲貿易限制措施,擴大實施「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我們認為,在國際形勢持續不明朗、AI+戰略升級等背景下,我國加大發展AI芯片自主可控或將成為必然選擇。

目前,NVIDIA H20是英偉達可在中國銷售的符合美國規定的最高性能的產品,預計5-6月已經開始規模化出貨。我們認為,在當前我國AI戰略加速推進,以及H20可供貨窗口期,H20仍將有持續的需求,2024年或呈現H20和國產AI芯片出貨量同步高增的景象。

國產AI芯片:加速升級迭代,開啟萬卡集羣時代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2302億元、同比+91%,其中,國產AI芯片市場空間廣闊。廠商方面:華為海思、寒武紀海光信息、燧原科技、摩爾線程、天數智芯等國產AI芯片持續迭代升級,推進萬卡集羣建設,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廠加大發展自研芯片,優化卡間互聯、集羣建設、軟件棧等能力,未來國產AI芯片有望實現從「能用」到「好用」。

國家發文推動智算中心建設,昇騰等國產芯片份額領先。2023年10月8日,工信部、網信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出2025年,算力規模超300 EFLOPS,智算中心50個,智能算力佔比達到35%。截至2023年的18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中,已有12個城市披露採用昇騰AI芯片,佔比高達2/3。

AI服務器:積極推進多元異構,將受益於國產AI算力高增

AI服務器景氣度持續提升。根據Gartner數據,2024Q1,大中華地區服務器出貨量同比+30.3%;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24年預計中國AI服務器出貨量將達到42.1萬台,景氣度高增。據IDC,2023年,中國加速服務器下游客户中互聯網佔比近60%,金融、電信等行業增速領先。

我國服務器廠商積極推進多元異構算力,如浪潮信息紫光股份等;百度、阿里等中國互聯網廠商也開始轉向「多芯片混合」策略。我們認為,多元異構、多芯混合策略的推動,將有利於緩解AI芯片供應鏈問題、降低對英偉達AI芯片的依賴,有望進一步驅動國內AI服務器市場增長。

行業評級及投資策略:在國際形勢持續不明朗、AI+戰略持續升級等背景下,我國發展AI芯片自主可控或將是大勢所趨,國產AI芯片廠商加速迭代、推進萬卡集羣建設,或將驅動國產算力市場持續增長,維持對計算機行業「推薦」評級。

相關公司:1)AI芯片:寒武紀、海光信息、龍芯中科景嘉微、英偉達、AMD、Intel;2)服務器:中科曙光、工業富聯、浪潮信息、華勤技術、紫光股份、中國長城協創數據神州數碼烽火通信拓維信息軟通動力、鴻海、緯創、廣達、英業達、緯穎、超微電腦、戴爾、聯想;3)服務器液冷:曙光數創飛榮達英維克同方股份申菱環境高瀾股份網宿科技、奇鋐科技、雙鴻、健策、VERTIV。4)光模塊: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光迅科技華工科技。5)數據中心:雲賽智聯奧飛數據光環新網寶信軟件數據港電科數字、世紀互聯。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影響下游需求、大模型產業發展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中美博弈加劇、相關公司業績不及預期等,各公司並不具備完全可比性,對標的相關資料和數據僅供參考。

《計算機「自主可控」系列報告:國產AI算力:萬卡集羣、多芯混合時代來臨》發佈時間:2024-07-24 作者:劉熹S0350523040001

國海計算機·劉熹團隊

國海證券研究所計算機首席分析師,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多年計算機行業研究經驗,致力於做前瞻深度研究。新浪金麒麟新鋭分析師、Wind金牌分析師團隊核心成員。

TOP #06

國海

化工

振華股份(603067.SH)公司深度報告:航空航天需求迸發,公司迎來新時代

鉻鹽開啟景氣周期

航空航天需求迸發。鉻鹽需求增長驅動力從低速增長的革鞣、輕工電鍍、顏料等行業逐漸轉向金屬鉻、高端電鍍添加劑等高增長行業,主要的終端應用領域從皮革、房地產切換到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領域,迎來需求新時代。航空對應的產業鏈為鉻鹽-金屬鉻-高温合金-航空發動機-商用和軍用飛機-航空需求,由於全球航空需求快速增長(尤其是印度)和疫情期間飛機交付受限,全球商業飛機供不應求,空客、波音、中國商飛的訂單量都大幅攀升;飛機的短缺又帶來飛機維修需求的增長,導致飛機發動機企業訂單量大增,再疊加商業航天、軍用需求、油氣開採等需求的發力,上游高温合金企業的營收也大幅增長;由於高温合金一般含有20%左右的金屬鉻,金屬鉻和鉻鹽需求增長加速。整個航空航天產業鏈迎來高增長時代,鉻鹽迎來了新的時代需求,我們預計,至2026年,全球鉻鹽有望迎來年均5%以上的增速。

鉻鹽供給擴張受限。2023年,全球鉻鹽產能約119萬噸,我國產能約57萬噸,由於鉻鹽生產過程中的鉻渣含有劇毒的六價鉻,處理困難,鉻鹽產能擴張受到嚴格管控。鉻鹽競爭格局良好,全球鉻鹽產能經過多年整合,某一區域僅存一家主導性鉻鹽企業,國內僅存7家生產企業,產能高於5萬噸的僅振華股份、四川銀河兩家。在鉻鹽需求攀升的背景下,鉻鹽環節的供需將持續緊張。

振華股份具有四大優勢:成本低、產品齊、清潔生產、市佔率高

1)2023年,公司單噸重鉻酸鈉的加工成本是3362元/噸,同比-19.4%,在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的背景下,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加工成本不斷優化,加工成本佔營業成本比重從2021年的40%降低至2023年的31%。公司掌握數字化無鈣焙燒技術,原料鉻礦單耗水平優於同行;

2)公司產品品類齊全,且繼續向高純金屬鉻、新型高效阻燃材料、新能源長時儲能領域擴展。截至2024Q1,1.2萬噸金屬鉻已開始量產,10萬噸超細氫氧化鋁仍處於建設階段。公司新產能的投產有望繼續增厚業績。

3)公司已形成了完善的內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和外部資源綜合利用途徑,實現清潔化生產,節能減排及資源綜合利用優勢明顯。

4)收購重慶民豐后,公司規模效應突出,2023年,產能約佔全國近一半。

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24-202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3.86、46.29、51.43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29、5.85、6.71億元,對應的PE分別為11、10、8倍,在鉻鹽景氣度提升背景下,公司作為龍頭企業優勢顯著,維持公司「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鉻鐵礦價格波動風險;下游行業周期性波動風險;行業監管政策變化風險;環保政策變化風險;安全生產風險。

《振華股份(603067.SH)公司深度報告:航空航天需求迸發,公司迎來新時代》發佈時間:2024-07-19 作者:李永磊S0350521080004/董伯駿S0350521080009/陳雲S0350524070001

TOP #07

國海

化工

輪胎行業深度報告之九:高端化邁上征程,國際化空間廣闊

核心提要:高端化是下一波輪胎機遇的關鍵因素

海外基地:國際化空間廣闊,高端化拉開帷幕

我們預計,2025年底,中國輪胎企業海外基地的半鋼輪胎產能將達到1.77億條,目標市場為美國、歐洲和東南亞地區,假設90%開工率,70%出口至美國,則出口量約為1.12億條,相對於美國2023年的3.05億條的市場,仍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2025年底,中國輪胎企業海外基地的全鋼輪胎產能將達到3552萬條,目標市場為美國、歐洲和東南亞地區,假設90%開工率,70%出口至美國,則出口量約為2238萬條,相對於美國2023年的2700萬條的市場,仍具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國產輪胎下一波的看點在於高端化,低端市場日趨飽和,國產輪胎向高端化邁進是必然趨勢,高端化考驗的是企業出色的產品力、廣闊的渠道和高知名度,壁壘更高,也將帶來更加豐厚的回報。國產輪胎企業在通過設置海外基地發生第一次分化后,極有可能會通過高端化發生第二次分化,高端化顯性的跟蹤點有兩個:可比口徑毛利率的逆勢上升和高端汽車配套的突破,高端化的勝者將成為資本市場更受關注者,進而帶來市盈率的向上抬升。

中國基地:全球汽車行業復甦,中國基地出口有望增加

中國輪胎基地出口目的地為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地區。我們預計至2025年,國內輪胎基地半鋼胎新增產能3833萬條,全鋼胎新增產能715萬條,與歐洲本土產量和歐洲自發達地區的進口量之和相比,具有較大成長空間。歐洲市場汽車市場增速較快,2024Q1歐盟乘用車及商用車新車註冊量同比增加。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官網,2024年1-4月,歐盟乘用車新註冊量為369.12萬輛,同比+6.58%;2024Q1,歐盟商用車註冊量49.49萬輛,同比+10.14%。2024年1-5月,我國半鋼輪胎累計出口量約為1.38億條,同比+14.59%;全鋼輪胎累計出口量約為0.50億條,同比+2.51%。

國內全鋼:商用車市場終端需求回暖,全鋼胎需求有望增加

2024年國內商用車市場終端需求回暖。2024年1-5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67.5萬輛和173.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1%和7.1%。2024年5月,地產政策多舉發力,持續推進保交房和消化存量商品房。地產端復工和新開工帶動貨車需求,全鋼胎消費需求有望增加。我們預計2024-2026年我國全鋼胎消費量分別為7897、8140、8375萬條,同比分別增長4.62%、3.07%、2.88%。

國內半鋼:乘用車產銷保持高增,帶動半鋼胎需求提升

2024年國內乘用車市場保持高增。2024年1-5月,我國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970.9萬輛和976.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1%和8.5%。我們預計,2024-2026年我國半鋼胎消費量分別為3.36/3.60/3.83億條,同比分別增長7.57%/7.05%/6.51%。

行業評級:考慮到輪胎行業高端化邁上征程,國際化空間廣闊,維持輪胎行業「推薦」評級。

重點關注:賽輪輪胎森麒麟玲瓏輪胎通用股份貴州輪胎三角輪胎、浦林成山、風神股份青島雙星等。

風險提示:全球經濟下滑、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海運費價格大幅上漲、國際貿易摩擦加劇、重點關注公司業績不及預期。

《輪胎行業深度報告之九:高端化邁上征程,國際化空間廣闊》發佈時間:2024-07-19 作者:李永磊S0350521080004/董伯駿S0350521080009/李振方S0350124030010

TOP #08

國海

化工

軟控股份(002073.SZ)公司深度報告:輪胎設備景氣上行,液體黃金持續增長

三重成長邏輯

軟控股份主營業務為橡膠機械和橡膠材料,未來有三重成長邏輯:1)國產輪胎企業產能擴張,軟控股份設備訂單受益;2)軟控股份產品性能提升,在全球橡膠機械設備存量市場市佔率提升;3)液體黃金材料和合成橡膠材料持續放量增長,打開成長天花板。

國產輪胎企業出海加速帶動設備景氣上行

1)輪胎設備增量與存量需求齊增。增量需求方面,據我們測算,國產輪胎產能擴張每年對於輪胎設備的需求量是100億元左右,按照當前的擴張計劃進度,假設國產輪胎在全球的市場率從目前的29%增長至70%,預計需要連續擴張10年以上的時間。存量需求方面,當前全球輪胎設備原值大約3750億元,假設輪胎設備為15年的更換周期,則輪胎設備存量替代的需求為250億元。目前公司擁有半鋼/全鋼/非公路全系列產品組技術儲備,公司有望憑藉豐富SKU進一步擴大在手訂單。2019-2021年,公司從賽輪輪胎接到的關聯交易金額中,設備的金額分別為11.54、13.74、20.84億元,佔比公司當年設備營收的59.4%、56.5%、71.5%,2022-2023年這一比例下降至33.4%、18.6%,也意味着軟控股份的設備受到賽輪輪胎以外廠家的廣泛認可,尤其是2023年來自海外企業的收入達到13.97億元。2023年公司海內外簽單實現重大突破,截至2023年底,公司存貨達56.73億元,同比+21.71%,其中在產品及庫存商品存貨為51.95億元,佔比達92%。

2)鋰電設備板塊,公司產品集中在價值量更高的前段工序,下游客户覆蓋寧德時代、比亞迪。2023年末,公司合同負債達41.69億元,其中輪胎設備佔比85%,約為35.44億元,鋰電設備佔比15%,約為6.25億元。

「液體黃金」材料打破輪胎魔鬼三角

公司目前具有7萬噸EVEC膠和15萬噸抽余碳五及異戊橡膠等產品,在建15萬噸抽余碳五及異戊橡膠等產品,2024年投產后有望貢獻營收增量。隨着下游「液體黃金」輪胎的推廣,EVEC膠銷量和利潤率有望提高,子公司益凱新材料2017-2021年在液體黃金方面虧損總額達到2.45億元,2022年開始盈利235萬元,2023年淨利潤0.35億元,預計未來盈利有望持續增長。

異戊橡膠業務歷史淨利潤一般在1000-4000萬元,2023年因為原油價格高漲,虧損1187萬元,預計未來虧損有望縮窄或扭虧為盈。

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24-2026年營業收入為78.40億元、105.40億元和110.40億元,預計公司2024-2026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16、7.74、8.61億元,對應的PE分別為14、9、8倍,考慮公司在橡機行業的優勢,維持公司「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輪胎企業新建項目不確定性、宏觀經濟及貿易政策風險、匯率波動風險、應收賬款風險、行業競爭加劇。

《軟控股份(002073.SZ)公司深度報告:輪胎設備景氣上行,液體黃金持續增長》發佈時間:2024-07-19 作者:李永磊S0350521080004/董伯駿S0350521080009/仲逸涵S0350123070022/賈冰S0350524030003

國海化工·李永磊團隊

國海證券研究所化工首席,研究所副所長,新材料研究中心總經理,天津大學應用化學碩士,7年化工實業工作經驗,8年化工行業研究經驗,曾就職於液化空氣集團、中國化工集團、中信建投證券、方正證券。實業經驗豐富,從事過生產、諮詢、規劃、採購等方面的工作,善於把握行業中長期趨勢,致力於挖掘具有真正競爭力的優質標的。2023年新財富化工行業第3名、2023年WIND金牌分析師基礎化工第1名、2023年新浪財經金麒麟最佳證券分析師基礎化工第3名。團隊成員:董伯駿(聯席首席)/賈冰/陳雲/李娟廷/楊麗蓉/仲逸涵/李振方等。

TOP #09

國海

汽車

汽車行業深度研究:中國自主歐洲遠航,展望三倍增長空間

歐洲乘用車市場需求總量穩定,受經濟水平影響西歐國家汽車消費強於中&東歐國家。 據MarkLines,2004-2023年歐洲總體乘用車市場上限穩定在1800萬輛左右,其中西歐地區經濟較發達,乘用車銷量遠高於中&東歐地區。歐洲市場消費偏好與我國有較大差異,按車型結構:小車/兩廂車備受歡迎,各品牌均有經典車型。按品牌結構:歐系品牌擁有絕對優勢,外來品牌中日系、韓系表現良好。其中汽車工業較發達的德、法、意三國本土品牌影響力強;英國、挪威、西班牙等其他無強勢本土品牌的國家,外來品牌發展較順利。按動力形式結構:歐洲新能源車滲透率受政策影響存在較大地區差異。西歐對新能源車接受程度較高,據Marklines數據,2023年西歐新能源滲透率達24%,其中挪威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達到90%,德、法、英三國新能源滲透率均超過20%,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政府支持力度較小,新能源滲透率處於較低水平;中&東歐則仍是偏愛燃油車,新能源滲透率僅有3.5%。

歐洲成為中國自主品牌的重要出口目的地,性價比&智能雙路線構建錯位競爭。 在中國乘用車出口地區結構中,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眾號,2023年歐洲(含俄羅斯)已成為中國乘用車出口量佔比最高的地區,佔比37.5%。出口歐洲(不含俄羅斯)結構,按動力形式:新能源車型佔比67%;按國家地區:西歐重點出口國家為比利時、英國、西班牙等;中&東歐重點出口國家為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中國車企目前出口歐洲策略主要分為三類:1)收購歐洲傳統品牌,利用品牌歐洲背景優勢佔據市場份額;2)自主開拓市場,推出自有品牌,合作或自營當地銷售渠道深耕當地市場;3)反向合資快速擴張,通過與國際汽車集團合資合作,靈活快速出海。競爭策略主要分為兩種:1)低價優質策略打造性價比競爭力;2)高端智能策略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中國自主品牌進入歐洲難易不同,預計遠期歐洲自主銷量空間在315萬輛。目前進入歐洲市場的自主品牌佈局:上汽名爵、比亞迪、吉利領克/極氪佈局在西歐國家;長城、奇瑞、上汽名爵進入中&東歐市場。中國自主車企進入歐洲市場可行性主要考慮歐洲當地政策環境、對外來品牌友好度以及潛在新能源滲透潛力。按政策友好度:歐盟成員國中汽車工業強國對於中國自主品牌在政策端並不友善,較難進入。其他西歐國家,如英國,以及北歐國家相對容易進入。按外來品牌接受度:中&東歐國家本土汽車工業不強,對外來品牌接受度較高。按新能源滲透提升空間:除俄羅斯及挪威等國外,其余大多數歐洲國家未來新能源滲透潛力提升空間較大。綜合以上三個維度考量,我們認為西歐的英國、西班牙和中&東歐地區對於中國自主品牌進入可行性較高。考慮到歐洲市場未來銷量預計恢復至1831萬輛左右,我們預計中國自主品牌佔比為17%,對應遠期中國自主銷量空間在315萬輛左右,其中英國、西班牙、中&東歐地區自主品牌預期佔比分別為20%/20%/45%,對應銷量分別為46/26/170萬輛。

投資建議 我國自主車企在智能電動時代存在先發優勢,新能源產品在全球範圍擁有較強產品競爭力,中國自主品牌迎來難得的歷史出海機遇,有望藉助新能源產品的競爭優勢整體提高中國汽車工業在國際的影響力,從而推動中國自主品牌在全球範圍的放量。儘管短期中國乘用車出口受到以歐盟為代表的相關地區貿易壁壘阻礙,但長期看中國汽車製造業的整體實力持續提升,歐盟等國貿易壁壘的措施短期或對出口有影響,但中長期不改中國整車走出去大趨勢,中國優質整車有望成為全球領先整車企業。基於以上,我們繼續看好中國優質整車企業比亞迪、長城汽車、零跑汽車、上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汽車行業技術變遷,結構升級,海外擴張仍處於高速變化中,中長期角度汽車優質公司有望在新一輪的產業變遷中持續成長向上,因此我們維持汽車行業「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競爭加劇導致中國車企海外產能利用率、出口不及預期;國際市場需求不穩定、匯率波動風險;對海外市場需求把握不精準風險;海外市場政策變動、地緣政治因素及貿易摩擦風險;個別國家對華政治導向及輿論帶來的風險;重點關注公司業績不達預期風險;市場空間測算偏差風險,相關數據僅供參考。

《汽車行業深度研究:中國自主歐洲遠航,展望三倍增長空間》發佈時間:2024-07-24 作者:戴暢 S0350523120004/王琭S0350523120006

TOP #10

國海

汽車

汽車行業報告:中國自主出海遠航,海外銷量向千萬進階

自主品牌中性假設下預估海外空間容量約為994萬輛。其中歐洲316萬輛,美洲231萬輛,亞洲+大洋洲271.5萬輛,中東非175萬輛。我們認為,對自主車企進入市場機會較大的地區在於中&東歐、拉美及其他美洲地區、中東非洲、澳新&東盟等地區。

歐洲乘用車市場容量持續恢復, 多元發展,歐系品牌市佔率領先,西歐地區新能源快速滲透;

2023年市場容量達1491萬輛,其中西歐、東&中歐市場容量分別為1156萬輛、335萬輛。

品牌結構:西歐歐系品牌份額約70%,東&中歐歐系品牌佔比43%

能源結構:西歐新能源滲透率24%,東&中歐新能源滲透率3.5%

車型結構:SUV佔比逐漸提高,偏好C級以下車型

東&中歐總量+品牌結構性增長、相對友好的關税政策有望助力自主車企出海。

美洲乘用車市場容量快速恢復,美國整體容量佔據3/4,皮卡需求相比其他州更大,品牌和能源偏好地域性差別較大

2023年市場容量達2074萬輛,其中美國年銷量達1518萬輛、巴西體量在美洲第二位,年銷209萬輛。

品牌結構:美國&加拿大美系、日系佔主導,份額約80%;其他地區以歐系為主,佔比37.6%

能源結構:美國&加拿大新能源滲透率9.7%&7.6%,其他地區以燃油為主,新能源滲透率僅為0.7%

車型結構:美洲皮卡市場需求穩定,佔據近20%市場份額

拉美及其他地區總量+品牌結構性增長、相對友好的自由貿易協定有望助力自主車企出海。

亞洲+大洋洲乘用車市場容量已恢復至疫情前,各國國情不同,汽車市場結構差異化較大

2023年市場容量達3507萬輛,除去中國大陸市場,印度+日韓貢獻72%容量,年銷量分別為410、399、149萬輛

品牌結構:印度偏好中低端品牌,日系主導,鈴木單一品牌市佔率42%;日韓本土品牌市佔率絕對領先;澳新及其他地區日系佔比61%

能源結構:除中國大陸外,整體新能源滲透率3.4%,澳新地區2021-2023年滲透率增速領先其他地區

車型結構:整體SUV佔比逐年提高,印度/日本偏好小車,澳新/韓國傾向中型

澳新、東盟及其他地區總量+品牌/能源結構性增長、相對友好的自由貿易協定和關税政策有望助力自主車企出海。

中東非洲乘用車市場容量增長潛力大,自主品牌實現快速突破

2023年市場容量達208萬輛(不含伊朗),其中沙特、南非、阿聯酋佔據前三,年銷量分別為74、53、26萬輛

品牌結構:品牌多元豐富,以日系為主,2023年自主佔比提升顯著,相比2019年提高10pct

能源結構:仍以燃油為主,新能源佔比僅有2.8%

車型結構:國家之間存在偏好差異,共性在於SUV需求提高明顯,佔比逐漸提高

中東非總量+品牌/能源結構性增長、相對友好的貿易協定和關税政策有望助力自主車企出海。

投資建議:我國自主車企正迎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有望成為電動智能汽車時代的領跑者。我們看好電動智能技術領先並在海外市場快速佈局的車企,以及深耕海外市場多年並已形成一定規模的車企,重點關注比亞迪、長城汽車、上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安汽車。

風險提示: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激烈,汽車市場不及預期風險;競爭加劇導致中國車企海外產能利用率、出口不及預期;新能源出口滲透率不及預期;國際市場需求不穩定、匯率波動風險;重點關注公司業績不達預期風險;海外市場政策變動、地緣政治因素及貿易摩擦風險;個別國家對華政治導向及輿論帶來的風險;海外數據具有侷限性。

《汽車行業報告:中國自主出海遠航,海外銷量向千萬進階》發佈時間:2024-07-12 作者:戴暢 S0350523120004/王琭S0350523120006

國海汽車·戴暢團隊

國海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汽車首席分析師。上海交通大學本碩,9年汽車賣方工作經驗,全行業覆蓋,深耕一線,主攻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善於把握行業周期拐點,技術突破節奏,以及個股經營變化。團隊成員:王琭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