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時代的真理和良心

2024-08-08 06:07

轉自:光明日報

    馬克思肖像 資料圖片

    馬克思肖像 資料圖片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第五版)楊耕 著 江蘇人民出版社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第五版)楊耕 著 江蘇人民出版社

【著書者説】

「在哲學中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是德國人,而「德國人是一個哲學民族」(馬克思語)。如果説近代以來,英國人貢獻的是工業革命,法國人貢獻的是政治革命,那麼,德國人貢獻的就是哲學革命。在德國,社會變革首先表現爲理論解放、哲學革命,馬克思所走的道路就是一條典型的德國人的道路。具體而言,馬克思不是直接從現實出發去解答時代課題,而是通過哲學批判返歸現實解答時代課題:1843年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1844年的「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1845年的「對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1846年的「對費爾巴哈、布·鮑威爾和施蒂納所代表的現代德國哲學的批判」……這一系列哲學批判使馬克思對時代課題有了更透徹的理解,對哲學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創立了「新唯物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這就是説,馬克思「成為馬克思」的每一步都是通過哲學批判實現的。由此,我想起了阿爾都塞的名言:「在哲學中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我最初對馬克思哲學有所瞭解是在1977年,那一年,我考入安徽大學哲學系,在四年的本科學習過程中,我「跟着感覺走,牽着夢的手」,自覺不自覺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此后,無論是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還是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我的專業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從1977年到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如果把我四十多年來哲學研究的特點概括成一句話,那就是「重讀馬克思」。《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第五版)集中體現了我重讀馬克思的所思、所感、所得。

一種創造性的哲學

  在重讀馬克思的過程中,我經歷了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回到」馬克思的哲學,從馬克思哲學延伸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從西方馬克思主義延伸到蘇聯馬克思主義,然后,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再延伸到西方哲學史、現代西方哲學,從哲學批判又拓展到政治經濟學批判、當代社會發展理論,最后,再返回到馬克思哲學這樣一個不斷求索的過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創始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首先就應追溯到馬克思的哲學;對馬克思哲學的研究又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只有把握馬克思以后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演變過程,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哲學在何時、何處以及在何種程度上被深化、發展了,在何時、何處以及在何種程度被誤解甚至曲解了;只有把馬克思哲學放到西方哲學史的背景中去研究,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哲學為什麼是新唯物主義,真正理解馬克思哲學對傳統哲學變革的實質及其劃時代的貢獻;只有把馬克思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進行比較研究,才能知曉馬克思哲學的時代侷限,同時,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哲學的偉大所在,真正理解馬克思哲學為什麼是我們這個時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學」(薩特語)。

  在重讀馬克思的過程中,我特別關注西方馬克思主義與蘇聯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是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者、學者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分析資本主義、從外部批判蘇聯社會主義的產物,同時,又是把「經典」馬克思主義與現代西方哲學相結合的產物;蘇聯馬克思主義則是蘇聯的馬克思主義者、學者在社會主義內部研究社會主義、從外部批判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物,同時,又是把「經典」馬克思主義與俄羅斯傳統哲學相結合的產物。在我看來,無論是西方馬克思主義,還是蘇聯馬克思主義,都從各自的立場繼承了馬克思哲學的某些原則,同時又忽視或放棄了馬克思哲學的某些原則,從而使馬克思哲學在不同程度上發生了「變形」。西方馬克思主義與蘇聯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兩個基本的歷史形態,因此,深入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與蘇聯馬克思主義,對於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演變規律,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形態,具有重要意義。

  在重讀馬克思的過程中,我還進行了政治經濟學、社會發展理論的「補課」。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馬克思哲學是在批判德國古典哲學和批判英國古典經濟學雙重批判的過程中生成的;馬克思的經濟學本質上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這種政治經濟學批判又內含並貫穿着哲學批判,它所揭示的被物與物關係所掩蔽的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它所揭示的資本,是獨特的社會存在,是現代社會的根本規定、建構原則和基本建制,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哲學內涵;同時,在哲學和政治經濟學雙重批判過程中生成的馬克思哲學,又深度契合着當代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併爲當代社會發展理論所關注、吸收和深化,從一個側面彰顯出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當代意義。精神生產不同於物質生產,以基因為遺傳物質的物種延續是同種相傳,而哲學思維則可以通過對不同學科成果的吸收、消化和再創造,形成新的哲學形態。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哲學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哲學。

回到馬克思的「巨像」前

  在這樣一個「重讀」的過程中,我的面前便矗立起一座巨大的思想英雄雕像羣,我的腦海里便映現出作為哲學家和革命家的馬克思,我深深地體會到,馬克思哲學不是「啓示錄」,而是科學;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為理解現實問題提供「全能的解釋」,而是提供了科學的方法,「馬克思的見解和方法結合在一起永久地改變了人們感知現實的方式」(海爾布隆納語)。《為馬克思辯護》第五版就是我對馬克思哲學新解讀的集中體現和理論結晶,它力圖闡明馬克思哲學具有以下特徵:理論主題是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理論特徵是科學體系和價值形態、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的高度統一,是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批判、資本批判的高度統一,是實踐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統一;理論目標是改變世界,實現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發展。「代替那存在着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共產主義就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爲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馬克思語)。在我看來,這是馬克思哲學對人類解放所作出的莊嚴的「本體論承諾」。

  這樣,我們就回到了馬克思的巨像之前,真正體會到馬克思哲學為什麼是新唯物主義哲學。用辛棄疾的詞來説,那就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馬克思通過將世界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方式吸引讀者,然后將這些表象追溯到人類存在的基本特徵,從而展現它們最終的實踐意義。從哲學的角度閲讀馬克思,就是要恢復這一層意義」,奧斯本的這一見解正確而深刻。從根本上説,任何一種重讀、重釋,都是由現實的實踐所激發的,任何一種重讀、重釋,都既要回到歷史語境,又要以現實實踐為出發點。「在人類歷史上存在着和古生物學中一樣的情形。由於某種判斷的盲目,甚至最傑出的人物也會根本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后來,到了一定的時候,人們就驚奇地發現,從前沒有看到的東西現在到處都露出自己的痕跡」。(馬克思語)哲學文本的重讀和思想史的重釋同樣如此。所以,我力圖以當代實踐、科學和哲學本身的發展成果為基礎重讀馬克思,並在《為馬克思辯護》第五版中重釋已經成為「常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重釋由於種種歷史原因被忽視、被遺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重釋馬克思有所論述但未充分展開、同時又深度契合當代世界重大問題的觀點。

  歷史常常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即一個偉大哲學家的某些觀點往往在其身后,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歷史運動之后,才能充分顯示出這些觀點的內在價值,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促使人們「重讀」。一部哲學史就是后人不斷「重讀」前人的歷史。馬克思哲學的歷史命運也是如此。歷史已經證明,每當世界出現重大社會問題、發生重大歷史事件時,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轉向馬克思,重讀馬克思、「求助馬克思」(海爾布隆納語)。正因為如此,德里達發出這樣的感嘆:「不去閲讀且反覆閲讀和討論馬克思……而且是超越學者式的‘閲讀’和‘討論’,將永遠都是一個錯誤,而且越來越成為一個錯誤,一個理論的、哲學的和政治的責任方面的錯誤。」

  為馬克思「辯護」的起因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蘇聯、東歐社會主義的失敗,使馬克思主義被重新審視,尤其是一些原來號稱是馬克思主義者,實際上是教條主義者的人,紛紛指責馬克思主義,以一個跪倒在「上帝」面前懺悔的罪人姿態指責馬克思主義;同時,還有一些人固守蘇聯社會主義模式,以「遙遠的救世主」的身份指責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世紀之交的思想論爭中,馬克思的形象被隨意塗抹、思想被隨意解讀,而馬克思本人又「缺席」這場「審判」。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不能不為「缺席」的馬克思「辯護」;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我的「辯護」又是以對馬克思哲學的新解讀作為「辯護詞」的。所以,我把這部著作的第五版仍然定名為「為馬克思辯護」。

  我並不認為我對馬克思哲學的新解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闡釋完全恢復了馬克思哲學的「本來面目」,因為我深知解釋學的合理性,深知我的新解讀、新闡釋受到我本人人生經歷、哲學修養的制約,受到我的既定「認知圖式」的制約,因而也深知《為馬克思辯護》第五版的全部缺陷。但是,我又不能不指出,《為馬克思辯護》第五版是我從文本、理論、歷史、實踐四個維度重讀馬克思的誠實記錄,是我走近馬克思、走進馬克思哲學深處的心靈寫照。

  杜威表達過這樣一種觀點,即「思維尤其是一種藝術,而作為思維產物的知識和命題,也跟雕像和交響樂一樣,乃是藝術作品」。我對杜威的這一觀點持一種審慎的態度。在我看來,科學思維不同於藝術創作,科學思維追求的是客觀性,科學命題反映的是對象本身的規律性,展現的是真理的世界;藝術創作追求的是形象塑造,藝術作品是人的情感的形象化,展現的是審美的世界。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塑造的藝術形象,馬克思是客觀真實的存在。因此,「一千個讀者」的心中可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真實的馬克思只有一個,那就是作為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馬克思;「本來面目」的馬克思哲學只有一個,那就是以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為理論主題,以社會發展規律為內涵,同時,又凝聚着一種價值訴求的科學體系和價值觀念高度統一的新唯物主義哲學。正因為如此,馬克思哲學依然是我們時代的真理和良心,依然佔據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這使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詩句: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作者:楊耕,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