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濟南二機牀:穿越發展周期向新向上

2024-08-08 18:42

■ 中國工業報記者 霍悦

周日早上8點,張世順已經坐在了辦公室,開始處理一天的工作。

身為濟南二機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二機牀」)黨委書記、董事長,他習慣利用周末的時間,對接下來一周的工作進行梳理安排,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做着確定的事」。

這是在當下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濟南二機牀的選擇。「無論是激烈的市場競爭,還是持續下滑的價格水平,都是企業需要自己去面對的問題和挑戰。」張世順告訴記者,「困難天天都有,對於濟南二機牀而言,重要的是未雨綢繆,超前佈局,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企業更好地活下去。如果一個企業哪天發現前方一片坦途,就要想想是不是已處於下坡路了。」

始建於1937年的濟南二機牀,之所以能夠穿越行業周期,成為中國機牀工業史上「十八羅漢」中獨善其身、越戰越勇的一個,似乎都與這種時刻如履薄冰的危機意識、始終腳踏實地破解發展難題的務實作風密不可分。

迎着盛夏的陽光,記者深入濟南二機牀採訪,看它如何咬釘嚼鐵、爬坡過坎,如何不斷移除制約企業發展的制度束縛、技術瓶頸、市場挑戰等一座座「大山」,在刀刃向內、自我加壓、持續創新中,闖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市場導向,鍛造克敵制勝的「殺手鐗」

國家隊出身,與行業最高級別的對手廝殺,濟南二機牀將「打造國際一流機牀製造企業,塑造世界知名品牌」作為自己的企業使命,如同龍歸大海。

這里是濟南市槐蔭區機牀二廠路2號,興濟河穿廠而過,不同於常見的藍頂白牆鋼構車間,一排排紅色磚瓦老廠房,半隱在高大的梧桐樹下。伴隨着陣陣蟬鳴,車間傳出的機器轟鳴聲彷彿在訴説濟南二機牀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實現進口替代、打入歐美市場,一路走來這87年艱辛又輝煌的歷程。

如果把國家的發展壯大,用吹氣球的過程來比喻,在張世順看來,製造業則是起到包裹支撐作用的氣球皮。「只有做大做強制造業,氣球皮越來越厚實,一個國家才能行穩致遠。」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世界強國的興衰史也一再證明,唯有製造強國,才能變身世界強國。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更難以保證國家安全。

有着「制器之器」「自強之基」加冕的機牀工業,是製造業的重要基石。小到一顆螺絲釘、大到航空製造,都離不開機牀。濟南二機牀深諳此道,它的拼勁、闖勁,早在1953年4月造出中國第一臺大型龍門刨牀、1955年12月造出第一臺大型機械壓力機時,就展現在世人眼前;它的務實、厚重,則隨着這些年的發展,一筆筆描摹勾勒出來。

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大門剛剛開啟,濟南二機牀率先做出了引進國外技術的決策。與美國維爾森(VERSON)全鋼機械壓力機公司簽訂了10年技術合作協議,引進其八大系列400多個規格品種的產品技術,雙方聯合設計、分工製造,並採用聯合商標。

之后,濟南二機牀又與日本小松合作,聯合為通用汽車泰國工廠製造兩條衝壓生產線;與德國萬家頓公司(后加入德國舒勒集團)聯合為上海通用「別克」轎車提供衝壓生產線。

雖是與國外企業開展合作,濟南二機牀從未放棄自主研發。「你永遠不知道今天的努力,明天會收穫什麼。你也永遠不知道今天的懈怠,明天會失去什麼。」張世順坦言,「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竭心盡力走好企業發展的每一步,努力成為被機會眷顧的人。」

在2000年以前,中國的壓力機市場雖然競爭激烈,但總的需求波瀾不驚。但隨着國內汽車消費猛增,生產汽車車身的衝壓線需求激增,屬於濟南二機牀的機會悄然到來:技術創新從「手動」向「全自動」衝壓生產線攻關,重點市場從自主品牌轉向合資品牌,競爭舞臺也從國內走向世界。

「市場就是‘指揮棒’,市場在哪里,我們就去哪里。」張世順向記者介紹,2008年,上汽通用就煙臺東岳工廠4號生產線項目向全球招標,濟南二機牀帶着剛剛自主研發的衝壓線,與德、日、韓等國同行同台競爭,並憑藉每分鍾15衝次的更高效率、良好的質量和服務的綜合優勢,贏得了這一對濟南二機牀乃至世界衝壓格局都具有重要意義的項目。

「拿到訂單,只是第一步。讓用户滿意,我們纔算真正入局,纔有資格與國外產品正面較量。」提及那次「從0到1」的突破,時任項目執行副組長的張世順至今仍感慨不已。

「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難題,干得非常辛苦。單是解決電機與控制系統不匹配的問題,最多的時候有通用汽車總部、通用汽車中國、上汽通用、德國歐寶,以及西門子中國、西門子德國、力士樂中國、力士樂德國加上我們,三國九方開電話會討論,到底怎麼辦。」張世順表示,啃下東岳4號線這塊「硬骨頭」,是濟南二機牀進入國際市場的里程碑,為后期連續贏得福特項目奠定了基礎。

國家隊出身,與行業最高級別的對手廝殺,濟南二機牀將「打造國際一流機牀製造企業,塑造世界知名品牌」作為自己的企業使命,如同龍歸大海。

改革創新,打造變換賽道的「硬本領」

其實早在2003年,濟南二機牀便提出了「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機制作保障」的工作方針,確立了「打造國際一流機牀製造企業,塑造世界知名品牌」的戰略目標,出臺了中層干部全體起立、競聘上崗的改革方案。

時間來到2011年4月,濟南二機牀戰勝德國競爭對手,首次中標福特汽車美國本土工廠的大型衝壓線,預計於2012年4月出廠。然而僅僅過了6個月,福特又將生產美國最暢銷皮卡的底特律工廠四條衝壓線訂單交了過來。

「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説,這麼大的訂單無疑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是用户對濟南二機牀的認可與信任,另一方面,如果無法順利交付,將會影響用户的產出計劃,對我們的國際化戰略也將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張世順回憶道,「面對這一巨大的挑戰,管理層專題研究並舉手錶決,決定接下這4條線,體現了濟南二機牀迎難而上、永不言棄的精神面貌。」

作出決定或許只是一瞬間的事,但背后卻有數不盡的故事和波折。當福特第一次來驗收時,雖然濟南二機牀做足了準備,但國際項目背后折射出的是,在思維模式、做事方式、技術理解程度等方面,仍與同行企業有不小的差距。

「認清差距,一點點縮小差距,腳踏實地往前走。做企業,偷不得懶,取不得巧。干工作,沒有捷徑,更不存在彎道超車的情況。」張世順表示。

表面上看,福特項目只是濟南二機牀完成的一個國際訂單,實際上,公司把它作為一個帶動企業蝶變的契機,開始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從人才隊伍、質量體系、項目管理、組織機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佈局,推進企業經營管理進行協同創新、全面提升。

此后十幾年,福特汽車在世界各地的13個工廠27條衝壓線全部採用濟南二機牀的設備。「我們不僅是衝壓線整線出口,世界最高水平的板材處理生產線也實現了整線出口。」今年5月,從土耳其項目回國的濟南二機牀壓力機及自動化公司副總經理李堯向記者介紹,從卷料穿卷、開卷,到引料、校平、切割,目前整套自動化流程均是自主研發,「中國製造」進軍國際高端市場步步為營。

其實早在2003年,濟南二機牀便提出了「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機制作保障」的工作方針,確立了「打造國際一流機牀製造企業,塑造世界知名品牌」的戰略目標,出臺了中層干部全體起立、競聘上崗的改革方案。

那年8月,20名競聘人員摩拳擦掌,通過自己的表現,競聘新組建數控機牀公司的3箇中層干部崗位,上演了一出現代版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精彩劇目。這是濟南二機牀歷史上的第一次干部競聘,被稱為企業干部制度改革的「破冰之舉」。

試點結束后,圍繞市場、效益,濟南二機牀大規模的流程再造和干部競聘全面展開。以鍛壓設備和金切機牀兩大類產品的發展爲核心,逐漸將原有50箇中層單位縮減為23個,優化了單位流程,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部門少了,干部隨之精簡。從2003年8月到2004年2月,濟南二機牀在7個月內進行了6次機構整合和干部競聘,中層干部全部競聘上崗,由原來124人精簡為75人。「伯樂相馬」成為歷史,競聘制、任期制、淘汰制、輪崗制的「賽場選馬」,成為干部選拔任用的常態。

「十幾年過去了,手腳發軟、緊張無措的感覺和體驗,依然那麼清晰。」説起第一次上臺競聘時的情景,濟南二機牀總部辦公室主任朱新慶告訴記者,那次競聘帶給他的不僅是從技術崗位到管理崗位的身份轉變,也為后續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與當時大多數國企在面臨虧損、破產的倒逼下被迫改革不同,濟南二機牀主動作為,爲了參與市場競爭、實現發展目標而改革,試圖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市場化機制,並開通專業技術、管理與營銷、高技能人才等各類人才成長通道,激發他們在各自專業領域創新的積極性。

「這種改革下的魄力與膽識,不是每個企業都能輕易複製的。」張世順指出,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首先要考慮的是怎麼活下去,因為只有活下去,纔有機會和精力作出改變。其次,要具備換道的能力,從理念、思維模式、知識方法、工作習慣出發,分析其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這條賽道走不通了,憑藉自身的積累和能力,隨時可以切換到另一條賽道。」

未來已來,「成為追風的少年」

這家「老牌國企」有它獨特的精神氣質:它既藴藏產業報國、守土有責的忠誠,也飽含了鋭意改革、技術突破的勇氣;既包括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務實,也展現出不斷創新、奮發有爲的衝勁。

行走在濟南二機牀廠區,乾淨寬闊的廣場地面上,鑲嵌的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清晰可見,「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家國情懷已深深地刻在了濟二人的骨子里;D6壓力機車間內,中國歷史上第一臺大型龍門刨牀仍在一線使用;隨口一聊,就是已經在企業待了二三十年的產業工人、技術工程師。

能夠如此坦然、珍重地與歷史相處,離不開從一而終堅守的根與魂。「對很多人而言,這是我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這輩子唯一的事業。」1993年進廠的賈會述,從數控機牀技術、核心功能部件設計研發做起,如今已是集團首席質量官、總質量師兼質量技術管理部部長。

「提起濟南二機牀,得益於中國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在金屬成形領域取得的成績引人矚目。而其以十年磨一劍的付出,在金切領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賈會述告訴記者,1992年,公司引進了法國FOREST-LINE數控龍門鏜銑牀、重型數控落地銑鏜牀全套技術,這為其自主研發高檔五軸機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瞭解,雙擺角數控萬能銑頭,是五軸聯動數控機牀的核心功能部件,俗稱「五軸頭」。面對關鍵技術長期被國外少數企業掌握的情況,濟南二機牀2002年起開始自主研發,在國家專項和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於2011年底6項研發任務全部通過了國家驗收。

明明可以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線,為什麼還要選擇完全意義上的自主研發呢?

「這其中有外部政策環境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強大的內驅能力。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企業纔不會受制於人,才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賈會述表示,正是有對發展戰略的專注為引領、穩定的經營形勢做保障、強大的人才儲備來支撐,纔有了數控機牀的突破發展。

現如今,這些高檔數控機牀被應用於航空、軌道交通、能源等行業領域,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當下,汽車衝壓市場增長趨於穩定,濟南二機牀選擇向金切機牀投入更多資源。「企業所處的階段不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向自然不同。」張世順進一步解釋道,濟南二機牀的視野和未來,在高處,在世界。確定目標、對比現狀、找到差距之后,分析原因、研究對策、制定計劃、組織實施、效果驗證,進行不斷地PDCA循環(全面質量管理工作步驟),一切便水到渠成了。

企業的起起伏伏,總是與時代的波瀾壯闊相互映襯。在濟南二機牀採訪的過程中,記者切身感受到了這家「老牌國企」獨特的精神氣質:它既藴藏產業報國、守土有責的忠誠,也飽含了鋭意改革、技術突破的勇氣;既包括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務實,也展現出不斷創新、奮發有爲的衝勁。

「濟南二機牀雖已有80多年的歷史,但我們仍是朝氣蓬勃的少年,正處在學知識、練本領的過程中,既要在衝壓領域橫向拓展應用範圍,也要在數控機牀、功能部件等領域縱向延伸產業鏈,推進精益管理,提升技術質量水平。」張世順説道。

​​​審覈:余早早

責編:左宗鑫

​編輯:袁海霞​​​​​​​​

 ​​​​​​​​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