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石鄉」看新景,富民強村拓新路

2024-08-12 05:52

□ 本報記者 李凱 通訊員 劉榮平

上月底,六合區橫樑街道雨花石地質公園,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師生們頂着高温,沉浸式體驗「雨花石地質探源之旅」的魅力。該公園推出的研學路線和課程今年雙雙入選中國地質學會全國「精品」,上半年累計接待遊客約10萬人。作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雨花石的故鄉,小鎮橫樑名氣越來越大。

「石鄉」文旅火熱的現象,與橫樑這一輪鄉村大發展是伴生關係。橫樑有艾津農業、綠航生態園、秦邦吉品3家國家級生態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改革走在省市前列,是素有名氣的農業「寶藏」。今年以來,該街道緊扣省市區部署,實施產業強區、富民強村行動,以「135」戰略打好「組合拳」,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讓產業更有活力、鄉村更有魅力、羣眾更有動力。

農文旅融合,讓鄉村更有魅力

三友湖碧波微瀾,白龍山五彩斑斕,山水間沃野廣袤、屋舍儼然……三友湖村是遊客口中的「富春山居圖」和「世外桃源」,也是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村。

作為雨花石主產地,這里一度採砂、淘石成風,成為當地支柱產業,留下米家窪、金家窪等一個個廢棄礦坑。2021年,六合區啟動生態修復工程,明確以好山好水帶動周邊鄉村發展的思路,廢棄礦山資源被活化利用,雨花石地質公園應運而生,並很快成為網紅打卡點。

把綠水青山「好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好價值」,當地不斷深挖「生態富礦」,發展農文旅。看上這片山水的艾津農業、綠航生態園、秦邦吉品等農業龍頭企業把根紮在這里,分別在歐標大米、獼猴桃、有機雞蛋等領域發展成為翹楚,齊齊入選首批全國生態農場,秦邦吉品建成中國首個德米特標準有機農場。農民田間學校辦起來,農村科技服務超市開起來,先進的植保無人機、智能拖拉機、循環農業等理念、技術、設備在這片田野快速推廣落地。

推動一二三產融合,這些龍頭企業、種植大户、家庭農場最賣力。艾津稻園稻香節辦成了品牌,常年開展「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親子研學活動,吸引數萬人次參加。綠航獼猴桃採摘節連辦9年,每年吸引五六萬人打卡。這些農業觀光采摘體驗活動與三友湖、東方紅水庫、雨花石地質公園等結合,成了鄉村休閒旅遊精品路線。高人氣打開流量「密碼」,周邊農民搞起「東方紅農家樂」、米家窪户外營地、滿潤康養創意農園生意紅紅火火。

今年,把三友湖村作為全街的示範點,橫樑街道以農文旅融合爲「金扁擔」,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街道立足「黨建+品牌+資源+平臺」四位一體的特色優勢,因地制宜利用雨花石、現代農業等特色資源,積極打造消費新場景。在水稻、小麥、油菜農作物及獼猴桃、梨等經濟林果主導產業上,重點打造「有機三友」品牌,大力做強「休閒農業+有機研學+農耕體驗」新業態,激活村集體經濟增收新的增長點。

補短板鍛長板,集體經濟提質效

連日來,石廟社區工業園江蘇中裝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擠出機成型車間里一片繁忙,工人們正在趕製全國各地訂單。公司去年產值2600萬元,經過幾年的培育去年入了規上企業,預計今年產值能達到5000萬元。

「企業需要啥服務,家門口找社區就夠了。」公司負責人黃平説。社區整合各類資源,園區每家企業都有固定黨員干部分包,「聯絡員」定期走訪靠前服務、「保姆式」陪伴,工業園區「社區化服務」早已形成成熟模式。

社區去年集體經濟收入超580萬元,工業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達9.63億元,園區大中型企業45家,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約150個……細數一組組數據,石廟社區黨總支書記尹梅介紹,十多年來,園區規模不斷擴大,蘇美達創為、友禾環保、寶加科技等一批重點項目先后落户,有效帶動居民「家門口」就業增收。此外,社區把盤活閒置資產資源作為有效突破口,將「閒置房」變身「錢袋子」:社區盤活原惠宇農化部分廠房及辦公樓,積極對接有意向企業入駐;盤活原五金廠閒置地塊,引入市場主體投資積極發展「銀發經濟」;成立園林綠化公司積極承接園林綠化業務,參與市場競爭。「明年社區集體經濟收入目標是破千萬元!」班子信心很足。

補短板鍛長板,才能讓集體經濟「強身健體」,整體提升質效,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快車道。底子較為薄弱的方山村,今年定下攻堅「摘帽」的階段目標。針對村級負債較多、發展后勁不足、增收渠道不寬的難點痛點,村「兩委」班子化壓力為動力,在補短板、強弱項、整資源上下功夫,有效盤活原方山小學、原太平磚瓦廠閒置資產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到年底實現增收約100萬元。

拓展多元增收渠道,使村集體經濟由「吃余糧」轉變為「存新米」。這也倒逼村社區書記使出渾身解數,解鎖帶動羣眾增收的「密碼」。在橫樑,街道經常性開展村社區書記鄉村振興「擂臺比武」,組織村書記輪流上臺、面對面打擂,讓「對着學、賽着干、爭着上」蔚然成風。

五大行動齊抓,釋放「乘數」效應

橫樑街道邦誠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蔬菜基地,一排排大棚被太陽照得耀眼,工人們穿梭在一棟棟大棚間,栽菜、鋤草、採果,臉上滿是迎豐收的喜悦。

很難想象,這一佔地310畝的基地,在兩年前還是荒草高過人的荒涼景象。如今,從低效地發展成為高產田,基地經理程雪心中充滿成就感。他介紹,基地從單一的農產品輸出,到如今的產銷一體,帶動周邊農業企業、農户發展訂單小番茄種植,基地在釋放增收致富示範帶動效應的同時,也不斷夯實自身發展根基。

「只有產業強、民才能富,集體經濟強、農民才能更好地富。」橫樑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該街道緊扣富民強村「135」戰略,「1」就是圍繞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今年達到450萬元、明年達到50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全區平均水平這一總目標;「3」就是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爲主的三友湖板塊、致富帶頭的石廟板塊、后進趕超的方山板塊為突破口,展現突破「一個帶動一片」效應;「5」就是街道實施黨建引領、資產運營、產業提升、人才賦能、品牌強農等五大行動計劃,五措並舉讓加法釋放乘數效應。

堅持「書記抓、抓書記」,橫樑街道充分發揮村社區黨組織、「兩委」班子和帶頭人作用,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做法,要求各村居要把強基層組織、強集體經濟、富農民「口袋」、富農民「腦袋」放在首位,積極探索資源高效開發、資產高效利用、資金高效增值新路徑。其中提出打造「食全石美、大美橫樑」IP,發揮3家國家級生態農場、「省內最大的雷竹筍生產基地」、「南京最大的獼猴桃基地」、「雨花石之鄉」等帶動效應,推動村社區打造「一村一品、一片一產業」,差異化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要求村與村、部門科室結對協作,比學趕幫超;鼓勵農村致富帶頭人幫帶培養一批「土專家」「田秀才」等舉措。

眼下,鄉村振興「月月談」、項目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等在橫樑已常態化。雨花石村家禽養殖示範基地、佳拓斯加州鱸魚養殖、園區農產品物聯網智能冷鏈物流倉儲集配中心等項目上半年已全面開工。一場黨員干部帶領羣眾一起闖、一起干、一起富的新熱潮正在12個村社區里掀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