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智駕,新勢力們的新賽點

2024-08-13 14:16

「蔚來神璣NX9031已經流片成功。」在2024蔚來科技創新日(NIO IN)上,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邊説邊從褲兜里掏出了當天的「彩蛋」——半個手掌大小的芯片進行展示。

踏上自研芯片道路的不僅僅是蔚來。據稱,小鵬汽車自研的智駕芯片也已經送去流片,理想汽車自研的智駕芯片「舒馬赫」預計年內完成流片(試生產)。自2020年以來,自研芯片的車企名單還有比亞迪、吉利、小米等。

但車企自研芯片也面臨較大爭議。

此前,零跑汽車曾自研*國產智駕芯片凌芯01,但因為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最后不了了之。對此,零跑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汽車的量太少,芯片投入太大,自制芯片並不划算。

李斌並不否認,造芯片花了「好多錢」。僅在2023年,蔚來在研發上的投入就超過134億元。

研發上的高投入也讓外界給蔚來貼上了「花錢大手大腳」的標籤,但在李斌看來,「芯片的研發費用高,但只要量產了,單價就會便宜。」

在他看來,科技創新是智能電動汽車競爭的制高點,AI將成為智能電動汽車企業的核心能力。一家成功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一定是一家成功的AI公司。蔚來每年過百億元的研發投入,是在爭取參與「決賽」的資格。

造芯的不同路徑

在科技創新日活動上,李斌公佈了神璣NX9031的技術能力,其具備*任務併發處理能力的CPU計算羣和充裕的訪存帶寬,能夠實現快速且穩定的延時處理;全鏈路超感增強——自研圖像信號處理器ISP,能實現全天候、全場景識別,實現緊急場景下更早的剎車響應。

不僅是蔚來,智能駕駛越發被重視的今天,車企對AI技術的研發及投入與日俱增,而「端到端」的AI大模型落地智駕,自然少不了最為核心的芯片。

車企自研芯片的「先行者」是特斯拉。

2014年,特斯拉開始研究自動駕駛,並與Mobileye、英偉達等企業展開了硬件(芯片)方面的合作。但到了2016年,特斯拉發現,市場上沒有滿足其自動駕駛需求的現成的解決方案,因此組建團隊啟動了自研芯片項目。

2019年,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正式推出,開始批量生產裝車,由此降低了對於英偉達的依賴。

除了在自動駕駛芯片上的進展,特斯拉還在攻克AI芯片。2021年AI Day上,特斯拉發佈了D1芯片。2020年,特斯拉公佈Dojo超級計算機計劃,D1芯片的推出就是爲了滿足其在AI領域的發展需求。

據稱,特斯拉還在研發下一代D2芯片,以進一步提升芯片性能並解決信息流瓶頸問題。

在2019年特斯拉量產FSD芯片后,國內車企相繼於2020年組建起自己的芯片團隊,其中蔚小理最受關注。

從公開數據看,蔚來是造車新勢力中自研自動駕駛芯片最早、投入*的公司。李斌在今年的科技創新日上稱,神璣NX9031芯片流片回來已經幾個月了,過去幾個月一直在做各方面的測試。其芯片和底層軟件均已實現自主設計,擁有超500億顆晶體管,在綜合能力和執行效率上,一顆自研芯片能實現四顆業界旗艦芯片的性能。

小鵬汽車於2020年底開始招募芯片團隊,據瞭解,目前小鵬汽車自研的智駕芯片已經送去流片,有媒體稱其預計8月回片。

理想汽車是蔚小理三家車企中最晚傳出自研芯片的廠商,項目代號為「舒馬赫」,預計在今年內完成流片。

針對上述信息,《中國企業家》向小鵬汽車、理想汽車求證,雙方均表示不予迴應。

與特斯拉、蔚小理等不同的是,有着規模優勢的比亞迪,較早關注芯片領域的投資機遇,實行的是先投資合作、后自研芯片的「省錢」模式。

2021年開始,比亞迪加速全產業鏈投資佈局。在芯片領域,其*投資了地平線。天眼查顯示,此后3年多時間里,比亞迪投資了近80家企業,其中近1/3的企業都是芯片半導體相關領域,涵蓋AI芯片、智能駕駛芯片、碳化硅外延芯片、半導體器件等細分賽道。

除了投資,比亞迪也沒有放棄自研。此前就有媒體報道,比亞迪已經在自研智能駕駛專用芯片,補強關鍵技術。不僅如此,在比亞迪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王傳福表示,未來將在智能駕駛領域投入1000億元,聚焦包括生成式AI、大模型等在內的智能駕駛技術研發。

同樣是投研一體的小米汽車,憑藉手機時代的技術積累,也在自研芯片領域取得成效。從2014年開始研發至今,小米已經推出了多款自研芯片,並逐步擴展到汽車芯片領域。

此外,小米也在通過投資進行佈局。據天眼查數據,自2017年以來,通過小米產投,小米已經投資了約110家與芯片半導體和電子相關的企業。

從2020年起,小米產投開始加大在電動車產業鏈的佈局。這不僅有助於小米在芯片領域的自主研發,也為小米造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2021年,雷軍曾宣佈,未來五年小米的研發投入將超1000億元。

此外,吉利汽車曾在2024年初發布新一代智駕芯片AD1000;不造車的華為也曾推出智駕AI芯片——昇騰610。

新勢力的新賽點

各家車企積極發聲造芯的背后,AI所引領的智駕正成為新勢力們的新賽點。

因此,無論是馬斯克及特斯拉,還是國內的新能源車企,都在積極研發、投入大模型或智能駕駛相關領域。

今年年初,蘋果放棄造車后,李想曾評價:「蘋果放棄造車,選擇聚焦人工智能是*正確的戰略選擇……做成了汽車,大獲成功,蘋果會增加2萬億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車大獲成功的必要條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車的電動化是上半場,人工智能纔是決賽。

來源:微博截圖 來源:微博截圖

不僅對蘋果,人工智能對於汽車行業同樣存在巨大意義。

在理想汽車2023年春季媒體溝通會上,李想曾表示:「像特斯拉做自己的AI訓練芯片D1,它整個體系構建起來以后,大概能做到英偉達A100六分之一的成本。」

蔚來一直都是全球*的芯片公司的最主要的汽車行業客户,這也是李斌堅持自研智能芯片的重要原因。李斌認為,研發是能換毛利的。這條路徑雖然見效慢,但肯定是毛利提升最重要的方向之一。他將蔚來造芯總結為「短期是投入,長期是利潤」。

不過車控CHEK合夥人洪澤鑫認為,特斯拉自己造芯是因為銷量夠多,形成了規模效應,自造芯片一方面可以節約成本,另一方面能夠做到定製化。國內大部分車企還沒有達到規模效應,(造芯)短期內也很難帶來價值。

從公開數據看,2024年1~7月,蔚小理三家的累計銷量分別為107924輛、63173輛、239981輛;特斯拉的累計銷量約為90萬輛;比亞迪的累計銷量為194.8萬輛。

從規模上看,國內最應該造芯片的是比亞迪。「比亞迪做自研的出發點是因為供應商的價格談不攏,覈算過后發現自己做成本更低,質量把控也更好,所以纔會自己做,比如毫米波雷達、一些組件等。」洪澤鑫認為。

在洪澤鑫看來,不管是蔚來還是小鵬,目前所謂的芯片投入,更多是在設計層面上。「目前芯片設計層面的門檻已經很低了,都是各種IP的組合,芯片製造纔是門檻。芯片製造要想有突破,在國內要先形成規模化效應。有了量才能養活一家企業,然后再去建立自己的技術壁壘。」

對此,李斌也坦承,蔚來在芯片方面的優勢至少要到2025年*季度纔會發揮出來。「即使芯片上車了,依託於芯片的新架構的體驗,落地也是需要時間的,大家要管理好期望值。」李斌説。

這種情況下,洪澤鑫認為,目前新勢力車企製造芯片並不能給產業鏈帶來很大價值。

不過,在全球卷算力訓練模型和數據的背景下,自研芯片也是對企業算力安全的保障。李斌表示,國外對於芯片的限制,對於汽車行業已經形成了實際影響。在雲端訓練上,從2023年10月開始,國內企業已經無法用到全球*進的芯片。至於智駕團隊必然要用到的數據中心訓練芯片以及端側推理芯片等,目前情況還在可控範圍之內,「但我們要(準備好)應對未來的各種變化」。

基於此,蔚來每個季度要持續投入30億元左右的研發費用,一年的研發費用超百億元,其中60%~70%用在基礎研發方面。

在李斌看來,汽車行業是一場馬拉松。「今天即使在換電這件事上,我也不敢説蔚來有護城河,我認為整個行業競爭的路還非常長,今天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在技術變革如此快、各種人工智能技術路線快速迭代的情況下,我覺得只能全力以赴,按照自己理解的邏輯和*層的模型,堅決地狠搞。」李斌説。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中國企業家雜誌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