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OpenAI「權力遊戲」未完,四名領導層新星入局,竟有一半是華人

2024-08-18 12:21

自從2023年11月奧特曼被罷免又復職以來,OpenAI內部貌似權力鬥爭不斷。

最近,多位高管相繼離職,據金融時報報道,OpenAI最初的11位聯合創始人,但目前只有兩位仍在OpenAI任職。

除了奧特曼,僅剩波蘭計算機科學家Wojciech Zaremba仍留在OpenAI擔任研究員。

一直與奧特曼並肩作戰的OpenAI總裁兼聯合創始人Greg Brockman將延長休假時間直至今年年底,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其即將離職的前兆。

而另一位聯合創始人John Schulman則永久離職,加盟競爭對手Anthropic。消費者產品副總裁Peter Deng也離開了OpenAI。

據統計,OpenAI已有近75名核心員工離職,創立了約30家AI初創公司。

OpenAI儼然已成為AI行業的「黃埔軍校」,其前員工憑藉在公司積累的經驗和人脈,紛紛自立門户。

雖然這種人才輸出對整個行業發展有利,但對OpenAI自身而言無疑是巨大損失。

新秀接棒

雖然人才出現流失,OpenAI也在持續重金挖人和提拔人才,已經有其他人站出來接管職位空缺。

這種情景,讓人不禁感嘆:《權力的遊戲》就發生在現實中,「混亂是上升的階梯」。

根據與前任和現任員工及其他內部人士的對話,以下是OpenAI新一批領導者的情況。

Jakub Pachocki——接任Ilya的「天才科學家」

Jakub Pachocki現任OpenAI首席科學家,也是自2017年以來便在OpenAI工作的老員工。

從Pachocki的過往經歷,以及他在OpenAI內部如同坐火箭一般的升職速度來看,他足以擔得起「天才科學家」的稱號。

加入OpenAI前,Pachocki僅用3年就從CMU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在哈佛大學進行了為期7個月的博士后研究。

入職后的前5年半時間內,Pachocki分別領導過Dota、推理和深度學習科學團隊,都屬於OpenAI的變革性研究計劃。

他在OpenAI開發Dota 2遊戲機器人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該機器人通過不斷自我對戰,最終達到了職業水平。

從2021年開始,Pachocki升任研究負責人、研究總監等職位,是開發GPT-4和OpenAI Five的帶頭人,因在大規模強化學習和深度學習優化等方面的研究貢獻而受到讚揚。

奧特曼對他不吝溢美之詞,將Pachocki形容為「無疑是我們這代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負責管理我們許多最重要的項目」。

對於Pachocki在GPT-4項目中的貢獻,奧特曼曾有過這樣的評價:「Jakub Pachocki所展現出的卓越領導力和技術遠見是非常了不起的。如果沒有他的貢獻,我們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此前的MIT採訪中,Pachocki將開發GPT-4這樣的語言模型比作「構建宇宙飛船」——必須確保每一個部件都完美無缺。

他還提到,自2018年第一個版本發佈以來,GPT模型的基本構建方法並沒有太大變化。

今年5月Ilya Sutskever 離職后,Pachocki正式接任首席科學家一職。

據現任和前任員工稱,Pachocki在晉升之前就已經影響力日增。

奧特曼十分看重Pachocki,之前就曾越級給他分配和Ilya類似的任務,儘管按道理來説,Pachocki得向Ilya匯報工作,這導致了兩人之間關係緊張。

在去年11月的「宮鬥風波」中,Ilya和董事會成員Helen Toner共同發起了「驅逐奧特曼」的行動,但Pachocki並沒有跟隨Ilya,堅定站在了支持奧特曼的陣營中。

然而,在Ilya官宣離職時,Pachocki所發的推特依舊錶現出了對這位前輩的尊敬和仰慕之情。

Ilya將我帶入了深度學習研究的世界,多年來一直是我的導師和偉大的合作者。他對深度學習的令人難以置信的願景是OpenAI和人工智能領域今天的基礎。我非常感謝他與我們進行了無數次對話,從有關人工智能進步未來的高層次討論,到深入的技術白板會議。Ilya——我會想念和你一起工作的。

員工們表示,Ilya離職之后,Pachocki獲得奧特曼力挺,已成為公司內的重要決策者。

Pachocki出生于波蘭,本科畢業於華沙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不僅只用3年就拿到了學士學位、在Facebook有過兩段實習經歷,而且高中和大學期間曾多次參與編程比賽。

Jakub Pachocki(左三)在ICPC 2012比賽中 Jakub Pachocki(左三)在ICPC 2012比賽中

根據編程名人堂的統計信息,2011和2012年,Pachocki代表華沙大學兩次出戰ACM-ICPC世界總決賽,並在第二年獲得了金牌。

個人賽方面,Pachocki的表現同樣驚艷:高中時期就在IOI中拿到了銀牌,並多次在Topcoder和Facebook、谷歌主辦的編程競賽中獲得獎牌。

其中,最好成績是2012年谷歌Code Jam競賽中斬獲金牌,獎金1萬美元。

他曾在採訪中提到,谷歌 Code Jam這類編程競賽更類似於數學作業或解邏輯題,要想獲勝需要極高的認知能力。

Barret Zoph

聯合創始人John Schulman離職前,曾和他唯一的直接下屬Barret Zoph共同領導后訓練團隊。

據一位員工稱,之前Schulman在職時負責設定高層次議程,Zoph則負責團隊的日常管理和研究工作,確保項目按時完成,讓基礎模型可以被順利部署到ChatGPT等產品,以及面向開發者的API中。

Zoph在OpenAI內部頗受尊重,如今頂頭上司離職,他也順理成章成為團隊的唯一負責人。

Zoph本科畢業於南加州大學。大學期間期間,他就進入學校信息科學研究所(USC 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的自然語言小組,與兩位教授,Kevin Knight和Daniel Marcu一起從事統計機器翻譯工作。

本科畢業后,Zoph就進入Google Brain,以研究科學家的身份工作了6年8個月,致力於訓練大語言模型並將其應用於各種應用程序。

在Google Brain期間,Zoph的學術成果頗豐。谷歌學術顯示,他的論文總引用量已達到62284次。

2022年8月,Zoph從Google Brain離職,加入OpenAI參與打造ChatGPT,主要研究方向為訓練大型稀疏語言模型和AuoML,如神經結構搜索(NAS)。

在OpenAI的5月發佈會上,Zoph上場演示了GPT-4o的實時視覺功能,讓GPT-4o通過手機攝像頭實時解決數學問題。

Mark Chen

Mark Chen從2018年起加入OpenAI時就開始擔任前沿研究主管,在研究副總裁Bob McGrew領導下負責一個工作組。

Chen同樣很早就展現出了非凡才能,在AMC10、AMC12、AIME等數學競賽中接連拿下滿分,這為他進入MIT鋪平了道路。

從MIT畢業時,Chen獲得了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的雙學士學位,大學期間曾在微軟、Trading實習,並在哈佛大學做過訪問學者。

本科畢業后,Chen進入金融領域從事量化研究工作,為股票和期貨交易構建機器學習算法。

在最后一家公司Integral Technology,Chen已經做到了合夥人級別。

目前,他還擔任美國IOI集訓隊的教練。

果然,數學好的人干什麼都是得心應手。

安息吧,Jim Simons。 

你用親身實例證明,真正擅長數學對幾乎所有其他事情都有積極的影響。

Chen在OpenAI專注於多模態建模和推理研究。他領導了創建DALL·E的團隊,以及將視覺感知融入GPT-4的團隊。

Chen還領導了Codex的開發,併爲GPT模型的進步做出了貢獻,包括圖像GPT的開發,是GPT-4o 17人金牌團隊的一員。

在今年5月的發佈會上,Chen同樣上臺展示了GPT-4o的語音功能。

Chen的影響力在去年11月的「宮鬥風波」逐漸凸顯。據一位前員工稱,當時,Chen與Barret Zoph,以及后訓練研究員Liam Fedus是領導層與員工之間的主要聯絡人。

例如,這三人傳達了員工支持奧特曼的聯名信件,成為推動奧特曼復職的關鍵一環。信件中多數員工表示如果奧特曼不復職,他們將加入微軟。

Lilian Weng

Lilian Weng現任OpenAI安全系統負責人,主要從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研究 。

Weng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系統與計算機科學專業,曾前往香港大學進行短期交流,之后在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分校獲得博士學位。

博士期間,Weng的研究領域為複雜系統和網絡,關注社交媒體、社交遊戲、人機交互和複雜信息網絡建模。

打開她的谷歌學術檔案,還可以看到Weng曾經發表的關於模因和社交網絡的論文。

她曾在eBay、Mozilla等公司做過用户分析方面的實習,之后「轉行」成功,進入Facebook和Dropbox從事軟件工程和數據科學方面的工作。

2018年起,Weng加入OpenAI擔任研究科學家,作為機器人團隊的技術主管,專注於訓練機器人任務的算法。

之后Weng還領導過應用人工智能的研究團隊,目前是安全團隊領導人。

今年7月,OpenAI將之前的安全團隊負責人Aleksander Madry調任至一個專注於推理基礎工作的團隊。有知情人士稱,原來Madry領導的安全團隊轉由Lilian Weng負責。

現在,Weng將同時管理專注於長期和短期AI安全的團隊,這一組織決策令一些研究人員擔心,因為長期和短期安全的激勵措施可能會相互衝突。

值得一提的是,Weng在個人網站上撰寫的博客文章非常受歡迎,基本都是萬字長文,既有技術乾貨又有觀點輸出,是很多業內人士的參考。

參考資料: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