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建築國際(3311.HK)中期財報:業績穩增,科技創新戰略交出高分答卷

2024-08-20 08:43

中國建築國際再次用業績給資本市場帶來驚喜,穩增長和高派息比例讓其成為當前稀缺的優質上市企業。

8月19日,中國建築國際(3311.HK)正式發佈2024年中期未經審覈的財務資料及經營情況。2024年上半年,收入為617.55億港元,同比增長12.1%;經營溢利85.70億港元,同比增長10.3%;股東應占溢利上升12.7%至54.65億港元。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宣佈派發2024年度中期股息每股33港仙,派息比率約為30.4%,較去年同期提升1.8個百分點。

當前建築業正朝着綠色化、智慧化、工業化方向加速轉型,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中國建築國際積極順應產業趨勢,以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促進業務擴張及盈利能力提升,繼續保持高質量發展。

反映到本次財報中,細節亮點頗多:

1)科技創新不斷兑現經營成果,新籤合約額規模達1251.3億港元,同比增長29.2%;科技帶動類新籤同比增長21.3%至600.0億港元,增速強勁。中標香港新界西堆填區擴建計劃,內地中標上海徐匯上海田林路65弄舊住房拆除重建和深圳福城南產業片區12-16宗地Mic項目。

2)分紅指標持續向好,派息比例達30.4%,再次彰顯公司用豐厚分紅回報廣大股東支持的決心和實力。

3)堅持以回款為核心的投資體系,內地經營性現金流持續改善,整體經營現金流仍保持為正。

回顧2024年上半年,中國建築國際不僅在經營層面給出一個「質速結合」的增長樣本,其堅持科技創新戰略,紮根港澳,抓住內地廣袤的成長機會,已成為行業做大做強的「路徑標杆」。


增長動能強勁,科技賦能業務進階


中國建築國際抓住每一個市場機遇,都少不了技術創新作為底層支撐,這最終也都將轉化為自身發展的新動能。

在港澳市場方面,中國建築國際長期保持龍頭地位。今年上半年成功中標香港新界西堆填區擴建計劃,項目總合約額達611億港元,創下公司史上最大的工程項目記錄。在項目建成后將解決香港未來數十年的廢物處理需求,為北部都會區的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提供關鍵的基礎設施支持。

依託於過往在環保工程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尤其是在施工期間減碳等技術的應用,中國建築國際收穫項目,體現出自身強大的科技實力。由此,中國建築國際在環保工程上的競爭力不斷提升,也為行業探索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帶來價值參考。

今年上半年,中國建築國際還拿下港深創科園之1A階段主合約。作為目前香港唯一與深圳相連的科創園區,公開資料顯示,其最初就已有約60家機構正式入駐,其中45%來自於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和微電子等園區支柱產業。 

中國建築國際通過服務科技轉型升級,在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背景下,將受益於粵港澳做實「一點兩地」戰略定位、推動科技創新,以及香港產業政策向科創傾斜,持續享受區域科技發展帶來的紅利。

此外,子公司中國建築興業BIPV技術斬獲新成果,在新鴻基西九龍高端住宅項目和政府公建項目上成功落地。

目前來看,香港的經濟建設力度有增無減,北部都會區發展將進一步提速。發展局5月披露,北部都會區已知開支或預算的項目涉及金額逾2247億港元,釋放出積極信號。同時,澳門經濟迎來持續修復,上半年入境澳門旅客超過1600萬人次,較2023年同期上升43.6%,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2.4%。 

因此可以預見,基於技術優勢和領先地位,中國建築國際參與北部都會區建設,持續助力大灣區融合,在區域長期發展過程中,有望收穫更多項目資源,業績不斷釋放出增長潛力。

在內地市場方面,中國建築國際一方面專注優質區域,上半年新籤投資帶動類聚焦於優質的項目;另一方面合約周期不斷優化,繼續保持在5年以內,平均周期不斷縮短。

更重要的是,通過技術創新並逐步形成示範效應,中國建築國際的Mic業務持續斬獲成果,目前業務已實現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全覆蓋,收穫越來越多市場認可。 

其中,公司中標上海田林路65弄舊住房拆除重建項目,該項目涉及居住房屋12幢,總建築面積33004平方米,共有居民1044證,是目前徐匯區房屋體量最大、涉及居民户數最多的成套改造項目。

另外,在去年完工的華章新築項目基礎上,中國建築國際獲取了深圳智能建造試點項目——深圳福城南產業片區12-16宗地項目。

鑑於近年來政策層面多項利好建築模塊化,北上廣深等強一線城市積極推進建築智能製造,中國建築國際未來將承接高線城市旺盛的需求,從而抓住國內建築業變革帶來的成長機會。

 

科技創新戰略引領,錨定藍海市場新價值

 

回顧中國建築國際一路走來,其發展模式的轉變離不開科技創新戰略的引領,以及子公司中建海龍Mic業務發展已經超過30年曆史。在順應新的技術周期下,圍繞科技業務,中國建築國際或能夠抓住增量機遇,延伸出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就外部環境來説,住房保障始終是社會核心,國家政策上不斷明確住房的民生屬性,「居者優其屋」成為趨勢。因此建築科技將是大勢所趨,其不僅將改善行業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結構變化及安全等問題,也是賦能建築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滿足老舊小區改造的需求。

具體到國內一線城市,比如廣州,2024年計劃出讓實施模塊化建築建設面積≥10萬㎡,並逐年度增加30萬㎡;城中村改造項目模塊化建築佔比≥10%;土地出讓項目中模塊化建築佔比≥5%;採用模塊建築的項目予以≤6%的容積率獎勵。

還比如深圳,「三大工程」領域優先採用模塊化建築,力爭到2026年底全市模塊化建築累計開工建設面積不少於200萬平方米。

北上廣深積極推動政策落地背后,正是「舊改」需求的迫切。樓宇及人口密度大,使得一線城市老舊小區改造的推進難度大,也更加希望問題儘快得到解決。

而中國建築國際以科技破局,不斷落地項目,在市場中拿到了更多「蛋糕」。

比如,北京市首個裝配式危舊樓改造項目——西城區樺皮廠衚衕8號樓樣板間,中國建築國際中建海龍在模塊化集成建築體系的科技創新與成功實踐,收穫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認可。還比如,領銜承建華章新築等3個深圳市首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一定程度上助力深圳在24個全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中拿到2023年度考覈第一。

近些來,中國建築國際也在不斷推動行業標準和規範的不斷完善,當前累計發佈各級標準51項目,正在編制64項,主編國家標準《建築用混凝土箱式模塊單元及連接配件技術要求》、多個深圳市地方標準,引領行業發展。

這背后是中國建築國際推動科技創新,所積累起的技術優勢。今年中國建築國際中建海龍牽頭承擔「模塊集成建築建造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作為「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成果將全面提高中國模塊化集成建築技術水平,以工程示範帶動產業鏈加速升級,為建築工業化提供高標準解決方案。

作為裝配式建築4.0時代的領軍者,中國建築國際發揮智能製造產業鏈「鏈長」作用,輻射帶動上下游企業聚集,將加快推動工業化,提高工廠生產佔比,推廣標準化產品,有效利用資源和提高生產能力,從而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最終,中國建築國際遵循科技創新戰略,以建築科技抓住新型建築工業化轉型升級的機遇,其業務規模將會得到快速地擴張,並有望率先佔據藍海市場的絕對份額。

 

尾聲: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中國建築國際,憑藉多年的穩健經營和持續的股息回報,正成為「穩增長+高股息」領域的優質上市企業。對比其他資產,高股息資產具備現金流穩定、盈利能力強、企業成熟等諸多優勢,長期吸引投資者關注。

而這背后離不開中國建築國際的科技定力,展望公司基本面及行業前景,隨着中國建築國際不斷踐行科技創新戰略,核心競爭力無疑將繼續增強。在建築業發展模式變革的浪潮下,中國建築國際自身發展還將攀登更高一級臺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