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好聲音》停播一年,背后公司營收腰斬,股價暴跌98%

2024-08-20 11:50

去年8月,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陷入連日的負面爭議之中,不久后浙江衞視官方微博宣佈,該節目暫停播出。隨着節目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節目背后的上市公司星空華文也頗受外界關注,如今節目停播已有一年,星空華文的境況如何?缺少了爆款節目,星空華文以綜藝節目為核心的業績靠什麼來支撐?

去年8月,浙江衞視宣佈《好聲音》停播

《好聲音》停播一年,母公司股價、業績一蹶不振

8月20日,截止發稿《好聲音》母公司星空華文(6698.HK)股價下跌0.35%,報2.83港元,相較2023年8月17日的收盤價124港元跌去了近98%。

去年8月17日晚間,已故歌手李玟關於《好聲音》的錄音被曝出,引發了廣泛關注,在隨后的數個交易日里星空華文股價接連暴跌,去年8月25日,浙江衞視宣佈《好聲音》停播,復播之日遙遙無期,星空華文的股價也遭遇了「腳踝斬」。

去年8月18日至今星空華文股價走勢

一蹶不振的除了股價,還有星空華文的業績。

昨日晚間星空華文發佈了2024年上半年業績,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星空華文營收7110萬元,同比減少50.7%;虧損5600萬元,虧損同比進一步擴大了225.6%。

總營收腰斬的原因,是其各項業務的營收全面下滑,分業務來看,最大的影響來自於其綜藝節目IP製作、運營及授權業務營收的大幅降低,由去年同期的7540萬元降低至2550萬元,同比跌幅達66%,此外,音樂IP運營及授權業務下跌60%;電影及劇集IP運營及授權下跌30%;其他IP相關業務下滑19%。

對於IP運作主要圍繞綜藝的星空華文來説,可以看到,《好聲音》停播已經影響到整體的財務表現。

事實上,《好聲音》停播給星空華文業績帶來的負面影響在2023年下半年便已經顯現。

其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營收4.27億元,同比減少了51%;淨虧損16.3億元,而上年淨利潤為8460萬元,由盈轉虧,其中包括了因節目停播影響而帶來的11.9億元的商譽減值損失。

具體到綜藝節目IP製作、運營及授權業務,該項收入由2022年的7億元減少至2023年的1.6億元,驟降77%。而除《這!就是街舞2023》的收入模式改變導致的收入減少,和其它節目播出時間的延迟的影響外,財報中這部分營收驟降被提到的第一個原因便是《中國好聲音2023》只播出了4期,而原計劃則要播出13期。

隨着《好聲音》的停播,星空華文的「好日子」已成往事。

《中國好聲音2023》停留在第4期

成也《好聲音》敗也《好聲音》

2022年年底上市時,星空華文依賴綜藝節目的IP運用模式就曾引起外界的擔憂,半年多時間后,擔憂便成現實。

來自綜藝節目IP製作、運營及授權的收入,曾是星空華文絕對的營收主力。這一部分的收入包括綜藝節目的廣告銷售收入、製作節目獲得的佣金以及線上和線下的授權費收入。

綜藝節目製作周期短、成本相對較低,而節目本身內容又時常伴有話題性,能迅速吸引觀眾和廣告商注意,從而帶來豐厚收益,曾被業界認為是一項「來錢快」的業務。

《好聲音》又是內娛的爆款節目,算上期間改名的幾季,前后已播出12季,稱得上是綜藝節目中的「常青樹」,在星空華文的業務中也佔據重要地位。雖有隱憂,但星空華文上市首日漲幅一度超過80%,此后一路上漲,曾達到132港元的高點,市值也超過500億港元。

之前的業績表現還是説服了資本市場,但反過來,《好聲音》的停播也給星空華文的營收直接帶來重創。

當年其上市時的招股書顯示,僅僅《好聲音》這一個節目,在2019年、2020年、2021年所貢獻的營收便分別佔到當期總營收的27%、21%、22%,而當時招股書中列出的主要節目包含《好聲音》在內就有16個。

《好聲音》的停播對星空華文業績的影響有多大,從過往的第一大營收來源在其總營收中所佔比例的變動也可以看得出來。

2022年上半年時這部分收入佔其總營收近75%,即使是由於2022年環境的影響,在2023年上半年綜藝節目數量有所減少進而導致這部分營收的減少,但仍然在其總營收中佔比超過52%,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已經縮減到了36%。

更重要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好聲音》的負面輿論,不單單只是一個節目停播那麼簡——與當年招股書中一長串知名綜藝節目不同,2024年半年報中只剩一句「2024年上半年,我們完成播出了綜藝節目《亞洲超星團》」。

上半年在財報中還值得一提的綜藝節目,只有這麼一個。單一節目的負面輿論和停播,不僅影響該節目本身,還可能對公司其他業務產生連鎖反應,導致整體品牌形象和市場信心受損。

星空華文表示:「本集團相信,憑藉我們於文娛產業的遠見及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我們將繼續於綜藝節目領域迅速崛起,並提供觀眾喜愛的內容。」但就目前而言,面對危機,星空華文並未給外界展示出足夠的應對策略和替代方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