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終於有人説清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規劃重點!

2024-08-21 12:00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在新能源汽車競賽中,車企近期彷彿患上榜單飢渴症,不遺余力地在「銷量排名」上堆砌玩法,「賣多賣少」彷彿成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成功與否的衡量標準。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5處提及「新能源汽車」的內容,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被寄予厚望。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着力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靠銷量評判遠遠不夠,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市場競爭力、完善基礎設施纔是長期衡量維度。

通過前瞻產業觀察,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的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纔是下半場。尤其是特斯拉FSD技術、華為ADS、百度Apllo技術、小鵬XNGP智駕系統走向普及,隨着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車聯網先導區的建設,智能網聯汽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它一面涉及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創新技術的更迭,一面和車與車、車與路、路與人之間信息交互也有着強關聯。帶來的深刻變化則是:技術革命引發的產業鏈價值重構。

這恰好也是為后發者提供換道超車的機會窗口,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新形勢+新賽道+新規劃,地方政府則有機會利用這場變局,突圍高質量發展困境。

新形勢: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必然趨勢

談及新能源汽車,不得不提在最早的「八五」期間,政府開始組織相關部門展開了對電動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隨后電動汽車列入國家攻關項目。歷經了一系列策劃之后,2011年開始,新能源汽車試點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從試點到全面,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歷經轉型階段,由「政策導向性市場」逐漸向「市場導向性市場」轉型。

2014年,我國開始出現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由此也開啟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15年全國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年,在2015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整體汽車行業里的佔比首次突破1%關卡,我國也在這一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根據前瞻產業數據觀察顯示,2023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全國汽車總銷量比例)達到35.7%,較2022年大幅增長。

加之目前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顯得尤為必要和緊迫。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政策暖風頻吹、電池技術突破、配套服務相繼完善等多重激勵下,景氣度持續上升,實現了從探索階段到規模化階段的躍遷。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還推動了綠色低碳轉型,提升了中國製造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的地位。預計2024年至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由13139.7億元增長至29361.3億元,年複合增速為14.34%,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此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帶動了多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包括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訊、人工智能操作系統等全新的產業鏈,為經濟增長創造了新的增長點。隨着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擴大,新能源汽車有望繼續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所以前瞻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所王所長認為,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有3個關鍵的必要性:

①國際重任在肩: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承諾實現碳中和目標。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履行國際承諾、展示領導力的重要途徑。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國際化發展也促進了國際市場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的綠色轉型;

②潛力引全球矚目在製造業愈加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電池技術的突破,使得中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潛力吸引了全球的關注,中國的電池技術/整車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③產業「鏈」式效應強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發展能夠帶動電池、電機、電控等相關產業的進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通過長時間的政策支持和市場培育,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鏈,這對於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所以,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響應環境挑戰、推動產業升級、實現能源轉型、抓住技術創新機遇、實施國家戰略以及承擔國際責任的必然選擇。隨着政策的持續支持和市場的進一步成熟,新能源汽車將在中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新賽道:找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價值端

前瞻新能源汽車規劃所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迭代,正深刻影響產業鏈上下游的供給側發展,釐清其中脈絡,對各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極富教益。

加之「三中全會」后,中國式現代化/新質生產力的產業發展戰略被提到了頂點,各地政府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時,應更注重考慮哪些關鍵細分領域是能夠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革新的?哪些是可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哪些是能滿足國家對於能源結構和環境保護的長遠需求?從而實現本地特色化、高質量發展。

從前瞻梳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全景圖來看,如果按照上中下游來劃分,產業鏈可以被劃爲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整車製造,以及下游的服務。

首先,上游原材料企業,如鋰、鈷、鎳等礦產資源供應商,由於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旺盛,業績實現了大幅增長,部分企業的毛利率接近或超過80%。這一趨勢促使上游企業在資源開發和產能擴張上投入更多,擁有先天礦產資源的地方應着重把握該時機。

其次,動力電池製造企業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背景下,經歷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電池企業的成本控制和技術創新能力成為其競爭力的關鍵。根據前瞻自研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數據系統顯示,在電動化時代,核心技術主要集中在上游電池製造環節,最為受益的零部件當屬由電機、電控、電池組成的三電系統,合計佔整車成本約50%。

再者,整車製造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中,面臨着成本控制和市場定價的雙重壓力。儘管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但利潤率普遍低於上游企業,部分企業甚至出現虧損。這要求整車企業優化成本結構,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競爭力。

隨着人工智能時代的快速迭代,相較於電動化,智能網聯汽車在原有的電動化模塊價值鏈底盤、車架和零部件等硬件環節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系統、網聯、應用等軟件集成,智能網聯汽車四大關鍵環節,分別是感知系統、決策系統、執行系統、通信系統,好比一個人的眼睛、大腦、肌肉和神經系統——各色各樣的傳感器負責收集外部信息感知環境,芯片和算法就扮演大腦的角色做出決策,制動、轉向、懸架等線控底盤就執行動作,並與其他系統進行通信,從而實現智能駕駛。

為進一步呈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對於細分賽道的良性選擇,前瞻產業研究院通過對自研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數據進行實時監測,結合爲各地政府提供的實戰規劃經驗及資深研究團隊的深度洞察能力,前瞻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利潤優化空間則在傳感器和芯片

傳感器:感知層的毛利可觀,仍有突破空間

按照傳感器獲取的信號類型,可分為相機視覺、雷達傳感和聽覺傳感這三種。目前的大部分智能汽車,主要集中在相機視覺的車載攝像頭,以及雷達傳感領域的三種雷達上(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

正如特斯拉是視覺感知方案的堅定支持方,強調「化繁為簡」,目前依靠視覺方案的特斯拉仍是將量產輔助駕駛做到最好的公司,而多傳感器融合方案被國內眾多廠商青睞,紛紛通過開發或投資的方式佈局激光雷達和高精地圖領域。

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我國智能傳感器產業(包括智能網聯汽車所用類型)已進入穩健成長期,成爲了一個超過千億人民幣市場規模的巨大產業。根據數據觀察,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783.9億元上升至2021年的1020.4億元;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顯示,歷年新註冊企業數量呈現波動變化態勢。截至2024年年初,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註冊企業共有2萬余家,其中2018年新註冊企業數量創歷史高峰,達1486家。2019-2023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註冊企業數量下降,2023年新增註冊量為96家。

前瞻以企業傳感器產品收入規模為縱軸,成立時間為橫軸,構建了當前全球智能傳感器企業競爭格局圖。從競爭格局圖可知,當前全球智能傳感器行業處於領導者地位的企業主要還是發達國家的頭部企業如博世、霍尼韋爾和泰科電子等,而中國頭部的智能傳感器企業則主要還處於追隨者的地位。

當前我國智能傳感器產業無論在設計技術、製造技術、產業化程度和應用程度方面都較海外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平均落后15-20年,處於第三梯隊位置。這正如前文所述,我們要將新能源汽車提至到全球更高水準,關鍵的技術賽道是必要投入發展的趨勢!

前瞻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無論是含有激光雷達的多傳感器綜合感知方案,還是視覺感知方案,都還屬於研發初步階段,對外依賴程度高,均存在各自需要克服的困難,最終能以最便宜的價格提供相同功能產品的方案將成為感知的未來。

車規級芯片國產率不足,挑戰與機遇並存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但車規級芯片的國產率不足成爲了產業發展的瓶頸。目前,國產車規級芯片的自給率不足20%,這意味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關鍵零部件上高度依賴進口,特別是在高端芯片領域,這種依賴性不僅增加了成本,還可能在國際貿易緊張時期影響供應鏈的穩定性。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在我國車載芯片中,SoC(系統級芯片)的國產化率在5~8%,MCU(微控制單元)國產化率接近10%,IGBT/碳化硅功率器件國產化率約為35%,MOSFET國產化率約為15%。當前國內整體車載芯片的國產化率在15%左右,較前幾年的5%、10%有了顯著提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要求部分國內汽車製造商於2025年將汽車相關芯片的本地採購比例提高到20~25%,‌這進一步說明了中國政府對於提升車載芯片國產化率的重視和期望。

目前芯片環節,主要有四家公司比較出名,分別是國外的英偉達和高通,以及國內的地平線和華為。自動駕駛計算芯片技術由英偉達領跑,我國車規大算力芯片的自主程度還是相對較低。先進傳感器、車載網絡、三電系統、底盤電控、ADAS、自動駕駛等關鍵系統芯片均被發達國家企業壟斷,導致我國汽車的芯片成本一直都比較高。

雖處弱勢地位,但也潛藏機遇。在汽車級IGBT領域,比亞迪取得突破,斯達半導部分產品應用於新能源車領域,這些是中國在汽車級半導體領域獲得突破的跡象。此外,國內上市公司通過資本運作,收購整合全球主要半導體企業,比如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韋爾股份收購豪威科技。通過併購疊加內生發展,中國汽車級半導體有望獲得大的突破,實現進口替代。相關汽車半導體企業有望深度受益進口替代和汽車電動智能帶來單車半導體價值量顯著提升機遇。

而且根據近年來的統計,全球20家增長最快的芯片行業公司中,有19家來自中國大陸。結合近幾年來中國汽車芯片的市場增速,前瞻初步估計未來我國汽車芯片規模的複合增長率或將達到22%,預計到2029年中國汽車芯片交易規模有望達到65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2%。預計到2030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市場主流。

因此,前瞻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保持樂觀態度,預計近年有較大的增長幅度,初步預測到2029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或將突破兩萬億元。

該賽道領域也已然呈現出諸多新勢力,在感知層車載攝像頭、激光雷達等環節,代表企業包括宇瞳光學、禾賽科技、舜宇光學等;決策系統主要佈局車規級芯片和雲計算平臺,以地平線、黑芝麻浩雲科技東土科技為代表;執行控制系統廠商(利氪科技、翰凱斯、亞太機電、德科智控等)主要佈局線控底盤;網聯賦能的佈局重點在C-V2X車路協同技術研發;整車廠商與解決方案供應商涉及傳統主機廠、科技企業、造成新勢力等多類型企業,多數企業傾向於全棧佈局。

價值鏈的重構往往潛藏着后發者的新機會。技術路徑是產業競爭的基礎賽道,在現有路徑持續前進或探索新路徑搶佔先發優勢是贏得競爭的戰略選擇。地方政府作為產業引導與規劃的重要力量,其角色愈發凸顯,對各地政府而言,新能源這一局沒有「跟不跟」的問題,只有「如何避免出局」的問題。那麼,地方政府在下半場的競賽中要採取什麼策略呢?

新規劃:利用好「后發者優勢」

「后發優勢」一詞的基本邏輯是:當后發國家(地區)開始工業化進程的時候,可以直接利用發達國家(地區)已經發展起來的成熟的技術、知識和商業模式,不必一切自己從頭做起,從而可以節省大量的研發成本和試錯成本,實現更快的增長。

前文提及新能源汽車已由「電動化」已經轉向了「智能化」,根據前瞻新能源汽車規劃所的觀察與產業大數據統計,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地方培育新動能、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歷史性機遇,這也是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方案落地發展的最佳載體和關鍵「應用支撐」。

根據官方綜合評估結果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重慶等一線及新一線城市處於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競爭力第一梯隊,蘇州、杭州、武漢、無錫、天津、鄭州、合肥、南京、淄博、海南等東部地區省會及重點城市處於競爭力第二梯隊,成都、濟南、青島、西安、長春、蕪湖等處於競爭力第三梯隊。除此之外,滄州、保定、常州、大連、廈門等城市雖然在產業競爭力、創新競爭力等方面差距較大,但在政策、測試示範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化優勢,考慮到政策環境和示範應用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巨大牽引作用,這些城市的發展潛力較大。

從上文中產業鏈的整體分佈不難看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集成度、複雜度非常高,動力系統、電子電氣系統、智能化系統、車聯網系統等各個領域都有更細分的產業鏈環節分佈,每個領域之間又相互關聯。新能源汽車不再是「一個產業」,而是由多個精細化、高端化、複雜化的細分產業組合而成的產業羣所構成的。這種特殊的產業鏈結構便為后發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切入點和潛藏機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各環節、各行業都有形成自己完整的產業鏈及產業生態的趨勢。第二第三梯隊城市的發展速率,可以結合自身資源與行業的核心問題,發揮好「后發者優勢」,建議結合自身地區發展的不同階段切入思考產業規劃:

①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晉城市,考慮與區域自身規模及優勢產業強關聯的細分賽道

地方政府可以考慮區域內現有產業鏈配套情況,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技術創新方向,選擇能夠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的細分領域,識別出具有潛力的細分領域,如整車製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動力電池、充換電設施等,通過差異化競爭策略,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細分產業集羣。

儘管上述從整鏈中摘取了關鍵賽道,但也要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去發展,如前瞻產業研究院做過的《贛州新能源汽車小鎮產業規劃項目》為例,通過前瞻團隊調研分析,將通過產業規劃爲其解決6大關鍵發展問題:

(1)新能源汽車整車招商陷入瓶頸;(例如結合地區優勢與定位,調整側重主攻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方向招商;)

(2)贛州新能源汽車檢測業務總體還依賴外地;(例如結合需求側與發展定位,佈局研發檢測業務)

(3)新能源汽車后市場發展目前面臨用地瓶頸問題;

(4)壯大贛州市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的需要;

(5)填補地方汽車文化旅遊空白的需要;

(6)促進贛州商業消費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前瞻團隊通過對區位優勢提煉、現狀條件梳理、實地調研訪談情況、項目建設必要性與戰略性、上位規劃、周邊競合情況、全國/本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輿情、對標案例借鑑等多維度分析,為贛州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做出了既科學、更前瞻、又落地的項目/產業定位,提出具有建設性的發展思路。如功能佈局層面提出建議依託贛州市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發展基礎,圍繞新型電池、太陽能光熱光伏、儲能、新能源材料、智慧綜合能源等方向,打造新能源科研成果展示、產品供需對接、論壇會議等功能於一體的贛州新能源產品展示應用中心,搭建集科研成果展示、需求對接服務、定製產品銷售、產品檢測等為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

中等城市,可以考慮從新能源專用車領域切入規劃升級,帶動整體產業集羣經濟發展。

在整個宏觀語境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熱潮往往聚焦在大型城市和資源型城市身上,那麼中等城市還有機會嗎?

為什麼是專用車?前瞻通過自研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數據觀察發現,與乘用車相比,商用車新能源化有所滯后,而專用汽車作為重要分支,隨着我國物流業、運輸業、建築業的發展和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有望成為下階段我國汽車新能源化的重要增長級。

預計到2028年,中國新能源專用車市場規模能達到3230億元,我國對新能源專用車的需求量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的趨勢。中等城市可以考慮根據本地特色和需求,探索新能源汽車在公共交通、物流運輸、環衞等領域的創新應用,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等城市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崛起,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城市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例如常熟市,雖然不如蘇州或南京那樣知名,但它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方面有着深厚的積累。特別是對於新能源專用車的製造和研發,常熟市政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結合城市自身消費市場與周邊區域產業配套佈局新能源汽車。2024年常熟一季度實現零售額5.02億元,同比增長42.1%。同時,通過優化公交運營體系,推進新能源車型佔比提升至80%,並持續健全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常熟還擁有省級新能源產業創新載體,現有規上企業79家,六氟磷酸鋰市場份額位列全球前五。

③新能源汽車轉型發展的城市,要從技術創新的角度切入規劃新場景。

前文提及「傳感器」與「車規級芯片」的關鍵技術賽道,但並不是所有已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城市都適合去「內卷」。目前各地該如何把握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綠色低碳等產業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攻關「單車智能+網聯賦能」各環節技術瓶頸,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

尤其是當下「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盛行的情況下,技術路徑的切入要有複合的場景,才便於實施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結合前瞻產業研究院已完成的120+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實戰案例經驗來看,要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和規劃策略是並行共進的:

技術層面可以着重考慮:

①動力電池:在關鍵材料上的技術突破,如單晶三元材料的研發,增強動力電池的性能;針對冬季電動車續航里程減少的問題,在全氣候動力電池技術上攻關;

②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推動智能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開發,突破車載智能計算平臺、高精度地圖與定位、車輛與車外其他設備間的無線通信(V2X)等核心技術;如雄安新區通過車路雲網一體化的智能網聯城市級規劃、建設與運營,實現了數字道路、智能網聯、智慧交通的新高地,減少整體城市管理成本。

③智能製造水平提升: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生產流程,推進智能化技術在新能源汽車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等關鍵環節的深度應用,加快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的建設;

規劃策略層面可以着重考慮:

①建立創新生態:構建國際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生態,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國際合作,提升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地位,促進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如北京順義區通過構建以新能源智能汽車為核心的產業生態,成功吸引了包括北京奔馳、理想汽車等知名企業的投資和研發測試基地的設立,不僅涵蓋了整車製造,還包括了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智能芯片、傳感器等關鍵技術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②政策支持與市場激勵:持續釋放有助於降低企業研發和生產成本,加速固態電池技術的市場推廣。像柳州市,開創了政企聯動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柳州模式」,實施停車費優惠、充電優惠等措施,建設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範城市。

③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例如通過「光儲充放」模式促進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能源的協同。

在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更科學、更前瞻、更落地的產業規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增強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在市場進入、轉型升級過程中能如何有效降低因過於依賴單一產業所產生的誤判風險是關鍵,同時有效結合當地特色資源稟賦推動技術向商業化應用轉變,從而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是智謀。各地政府應積極從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多維度規劃新能源汽車產業藍圖。

前瞻產業研究院依託自研的6.8億+大數據系統,精準捕捉新能源汽車產業現狀與趨勢。憑藉26年的產業發展洞察與專家智庫優勢,能深刻分析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瓶頸與機遇,為政府提供既科學、又前瞻、更落地的規劃對策。此外,研究院還擁有豐富的企業招商資源和實戰經驗,已助力300+城市落地2000+規劃項目,有效促進地方經濟提質增效,增強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賽背后,是改變全球汽車發展格局的產業革命,也是中國汽車產業領跑全球的另一張牌。在歷史性機遇面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既要保持信心,更要回歸理智。如果不能夠真正基於產業深刻認知出發,挖掘核心痛點,並以此規劃產業差異化戰略,對於大部分區域佈局發展新能源車產業,想要「彎道超車」恐會變成「黃粱一夢」。變革已經開始,變革也僅纔開始。

前瞻經濟學人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4-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説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