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安證券·房屋建設Ⅱ】中國建築(601668):全球最大投資建設集團,低估值穩增長首選標的

2024-08-23 08:03

全球最大投資建設集團之一,機制創新保持發展活力。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之一,中國建築經營業績遍佈國內及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佈局涵蓋投資開發、工程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等板塊。中建全面實施子企業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64家子企業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上市以來已實施4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累計覆蓋員工7107人次。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655.29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歸母淨利潤542.64億元,同比增長6.50%。2023年公司新籤合同金額為43241億元,同比增長10.79%。根據2023年年報披露,2024年中國建築計劃實現新籤合同額超過4.5萬億元、營業收入超過2.38萬億元。

三大業務:建築主業市佔率上升,地產開發聚焦核心都市圈。

①房建:市佔率逆勢提升,工業廠房需求異軍突起。我國建築業住宅竣工規模不斷收縮,短期預計持續探底;但全國廠房建築房屋竣工面積創歷史新高,建築央國企更加受益,2021-2023年國企完成面積佔比迅速提高到16%以上。中建在房屋建築工程領域具備較大優勢,在超高層、大型場館、工業廠房等細分領域承接一大批地標性建築。2023年公司房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3837億元,同比增長9.4%;2024年上半年,中標京東方、億緯鋰能(維權)隆基綠能等知名企業的工程項目訂單。

②基建:新籤快速增長,市政軌交發力明顯。2024年上半年,全國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5.4%,增速持續回落;1-6月,全國新增專項債發行1.49萬億,僅完成全年額度的38.21%,項目資金不足拖累基建投資發力。展望下半年,中央政治局指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用力、更加用力,預計專項債發行節奏將有明顯加速,為重大項目的實施提供資金保障。2023年公司基建業務營收5565.61億元,同比增長12.78%;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建新籤合同金額同比增長34.9%,市政、交通領域均有所突破。③地產開發:雙品牌齊發力,合約銷售額升至行業首位。公司房地產開發及運營業務主要由中國海外發展(0688.HK)和中建八大工程局負責,形成中海地產和中建地產兩大系列品牌。2023年公司地產合約銷售額為4514億元,同比增長12.4%,首次成為行業首位;分平臺來看,中海地產、中建地產全年合約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4.9%、25.3%,中建八子逆勢發力明顯。2024年1-7月,中建旗下有6家平臺進入全國房地產銷售額TOP100榜單(全口徑)。同時公司土儲結構不斷優化,2023年全年新增土地儲備超九成位於一、二線城市。

「一帶一路」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海外業務有望成為新發力點。

中國建築是我國第一批「走出去」的企業之一,在境外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承建項目8000余個,涵蓋房建、製造、能源、交通、水利等多個專業領域。2022年以來港澳地區項目金額佔比快速超過東南亞,成為最主要的境外業務來源地區。2023年,公司實現境外營收1158億元,同比增長7.10%;境外新簽訂單增速為15.46%,高於境內增速。隨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動逐步落地實施,中國企業「走出去」將迎來發展機遇,預計未來海外業務有望成為中建新的發力點。

(1)地產行業波動風險;(2)基建投資增速不如預期風險;(3)國企改革進度不及預期風險。

1

全球最大投資建設集團,經營業績穩步增長

1.1 航母級投資建設集團,機制創新保持發展活力

中國建築是全球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1982年,原國家建築工程總局撤銷,組建成立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1992年,中建總公司下屬企業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其核心板塊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海外:0688HK)在香港上市,開創中資企業在香港業務資產直接上市的先河;1995年,以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為核心企業組建中建集團;2007年,中建總公司整體重組改制順利完成,成立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中國建築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實現利潤過百億;2014年,中國建築全資子公司——中建美國完成對美國Plaza 建築公司的收購交割,為中國建築在海外的第一單併購交易;2017年,中國建築規模突破萬億元,提出「1211」中期目標;2018年,在世界500強排名中升至第23位,成為全球最大的投資建設企業集團。2019年,中國建築成為全球業內唯一實現新籤合同額和營業收入連續兩年 「雙萬億」企業;2020年,中建集團提出「一創五強」戰略目標,部署六個專項行動;2023年,中國建築位居《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13位、《財富》中國500強榜單第4位、《工程新聞記錄》(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榜單首位。

目前公司形成房屋建設、基建建設、房地產開發等主業,並延伸佈局多元化產業。中國建築業務佈局涵蓋投資開發(地產開發、建造融資、持有運營)、工程建設(房屋建築、基礎設施建設)、勘察設計、新業務(綠色建造、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等板塊,其中工程承包業務範圍遍佈國內及海外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工程承包商,國內絕大多數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均由公司承建。中國建築強化內部資源整合與業務協同,打造「規劃設計、投資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房屋建築工程」四位一體的商業模式。

下屬子公司各有業務側重。中建承擔着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化進程推進等重要任務,具體項目由設立或投資的重要子公司執行。①建設施工:中建一到八局,其中三局和八局2023年實現淨利潤過百億,以及中國建築的海外平臺「中國建築國際」、側重基建設施的中建方程。②地產開發及經營:中海集團及中國海外發展(0688.HK),以中海地產為房地產業務品牌,中海物業(2669.HK)率先引進香港的成功物業管理經驗,目前在中國物業管理行業處於領先位置。③設計裝飾等:中建設計集團、中建西南院、中建裝飾,負責工程設計與室內外裝飾等業務。整體來看,中國建築定位為戰略管控型總部,對二級子企業堅持放活與管好相統一;二級子公司根據公司授權經營,根據承擔責任的大小享有相應權限。

中建集團持股比例較高,近半年增持股份彰顯長期信心。中建集團作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長期以來持股數量較為穩定,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間持股數量為穩定的236億股,持股比例略高於56%。2023年10月,上市公司發佈中建集團增持計劃公告,截止2024年4月30日,中建集團持股比例上升爲57.02%,處於國內建築八大央企中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水平。

公司注重體制機制創新,設置股權激勵等措施調動員工積極性。根據公司2021年年報披露,中建全面實施子企業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64家子企業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極大激發各級子企業改革發展活力;探索實施多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更大程度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截止到2023年底,公司已實施4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累計授予各層骨干員工共計19.19億股的激勵,累計覆蓋員工7107人次。

1.2 整體營收穩健增長,盈利水平略有下降

公司2023年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增速明顯,各板塊業務均有提高。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655.29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歸母淨利潤542.64億元,同比增長6.50%,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均保持穩定增長。2023年公司傳統板塊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營收同比增長12.8%,房地產開發與投資同比增長9.5%,房屋建築工程同比增長9.4%,勘察設計同比增長9.1%。2024年一季度,公司營收為5493.19億元,歸母淨利潤為149.22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67%、1.20%。

房屋建築工程板塊營收佔比約60%,基建及投資佔比小幅上升。中國建築主營業務為房屋建築工程、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房地產開發與投資、勘察設計等四大板塊。其中,房屋建築工程是公司核心業務,營收佔比穩定在60%左右。截止2024年一季度,公司房屋建築工程業務實現營收3658億元,同比增長6.1%。此外,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業務營收佔比不斷提升,由2017年的22.13%提升至2023的24.62%。受地產行業景氣度影響,房地產開發與投資業務營收佔比呈下降趨勢,截止2024年一季度,房地產開發與投資板塊實現營業收入465億元,同比降低8.8%。各板塊中,房地產開發與投資的毛利率較高,但近年來呈下降趨勢。勘察設計業務2020-2023年毛利率較此前明顯提升,且在2022-2023年超過房地產開發與投資業務。房建業務和基建業務的毛利率水平相對較低,長期穩定在5%-10%水平。

毛利率中樞有所下移,淨利率更為穩定。主要受地產板塊影響,公司整體毛利率自2021年連續下降;受益於期間費用的嚴格管控,淨利率降幅小於同期毛利率降幅。公司大力倡導規模經濟,提高運營效率;2023年,中建管理費用率為1.52%,同比下降0.13pct;財務費用率為0.82%,同比下降0.14pct,銷售費用率為0.34%,同比增長0.02pct;2024年一季度,公司管理費用率、財務費用率、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47%、0.83%、0.30%,三費佔比整體呈下降趨勢。

2023年經營性現金流改善明顯。自2020年以來,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持續為正;2023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110.30億元,同比增加188.07%,主要由於2022年同期低基數,以及2023年加強現金流管理,收取工程款、購房款等增加所致。2024年一季度,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965.95億元,較歷史數據相比處於合理水平。

2021年以來收款壓力持續加大,資產負債率略有提升。受建築行業資金流轉緊張影響,公司收現比、應收賬款周轉率在2021年達到頂峰后快速下降。2023年公司收現比為101.10%,同比下降2.44pct,應收賬款周轉率為9.68次,同比下降0.83次。2017-2021年公司資產負債率持續改善,由2017年的77.97%下降至2021年的73.21%;隨后略有上升,2023年公司資產負債率為74.82%,同比增長0.47pct;2024年一季度,公司資產負債率為74.76%,基本保持穩定。

淨資產收益率有所下降,股息率持續提升。2021年以來,伴隨淨利率水平的下移,公司ROE和ROIC略有下降;2023年,公司ROE為12.69%,同比減少0.57pct,ROIC為5.84%,同比減少0.25pct,ROE和ROIC均為近七年最低水平。但公司逐年強化股東回報意識,現金分紅水平穩定上升,2023年現金分紅比例為20.82%,在建築八大央企中處於較高水平。公司股息率優勢日漸明顯,由2017年的2.38%提升至2023年的5.26%。

「一利五率」指標表現優異。2023年,國資委進一步優化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將指標體系由原來的「兩利四率」調整為「一利五率」,即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營業現金比率、淨資產收益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以推動中央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2023年,中國建築的利潤總額、淨資產收益率、全員勞動生產率在建築業八大央企中排名靠前,資產負債率排名居中。

1.3 新籤合同:整體金額增速穩定,重大項目佔比顯著下降

新籤合同額增速穩定,房屋建築佔比緩慢下降。自2020年以來中建一直保持10%-12%新籤合同額增速,2024H1公司新籤合同總金額為24797億元,同比增長10.00%。同時業務結構有所調整,房屋建築新籤金額佔比由2019年的67.99%降至2024H1的61.78%,而同期基礎設施業務新籤金額佔比由18.22%提升至30.21%。2023年,公司地產合約銷售額逆勢同比增長12.4%,2024H1同比下降20.6%。

2023年工業廠房、能源工程、水利水運合同額增長明顯,住宅、交運工程領域有所下降。2023年,中建調整合同披露口徑,開始披露房建、基建業務的細分領域新籤合同情況。相較於2022年,2023年公司房建業務中工業廠房領域新籤合同額增長明顯,住宅領域則有所下降,同比分別為58.91%、-11.82%;基建業務細分領域中,能源工程、水利水運領域新籤合同額增長明顯,同比增長分別為151.35%、229.61%,交通運輸工程領域新籤合同額同比下降21.65%。

重大項目每年承接金額保持穩定,房屋建築類重大項目佔比逐年下降。2021-2023年間,公司每年所披露的重大項目金額在5300億元左右。分類型來看,房屋建築類重大項目佔比及金額呈逐年下降趨勢,基礎設施類重大項目承接額則逐年上升。2023年,公司房屋建築類重大項目承接額為2765.7億元,同比下降14.13%,基礎設施類重大項目承接額為2517.45億元,同比增加13.52%。

2024H1重大項目佔新籤合同總額比例明顯下降。相較於往年同期,2024H1公司房屋建築類、基礎設施類新籤合同中,重大項目所佔比重均有明顯下降;房屋建築和基礎設施類新籤合同中重大項目佔比僅為7.47%、13.8%,較去年同期下降5.09pct、10.2 pct。從年度數據來看,房屋建築的重大項目佔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基礎設施的重大項目佔比2021-2023年變化較小;我們認為主要和房建合同的類型變化較為相關,且建築行業需求較弱時,重大項目的數量也較此前有所減少,這為建築企業的管理能力帶來更大考驗。

2

三大業務:建築主業市佔率上升,地產開發聚焦核心都市圈

2.1 房建板塊營收穩增,市佔率逆勢逐年提升

2.1.1 住宅基本盤仍有壓力,工業廠房異軍突起

建築業住宅竣工規模收縮,短期預計持續探底。我們通過兩個維度的數據來觀察住宅竣工面積,可以看到近十年住宅竣工面積整體呈現下降趨勢。①建築業房屋竣工面積:具備建築業資質的總包及承包方施工完成的面積,包括城鎮及農村投資項目,其中住宅細項在2022-2024H1同比增速快速下行,2023年和2024H1同比增速均在-10%左右。②房地產竣工面積:由開發商按照投資項目填報房屋面積數據,其中住宅細項在2016年達到高峰期后,規模整體緩慢下降;2024年上半年,儘管保交房政策持續推進,全國住宅竣工面積仍同比下降21.7%,且累計增速沒有收窄趨勢。近兩年土地購置面積和新開工面積持續下降,我們預計短期住宅項目的施工需求仍在探底的過程中,中長期有望隨着地產政策的不斷推出而改善。

製造業投資規模顯著復甦,帶動全國廠房建築房屋竣工金額快速提升。製造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在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28個行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新動能相關行業增速更加明顯,2023年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製造、電子元器件與機電組件、集成電路製造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31.5%、29.8%、10.3%;2023年,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汽車用鋰電池等「新三樣」產品產量,同比增長30.3%、54.0%、22.8%。高端製造業的持續景氣,吸引更多地方政府和企業增加資本開支,由此產生產業園區和廠房產線建設等需求。在整體建築行業訂單相對低迷的背景下,2021-2023年全國廠房建築竣工金額同比增速攀升到15%以上。

全國廠房建築房屋竣工面積創歷史新高,建築央國企更加受益。2021-2023年,全國廠房及建築物竣工面積突破5億平米,同比增速超過10%。2024年上半年,廠房及建築物竣工面積為2.68億平米,較去年同期增長6.43%,增速有所回落。在過去三年的工業廠房市場,由於資金優勢和全國業務佈局等因素,國有建築企業受益更為明顯,2021-2023年國企完成面積佔比迅速提高到16%以上,2010-2020年該數據中樞僅為11.39%;2024H1,國企完成竣工面積佔比持續提升到19.61%。

2.1.2 房建市佔率穩步提升,新能源拉動廠房需求

公司房建業務營收穩定增長,盈利能力略有承壓。中建在房屋建築工程領域具備較大優勢,在超高層、大型場館、工業廠房等細分領域承接一大批地標性建築。自2018年以來,公司房建業務營收逐年提升,2018-2022年均複合增速約15%,但受建築行業下滑影響,增速有所放緩。在2018-2022年間公司毛利額穩定增長,年均毛利率保持在7%左右。2023年公司房建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3837億元,同比增長9.4%;盈利能力略有承壓,毛利率為7.3%,同比下降0.7pct。

房建業務逆勢上行,市佔率逐年提升。在全國建築行業整體放緩背景下,公司逆勢加碼房屋建設業務。2023年公司房屋建設施工面積為17.2億平米,竣工面積為2.6億平米;2017-2023年,中建房屋建設施工面積在整體建築業佔比由9.26%提升至11.38%,房屋建設竣工面積佔比由4.11%提升至6.75%。

新能源行業資本擴張拉動建設需求,中建具備豐富項目經驗。2024上半年,公司共披露重大項目65個,其中房屋建築合同總額為159.8億元。除了傳統的地塊開發業務以外,工業園區及廠房項目較為亮眼。根據公司披露的重大項目名稱,我們可以看到中建獲得了多個京東方、億緯鋰能、隆基綠能等知名企業的工程訂單,同時中建也中標了若干地方政府的產業園區建設項目;從項目涉及行業來看,新能源和信息化佔比較高。

2.2 基建板塊重點發力,專業公司助力高質量發展

2.2.1 基建新籤逆勢增長,市政軌交發力明顯

專項債發行節奏偏慢,下半年基建投資有望加速。2024年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為24.54萬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5.4%,增速較2022、2023有所回落,細分領域中水利、航空運輸、鐵路等投資增速保持較高增速。從專項債發行節奏來看,2024年1-6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總金額為2.45萬億元,月度發行金額在全年總額佔比顯著小於2022、2023年;1-6月,全國新增專項債發行1.49萬億,僅完成全年額度的38.21%。通常籌集資金到項目應用還需3個月以上時間,因此項目資金不足是基建投資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用力、更加用力,要加強逆周期調節,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預計下半年專項債發行節奏將有明顯加速,為重大項目的實施提供資金保障。

7月項目開工數量有所改善。根據Mysteel數據統計,2024年7月,全國基建項目投資總額為18173億元,環比增長164.53%;7月全國各地基建項目開工共計3167個項目,環比增長87.84%。

公司基建新籤逆勢高增,能源水利增速顯著。中國建築採取基建工程建設和項目投資並舉的方式,依靠技術、管理和人才優勢,在國內外城軌、橋樑、橋樑、公路等領域快速發展。公司積極對接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等戰略區域發展規劃,2023年在這幾大區域新籤合同額佔比達到86.2%、完成投資額佔比92.3%。目前,公司在國內多個省級幾十個重點城市,建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長期戰略合作關係。2023年,公司基建業務新籤合同額實現11685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高於房建板塊;細分領域方面,公司在市政、交運工程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工程,能源工程、水務環保、水利水運領域有所突破。

基建營收穩健增長,毛利率近期承壓明顯。2023年公司基建業務營收達5565.61億元,同比增長12.78%,佔公司總營收24.62%。從增速情況來看,公司基建業務營收增速於2017年-2023年基本保持10%以上,但從2022年以來增速逐漸放緩。2016-2023年,公司基建業務毛利率均值在9%左右,高於同期房建業務2個百分點以上;受益於近年來項目管理加強措施,2021-2023年基建毛利率中樞有所提升。2024Q1,公司基建業務毛利率為8.55%,環比略有下降,主要因為行業競爭激烈影響,項目報價較難有提高空間。

2.2.2 持續推進專業化策略,協同配合主業快速發展

專業化板塊聚焦建築創新技術應用。在開展傳統主業的同時,中國建築培育和發展了一批具有專業領域創新能力的專業公司,在以裝配式建築為代表的建築工業化方面取得較大進展。截止2023年年報,公司涵蓋11個專業化板塊,為全業務領域、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提供堅實的產品基礎和技術支持。代表性專業公司包括:①中建科技:中建集團旗下科技創新平臺,助力建築行業向清潔低碳轉型;②中建裝飾:從事裝飾和幕牆業務,推進綠色健康裝修技術;③中建科工:中國最大的鋼結構產業集團,旗下中建鋼構在國內高端鋼結構業務領域市佔率第一;④中建安裝:大型塔器、反應器現場製造能力居全國化工裝備製造領域領先地位。

2023年,公司專業板塊新籤合同6903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營收4776.1億元,同比增長8%;實現營業利潤201.3億元,同比增長11.8%。從細分情況來看,跨板塊中安裝業務為核心,基建專業板塊主要包括市政、路橋、軌交等6個板塊。

2.3 地產銷售額逆勢增長,土儲結構不斷優化

中國建築旗下擁有中海地產和中建地產兩大房地產品牌。中國建築房地產開發及運營業務主要由中國海外發展(0688.HK)和中建八大工程局負責,形成中海地產和中建地產兩大系列品牌。①中海地產:中國海外發展於1992年香港聯交所上市,最初在中國香港和深圳兩地開展業務,1998年將地產業務重心逐漸轉向內地,2010年收購聯交所上市公司蜆殼電器並改名為中國海外宏洋集團;2015年中國建築將除了八大工程局以外的所有地產業務,全部注入中國海外發展,中海地產從而獲得集團較多地產資源;目前中海地產主要地位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項目,中海宏洋以三四線城市開發爲主。②中建八子:中建八大工程局旗下各有一個地產平臺,主要圍繞各自屬地總部開展地產開發、城市更新、資產運營、綜合服務等四大板塊業務。八大工程局總部位置如下:中建一局(北京)、中建二局(北京)、中建三局(武漢)、中建四局(廣州)、中建五局(長沙)、中建六局(天津)、中建七局(鄭州)、中建八局(上海)。

目前中國海外發展已擁有44年房地產開發經驗,業務遍佈80余個城市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不動產開發」「城市運營」「創新業務」三大產業羣。中建地產先后打造的中建東孚、中建壹品、中建信和、中建玖合、中建置地等品牌,均保持在2023年中國房地產企業權益銷售業績排名百強。2024年1-7月,中建旗下有6家平臺進入全國房地產銷售額TOP100榜單(全口徑)。

2023年中建地產業務逆勢增長,中建八子增速更為明顯。2023年,全國房地產銷售面積11.17億平米,同比下降8.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8.2%;房地產銷售額11.66億元,同比下降6.5%,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6.0%。但中建房地產業務逆勢上行,2023年公司地產合約銷售面積達到18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9%;合約銷售額為4514億元,同比增長12.4%;分平臺來看,中海地產全年實現合約銷售額2670億元,同比增長4.9%,中建地產全年實現合約銷售額1844億元,同比增長25.3%。

央國企資金優勢盡顯,2023年公司合約銷售額升至行業首位。在2021年之前,中國建築整體銷售額較房地產頭部企業存在一定距離,但隨着部分房企出險,需求不振帶來行業整體資金壓力較大,中國建築旗下地產平臺憑藉央國企融資背景,仍保持一定開發強度,並提高存貨去化速度。中建內部擁有中建財務公司和中建資本等專業金融平臺,可開展境內外資金集中、貸款集中、結構化融資等業務,儘量降低融資成本。2022年,中國建築合約銷售額排名行業第三位,2023年公司逆勢增長升至行業首位。從合約銷售面積來看,2022-2024H1中國建築均少於頭部兩家企業,也從側面反映銷售單價更有優勢,與公司聚焦高能級城市的佈局思路相符。

公司土儲結構不斷優化,新增土儲有所減少。2023年公司全年新購置土地102宗,期末土地儲備852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4%,新增土地儲備131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02%。本年新增土地儲備超九成位於一、二線城市,其中位於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等一線城市、直轄市及省會城市的新增土地儲備佔比超83%,土地儲備結構進一步優化。

3

「一帶一路」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海外業務有望成為新發力點

2023年境外新籤同比增速高於境內業務,海外業務有望成為新發力點。中國建築是我國第一批「走出去」的企業之一,海外業務最早可以追溯至新中國建國之初。至今公司在海外擁有近萬名管理及工程技術人員,在境外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承建項目8000余個,涵蓋房建、製造、能源、交通、水利、工業、石化、危險物處理、電訊、排污/垃圾處理等多個專業領域。2023年公司實現境外營收1157.6億元,同比增長7.22%。從新籤來看,2017年公司新籤項目金額增速達到78%,主要由於當年簽訂印度尼西亞美加達衞星新城693.7億元項目;2023年公司境內新籤項目金額增速為10.38%,境外新簽訂單金額增速為15.46%,高於境內新簽訂單增速。在「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對國企考覈均進入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預計未來海外業務有望成為公司新的發力點。

港澳地區項目總金額增長迅速。2017-2021年,公司境外項目金額以東南亞地區居多,2022年以來港澳地區佔比快速超過東南亞,2023年港澳地區項目總金額佔比達到41.83%(含竣工結算、竣工未結算、在建及其他)。展望未來,隨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動逐步落地實施,中國企業「走出去」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公司大力實施海外高質量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深耕重點國別市場,持續提升營銷質量和履約品質,塑強海外深耕優勢。

建築業務為海外承接項目主要構成。2023年公司境外新籤合同中,建築業務佔比達94%。同時公司積極探索融投資帶動總承包、DB、EPC、BOT等模式,嘗試跨國併購等資本運作方式,推動海外業務提質增效。2023年,公司發力新城建設運營業務,依託全產業鏈優勢為所在國城市建設提供綜合服務;成功簽署埃及新首都CBD城市運營項目合作協議,為拓展海外超大型城市運營業務奠定了良好基礎。

乘「一帶一路」之風,我國建築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公司海外訂單量呈現穩步增長態勢,且工程項目大型化趨勢明顯。

當前估值水平具備較大安全邊際。截止2024年8月9日,公司收盤價對應PE為4.21倍,接近10年期25%分位;對應PB 0.54倍,處於10年期最低分位。2024年1月,國資委要求全面推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覈,量化評價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場表現,中國建築作為建築央國企頭部企業,有望持續加強市值管理。下半年,專項債發放環比加速,基建項目新籤預計持續增長,地產利好政策不斷推出,公司房建及房地產開發業務增速存在中長期修復預期,中建估值有望穩步提升。

中國建築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之一,在房屋建築工程、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房地產開發與投資、勘察設計等領域居行業領先地位。展望公司三大業務板塊,房建業務新籤合同增速持續收窄,預計營收增速也隨之放緩;基建業務2024年上半年新籤合同增速達到34.9%,預計重點對2026年及以后收入起到主要支撐;房地產業務受行業影響,銷售金額同比下行,預計營收增速將由正轉負,但降幅有望在2026年收窄。勘察設計及其他板塊與主業協同性增強,預計實現穩定增長。此外,行業整體需求較弱,工程項目競爭更加激烈,公司盈利能力承壓明顯,毛利率預計短期仍將處在緩慢下行階段。

根據公司2023年年報,2024年中國建築力爭實現新籤合同額超過4.5萬億元、營業收入超過2.38萬億元。我們預計公司2024-2026年營收分別為24389億元、25766億元、27427億元,對應歸母淨利潤為581億元、625億元、669億元,對應動態市盈率為3.95倍、3.67倍、3.43倍。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1)地產行業波動風險;(2)基建投資增速不如預期風險;(3)國企改革進度不及預期風險。

本報告摘自華安證券2024年8月15日已發佈的《【華安證券·房屋建設Ⅱ】中國建築(601668):全球最大投資建設集團,低估值穩增長首選標的》,具體分析內容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等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