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與摩爾定律一起飛馳

2024-08-23 10:41

讀書介紹:

指數型變化在4項關鍵技術領域已經普遍存在,而這4項關鍵技術領域構成了全球經濟的基石。它們就是計算領域、能源領域、生物領域和製造領域。

一個行業越是數據化,越依賴摩爾定律的邏輯,也就越容易出現超級明星公司。這就是典型的「贏家通吃」,最好的公司和最差的公司之間的差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

從我們第一次接觸到「指數型」的概念至今已近十年了。期間,我們已經讀到《指數型組織》《指數型增長》《指數型思維》一系列相關論著。現在,又有以「指數型技術」為主題的《指數型技術重塑世界》。

技術思想家阿奇姆·阿扎爾在這本書中告訴我們,世界正處於指數型發展之中,以摩爾定律為特徵的芯片技術是典型的指數型技術,它驅動着計算、能源、生物和製造諸領域技術的飛速發展。而與此同時,加速回報定律和萊特定律同樣也發揮作用。

摩爾定律依然有效

摩爾定律最早是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的一個假設: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大約每隔18-24個月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之后,摩爾定律成為描述數字技術的指數型增長最著名的理論。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計算機以不可阻擋的速度發展,催生了數不清的技術、經濟和社會變革。指數型增長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商業現象,其特點是增長率隨着時間的推移呈指數級增長。這種增長方式能夠導致業務規模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從而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

指數型技術開始真正改變一切的轉折點出現在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2010年,智能手機銷量達到3億部;到2015年,智能手機的年銷售量達到15億部。2011年,世界上最大市值第一次旁落,不再屬於石油公司。蘋果公司在幾周內擊敗了埃克森美孚。2016年初,蘋果、騰訊、谷歌、微軟、亞馬遜和臉書這6家依靠呈指數型發展的數字技術建立起來的公司,躋身全球10大公司行列。

指數型技術是一種可以按照基本固定的成本改進的技術,在幾十年里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改進。每年10%的起點很重要。如果一項技術在價格和性能上的改進率達到10%,那麼在同樣的價格下,它的性能每10年就會提高2.5倍以上,或者反過來,在同樣的性能水平下,成本將下降60%以上。對一項指數型技術來説,這種變化應該持續幾十年,而不是曇花一現。事實上,有一些技術每年能夠實現20%-50%的有效進步。計算機芯片技術就是最好的案例。在過去50年里,芯片技術每年大約有50%的進步。

顛覆性創新的研究者賀拉斯·德迪歐認為,大多數技術的傳播中遵循「邏輯曲線」或 S 型曲線。一開始,一項技術的普及是緩慢的。到了某一時刻,產品到達一個拐點,它的傳播速度迅速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快速擴張,直到某一階段,技術的發展勢頭逐漸消失,曾經接近垂直的上升曲線現在成了水平的。與純粹的指數曲線不同,S 型曲線有一個極限:隨着市場到達飽和,這種需求會逐漸減少。比如,沒有計算機的家庭會越來越少。

指數型技術在 S 方向加速度是驚人的。幾十年間,市場達到飽和的過程一直在加速。技術,特別是數字技術的傳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這個過程越來越快。摩爾定律時代的生活是由技術的指數型傳播來定義的。以短視頻社交平臺 TikTok 為例,它從鮮為人知的服務提供商發展成為全球累計下 載次數最多的應用軟件,只用了幾個月。隨之而來的是空前的銷售額增長。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在報告中稱,2018年銷售額為70億美元,兩年后其收入增長了5倍多。

這就是摩爾定律真正惠及后世的地方。硬件性能不斷增加,而價格卻不斷下降,有力地保障了數字技術的發展。芯片的算力多年來都是按照每年50%或更高的速度遞增,符合指數型增長的特點,而對應的成本卻微不足道。這種成本上的超級通貨緊縮創造了更大的可能性,使新產品反過來可以更快地傳播,從而使整個過程持續加速。

加速回報定律同樣有效

阿扎爾相信,摩爾定律是一個社會事實而不是一個物理定律:半導體行業一直在拼命遵守該定律,使其成立。一些經濟學家估計,從1971年到2018年,爲了使摩爾定律成立,相關研究的數量增加了18倍,半導體晶圓廠的建設成本以每年約3%的速度增長,最近的建設成本為150億美元或更多。儘管該行業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到了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結束時,每個芯片上晶體管數量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但這並不意味着算力的增長將會減速,計算革命並沒有放緩的跡象。

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曾經提出了一種技術發展理論,試圖解釋其中的原因。根據他所謂的「加速回報定律」,技術往往會加速發展。這個過程在不斷加速:每一代技術的回報都高於上一代,這些技術甚至會互相影響。庫茲韋爾指出了技術的指數型發展實際上與單個發明所取得的進步無關,甚至與單個經濟領域無關。事實上,技術發展之所以呈現指數形態,得益於數十種不同的技術之間協同發展和持續的相互作用。庫茲韋爾認為摩爾定律是加速回報定律的更基本力量的一個示例。

不過,與德迪歐不同的是,在庫茲韋爾看來,任何時候都有多種技術遵循 S 型曲線的發展模型。當一條 S 形曲線達到它的高點時,另一條曲線就會出現。當第一條曲線開始變平時,更新一點的技術正好接近其加速發展的拐點,並開始呈爆炸性增長之勢。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不同的技術相互助力,因此一個領域的創新可能會促進另一個領域的發展。當一種技術達到其潛力的極限時,另一種新的技術方式就會應運而生,以彌補當前技術的不足。其結果是,哪怕當下的技術發展持續放緩,在整個社會範圍內,技術進步的步伐仍在加快。

自古以來,人類就在思考構建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人工智能領域經典教材的作者斯圖爾特·羅素很早就認為計算機是智能的。1955年,計算機科學家約翰·麥卡錫創造了「人工智能」一詞后,研究人員就着手建造這樣的智能機器。2009年,斯坦福大學李飛飛教授以其一己之力就推動了人工智能的大爆發。2012年,一羣頂尖人工智能研究者開發了一種「深度卷積神經網絡」,將深度學習應用於長期以來人工智能一直難以完成的圖像分類任務。它根植於非凡的算力。深度學習的成功引發了人工智能的瘋狂競賽,其結果是,算力一直呈指數型增長,擺脫了摩爾定律的束縛。

在2019年10月的一項實驗中,谷歌的一臺原型量子計算機在200秒內完成了計算測試。如果用最新型經典超級計算機進行同樣的測試,需要大約10000年才能完成。這台量子計算機原型的處理速度比經典超級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快10億倍以上。這説明到目前為止,庫茲韋爾的觀點是對的。當一種技術方式已經失去動力時,新的替代方法就會被開發出來,所以當我們接近一種方法的極限時,另一種方法就會取代它。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計算技術是指數時代的先兆,是第一個顯現這種顯著變化的技術。它向我們展示了當技術加速發展、性能變得更好、價格變得更便宜,並隨之創造了一個個完整的行業時會發生什麼。然而,計算機並不是唯一的指數型技術。在許多行業,技術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改進,而且引發了巨大社會變革,重塑了世界的格局。社會、經濟和政治力量的共同作用又推動了這些技術的加速發展。

萊特定律更加準確

指數型變化在4項關鍵技術領域已經普遍存在,而這4項關鍵技術領域構成了全球經濟的基石。它們就是計算領域、能源領域、生物領域和製造領域。這4個領域的技術具有特殊性。大多數技術的用途十分有限。只有用途廣泛發明背后的技術才被稱為「通用技術」,它們可能會取代其他技術,為各種替代性產品的出現創造機會,其他產品和服務只有在這些通用技術出現后纔可能存在。通用技術之所以具有巨大的變革性,原因在於它的影響絕不侷限於任何一個領域。20世紀初的一項通用技術的關鍵發明——汽車,它迫使城市環境發生改變,使得城市發生巨大變化。

如今,我們正在見證計算、能源、生物、製造這4個領域的多項突破性技術產生的影響。每個領域的新興技術都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得到應用。不斷增長的算力似乎有着無窮無盡的用途。基因工程可能用來培育微生物、為智能手機制造新的屏幕、幫助我們研製效果更好的藥物。利用3D打印機,我們能夠得到從精密汽車零件到人體器官等一切東西。隨着創新技術的相互作用,它們改變了許多經濟領域。智能手機已經取代了許多其他消費設備,包括隨身聽、計算器、日記、手錶和街道地圖。隨着智能手機的興起,相機的銷量大幅下滑,人們的購物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這就是通用技術的力量,它們的影響不可阻擋地從一個地區擴展到另一個地區,改變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指數時代的通用技術纔剛剛開始出現。我們已經見證了個人計算機、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崛起,尚未經歷超級廉價的能源、生物工程、3D打印和其他許多尚不成熟以及尚處於萌芽階段的技術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影響。由此可見,摩爾定律是一個社會事實,是由行業決定的。到目前為止,它對技術變革的描述是恰當的,但至少它還不足以解釋技術為什麼會不斷進步。

更好的方法是找到技術變革法則,那就是萊特定律。該定律由航空工程師西奧多·萊特提出。萊特分析了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飛機的製造成本,他注意到製造成本似乎按照某種模式在下降。製造的飛機越多,意味着工程師、機械師和設計師必須組裝更多的機身,每一架飛機的成本也就越低。也就是,單位產量每增加一倍,成本就會以恆定的百分比下降。下降的確切程度取決於具體工程。當工程師完善整個過程時,這里的一個小創新和那里的一個小創新就會推動效率的快速提高。

萊特定律成立的關鍵是產品數量的增加。更大的需求會推動流程的改進,反過來又降低了成本,而降低成本又帶來了更大的需求。萊特定律將進步與生產數量聯繫起來,認為每增加一倍的產量,產品的單位成本就會下降20%。如果產量每兩年翻一番,成本每兩年就會下降20%。如果產量每年翻一番,成本每年就會下降20%。這樣就意味着萊特定律比摩爾定律更有説服力。兩者都描述了技術的成本呈指數型遞減這一趨勢,但有很多場景無法用摩爾定律解釋,而萊特定律則可以解釋。萊特定律已經成功預測了鋰離子電池成本的下降。

不僅僅是電池價格,萊特定律也比摩爾定律更準確地描述了硅片價格的變化趨勢。萊特定律之所以具有新的影響力,更大的原因在於經濟規模。萊特定律描述了技術進步是如何以其自身的勢頭發展的:我們製造的東西越多,市場需求就越大,所以需要製造更多產品。因此,從本質上講,萊特定律推動我們進入呈指數型增長的未來。

回報率按比例遞增的時代

傳統企業依賴昨天的成功模式。這種策略的潛在假設是,明天可能會有一點變化,但變化不會太明顯。這種線性思維背后的假設是,變化的發生是以幾十年而不是幾個月為單位的,這種假設在過去可能行得通,但現在行不通了。而像亞馬遜這樣的指數型組織則洞察了指數時代的本質,那就是「變革的步伐正在加快;能夠駕馭新時代技術的公司將騰飛,而那些跟不上步伐的公司則會以驚人的速度被摧毀。」這兩者之間的分歧就是所謂的「指數鴻溝」。

能夠理解算力的這種通貨緊縮併爲之做好計劃的組織,在指數時代就會佔據有利位置。亞馬遜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趨勢,並因此成為歷史上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優步、阿里巴巴、TikTok,許多新興的數字巨頭都走上類似的道路。緊隨其后的是那些瞭解如何將流程應用於其他領域的公司。特斯拉的決策者知道,電動汽車價格的下降趨勢可能是一條指數曲線,因此發起了電動汽車革命。

那些未能適應技術的指數型變革的公司,比如很多報紙出版公司,存活下來的可能性很小。柯達很早就開發了一系列數碼相機,事實上,它是第一批進入市場的。該公司甚至意識到了互聯網的力量,並於2001年收購了一家照片分享網站。膠片相機市場在20世紀90年代末達到繁榮的頂峰。在科技的推動下,世界向前發展了,但柯達並沒有向前發展。結果是,這家公司陷入了困境,最終在2012年宣佈破產。

更具技術思維的組織也會出現反應迟鈍的情況。微軟是歷史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活力的公司之一,但它也曾被變革的步伐打得措手不及。20世紀90年代中期,微軟才后知后覺地發現互聯網是一個技術顛覆者。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里,微軟在互聯網領域始終是一個實力較弱的參與者。2007年,面對 iPhone 的發佈,微軟又一次錯失良機。直到薩蒂亞·納德拉成功地利用21世紀第一個10年的又一次技術轉變——企業雲計算服務的興起,微軟才重新成為全球最具價值和創新力的公司之一。

在傳統企業里,隨着公司規模的擴大,它們往往變得複雜而難以為繼。對已經穩固的大公司來説,擴大規模的成本越來越高。由於規模決定了其優勢和劣勢,競爭對手或許能夠撼動市場領跑者的優勢地位。在一個又一個行業中,人們可以感受到規模增長帶來的阻礙。這導致了邊際收益遞減的現象:公司投資的每一美元帶來的收益呈遞減趨勢。公司通常會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但不能太高,40%的市場份額已經差不多了。在製藥行業,頂尖公司可能佔有40%的市場份額。在食品雜貨領域,樂購2019年的市場份額為25%。2020年,在英國沒有一家制造商的市場份額超過12%。在電視行業,三星以18%的市場份額引領全球市場。即使是可口可樂,也僅僅佔據40%的市場份額。

而在指數時代,谷歌在美國搜索市場佔有率為80%,在英國為85%,在巴西為90%。在智能手機市場,全球有80%的手機安裝了安卓系統,剩下的絕大多數手機都安裝了蘋果的iOS系統。在美國,超過85%的青少年擁有一部iPhone手機。在網絡廣告方面,臉書和谷歌這兩家公司的廣告支出佔全球總廣告支出的90%以上。在出租車行業,優步在2020年佔據了美國共享出行市場71%的份額。

指數型技術似乎給企業注入一種力量,使它們能夠對抗阻礙前幾代企業發展的「地心引力」。經濟學家稱這種新型公司為「超級明星公司」。超級明星公司的迅速崛起,似乎沒有受到阻礙傳統公司發展的力量的影響。它們主導了已經存在的市場,並開創了以前不存在的市場,而且變得越來越龐大,統治着一個又一個的市場。

2015年,世界前50強公司的銷售額佔世界500強公司的銷售額近50%,而在1975年這一比例僅約為42%。大約10%的全球上市公司創造的利潤佔據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的80%。換句話説,一個行業越是數據化,越依賴摩爾定律的邏輯,也就越容易出現超級明星公司。這就是典型的「贏家通吃」,最好的公司和最差的公司之間的差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

激發超級明星公司崛起的驅動力量有三:網絡效應、平臺商業模式和無形資產。其中網絡效應至關重要,一旦一家公司贏得了客户,它就會呈現指數型增長,將所有競爭對手甩在身后。指數時代的超級明星公司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經濟邏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蘋果、谷歌、微軟、英偉達、臉書、騰訊、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等都是指數時代的公司。這些公司打破了規模收益遞減這一基本商業法則,學會了擺脫曾經限制公司規模的「萬有引力定律」的束縛。對超級明星公司來説,它們的投資回報隨着公司的壯大而增長。於是,我們首次進入了回報率按比例遞增的時代。不斷增長的規模回報不僅重塑了商業,重塑了文化,也在更大範圍內重塑了社會。 

(作者為資深專業投資人士)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