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侃天下|「電報」創始人在法國被捕,幕后黑手是美國?

2024-08-27 18:57

轉自:侃天下

社交媒體「電報」(Telegram)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帕維爾·杜羅夫8月24日晚在法國被捕。法國司法機構稱,杜羅夫涉嫌一系列犯罪,包括可能關聯恐怖主義、販毒、欺詐、洗錢以及「電報」公司拒絕與法國政府合作。然而,相關人士認為,杜羅夫被捕的背后有美國的指使和操縱。

「電報」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帕維爾·杜羅夫(資料圖) 「電報」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帕維爾·杜羅夫(資料圖)

降落巴黎「是個謎」

據法國媒體報道,8月24日晚,社交媒體「電報」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杜羅夫在巴黎近郊的布爾歇機場被捕,當時他乘坐私人飛機從阿塞拜疆飛抵法國。報道稱,法國相關部門正在調查「電報」平臺上詐騙、販毒、有組織犯罪、兒童色情、宣揚恐怖主義等不法行為,杜羅夫被指沒有采取相應措施遏制這些行為。作為法國多個犯罪調查部門的協調方,法國內政部下屬的「未成年人辦公室」對杜羅夫發出了通緝令,但此前並未對外公佈。法國記者西里爾·阿穆爾斯基表示,杜羅夫在法國將面臨最高20年監禁。

現年39歲的杜羅夫出生於俄羅斯,擁有俄羅斯、法國、阿聯酋等國國籍。他在2013年創辦社交媒體平臺「電報」,2014年離開俄羅斯,2017年移居阿聯酋迪拜並將「電報」總部遷至那里。2021年,杜羅夫獲得法國國籍。

帕維爾·杜羅夫(資料圖) 帕維爾·杜羅夫(資料圖)

然而,相關人士認為,逮捕杜羅夫有政治動機,可能是獲取「電報」用户信息的一種手段。俄羅斯軍事觀察員弗拉德·什萊普琴科猜測,逮捕杜羅夫是西方「爲了奪取具有戰略意義的通信系統的控制權」,這是對俄羅斯軍事安全的直接威脅。

作為社交媒體平臺,「電報」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俄羅斯、烏克蘭以及其他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目前有約9億用户,在歐洲月活量4000多萬。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后,俄烏雙方都把「電報」作為信息發佈的主要渠道,一些分析師把這一平臺稱為「線上戰場」。然而,杜羅夫認為「電報」是「中立平臺」,不受地緣政治影響。

法國媒體稱,杜羅夫本人知道已被法國通緝,但他還是決定前往巴黎,讓調查人員感到吃驚。杜羅夫的前新聞祕書格奧爾基·洛布什金告訴《今日俄羅斯》,杜羅夫很可能不知道有逮捕令,或者自認為「電報」遵守了法國法律,不會有嚴重麻煩。「他為什麼無視自己的安全,決定在巴黎降落,這一直是個謎。」 洛布什金説,「杜羅夫始終表現出相當謹慎的態度,他多次表示沒有必要去坐牢。」

福克斯新聞前主持人塔克·卡爾森 (資料圖) 福克斯新聞前主持人塔克·卡爾森 (資料圖)

來自美國的「襲擊」

洛布什金稱,逮捕杜羅夫的命令可能來自華盛頓。「我認為,這次突擊逮捕的命令既不是來自歐盟,也不是來自法國,很可能是來自美國的‘襲擊’,美國一直在追捕杜羅夫,他也一直在談論這件事。」洛布什金説。

洛布什金表示,杜羅夫今年4月在接受美國著名記者、福克斯新聞原主持人塔克·卡爾森採訪時稱,「電報」引起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關注,后者曾向他了解該平臺的情況,還試圖祕密招募「電報」的技術人員,在應用程序中安裝一個「后門」,目的是監視平臺用戶數據庫。「我認為,根本原因就在這里,所以討論法國逮捕他的意圖毫無意義,因為可能法國在這里根本不起任何決定性作用。」洛布什金説。

文件共享網站Megaupload和Mega的創始人金姆·多特康姆質疑,杜羅夫被捕是由美國政府協調的。多特康姆在社交平臺X(原推特)上發文:「令人憤慨。這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持久戰。鑑於這些指控的規模、數量和方式,我毫不懷疑美國政府正在協調此事。只有不正常的美國司法部纔會使用如此骯髒的法律手段。」多特康姆曾遭美國司法部指控,經歷了12年的法律訴訟,將被引渡到美國。

多特康姆(資料圖) 多特康姆(資料圖)

俄羅斯安全互聯網聯盟負責人葉卡捷琳娜·米祖麗娜也認為,杜羅夫在法國被捕是應美國的要求。她在「電報」個人頻道上寫道:「我很早以前就認為,‘電報’掌門人在俄羅斯境外很危險,隨時可能被逮捕,之前在美國的要求下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我本來以為,沒有人動他是因為他與西方情報部門可能有合作,但最近的新聞表明,一切似乎不太一樣。」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議員、預備役少將列昂尼德·伊夫列夫表示,杜羅夫被捕與西方特工部門希望獲取「電報」密鑰和加密方法有關,目的是解密包括軍事通信在內的加密通信,這對北約尤為重要。伊夫列夫説:「‘電報’被積極用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和高級官員通信。現在,法國特工部門將從‘電報’中獲取杜羅夫的密鑰和密碼,以便北約可以訪問封閉的通信,包括軍事通信。」

俄國家杜馬安全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尤里·阿福寧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説,杜羅夫在法國被捕表明,西方精英希望將「電報」變成一個可控的工具,就像YouTube和「臉書」一樣。什萊普琴科猜測,逮捕杜羅夫是西方「爲了奪取具有戰略意義的通信系統的控制權」,這是對俄軍事安全的直接威脅。

埃隆·馬斯克(資料圖) 埃隆·馬斯克(資料圖)

下一個是馬斯克?

巴黎檢察官辦公室新聞處告訴俄羅斯衞星通訊社,偵辦中的杜羅夫案件涉及12項罪名,其中大部分是網絡犯罪。法國媒體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經審訊,法國執法人員釋放了杜羅夫的保鏢和助理,而他本人仍然在押。俄羅斯方面表示,已要求法方解釋逮捕杜羅夫的原因,但法方以杜羅夫擁有法國國籍為由拒絕溝通。

此外,阿聯酋外交部通過阿聯酋通訊社發佈聲明稱,「阿聯酋正在密切關注被法國拘捕的本國公民杜羅夫的案件。(阿聯酋)向法國政府提出要求,立即向他提供所有必要的領事服務。」

社交媒體平臺X的擁有者埃隆·馬斯克呼籲法國釋放杜羅夫。馬斯克發文説:「這是2030年的歐洲,你可能因為喜歡一個表情包被處決。」馬斯克不排除在杜羅夫被捕的背景下,有人對他擁有的社交媒體X採取措施。杜羅夫被捕后,美國商人維維克·拉馬斯瓦米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稱:「今天是‘電報’,明天就是X。」

意大利副總理、極右翼政黨聯盟黨領導人馬泰奧·薩爾維尼在社交媒體「臉書」上發文説:「下一個被迫閉嘴的是誰?埃隆·馬斯克?」法國「愛國者」黨領導人弗洛里安·菲利波在社交媒體X上發表評論稱:「今天杜羅夫在法國被逮捕,還將面臨最高20年監禁,那麼明天(馬斯克)到達法國,他也將會因為不遵守歐洲《數字服務法》的審查制度而被送進監獄。法國政府正在向全世界展示其蠻橫的嘴臉!」

Rumble創始人克里斯·帕夫洛夫斯基(資料圖) Rumble創始人克里斯·帕夫洛夫斯基(資料圖)

杜羅夫「失算了」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分析師拉里·約翰遜向俄羅斯衞星通訊社表示,法國政府想指控杜羅夫犯有恐怖主義罪名,因為他拒絕審查「電報」上的一些頻道。「‘電報’是為數不多的真正允許傳播批評西方政策信息的資源之一,」約翰遜説,「他(杜羅夫)被認為是馬克龍朋友的時代過去了,因為這種形式的逮捕不可能在法國總統不知情和不批准的情況下發生。」

視頻分享平臺Rumble創始人克里斯·帕夫洛夫斯基發文稱:「Rumble也曾收到過法國的威脅,現在他們拘捕了杜羅夫,越過了‘紅線’。」在杜羅夫被捕后,帕夫洛夫斯基離開了歐洲。

美國中情局前技術分析員愛德華·斯諾登表示,對法國總統馬克龍淪落到「劫持人質」的地步感到悲哀。斯諾登在社交媒體平臺X發文稱,逮捕杜羅夫不僅有損法國的尊嚴,也有損整個世界的尊嚴。

而馬克龍否認拘留杜羅夫是政治決定。他8月26日在社交媒體X上表示,法國「堅定地致力於言論和通信自由」。對此,帕夫洛夫斯基駁斥稱,馬克龍的聲明是謊言。2022年11月,Rumble曾拒絕法國提出的停止播放俄羅斯媒體的要求,並因此不得不關閉其在法國的網站。

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資料圖) 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資料圖)

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在其「電報」賬號發文稱,杜羅夫認為他最大的問題是俄羅斯,於是他離開了祖國,想成為一個「全球公民」,但他失算了。梅德韋傑夫表示:「對於所有我們現在共同的敵人來説,他(杜羅夫)是俄羅斯人,因此是不可預測且危險的,(他)不是馬斯克,也不是扎克伯格(順便説一句,他們還積極與美國聯邦調查局合作)。」

卡爾森則調侃道:「當俄羅斯政府試圖控制他(杜羅夫)的社交媒體公司時,杜羅夫離開了俄羅斯。但最終不是普京逮捕了他,而是一個西方國家,一個拜登政府的盟友和熱情的北約成員,把他關了起來。」

2018年,因「電報」公司拒絕向俄羅斯通信監管局提供用於打擊網絡匿名犯罪的加密密鑰,莫斯科一家法院曾裁決限制「電報」在俄境內的服務。當時,28個西方非政府組織譴責這一裁決,呼籲歐盟、美國等抵制俄方的舉措。

杜羅夫在法國被捕后,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8月25日表示,由於加密系統技術參數的問題,很多國家都對「電報」平臺提出過法律訴訟,但杜羅夫一直是自由的,且在繼續發展自己的社交平臺。她在「電報」上發文説:「你們怎麼看?這次它們(非政府組織)是會向巴黎發出呼籲,要求釋放杜羅夫,還是把話爛在肚子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户端記者 趙世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