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陝西文創「闖」出新高度

2024-08-29 08:03

轉自:陝西日報

「絨饃饃」特寫。

遊客在欣賞毛絨文創「獸西西」系列產品。 本稿照片均由本報記者 柏樺攝

遊客在欣賞毛絨文創「獸西西」系列產品。 本稿照片均由本報記者 柏樺攝

「西安地鐵六號線誰拿了我的肉!」「你的肉已經到青島啦……」近日,一則尋「肉」啟事的短視頻火爆全網,數萬網友紛紛在評論區接梗「破案」,將陝西文創「絨饃饃」推上熱搜,推動「絨饃饃」持續大賣。

同樣火熱的還有亮相首屆中國新疆民間藝術季全國文創展會的眾多陝西文創產品。以博物館館藏文物為元素設計的葡萄花鳥紋香囊、鑲金獸首瑪瑙杯毛絨掛件,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陶淘樂園冰箱貼等文創產品讓現場觀眾愛不釋手。

近年來,陝西文創不斷推陳出新,從實物產品到數實結合產品,以靈動寫意的設計語言和持續擴充創新的技術手段,展現三秦大地燦爛的歷史文化,彰顯陝西文創產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文創大火:「絨」化一座城

8月21日下午6時,位於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大相文博銷售門店前,等待購買「絨饃饃」的隊伍大擺長龍。門店櫃檯里,店員接過購物小票,詢問了顧客的喜好后便迅速從鍋中撈起一塊「肉」,澆汁、剁肉、夾饃、裝袋,一套行雲流水的動作后,一個新鮮出爐的「肉夾饃」便遞到了顧客手里。在體驗了自己的「絨饃饃」的製作流程后,廣州遊客林女士直呼:「太讚了,情緒價值拉滿!」

「‘絨饃饃’從設計到推出用了將近一年。今年6月中旬推出后,真實的製作環節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專程前來體驗。目前,‘絨饃饃’每天銷量幾千個,依然供不應求。」談到「絨饃饃」的設計靈感,大相文博聯合創始人陳加晉告訴記者,「西安被稱為碳水之都,肉夾饃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創作之初,我們就提出‘絨化碳水’的概念,希望能以毛絨玩具的形式展示陝西的飲食文化。」

作為西安本土文創公司,大相文博推出的「塔舅」「唐菓兒」「秦驍勇」等文創IP,都是從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元素切入並賦予其現實生活的審美,最終提煉出的獨特IP形象。陳加晉介紹,目前,「絨饃饃」系列的抱枕、卡包、懶人沙發等已投入生產,「絨化」版「涼皮」也已經在設計當中,不久也將和消費者見面。

今年以來,被「絨化」的不僅有陝西美食,還有陝西文物。其中,以館藏文物「鎮墓陶獸」為原型的「獸西西」系列,作為西安博物院的首批毛絨文創之一,自6月推出后便以醜萌的外形火速「出圈」,深受消費者喜愛。西安城牆景區上新的「牆牆揹包」,賦予西安城牆「萌萌噠」的大眼睛和可愛的小心機,甚至貼心地以掛件的形式附贈了西安城牆上的「紅燈籠」。西安博物院新推出的毛絨玩偶「小雁塔」,更是和以大雁塔為原型的「塔寶」「塔舅」一起,成為中國塔文化展示傳播的「代言人」。

除了毛絨類文創,非遺文創也有着自己的故事。形象生動的四象工藝品、擁有身體的漢代人面瓦當……在西安碑林彩塑非遺傳承人王麗手中,這些以文物為原型且獨具匠心的泥塑作品,不僅是非遺製作技藝展示的載體,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載體。陝西本土奶茶品牌「茶話弄」推出的「大秦·書簡」文創產品,將秦文化與陝西特色非遺茯茶相結合,讓茯茶以「秦半兩」「秦·跪射俑」等形象被更多人看見,秦文化以伴手禮的形式被更多人瞭解。

文創產品不再是簡單的形象復刻,而是歷史文化更形象、更立體的展示和文化創意的更新迭代。這些藴含傳統文化元素、彰顯東方美學意藴的產品讓人們清晰地認識到,文創的根基就是文化。

數字賦能:眺望文創未來

除了實物文創,數實結合已成為文創產業的新趨勢。西安博物院全新推出的「數字水」,就將數字技術和富硒水「玩」出了新花樣。

「數字水」瓶身的標籤上醒目地標註着「請撕開我」幾個字。撕開標籤,掃描二維碼,一款名為《寶箱記》的小遊戲便會帶你進入文物的世界。尋寶、做任務、通關,不知不覺間,50件館藏文物逐一和玩家見面,關於這些文物的知識也以這種有趣的方式被玩家知曉。

一邊喝水、一邊學知識,3.5元的售價讓這款水成為西安博物院水吧和自助售賣機里最「火」的商品。「想要通過文創講好文物故事,必須不斷創新。在與科技相融合的同時和市場接軌,創作出更受當代年輕人歡迎的文創產品,滿足年輕羣體的內心需求,是文創創新的必經之路。」西安博物院文創部主任祁曉東介紹,僅今年上半年,西安博物院就已開發推出文創產品10個系列113種單品。

爲了給觀眾提供更豐富的參觀體驗,8月1日,西安博物院在館內增設了「氣象長安」沉浸式環幕影院,讓觀眾在360度環形屏幕中領略萬國來朝、曲江踏春、上元燈會等盛唐景象。置身其中,目之所及皆是壯觀的長安街景。隨着畫面的變化,觀眾讚歎聲不斷。「后續,我們還將推出元宇宙虛擬數字體驗空間,以館藏文物為主線創作故事化的體驗場景,讓觀眾在更加震撼的視聽感受中認識文物、瞭解歷史。」祁曉東説。

如今,數字技術已經融入文化產品生產過程全鏈條。雨后春筍般涌現的數字文創產品和項目打通了產品與服務、現實與虛擬的界限,在更大範圍內實現了文化創意的「賦形」與傳播。

從以館藏文物為原型設計的數實藝術品「嫦娥玉兔鏡」,到足不出戶實現線上逛館的大唐西市數字博物館,自「元宇宙」「數字藏品」興起之初,大唐西市博物館便開始深研「數字+文創」領域。大唐西市自主研發建設的版權及藝術品登記交易區塊鏈——大唐鏈,作為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構建起完整的數字版權生態系統,為文化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了活力。8月19日,陝西曆史博物館入駐數字文博大平臺「山海」APP並簽約「博物館數智聯盟」,通過探索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加速推進博物館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文創產業的發展程度,反映了一個地方的文化創造活力。

不斷提高本土文創設計、開發、運營能力,陝西文創企業及相關工作者將陝西曆史文化、藝術人文價值轉換成商業價值,推出更多內涵豐富、形式新穎的文創產品,以數字技術賦能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與各行各業相融合的「文創+」新業態。陝西文創產業發展未來可期!(記者 柏樺 實習生 張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