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上半年營收642億元!東航內部整合動作頻頻:註銷一二三航,增資上海航空

2024-09-01 12:09

(王瀟雨 攝影) (王瀟雨 攝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瀟雨 北京報道

國有「三大航」之一的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航」)於8月31日發佈了2024年上半年財務報告,財報數據顯示,東航期內實現營業收入641.99億元,同比增長29.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27.6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虧損29.67億元。

相比一個多月前業績預告給出的與最終報告相差不大的數據,東航在資產騰挪方面的諸多動向則更令人關注,其中之一就是更名僅僅四年多的全資子公司,也是作為東航運營國產民機平臺的一二三航空有限公司(下稱「一二三航」)走向了終點。

一二三航謝幕

東航在8月31日發佈公告,宣佈將「吸收合併下屬全資子公司一二三航,本次吸收合併完成后,公司作為吸收合併方將承繼一二三航的全部資產、業務、債權債務及其他一切權利和義務,並存續經營;一二三航作為被吸收合併方將被依法註銷登記。」

在公告中,東航方面表示此次調整是「為進一步優化公司管理架構,縮短管理鏈條,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而作為東航目前運營國產支線噴氣式客機ARJ21的核心平臺,一二三航旗下的將ARJ21機隊將會被「納入公司大機隊統一運行,統籌生產組織」。

一二三航前身是2008年成立的東方公務航空,2014年開始租賃並運營兩架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生產的Legacy 650公務機。2020年2月26日更名為一二三航。

根據東航在一二三航成立時的説法,新公司將「主要運營ARJ21、C919等飛機,秉持干支結合,立足長三角、服務沿海、輻射周邊的發展目標,通過引進ARJ21、C919等國產飛機的契機,以運營國產商用飛機為主體,結合現有公務機業務,推動公共航空和公務航空‘兩翼齊飛’,打造‘干支’結合的運輸產品,逐步做優、做大,形成全產業、全服務、方便、快捷的航空服務網絡,豐富東航運營品牌。」

根據東航2024年上半年財報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一二三航旗下有24架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商飛」)製造的ARJ21-700支線客機,其中15架為自有,9架為融資租賃。一二三航空ARJ21機隊平均機齡只有1.7年,其中7架為今年上半年接收。

《華夏時報》記者8月28日在參觀中國商飛位於上海浦東的總裝線時,在ARJ21的總裝車間看到還有已經噴塗了一二三航垂尾的新飛機正在總裝過程中。

東航2019年與中國商飛簽訂協議,採購了35架ARJ21-700飛機,按照當時公佈的協議,這批飛機將在2020年至2024年交付,這也意味着尚未交付的飛機很可能將改頭換面身披東航塗裝。

一位接近東航的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早在幾個月之前就聽説一二三航將會被註銷的消息,當時還有一些其他説法,比如公司還將保留運營資質,只是將資產全部在東航內部流轉出去,但最終還是這個結果,也不算意外。」

按照東航在一二三航更名時的説法,命名源自於中華傳統文化對自然規律的哲學思辨。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味着萬事萬物皆有無限的可能,萬事萬物一定要遵循規律。但這家承載着諸多使命的公司存在僅僅四年多便成為歷史,也從一個方面體現了「萬事萬物皆有無限的可能」這一客觀規律。

「從東航最初的想法來看其實也能理解,國產民機投入商用初期難免會暴露一些問題,爲了不影響自己的品牌形象建立一個專門的平臺來運營,但從東航首架C919沒有放在一二三航來運營這個情況來看,一二三航可能從那時候就註定了今天這個命運。」一位供職于飛機制造商的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東航上半年財報顯示,一二三航上半年營收2.75億元,雖然同比增長達到21.68%,但淨利潤卻是-2.73億元。

重整上航

同樣是在8月31日,東航另一份公告或許也將改變旗下另一家子公司的命運,這就是在2010年被東航以換股吸收合併的上海航空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航空」)。

東航公告顯示,為增強上海航空的資本實力,滿足其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公司擬以貨幣方式向上海航空增資人民幣45億元,完成增資后,上海航空的註冊資本將為人民幣 100億元。

上海航空目前是東航的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5億元,主要經營國內(含港澳臺)、國際航空客貨運輸業務。

成立於1985年的上海航空曾經是上海市屬企業,作為一家地處「好碼頭」的地方航空企業,上海航空在被東航兼併之前曾經是國內頗具競爭力地方航司之一,2007年就與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加入了星空聯盟,是中國最早一批加入國際航空聯盟的航司之一。

在與東航聯合重組之后,上海航空提出了以「立足上海、服務上海」為發展原則,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區域做厚主干航線、打造精品特色航線的運營思路。

東航在公告中表示,對上海航空增資,有利於降低其資產負債率,提升上海航空品牌價值和資源獲取能力,致力於成為公司旗下的「全服務、區域型、有特色」航空公司,

東航上半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上海航空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1.82億元,同比增長34.63%,實現淨利潤-1.63 億元,去年同期為-9.71 億元;旅客運輸周轉量為11,366.03 百萬客公里,同比增長56.98%,承運旅客705.84萬人次,同比增長40.92%。

東航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上海航空共運營B737系列和B787機型飛機合計85架。

此次增資上海航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東航對這個相對顯得很獨立的全資子公司未來發展走向的一種重新定位。

此前,東航曾經發公告宣佈《上海航空有限公司發展定位相關方案》經董事會審議通過,這份全新的規劃提出,要把上海航空打造成以上海為核心主基地,繼續保持現行「全服務」運營模式,通過構建與上海有緊密聯繫的國內外航線網絡、打造具有個性化的服務產品、激發品牌價值,致力於成為東航旗下有鮮明特徵和獨特韻味的「全服務、區域型、有特色」航空公司。

考慮到日前,中國民航局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關於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打造2至3家世界級超級航空承運人,加快推進「3+7+N」國際航空樞紐功能體系建設,其中就包括強化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航空樞紐全方位門户複合型功能,提升成都、深圳、重慶、昆明、西安、烏魯木齊、哈爾濱等7個國際航空樞紐區位門户複合型功能。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國內航司之間以及樞紐機場之間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如何用好手中的資源,尤其是優勢資源就成為航空公司能否佔得先機的關鍵。這恐怕也是東航願意大手筆投資多年以來發展速度並不如預期的上海航空一個重要因素。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