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鉅虧下艱難轉型,OpenAI變CloseAI?奧特曼或計劃IPO上市

2024-09-05 10:16

文章轉載於新智元

雖然ChatGPT用户數量猛增,,但OpenAI依舊沒有走出去年「宮鬥」風波的陰影。

自從創始成員Ilya Sutskever辭職,,。

最初的11名聯合創始人中,只有奧特曼和波蘭計算機科學家Wojciech Zaremba仍在OpenAI任職。

與此同時,董事會新增7名成員,其中包括,以及。

公司高層也在「換血」,先后聘請Nextdoor前CEO Sarah Friar、Facebook產品副總裁Kevin Weil、資深的虛假信息調查員Ben Nimmo和曾任Facebook應用機器學習工程總監的Joaquin Candela加入。(下圖由左至右)

Sarah Friar將成為新任CFO,Kevin Weil則是首席產品官。

Ben Nimmo曾在Facebook領導對抗欺騙性社交媒體活動的運動,Joaquin Candela曾負責監督Facebook減少人工智能風險,他們目前在OpenAI負責類似的工作。

此外,克林頓白宮資深人士、曾在Airbnb擔任高管的Chris Lehane也將在今年加入OpenAI,擔任全球政策負責人。

OpenAI的首席戰略官Jason Kwon表示「這種人員的增減變化是很常見的——但我們是在聚光燈下…一切都被放大檢視。」

但這一切變動的背后,也許不止於正常的人員流動或奧特曼的「奪權」企圖,更重要的是,OpenAI正在經歷一場結構和公司定位的轉型。

1

艱難轉型營利公司

對20多名現任/前任OpenAI員工及董事會成員的採訪顯示,這一轉型過程相當艱難。

儘管有新的員工和高管不斷湧入,早期員工仍在繼續離職。快速增長也無法解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OpenAI究竟應該是什麼?

是為人類利益而創建的尖端人工智能實驗室,還是致力於盈利的行業巨頭?

前者是OpenAI的成立初衷,后者則是它目前正在走向的方向。

如今,OpenAI擁有超過1700名員工,其中80%是在2022年11月ChatGPT發佈后加入的。

人事方面,奧特曼和其他領導人負責高管招聘,而新任董事會主席、前Facebook高管Bret Taylor則負責監督董事會的擴張。

Taylor在給《紐約時報》的聲明中寫道「雖然初創公司在影響力增長的過程中必須自然地演變和適應,但我們認識到,OpenAI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進行轉型。」

自從作為非營利研究實驗室成立以來,OpenAI一直在為其使命爭論不休。

2018年,。

2022年初,包括Dario Amodei在內的一羣研究人員擔心OpenAI在商業力量的推動下,將沒有準備好護欄的技術推向市場,因此離開併成立了競爭對手Anthropic。

去年年底發動「宮鬥」的Helen Toner和Ilya Sutskever也是出於類似的的擔憂。

總體而言,驅動OpenAI前進的是兩股很難兼容的力量。

一方面就是是資金和盈利。根據知情人士透露,ChatGPT每周有超過2億用户,是九個月前的兩倍。

如今OpenAI年收入已超過20億美元,但The Information給他們算了一筆賬——。

目前,OpenAI正在考慮對結構做出重大調整,以尋求更多投資,這可能是最近新一輪融資討論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是研究人員們對AGI的擔憂,包括一些OpenAI員工。他們認為這些技術可能助長虛假信息傳播、引發網絡攻擊甚至毀滅人類。

最近離開公司的研究員William Saunders表示,「我仍然擔心OpenAI和其他人工智能公司沒有充分的計劃,來管理好籌集的數十億美元,以及構建AGI和ASI所帶來的風險。」

將前陸軍上將Paul M. Nakasone聘為董事會成員,就是OpenAI做出的安全舉措之一。他最近被問到,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新手,他自己所進入的環境有何看法。

Nakasone在電話採訪中自信滿滿地表示,「人工智能領域的新手?我可不是新手。我曾經領導過國家安全局,我處理這些事情已經多年了。」

AI技術模糊的安全邊界和社會影響、開放與封閉之爭,都在持續;實現AGI的使命像掛在天上的月亮,但拉投資、爭利潤又是不可或缺的「六便士」。

AI時代關於技術理想和商業現實的一切權衡,幾乎都可以在OpenAI這家公司上看到縮影。

首席戰略官Jason Kwon做出了很好的概括——「擴大公司規模確實很難。你必須一直做出權衡取捨的決策,而有些人可能不喜歡這些決策。事情的確變得更加複雜了。」

1

OpenAI亟需一個IPO?

即將轉型為盈利公司的「CloseAI」最終是否會選擇上市?

The Information最新發表的一篇文章認為,IPO(首次公開募股)正是OpenAI所需要的。

上市過程相當繁瑣、複雜且昂貴,包括聘請專門的律師、應對審查、與證券交易委員會打交道等一系列操作。

許多精英公司都儘可能推迟上市,但原因各有不同。

要麼發展出了足夠的盈利能力,足以自己回購員工的股份(Stripe);要麼能夠輕松吸引私人資本(如Databricks),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如SpaceX)。

這些因素可以讓公司兑現對持股員工和投資者的收益承諾,因此以上3家公司,加上設計軟件公司Canva,都沒有任何尋求上市的跡象。

那麼問題來了:OpenAI是否符合上述條件之一?

考慮到他們最近正在和,分析過程就顯得更加複雜。

即便如此,這篇文章的作者依舊認為OpenAI需要上市,依據包括以下幾點:

- OpenAI目前和將來都需要大量資金

每年50億美金的虧損似乎很難逆轉,因為雲服務、培訓費用和員工成本不太可能下降;而且,不像Stripe或SpaceX,OpenAI短期內不太可能產生現金流,其毛利率(通常是最終盈利水平的先導指標)可能遠低於Databricks。

- OpenAI獲得私人資本的能力似乎有限

我們不知道現有投資者Thrive Capital為何剛剛以860億美元回購了員工股票后又要進行一輪融資,以及融資的內部細節,但這些「內部輪次」通常表明,聰明的投資者並沒有爭先恐后地以這個價格投資公司。

- 目前,OpenAI潛在IPO有一個明顯的障礙

這家公司目前結構複雜,是一個擁有營利部門的非營利實體,因此上市之前需要重組。

奧特曼可能想將OpenAI改造為公共利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operation, PBC),包括Warby Parker和Allbirds在內的幾家公司都已經以這種身份上市。

6月,OpenAI聘請Sarah Friar擔任CFO,這一任命頗有深意,因為Friar曾作為CFO帶領支付公司Square上市;之后又作為CEO領導Nextdoor上市。

可以預見的是,OpenAI上市之前有很多工作——審計、預測和結構變更等,而Friar將是完成這些工作的合適人選。

結合上述原因,作者表示,OpenAI在未來幾年內上市的可能性比人們意識到的要高。它需要資金而,成為上市公司是獲得資金的最佳途徑。

數百萬人都在用AI助手,但並不全是自願的

根據外媒此前的報道,截至8月初,Meta Platforms的AI助手每天至少有4000萬活躍用户,每月使用人數達到了4億。

與此同時,ChatGPT每周有超過2億用户,是一年前的兩倍。

谷歌尚未披露其Gemini聊天機器人的用户數量,只是表示已將其內置於自家的六個產品(如 Gmail)中,這些產品總共有數十億用户;Similarweb 估計,Gemini網站在7月有2.714億訪問者。

然而,比用户數量更有意義的是,有多少人在嘗試這些不同的產品時從中獲得了收益,並且還會再次使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Meta的日活和月活用户比例看起來並不那麼樂觀。

存在一種可能性,即一些用户只是無意中使用了AI助手,因為Meta直接通過搜索欄將這項功能添加到了app中。

參考資料:

https://www.techtarget.com/searchenterpriseai/definition/OpenAI

https://newsletter.pragmaticengineer.com/p/what-is-openai

https://www.nytimes.com/2024/09/03/technology/openai-chatgpt-revenue.html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why-openai-needs-an-ipo?rc=epv9gi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