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賣豪華車,開始虧錢了?

2024-09-07 21:20

激烈的價格競爭擠壓了汽車經銷商的利潤空間,讓相關市場參與者在經營和財務方面承受巨大

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正在令汽車經銷商的日子變得艱難,就連一些豪華車的經銷商,也陷入虧損境地。

萬得(Wind)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六家A股汽車經銷商公司(含已退市的廣匯汽車,下同)中,四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兩家公司虧損。其中,作為中國最具規模的豪華乘用車經銷與服務集團的廣匯汽車(600297.SH),因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其股票於2024年8月28日終止上市,上半年公司預虧超5億元。

數據來源:萬得

數據來源:萬得

同期,港股六家豪華車經銷商,歸母淨利潤同比跌幅均超四成。其中,四家公司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即淨利潤減去優先股利及其他調整項,下同)出現虧損。

據統計,上述12家汽車經銷商中,除上海物貿未明確銷售產品是否包括豪華車,其余11家公司銷售的產品中都有豪華車。

「現在價格確實降了,奔馳一款S450頂配轎車,指導價約134萬元,分期優惠約25萬元,全款優惠約15萬元。奔馳E級時尚款指導價49.8萬元,分期優惠約12萬元,全款優惠6萬元-7萬元。」北京一家奔馳4S店銷售人員表示,「現在新車銷售基本都是虧本,一般推薦客服分期購買,這樣銀行可以給店里返點。新車不賺錢,主要靠售后和返點獲得一些利潤,車貸分期基本為五年,利率約4.8%」。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二季度以來,價格戰愈演愈烈,廠家和經銷商深陷價格泥潭,利潤被價格戰所吞噬。新車銷售嚴重虧損,經銷商負流(赤字)經營,經營風險加劇。該調查顯示:2024年上半年經銷商的虧損的比例達到50.8%,盈利的比例為35.4%,虧損面較上年明顯擴大。

汽車行業價格戰有多激烈?

有經銷商坦言,在中國汽車產量和銷量同比增長的2024年上半年,自主車企率先掀起了價格戰、產品戰、品類戰,讓中國車市競爭異常激烈。「每個月都有多款新車推向市場,無論是主流市場還是細分市場,都呈現出激烈競爭狀態。」

2024年上半年虧損的美東汽車(1268.HK),在中期業績公告中稱,激烈的價格競爭擠壓了汽車經銷商的利潤空間,讓所有市場參與者在經營和財務方面承受巨大壓力。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數據,2020年-2023年,國內已有超8000家4S點關閉,預計2024年關閉數量將超2000家。

如何能更好地生存下來,成為汽車經銷商當下需要思考的問題。佈局新能源汽車銷售、開拓國際市場等,成為多家公司的選擇。

同時,行業也有好消息傳來。寶馬2024年7月宣佈退出非理性價格戰,並下調銷售目標以再平衡零售價和需求。

在部分上市汽車經銷商看來,當前行業困境之下,對於規模較大的經銷商集團來説,是加快整合市場的時機。

業績普遍下滑

業績下滑,成為2024年上半年大多數上市汽車經銷商需要面對的現實。A股六家汽車經銷商公司中,四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兩家公司虧損。

廣匯汽車預計2024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虧損5.83億元-6.99億元,虧損金額位居A股汽車經銷商首位。上年同期,公司歸母淨利潤為6.01億元。

新車毛利下滑、相關資產計提減值及加速攤銷,是廣匯汽車虧損的主要因素。公司稱,各大車企為搶奪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使得公司新車銷售規模和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滑。同時,公司對錶現不佳的弱勢品牌、連續虧損和低效門店採取「關停並轉」措施,造成報告期內應收債權等相關資產計提減值及加速攤銷,產生一次性的損失和費用。

北巴傳媒(600386.SH)以130.56%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位居上述A股汽車經銷商榜首。當期,公司歸母淨利潤為1014.84萬元。

不過從子公司數據來看,北巴傳媒汽車銷售業務也不景氣。公司子公司中,主營新能源充電服務的隆瑞三優,主營公共交通媒體廣告的公交廣告淨利潤分別為4115萬元、1999萬元,而主營汽車銷售、修理的海依捷和主營汽車銷售的北巴汽車,歸母淨利潤虧損金額均超千萬元。

港股汽車經銷商數據,也較為低迷。萬得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六家港股豪華車經銷商淨利潤全線下滑,三家公司歸母淨利潤跌幅超100%,虧損公司數量也由上年同期的一家升至四家。

數據來源:萬得

數據來源:萬得

運營門店以保時捷、寶馬、雷克薩斯等豪華車為主的美東汽車,2024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以169%的同比跌幅,位居港股汽車經銷商跌幅榜首位。當期,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滑24.4%至106.56億元,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虧損0.27億元,上年同期公司該數據為0.39億元。

作為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的第二大經銷商及港股汽車經銷商龍頭中升控股(0881.HK),業績也難言樂觀。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長0.6%至824.21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超四成。

新車銷售低迷,是上述港股汽車經銷商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新車平均銷售價格下滑,讓中升控股新車銷售收入下滑5.8%至608.12億元,新車銷售業務毛利由上年同期的8.66億元降至虧損19.9億元。公司在半年報中解釋,因國內新車市場競爭加劇,期內新車銷售價格下滑,導致經銷商端新車毛利下降。

毛利同比下滑超三成的和諧汽車(3836.HK),其上半年汽車銷售及其他業務的毛利率為-1.7%,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公司稱,毛利下降主要因為消費需求減弱及全行業打折促銷。

和諧汽車稱,在全球經濟下行、購買力下降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擾動下,2024年上半年,公司經營的三大豪華車品牌(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奧迪,統稱BBA),在中國的銷售情況隨着豪華車整體銷量減少,均有不同下滑。

根據汽車之家研究院數據,2023年一季度至2024年二季度,中國乘用車約160款主銷車型的平均售價下跌15.9%(以2023年一季度均價為基準)。

有經銷商坦言,2024年上半年,對於中國傳統豪華車市場而言,可以説是德國三大豪華車BBA在中國市場十來年最艱難的上半年。「挑戰、競爭激烈、市場萎縮,是三家企業形容中國市場的共同詞匯。」

2024年上半年,作為傳統一線豪華汽車品牌的BBA,在中國市場以價換量的策略未能起效,其關鍵詞從「豪華與高端」變成了「降價及打折」。

據廣匯寶信(1293.HK)半年報,2024年上半年,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在全球銷量都有增長,但在中國市場交付數量都出現下滑。同期,保時捷品牌全球銷量下滑7%,其在中國市場銷量降幅達三分之一。

有市場分析指出,進軍豪華汽車市場的蔚來、賽力斯及問界等中國品牌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對BBA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長期以來建立的豪華車品牌價值正在被突破底線的「價格戰」傷害,有品牌意識到,即使降價十幾萬元也難解銷量困境。部分品牌在價格降到低點后,開始選擇回頭,及時止損。

寶馬中國決定停止持續一年的「降價保份額」策略,退出價格戰。從7月起,通過各種方式穩定價格,緩解門店經營壓力,並計劃下半年在中國市場將重點關注業務質量,支持經銷商穩紮穩打。

出路在哪里?

業績低迷之際,傳統汽車經銷商開始採取加大布局新能源汽車、拓展國際市場等措施,以期更好地活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4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492.9萬輛和4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1%、32%,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實現逐月攀升,燃油車比重持續下滑。

廣匯汽車管理層在7月對外透露,2024年上半年,公司繼續積極整合多方資源,全力獲取發展勢頭良好的新能源車品牌授權。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已成功申請70家新能源門店授權,其中,建成並投入運營55家,較年初增加29家;目前處於建設的還有15家,完工后也將立即投入運營。

公司管理層進一步表示,公司尚有47家門店授權正在申請中,包括小米、賽力斯、極氪等新能源品牌。2024年6月,公司新能源事業部新車銷量同比增長90%,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超四成。

淨利潤大幅下滑的永達汽車(3669.HK),2024年上半年在新能源汽車業務方面,關閉了多家效率較低的城市展廳,將發展中心聚焦在較高品牌知名度的頭部獨立新能源品牌,併成功承接了問界、小米等新產品銷售業務。

永達汽車稱,隨着問界等高價值車型的上市,公司新車平均售價從2023年下半年的23.8萬元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27.4萬元,單臺新車綜合毛利也因此提升至1.31萬元。

擴大出口,也是汽車經銷商採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整理的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279.3萬輛,同比增長30.5%,再次實現對日本的超越,進一步鞏固了全球汽車出口第一的位置。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達60.5萬輛,同比增長13.2%。

在和諧汽車看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是汽車行業的一大亮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自2023年加快全球市場擴張策略,與比亞迪、騰勢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建立合作關係,在亞洲和歐洲建立據點。

截至2024年上半年,和諧汽車經營超過20個國際分銷網點。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近期公司將新能源汽車業務擴展至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及法國。「公司將積極向海外市場推廣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繼續與比亞迪和騰勢等中國品牌深入合作,開拓國際市場。」

國機汽車(600335.SH)2024年上半年推進汽車及零部件出口業務的組織架構重組,公司取得俄羅斯聯邦技術規範與計量署頒發的相關證書,業務全鏈條實操驗證完成,並已拓展俄羅斯當地經銷商,銷售網絡搭建初步完成。

此外,降本增效也被汽車經銷商重點提及。

永達汽車表示,面對行業持續價格戰帶來的新車毛利承壓,公司將通過優化組織機構、人員效能,並嚴格實施場地租賃、營銷、行政等成本費用的管控措施,實現對銷售管理費用的有效降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