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上半年「營利雙降」成行業主基調,經銷商的「苦日子」仍在繼續

2024-09-09 18:53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鞏兆恩  廣州報道

「今年上半年我們店平均每個月都要虧損100萬~200萬元,7月開始情況略微好轉。」一位從業十幾年的豪華品牌經銷商工作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嘆道「之前從未有過這麼大的壓力」。

「價格戰」貫穿下,經銷商尚未走出行業「寒冬」,似乎迎來更加艱難的時刻。

今年上半年,永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經營遭遇嚴重危機;重壓之下保時捷中國經銷商「逼宮」德國總部;昔日風頭無兩的汽車經銷商巨頭廣匯汽車正式退市,千億市值只剩零頭,這是當前國內經銷商步履維艱的縮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8家上市汽車經銷商集團年中業績情況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營利雙降」成為行業主基調,「價格戰」嚴重擠壓利潤空間,新車價格倒掛嚴重,「吸金」能力大幅降低,行業龍頭也不例外,經營壓力加大,大量經銷商還深陷虧損漩渦。

掙扎在「生死紅線」的經銷商們,「苦日子」還未結束。

多家經銷商深陷虧損泥潭

2024上半年,行業龍頭中升集團實現營收824.21億元,較同行拉開較大差距,行業頭部效應顯現,同比微增0.6%,也是盤點企業中唯一一家實現營收同比正向增長的企業,其余幾家營收均呈現下滑趨勢。

永達汽車以310.36億元營收位居其后,規模不及中升集團一半,同比下滑13%;廣匯寶信、美東汽車上半年營收規模維持在百億級以上,但分別同比下滑18.7%、24.4%;其余幾家經銷商企業,營收規模與頭部差距較大,下跌態勢也較為顯著。

營收集體下跌,僅中升集團一家堅挺微增向上,淨利方面則全面倒戈,大幅回落,經銷商們的「苦日子」更加直觀。

中升集團上半年淨利潤達15.8億元,大幅領先同行,是第二名永達汽車的約15倍,但相比自身而言,與上年同期已降低47.5%,「吸金」能力大幅減弱;永達汽車上半年利潤艱難維持在1.11億元,同比大幅降低72.6%。

其余幾家經銷商深陷虧損泥潭,還掙扎在「生死紅線」。

其中,正通汽車上半年虧損超7億,同比下滑80.6%,半年虧損已接近去年全年的8.2億元;廣匯汽車、美東汽車、和諧汽車三家企業淨利同比降幅均在100%以上,上半年分別虧損0.63億元、0.27億元、0.76億元。

「營利雙降」成行業主基調,市場重壓之下,汽車經銷商們總體上面臨虧損,毛利率出現下滑,盈利能力大幅減弱。揹負着沉重的經營壓力,多家經銷商在財報中將原因歸結於車市「價格戰」。

美東汽車在中期業績公告中稱,激烈的價格競爭擠壓了汽車經銷商的利潤空間,讓所有市場參與者在經營和財務方面承受巨大壓力;廣匯汽車則表示,各大車企為搶奪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使得公司新車銷售規模和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滑;公司對錶現不佳的弱勢品牌、連續虧損和低效門店採取「關停並轉」措施,產生一次性的損失和費用。

2024年初,車市「價格戰」再度升級,比亞迪打響「第一槍」,自主品牌紛紛跟進,合資定價體系持續崩塌,豪華品牌也無法保持溢價能力,BBA被迫以價保量,腰斬甩賣。主機廠高舉「價格屠刀」,經銷商不得不負重前行。

「終端銷售價格遠低於批售價格,價格倒掛幅度嚴重,上半年每兩家經銷商中就有一家虧損,尤其是今年二季度以來價格戰愈演愈烈,廠家和經銷商深陷價格泥潭,利潤水平下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祕書長郎學紅指出,新能源汽車增長、燃油車市場需求收縮讓大量傳統燃油車和部分油改電的產品競爭力減弱。此外,廠家制定的銷售目標過高,返利政策複雜多變,給經銷商的支持力度不足,經銷商退網翻牌更加頻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2024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約五成經銷商(50.8%)處於虧損狀態,與2023年上半年的虧損面(50.3%)基本持平,但與2023年全年(43.5%)相比,虧損面擴大7.3個百分點;超三成經銷商(35.4%)實現盈利,近14%經銷商處於持平狀態。

汽車經銷商處於比以往更艱難的時刻。8月28日,廣匯汽車正式從股市摘牌,退市當日市值僅剩下64.71億元,昔日經銷商巨頭,也淪落到被迫退市的境地。

廣匯汽車的生存狀況也反映了絕大多數汽車經銷商步履維艱的處境,虧損、關店、縮減、降本幾乎成為行業眾生相。

「流血」賣新車,二手車、售后發力

上半年新車價格嚴重倒掛致使經銷商經營壓力加大,「流血」賣車讓其生存狀況進一步惡化。

《2024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上半年在經銷商利潤結構中,新車銷售虧損嚴重,新車毛利貢獻為負數(-26.5%),且虧損持續擴大。另外,平均單店毛利總額較2023年有較大幅度縮減,尤其新車業務,平均單店虧損額達178萬元。

2024上半年,美東汽車、正通汽車、百得利新車銷售收入分別同比下滑29.3%、27.6%、22.2%。

單車價格持續降低,以百得利為例,財報顯示上半年累計售出9141臺車,較去年同期增長8.4%,但車輛均價由去年同期的55.97萬元下滑至40.19萬元,新車銷售量增卻未帶來營收與利潤的增長。

曾經加價賣車的「躺賺」時代成為歷史,生存焦慮下,經銷商亟需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轉型迫在眉睫。向新能源汽車品牌押注投資成為經銷商集團發展重點,普遍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品牌佈局力度,超過三成經銷商認為全年滲透率會超過50%。

不過,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新能源轉型本身不能確保經銷商的生存,經銷商需要結合市場需求、產品競爭力、商務政策等全盤考量以增強抗風險能力。

郎學紅也建議經銷商入局新能源要謹慎選擇品牌,在鞏固自身現有優勢的前提下進行漸進式調整,特別是要維護和服務好現有用户,提升用户忠誠度。加大二手車業務佈局,改變傳統的營銷方式,強化線上能力,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相較於新車銷售困境,今年上半年,二手車業務、售后業務上半年表現較為亮眼,為經銷商提供一線生機。

具體來看,中升二手車銷售收入為82.40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61.6%,主要源於期內二手車銷量增長;同時,保持了較為穩健的盈利水平,單車利潤貢獻6600元,雖相比上年同期的8000元有所下降,但得益於銷量的增長,二手車業務綜合利潤同比增長25.1%至人民幣6.7億元。

「經過一年的打磨,中升二手車運營思路逐漸成熟。」中升在財報中表示,截至6月底,旗下二手車旗艦店數量已達49家,通過集團內跨品牌、跨門店、跨區域的流轉運營手段,圍繞中心城市,未來將有更多的門店加入到旗艦店體系之內。

今年上半年,「以舊換新」補貼等利好政策頻出,二手車市場逐步回暖。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國內二手車累計交易量達1099.23萬輛,同比增長6.3%。以舊換新政策促進二手車的購車需求,同步推動經銷商二手車業務發力。

郎學紅表示,在政策帶動下,預計今年會有15%以上的增速,有望超過2100萬輛,甚至達到2200萬輛。

龐大的增量市場下,多家經銷商也在財報中重點提及了二手車業務的佈局。新豐泰方面表示在汽車市場競爭格局發生急速變化的大環境下,繼續聚焦二手車「深耕存量、拓展增量」;永達汽車加速佈局新能源二手車,拓展新渠道,與多家新能源廠家就新渠道二手車置換、零售等方面展開合作。

售后業務方面,同樣釋放一定活力。中升集團上半年售后及精品業務收入為133.69億元,同比增長9.3%,佔總營收的16.2%;正通汽車售后服務收入為16.9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2%。

中升集團認為,新車銷售已然不再是唯一的客户觸達途徑。高質量的二手車業務、全品牌運營的維修鈑噴服務、汽車清洗美容服務、車險續保服務等都已實現品牌自營,將持續提升中升品牌在客户中的分量。

水深火熱中,經銷商的盈利結構悄然生變,相較於新車的虧損困境,二手車、售后等「邊緣業務」似乎成為更為穩健的業務板塊,經銷商從傳統的以新車銷售為主要盈利模式,轉為以售后服務和金融保險業務為主的盈利模式。

站在「十字路口」的經銷商苦尋出路,憑藉對用户的摸索開始向「服務商」轉變,包括提供金融服務、二手車業務、深入汽車后市場等,重點業務圍繞「賣車」開始擴散,拓展第二增長曲線。

傳統燃油汽車下行,新能源汽車持續增長,進退交鋒之間,傳統汽車經銷商在變局中艱難尋求轉型,曾經加價賣車的「躺賺」時代成為歷史,如今穿越「生死線」,擺在經銷商面前最現實的任務是如何在寒冬中「活下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