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的港股折價募資250億的隱喻

2024-09-09 23:19

出海擴張緊迫

作者:張瀚文

白電龍頭距離登陸港股還差臨門一腳。

9月9日,美的集團(000333.SZ)盤前發佈全球配售計劃,9月9日-12日,美的將在港股全球發售4.92億股,約佔發行前總股本7%。

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約2461萬股,約佔發售總數的5%,國際發售4.68億股,約佔發售總數的95%。

承銷商另有15%超額配售權,若發售量調整權和超額配售權被完全行使,美的將至多發行6.51億股,約佔發行前總股本的9%。

美的集團此次發行價定於52港元/股-54.8港元/股,按9月6日匯率估算,較當日A股收盤價折價約21%-25%。

若按基準發行規模4.92億股測算,美的此次募資總額約達到255.9億-269.7億港元,有望創下今年港股市場發行規模之最,幾乎十倍於上半年最大港股IPO 項目茶百道(2555.HK)。

美的預計將於9月13日確定發行價,於9月17日掛牌上市。

從資產負債和現金流情況來看,美的似乎並不缺錢。

2017年至2023年,美的的資產負債率始終維持在65%左右。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美的在手貨幣資金達到達到歷史高點1020億元,基本能覆蓋短期借款186億元和應付賬款及票據1082億元。

原因或在於美的對開拓海外市場的緊迫需求。

一名華東私募人士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美的去港股上市,一方面可以提高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打破了走滬港通和深港通渠道的外資對美的30%的持倉比例上限,在A股市場景氣度低靡的情況下,美的拓寬了面向全球投資者的融資渠道。

不過難處或在於,靠OEM代工起家的美的,在海外市場的品牌影響力或有不足。這也與海爾智家(600690.SH)品牌出海的路徑相區別。

據歐睿數據,美的自有品牌在海外大家電領域的市佔率較低,比如在北美市場的銷量市佔率僅為0.8%。作為對比,海爾智家在北美市佔率超過10%。

這一差距或也加劇了美的去港股募資助力出海業務的緊迫性。

9月9日,美的集團低開低走,收跌3.06%至61.09元/股。

01

港股的新巨無霸

按基準發行規模4.92億股測算,美的此次募資總額約達到255.9億-269.7億港元,有望創下今年港股市場發行規模之最。

美的集團IPO的基石投資人投資人包括中遠海運(香港)、UBS AM(Singapore)、Golden Link(比亞迪全資持有)、Metazone Link(HK)Limited(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等,合計認購12.56億美元(約合97.93億港元)。

從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場融資表現來看,40家公司合計IPO 132億港元,僅約為美的集團此次融資額的一半。

而將時間範圍拉長,近三年港股最大IPO項目分別為2021年快手(1024.HK)募資483億港元、2022年中國中免(1880.HK)募資162億港元以及2023年珍酒李渡(6979.HK)募資53億港元。

美的的募資額也有望僅次於2021年IPO的快手和京東物流(2618.HK)(283億港元),成為近三年來的第三大IPO項目。

和同行相比,美的集團的發行定價顯得有些「低估」。

按9月6日匯率估算,美的集團52港元/股-54.8港元/股的發行價較當日A股收盤價折價約21%-25%。

作為對比,同期AH同股同權上市的海爾智家折價率僅為11%。

美的集團的這一發行定價或反映出其南下募資的緊迫性。

原因或在於,美的需要的是拓展海外業務的外匯。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美的在手的外幣項目貨幣資金余額僅為494.5億元,勉強覆蓋用外幣結算的長短債。

對於併購海外品牌、以及海外佈局產能等資金需求來説,尚不足以支持進一步擴張。

此前美的曾通過海外發債籌措資金。

2016年、2021年和2022年,美的分別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籌得8億美元、12億美元和4.5億美元資金。2016年發債時、美的明確提出用於支持其海外發展戰略的實施。

一名華東私募人士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美的去港股上市可提高資本運作效率,降低資金成本,便於日后為海外業務團隊提供股權激勵。

02

出海緊迫

面對國內家電市場增速的顯著放緩,被美的視為「當下最核心的戰略之一」的國際化業務正在加速推進。

據奧維雲網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白電市場零售額同比下滑7%至2319億元,但同期家電累計出口銷售額同比增長18.3%至3479億元。

如此背景下,美的董事長方洪波明確提出海外市場發展目標是在2025年銷售收入突破400億美元(約合2900億元),國際市佔率達到10%。

2016年以來,美的國外業務營收佔比始終穩定在40%左右。

2023年國外業務實現營收1509.06億元,同比增長5.79%,佔比40.56%。但相較400億美元目標仍存在較大差距。

此次赴港上市,美的募資用途中過半與其海外擴張動作有關,計劃用於全球研發投入、智能製造體系及供應鏈管理升級、完善全球分銷渠道和銷售網絡以及補充運營資金。

華安證券分析師陳姝認為,海外市場為美的重要的增長驅動力,港股上市有望進一步加速其自主品牌及ToB業務的全球佈局。

在2016收購東芝的白電業務之前,美的主要以OEM代工的形式實現出海。

2016年,美的相繼發起了對東芝白電業務、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以及庫卡機器人的收購。

收購完成的次年,美的的國外業務營收從上一年的641億元激增至1040億元,同比增長62.18%,自此美的海外收入始終維持在千億以上。

反觀海爾智家則要更早開啟全球「掃貨」。

2011年,海爾集團收購日本三洋電機在日本、東南亞等地的白電業務,2012 年收購新西蘭高端家電品牌品牌 Fisher&Paykel,二者在2016年被裝入上市公司海爾智家。

2016年和2018年海爾智家再度出手,分別收購通用電氣旗下白電業務和意大利Candy。

由此,海爾智家在不同價格帶構建了家電的品牌矩陣,在不同市場主推不同的家電品牌。

比如通用主攻北美、Candy主要市場在歐洲,三洋則立足於日本和東南亞市場。

這在美的和海爾智家在海外市場的品牌市佔率上也有體現。

根據歐睿的數據,2023 年美的自有品牌在北美銷量市佔率為 0.8%,在日韓澳新、拉美、東歐、中東非、東南亞等地的市佔率在3%-5%之間,與國內29.8%的銷量市佔率相去甚遠。

作為對比,2023 年海爾在海外家電市場的品牌銷量市佔率位居第一,其中北美、東歐市佔率超過 10%,西歐、日韓澳新、東南亞銷量份額在5%-7%之間。

2023年,美的提出「OBM第一」戰略,開始主推自有品牌產品。

但挑戰在於,培育品牌的周期遠比代工的產能放量要更長,投入也更大。

信風(ID:TradeWind01)從接近美的人士處獲悉,為支持自有品牌的銷售,美的近年來在海外建廠增加產能供給,營銷層面則發力體育賽事贊助。

這一投入導致海外OBM的利潤率目前低於OEM。

2023年美的海外OBM佔比約為40%,短期目標為佔比提高至50%。

目前來看,繼續全球收購或仍是美的可以依賴的路徑。

去年,外界就曾傳出曾傳出過美的探索對瑞典品牌伊萊克斯的收購,但由於「無法滿足伊萊克斯及其最大股東Investor AB提出的所有要求」,這筆收購被暫時擱置。

再看即將登陸港股的美的,面對若未來可能拋出的收購,或許能夠開出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價格」。

(轉自:信風TradeWind)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