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莫開偉:六大國行上半年信用卡發卡量及交易規模普降該如何看?

2024-09-11 18:37

  意見領袖 | 莫開偉

  據相關媒體披露,隨着2024年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上半年財報披露,六大國有行信用卡業務情況也浮出水面:大部分銀行信用卡發卡量、業務規模同時出現普降和收縮,交通銀行降幅最高。同時,信用卡不良率也都出現了抬頭現象,除了中國銀行不良率略減,工商銀行不良率甚至已經達到了3.03%。

  看到這個信息,相伴業界以及社會民眾都會生出一臉的驚訝,曾經各大銀行投入大量資源在信用卡市場上逐鹿、意欲爭搶到頭把交椅的「時髦」業務,緣何此時出現了萎縮和冷場,多少讓人有點想不明白。但仔細一想,卻又讓人釋然,畢竟銀行業務隨着市場變化在不斷創新,沒有一項業務是永久的「香餑餑」,信用卡業務也不例外,發卡量及交易規模普降就是金融業務發展與創新的必然現象,也是民眾金融消費觀念改變的結果,根本沒有必要為之遺憾和過多的解讀。

  那麼,六大國有銀行信用卡發卡量和交易規模普降的原因到底在哪?據分析,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影響:

其一,銀行對信用卡業務的主動調整,是導致發卡量和交易規模下降的最主要動因。信用卡新規實施,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以發卡量、客户數量等作為單一或主要考覈指標,長期睡眠卡率超過20%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新增發卡。在這一政策背景下,銀行開始紛紛淘汰「長期睡眠卡」,調整發卡策略,導致發卡量和交易規模出現下降。比如截至6月末,交通銀行信用卡總量為6488.83萬張,較年初減少643.59萬張;郵儲銀行信用卡總卡量為3957.7萬張,較年初減少282.26萬張;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的信用卡總量分別為1.52億張、1.31億張,分別較年初減少約100萬張。

  此外,銀行也在把資源投入到為高價值客户提供的精細化權益服務運營當中,進一步影響了發卡量和交易規模的增長‌。

其二,經營市場環境變化,是導致發卡量和交易規模下降的重要因素。隨着經濟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銀行需要適應市場的新需求,調整其信用卡業務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和用户行為。例如,一些銀行開始更加註重優化信用卡產品線,聚焦重點消費領域,如汽車、家裝家電、手機數碼等,以適應市場的變化‌。這些消費領域的新變化,也必然迫使金融消費者對信用卡消費需要的自然減少和下降。比如交通銀行汽車分期余額較年初增加204.43億元,增幅為72.81%。受此影響,交行信用卡消費金額降幅排在國行首位,而汽車分期余額的增加稍緩解其給信用卡透支業績帶來的壓力。

  顯而易見,隨着信用卡市場的飽和,以及用户需求的變化,銀行需要重新評估其信用卡產品的市場適應性和用户吸引力。通過優化信用卡產品線,銀行希望能夠更好地滿足目標客羣的需求,提升用户體驗和滿意度。

其三,銀行本身經營策略轉變,也是導致發卡量和交易規模下降的原因之一。銀行在控制發卡量的同時,更加註重信用卡業務的精細化管理,如自主控制發卡量、優化催收策略等,避免信用卡壞賬率提高,以提高效益,這種策略的轉變直接影響了信用卡的發卡量和交易規模‌。比如在信用卡資產質量方面除了中國銀行有所下降之外,其余五大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金額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較年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工商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余額達216.03億元,較年初增加了27.82%,不良率達3.03%,比年初上升了58基點;交通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115.37億元,較年較增加了22.93%,不良率為2.32%,較年初上升了4個基點;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和農業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86%、1.73%、1.42%。可見,為防範信用卡業務風險,控制發卡量、收縮規模也確需六大國有銀行順勢而為。

  而且,從總體上看,六大國有銀行信用卡發卡量和交易規模普降到底是喜還是憂、是利還是弊?總體看,這種局面對六大國有銀行既帶來了機遇,也面臨着巨大挑戰:

首先,能促使六大國有銀行更加註重信用卡發卡質量和提高信用卡管理能力。從發卡量來看,六大國有銀行中,除了農業銀行未披露信用卡累計發卡量之外,其余五大行的發卡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具體到數字,工商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較上年末減少了100萬張,中國銀行減少了200萬張,建設銀行減少了100萬張,郵儲銀行減少了約282萬張。這些數據表明,信用卡市場正在經歷一輪調整,銀行在控制發卡數量,可能更加註重質量而非數量‌,未來在信用卡發展存在粗放經營理念註定是要碰壁和遭受重創的,唯有樹立「高質量」的集約化經營增長方式,才能確保信用卡業務發展始終運行在健康可持續軌道上。

其次,促使六大國有銀行在信用卡管理上「精耕細作」,把豐富交易場景放在更加重要位置。這可以促使銀行更加專注於提高服務質量、優化產品設計,以及更精準地定位目標客户羣體。例如,農業銀行在上半年優化信用卡產品線,推出新產品,佈局文旅和線上場景,聚焦重點消費領域,開展主題營銷服務,這些舉措有助於提升信用卡業務的資產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總之,隨着信用卡市場的競爭加劇和消費環境的變化,六大國有銀行只有逐漸從追求發卡數量轉向追求更高質量的客羣、更優質的零售貸款結構以及更精準的風控措施,纔能有助於提升銀行的整體風險控制能力,減少不良貸款,從而提高銀行業務經營發展的健康度。‌

再次,促使六大國有銀行不斷加大金融科技創新,不斷突破業務瓶頸,將信用卡業務向縱深推進。當前,信用卡市場的競爭格局日益激烈,傳統金融機構與新興支付機構之間的競爭加劇。儘管傳統金融機構在全球信用卡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但隨着金融科技的發展,新興支付機構憑藉便捷的支付方式和豐富的應用場景迅速崛起,這要求傳統金融機構不斷創新,尋求突破,才能保持市場領先地位,也纔不會在支付交易的市場競爭中被第三方機構打敗。

  當然,毋容置疑,六大國有銀行信用卡發卡量和交易規模普降也會帶來一些不容忽視的影響:比如短期內會導致收入下降‌。因為信用卡業務的縮水直接導致銀行非利息收入中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下滑嚴重。這對於依賴非利息收入的銀行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可能會影響到銀行的盈利能力‌。同時,也會導致市場佔有率的下降‌。因為信用卡發卡量和交易規模的下降,意味着銀行在金融市場中的影響力減弱,可能會影響到銀行的其他業務發展‌。另外,也會導致客户體驗下降‌。因為隨着發卡量的減少,一些客户可能會感到不便,因為他們可能習慣了使用某家銀行的信用卡服務。此外,交易規模的縮小也可能影響到客户的日常消費體驗‌。

  但這些影響只是短暫的,從長遠看信用卡業務只有高質量增長,才能為銀行業務增長和經營穩健提供有效保障。再則,銀行通過提升服務質量、優化產品設計、精準定位客户羣體等方式,應對市場變化,同時利用金融科技的發展機遇,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及時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以平衡風險和收益的關係,實現業務高質量發展,也能及時彌補信用卡發卡量和交易規模普降造成的收入下降!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獨立經濟學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