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一針上千萬元!基因療法成罕見病治療突破口,在中國距離商業化落地還有多遠?

2024-09-12 11:41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今年7月,信念醫藥和武田(Takeda)共同宣佈,國家藥監局(NMPA)已正式受理BBM-H901注射液,用於治療血友病B成年患者的新葯上市申請(NDA)。作為在中國市場首個遞交NDA的基因療法,這一信息不免引發行業熱議,基因療法是不是即將在中國落地,其商業化前景又是否已經明晰。

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全球範圍內至少已有54款基因治療藥物獲批上市,其中包括體外基因療法、基於病毒載體的體內基因療法、小核酸藥物等。這些基因療法涵蓋了多種治療領域,包括但不限於罕見病、癌症治療等。而罕見病領域則是基因療法最匹配的選擇,多款基因療法藥物為罕見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路徑。

從新葯臨牀試驗申請(IND)進展來看,國內的基因療法領域同樣展現出了蓬勃的發展態勢。據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的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國內已有30余款AAV(腺相關病毒)基因治療藥物順利進入臨牀試驗階段。另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僅2024年上半年,國內就有14款基因療法IND相繼獲批。

儘管目前中國市場尚未有一款基因療法上市,但這一連串積極的進展預示着,基因療法可能正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爆發期,為國內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但由於技術複雜、開發難度大、開發成本高,基因療法的定價極其高昂,這也是基因療法商業化落地最大的障礙之一。多位業內人士在2024第十三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的平行論壇「罕見病細胞和基因治療的商業路徑」上也表示,在中國沒有基因療法上市的情況下,基因療法的商業化路徑正處於摸索階段,整個過程並不成熟,「大家都在摸着石頭過河」。

罕見病治療新希望

基因治療是一種利用遺傳物質(如DNA、RNA)來治療或預防疾病的醫學方法。它通過將正常基因導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細胞中,以糾正或補償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基因治療可以針對遺傳性疾病,如囊性纖維化、血友病、某些類型的遺傳性失明和免疫缺陷,也可以用於治療非遺傳性疾病,如癌症和某些類型的心臟病。

過去200年,從瑞士醫生米歇爾率先發現核酸,到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採用X-射線衍射技術分析DNA晶體,到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並提出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再到基因重組工程技術以及病毒載體出現與發展,人類對於基因的認知不斷升級,為后續基因療法的出現打下基礎。

2012年,全球第一款基因療法在歐盟獲批上市,自此開啟了基因治療的新時代。Glybera是一款由荷蘭uniQure生物技術公司開發的基因治療藥物,它採用了腺相關病毒(AAV)作為載體治療脂蛋白脂肪酶缺乏引起的嚴重肌肉疾病。這一款藥物用於治療脂蛋白脂酶(LPL)缺乏症,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遺傳性疾病,患者由於基因缺陷無法產生足夠的LPL酶,導致無法正常分解脂肪,從而可能引發危及生命的急性胰腺炎。該藥物於2012年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批准,但由於治療成本高、患者少,上市僅5年就宣佈退市。

儘管面臨市場、成本等諸多問題,但這並不妨礙全球研發者們繼續探索基因療法,尤其是在治療罕見病方面。

2019-2024年,Zolgensma、Spinraza、Patisiran、Amvuttra等多款基因療法陸續在全球市場獲批,售價在百萬元人民幣甚至上千萬元人民幣不等。其中,今年3月在美國獲批的基因療法Lenmeldy刷新最貴价格,該藥物由罕見病生物技術公司Orchard Therapeutics研發,定價為42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070萬元)一劑。

武田新業務發展部負責人蘇明明在上述平行論壇中解釋道,「80%的罕見病是由於基因缺失所造成的,因此細胞與基因治療或為罕見病治療帶來革命性的改變。諸如許多酶替代療法,我們會考慮缺什麼補什麼,但是這些疾病屬於先天性缺陷,需要不斷地補充,周期長,藥物的使用和治療過程對患者也有諸多不便捷,也很難真正使得疾病治癒,患者可迴歸社會。因此,細胞與基因治療可以發揮其獨特的優勢,患者或許可以通過一次性治療,使得疾病長期不會復發,甚至還有望讓患者得到治療后像正常人一樣,恢復系統的功能。而從研發的角度而言,這也可以大大節省了研發和臨牀的投入。」

在中國市場,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2月,已有37款AAV基因治療藥物IND申報受理/批准。其中包括治療戊二酸血癥I型的VGM-R02b、治療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AL-001和EXG102-031、治療血友病A的ZS802,以及治療結晶樣視網膜變性的NGGT001等。

距離商業化還有多遠?

今年7月,信念醫藥的BBM-H901注射液在中國遞交NDA,為國內首個遞交NDA的基因療法。BBM-H901是由信念醫藥自主研發和生產的首款產品,用於治療血友病B成年患者,未來將由武田中國負責該產品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地區的商業化推廣工作。

蘇明明指出,商業化最大的問題就是價格問題,價格由生產成本和藥品價值兩方面組成。因此從治療角度,企業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通過提高醫療技術,從而不斷地降低成本。此外,從定價角度,希望能看到類似具備高度創新性的基因療法藥物的定價能夠基於科學價值的評估體系,既能體現其創新性,也能使得患者獲得長期獲益;在付費階段則需要考慮多方共付,包括醫保、惠民保、商保等,這樣纔可以提高患者的可負擔性和可及性。

蘇明明在上述會議上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進一步表示,「借鑑海外的經驗,我們希望能攜手社會各界共同探索和摸索,但同時中國市場與海外市相比,又有其獨特性,於我們而言,我們可以憑藉信念醫藥首個獲批的先發優勢佈局市場,早日造福患者。」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2027全球及中國細胞和基因療法藥物輸送裝置行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基因治療行業市場規模自2016年開始飛速增長,到2023年市場規模已達到約111.1億美元。全球基因治療市場的增長主要受到個性化醫療需求的增加、慢性疾病和罕見病的高發率以及細胞與基因治療研究和開發的持續投入等因素的推動。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預測,2024年全球細胞和基因療法市場規模將增至185.1億美元。

基因療法前景廣闊,在中國市場,紐福斯生物、信念醫藥、朗信生物、嘉因生物等多家企業紛紛入局,但至今尚無一款基因療法走到商業化上市這一步。時代財經在2024第十三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現場獲悉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包括紐福斯生物、信念醫藥、朗信生物、至善唯新、方拓生物、天澤雲泰、嘉音生物、錦籃生物、中因科技、華毅樂健等在內的多家基因療法公司融資情況如下,如紐福斯生物已經從天使輪融資進行到了C+輪融資,總計融資6輪,已經披露的總融資金額超15億元;信念醫藥則融資為4輪,總融資金額為2.7億美元(摺合當前人民幣為19.2億元),上述多家基因療法企業成立至今總計融資超過50億人民幣。

有不願具名的醫藥行業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現實情況下,未來三到五年企業都需要靠股權融資,才能支撐基因治療企業把產品做到下一個階段,甚至做到上市。他也進一步對時代財經透露,他們公司目前整體情況還算比較好的,但在這一醫藥寒冬的背景下,他們仍然希望今年能夠繼續融到錢。「這一過程是比較磨人的,但從我們的目標來講,肯定是希望拿到錢,將管線持續推進下去的。」該人士稱。

但面對生物醫藥行業寒冬,多位基因治療領域受訪者也對時代財經坦言,目前行業低迷,融資非常困難,但基因治療領域需要高昂的投入,因此也需要企業及時調整戰略和平衡資金收支。

西蒙顧和管理諮詢(北京)有限公司經理劉正在這一場平行論壇中表示,我們確實看到在全球有很多實踐,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沒有達成很好商業化結果的案例,我認為仍要什麼樣的場合唱什麼戲適合的支付方式做適合藥,同一個市場思路其實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説輝瑞血友病基因療法針對的是有成熟支付方式的疾病,本來美國的血製品就貴,因此選擇用商保的支付方式推動商業化進程。中國也是一樣,它有很複雜的分層系統,我們要找到合適的路徑切出最合適的方式。」

由輝瑞自主研發的基因療法Beqvez於今年4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18歲或以上中重度至重度血友病B成人患者。7月下旬,輝瑞又宣佈歐盟委員會(EC)已授予DURVEQTIX(Beqvez)有條件上市授權。該療法將在今年第二季度通過處方提供給符合條件的患者,不計保險和其他折扣的話,每劑價格高達35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490萬元),但具體銷售額目前尚未公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