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財經分析】錨定服務實體 做好「五篇大文章」——來自2024年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的觀察

2024-09-12 17:12

轉自: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北京9月12日電(記者劉玉龍、李唐寧)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3.1萬億元、綠色金融業務余額半年增長超9%、大病保險覆蓋城鄉居民3.6億人、管理的三大支柱養老金資產規模合計超8000億元……12日,記者在2024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金融服務專題展上看到,各家金融機構聚焦金融強國建設和「五篇大文章」,通過豐富的金融應用案例,從多個層面展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服務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創新產品和服務。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

參展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做好「五篇大文章」,既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金融機構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科技金融奏響新質生產力「主題曲」

為積極推動金融業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國內眾多金融機構積極擁抱科技發展變化,推出了一系列科技金融服務、科技金融產品、科技金融工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實踐成果。

圖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攝影張敬淳

圖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攝影張敬淳

在助力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工商銀行以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為重要着力點,持續加大製造業貸款特別是中長期貸款的投放力度,助力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截至6月末,工商銀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3.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近4000億元。

國開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該行聚焦科技金融,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和新型製造業發展,「十四五」以來,累計投放製造業貸款超過1100億元,服務北京市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交通銀行參展工作人員介紹説,北京擁有豐富的科技資源和創新優勢,為更好服務科技型企業,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專設科技金融部,圍繞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發展階段科技型企業需求,不斷加強科技信貸能力建設及融資方式創新。如,針對成長期科技型企業「高成長、高投入、輕資產」特點,該行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創新推出針對北京地區成長期科技型企業的線上融資產品「火炬貸」。該產品突破傳統授信思維,以營收、納税、訂單、投資、研發、獎補等六大核額及代發、結算等兩大增額維度為切入點,以特色化大數據審批模型為客户精準「畫像」,主打為科技型企業提供額度高、審批快、免擔保抵押的信貸服務。該產品自今年6月27日上線以來,已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貸款支持超10億元。

建設銀行參展工作人員介紹説,聚焦科技金融,該行建立了「五全」「三化」體系,着力培育和打造「科技金融 首選建行」金融服務品牌。通過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全力支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綠色金融奏響低碳環保「進行曲」

本屆金融服務專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中國人壽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北京綠色交易所等機構帶來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資管等多種類型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

圖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攝影張敬淳

圖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攝影張敬淳

步入4號館農業銀行主展區,猶如走進一幅巨大的山河畫卷,景觀式梯田將觀眾帶入一個充滿包裹感與層次感的峽谷狀空間,鄉村振興、「五篇大文章」、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等三大板塊依次展開。

農業銀行參展工作人員介紹説,農業銀行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創新推出一系列綠色金融領域金融產品和服務:打一手「有機生態」牌,繪一幅「鳥語花香」圖,修一條「可持續發展」路,共同建設祖國綠水青山。

記者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農業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超4.8萬億元;運用綠色銀團貸款、綠色併購貸款等投行產品服務為綠色行業及客户提供融資超2100億元,同比增長30%。

圖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攝影張敬淳

圖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攝影張敬淳

郵儲銀行北京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綠色金融是「雙碳」目標背景下推動全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也與郵儲銀行「綠色讓生活更美好」的主張相契合。郵儲銀行北京分行着重圍繞綠色低碳轉型需求優化產品服務體系,探索綠色金融新模式、新業態。截至今年8月末,郵儲銀行北京分行綠色貸款余額672.26億元,較年初上漲3.79%,綠色融資余額838.07億元,較年初增長3.86%。

華夏銀行參展工作人員介紹説,近年來,華夏銀行圍繞「全力打造綠色金融新特色」戰略目標,創新「降碳貸」、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EOD)貸款、可持續發展指標掛鉤型非標債權資產、能鏈信用卡等產品,加大綠色信貸、綠色租賃、綠色投資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6月末,綠色金融業務余額較上年末增長9.32%。

中國人壽在本屆金融服務專題中,展出其在推進綠色保險、支持綠色低碳出行保障,以及在藍碳領域、漁業領域、沿海生態領域等方面的風險管理與保險機制創新,全力踐行大型國有金融機構的責任擔當。

普惠金融奏響民生福祉「温情曲」

在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郵儲銀行、北京銀行、北京農商銀行、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等機構藉助多媒體展示、實物模型、案例分析等形式,生動展示普惠金融在服務小微企業、農民、低收入羣體等方面的實踐經驗。

在北京農商銀行展館,工作人員重點介紹了「鳳凰e貸」普惠小微貸產品,參觀者可以親身體驗到小額貸款、移動支付等便捷金融服務,感受到金融業為民眾生活帶來的便利。

該行參展工作人員介紹説,作為首都金融支農主力軍,北京農商銀行創新打造「鳳凰助飛」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品牌,形成6大類25款涉農特色產品,十余年來累計投放涉農貸款近6000億元。圍繞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的普惠金融「必答題」,北京農商銀行打造「鳳凰e貸」小微線上融資產品系列,近五年普惠小微貸款複合增長率超50%,切實提高金融服務的可達性、便捷性和普惠性。

圖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攝影張敬淳

圖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攝影張敬淳

華夏銀行參展工作人員説,該行致力於成為伴隨小微企業成長的最佳合作伙伴,近年來持續加強數字普惠產品研發,推出「普惠通」產品系列。2024年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7%,高出各項貸款增速0.84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多家保險公司也積極拓展普惠金融業務。如中國人壽持續擴大普惠保險覆蓋面,構建差異化普惠保險供給體系,為老齡人口、新業態從業人員等提供普惠保險服務。目前,中國人壽大病保險覆蓋城鄉居民達3.6億人,承辦長期護理保險項目覆蓋4400萬人,通過農民工工資履約保證保險為超320萬農民工提供工資保障超1600億元。

招商銀行北京分行參展工作人員介紹説,該行在專業化經營的基礎上,持續探索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普惠式供應鏈金融新模式,如在覈心企業強確權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基礎上探索「脱核模式」,分別推出了供應鏈上游產品「招鏈易貸」和下游產品「經銷易貸」,不斷優化客户體驗,完善供應鏈產品體系,助力強鏈補鏈、增強產業韌性,切實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率和廣度。

養老金融奏響銀發經濟「希望曲」

養老金融不僅關乎民生福祉,更在應對老齡化挑戰中發揮着關鍵作用。

工銀瑞信相關負責人介紹,工銀瑞信擁有養老金業務「全牌照」,並一直將「做優養老」作為自身重要戰略。截至2024年6月末,工銀瑞信管理的三大支柱養老金資產規模合計超8000億元,養老金業務和公募基金業務「雙輪驅動」格局不斷鞏固。未來,公司將繼續以領先的投研實力為依託,不斷豐富養老產品體系,創新投資者保護形式,提升國民養老規劃意識,全力做好個人養老金融服務。

圖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攝影張敬淳

圖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攝影張敬淳

北京農商銀行打造的智能便民銀行體驗區成爲了展會的一大亮點。參觀者可以親身體驗到日常繳費、轉賬、養老助殘卡激活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場景。據悉,在養老金融領域,北京農商銀行已累計發放養老助殘卡超過600萬張,累計拓展養老服務商户超1.1萬家。

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説,養老金融關乎人民羣眾切身利益,近年來該行持續推進網點適老化改造,打造手機銀行和「雲上交行」養老專區,將社保等適老服務引入網點,以高質量養老金融服務展現金融為民本源價值。

農業銀行提出,努力打造「農銀養老」金融服務品牌,不斷豐富養老產品供給,持續完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樹立養老金融服務新標杆。

數字金融奏響金融變革「先鋒曲」

圍繞數字創新領域的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各類金融機構聚焦數字金融領域的難點、痛點,積極探索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圖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組委會供圖

圖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現場組委會供圖

在展會上,多家金融機構集中展示了金融業在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算力、5G、網絡信息安全等領域的創新成果,通過機器人交互體驗、智慧屏幕、大模型演示等多樣化形式全面展示數字金融領域的領先應用成果。

其中,工銀瑞信展示了其在大模型領域最新成果FundGPT,作為私有大模型羣組的資管行業智能解決方案,FundGPT目前已經在數字人問答技術、檢索增強大模型、數據分析師伴侶、AI編程助手等方面取得了技術突破。中意財險攜多款「GenAI+」產品亮相,充分展現數智化轉型發展成果。此外,網聯清算、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騰訊、京東、萬事達卡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也分享了在「數據+算法」賦能業務管理、「數據+技術」重塑生產經營模式、「數據+金融市場」升級金融交易效率等方面的經驗。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