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芯聯集成,創造汽車電子的「寧德時代」

2024-09-12 20:01

9月4日,芯聯集成發佈公告,擬以58.97億元收購子公司芯聯越州剩余72.33%的股權,收購完成后將100%控股芯聯越州。此舉或創下年內二級市場半導體最大收購紀錄。

芯聯集成已是國內最大車規級IGBT芯片和模組代工廠,芯聯越州手里握有國內首條8英寸SiC MOSFET產線,如果成功「吞下」芯聯越州,公司在車規級芯片領域的實力無疑大幅增強。

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潮洶涌澎湃,消費電子伴隨着AI快速回暖,風光儲貢獻無限想象力,身處這些風口行業,如果順利完成此次交易,芯聯集成扭虧為盈也近在咫尺。

01

抓準風口

當前,芯片行業處於周期調整的分化階段。

即便是PC時代的王者英特爾,由於錯失移動和AI大潮,也不得不面臨第二季度淨虧損16億美元,今年以來股價暴跌60%的困境;而AI新王英偉達依然氣勢如虹,第二財季暴賺166億美元。

在AI的帶動下,原本陷入低潮的存儲芯片,迎來新的轉機,高性能高容量的HBM、DDR5及eSSD(企業級固態硬盤)強勁復甦,三星電子第二季度NANDFlash與DRAM的收入和盈利均強勢回暖。

同一產業,不同冷暖,底層的區別在於,企業能否用「技術熨平周期」。

周期波動中,成立僅6年的芯聯集成並沒隨行就市,反而呈現出「技術驅動成長」的能力。

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28.8億元,同比增長14.27%,剔除年度折舊及攤銷的20.46億元后,實現EBITDA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11.23億元,同比大增1.76倍。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率達到39%,收入刷新創立以來同期最高紀錄。

上半年,公司在研發上砸下近9億元,同比增長超33%,佔營收比重超過31%。當然,由於折舊以及長期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上半年歸母淨利潤依然虧損4.71億元,不過同比減虧6.38億元,減虧達57.53%。

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方面是公司踩中了新能源汽車等風口行業,另一方面,則是其有能力承接這樣的「潑天富貴」。

芯聯集成已是中國規模最大的車規級IGBT芯片和模組代工廠,為小鵬等多家頭部新能源車企代工碳化硅芯片。

碳化硅(SiC)高壓平臺已成為新能源汽車旗艦標配,意法半導體、英飛凌等國際大廠紛紛投下重注。

芯聯集成是國內率先實現SiC MOSFET在主驅逆變器上批量使用的廠商,藉助先發優勢,公司SiC MOS出貨量居亞洲第一。

身處風口,芯聯集成上半年SiC MOSFET業務收入同比大增三倍,車載產品已佔據公司主營業務近半壁江山,預計全年碳化硅業務營收將達10億元。

比拼技術,芯聯集成並不怯場,其1.7代產品達到國際一流水平,CP良率能超過85%。而且,公司是全國第一家,全球第二個真正實現碳化硅8英寸通線的企業,今年4月已開始投片,明年量產。

在燃油車時代,全球TOP10中沒有中國車企,但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全球前十(2023年)中有6家是本土車企。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崛起,為芯聯集成創造了肥沃的土壤。

與三星、英偉達、德州儀器等相比,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仍在奮起直追,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彎道超車,在汽車電子領域出現一個世界級企業,並非不可能。放眼未來,公司的目標是在全球碳化硅領域佔據30%的市場份額。

上半年,公司車載功率模塊產品加速走出海外,獲歐洲知名車企定點採購,裝機量增速同比超5倍,市場佔有率近10%。

此外,上半年,得益於消費電子的回暖,公司消費業務板塊營收同比增長107%,12英寸硅基晶圓產線,收入同比增長超7倍。

隨着未來SiC的放量,主機廠和Tier1達成更多項目導入合作,以及AI數據中心、風光儲、模擬IC領域的發力,芯聯集成還會繼續做大做強。

02

創新蝶變

芯聯集成之所以能夠破局增長,不光是簡單的產品替代,而是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如果僅僅是國產產品替代,註定無法構築深厚護城河,也極有可能被國際巨頭的新產品或新的競爭對手所取代。

自2018年從中芯國際獨立之日起,芯聯集成就立志成為「系統方案的解決者」,與下游客户共同研發,增強客户黏性。

為此,公司每年將銷售收入的20%到35%投入研發,這一比例在全行業處於第一檔。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生態正由「鏈式關係」逐步演變成「網狀生態」,原本的零整關係被打破。

順應產業潮流,在產品方面,公司不單單隻做單一芯片,而是整個系統解決方案。從當前一代到下一代的方案設計可以全程參與。其產品不僅是對海外大廠的「PIN to PIN替代」,而是參與到產品研發的整個鏈條。

公司採用集成化方案,可將原本分散的四顆芯片MCU、電源管理芯片、通信芯片和驅動芯片,集成到一顆芯片上,這種方案使得車身控制單元從原先的幾百顆減少到只需四顆,極大地提升了車企研發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這一方案已經實現量產。

在車載器件領域,公司率先提出「design win」合作模式,即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與車企進行緊密合作,共創下一代平臺。意味着,在早期,芯聯集成就已經打入車企供應鏈,鎖定未來的訂單,目前已獲得超過20個「design win」項目。公司預計,未來中國市場可能一半的主驅碳化硅產品會由公司提供。

此次計劃收購的芯聯越州,擁有7萬片/月的硅基產能、0.5萬片/月的6英寸SiC MOSFET產能,同時在高壓模擬IC等高技術平臺上進行了前瞻佈局。其6英寸SiC MOSFET出貨量國內第一,手里還握有國內第一條8英寸產線。

在模擬IC領域,國內還主要集中在消費級和工業級的低壓BCD工藝技術,而芯聯越州具備稀缺的高壓模擬IC生產能力,這一先進產能,當前國產化率不足10%。其可為新能源汽車、高端工控提供完整的高壓、大電流與高密度技術的模擬和電源方案。

可以看出,此次收購,是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環,將大幅夯實公司在碳化硅和模擬IC這兩大極具潛力領域的實力。

同時,可以實現8英寸硅基產能的統一管理,提升效率,並進一步增強公司創新迭代的優勢。

03

三條曲線

全球芯片領域,有以存儲芯片立足的三星、SK海力士,也有以先進製程稱霸行業的代工巨頭臺積電,亦有借GPU成為AI新貴的英偉達。

數字芯片領域掀起的技術大戰熱鬧無比,模擬芯片相對低調,但憑藉穩紮穩打的作風,在變幻莫測的資本市場中屹立不倒。

2024年,業內兩大巨頭德州儀器(TI)和ADI的市值均創歷史新高,市值均碾壓英特爾。模擬IC種類繁多,當下的新能源汽車、能源變革、AI爆發,都在不斷催肥模擬芯片的市場規模。

我國雖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但不同於數字芯片的燒錢,模擬芯片極度依賴工程師的經驗,我國模擬IC自給率不到15%,且提升幅度較慢,甚至低於芯片整體自給率。

且產能主要集中在技術壁壘較低的中低端消費電子領域,中高端嚴重依賴進口,自主崛起,國產替代十分迫切。

芯聯集成自成立起,公司秉持「走一步,看三步,每年進入新的技術領域」的思路。2017年涉足MEMS,2018年擴展至硅基功率器件,2019年,進一步發展模組業務,2020年,切入高壓模擬IC、碳化硅以及激光雷達MCU等。

每年佈局新的領域,並在入局兩到三年內,通過產品迭代,不斷提升產品質,直至國際一流,這是當前汽車行業對芯片行業提出的要求。

當前,芯聯集成形成了以IGBT、MOSFET、MEMS為主的8英寸硅基芯片、模組產線,這是公司第一增長曲線;以SiC MOSFET芯片及模組產線為代表的第二增長曲線;以高壓、大功率BCD工藝為主的模擬IC為第三增長曲線。覆蓋不同的產品領域和應用方向。

上半年,三條曲線齊發力,在AI大模型賦能下,AI手機、AI PC加速迭代,消費電子需求回暖,帶動公司消費領域產品業績提升;

第二曲線的SiC MOSFET,定點項目陸續批量投產,產線持續保持滿產,收入呈現同比3倍的大幅增長;

上半年,多個集成化的BCD工藝平臺發力,填補了國內空白,預計2024年到2026年,模擬IC將成為公司增長最快的部分。

與此同時,迎着AI的浪潮,芯聯集成不斷拓寬業務邊界,全面佈局高增長的AI服務器領域。上半年,應用於AI服務器多相電源的BCD工藝產品已成功量產;公司還可為AI服務器電源、AI集羣通信等系統提供完整的電源管理芯片和模組代工服務。

國產替代的倒逼,高端技術的加持,系統化創新的賦能,芯聯集成是中國芯片崛起中的一個典型的案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