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英偉達連漲四日!揭祕如何用期權策略捕捉上漲機遇

2024-09-13 18:50

編者按:英偉達周內四日飆升15%,投資者想用期權追漲?試試高賠率低風險的期權策略把握賺錢機會>>>>

從本周一起,英偉達連續上漲四天,一甩上周頹廢勢頭。

這家科技巨頭在周三的股價飆升了8%,這一漲幅不僅提振了標普500指數,還讓市場為之側目。儘管標普500指數早些時候因為一份複雜的通脹報告而出現下跌,但英偉達的漲勢似乎改變了這一切。到了周四,英偉達的股價又繼續上漲了近2%。

英偉達在美股周三早盤一度小幅轉跌下逼107美元,隨后伴隨着黃仁勛的講話漲幅不斷擴大,到尾盤時仍在不斷刷新日高,最高漲8.4%一度升破117美元,從日低到日高的振幅最高達9%。英偉達收漲8%創六周最大漲幅,連漲三日並收復了8月30日以來的絕大部分跌幅。

在周三時候,英偉達CEO黃仁勛在高盛組織的一次科技會議上與高盛CEO所羅門對談,他對「AI芯片需求巨大」導致「英偉達與客户關係緊張」的評述引爆美股,令幾大主要股指均在尾盤完全抹去日內跌幅,極大刺激市場並實現V型反彈轉漲。

英偉達股價的劇烈波動正牽動着整個市場的神經,而背后推手可能是瘋狂的期權交易

對於這波漲勢,市場上有不同的聲音。一些人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英偉達CEO黃仁勛對人工智能前景的樂觀評價所驅動。然而,也有觀點認為,這更多是由於短期期權交易活動的激增所致

富國銀行指出,有一大批即將在周五到期的英偉達看漲期權,這些期權在周三的交易中異常活躍。看漲期權賦予持有者在未來某個特定時間以固定價格購買一定數量股票的權利。如果股票價格上漲,投資者就可以從中獲利。

英偉達在2024年初市值一度超過3萬億美元,目前是標普500指數中市值排名第三的公司,僅次於蘋果和微軟。這家芯片製造商及其代表的人工智能領域,一直是今年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並對其他半導體股票、整個科技行業乃至更廣泛的市場產生了影響。

根據奧本海默交易臺的數據,英偉達過去50天的平均單日百分比波動達到了3.6%,這意味着在任何給定的一天,其市值的波動都可能超過1000億美元。奧本海默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今年英偉達市值的這種劇烈波動是我們前所未見的。」

用牛市看跌價差策略追漲英偉達

黃仁勛的講話改變了不少投資者對英偉達的看法,如果此時決定追漲英偉達,可以考慮牛市看跌價差策略,這是一個可以獲得高收益但又限制風險策略。

牛市看跌價差也是一種有限風險和有限收益的策略,通常在投資者預期標的資產的價格將上漲,但同樣上漲幅度有限時使用。如果市場持平或下跌,牛市看漲價差可能會損失有限,因為看漲期權將變得無價值,而牛市看跌價差可能會獲利,因為看跌期權的價值會增加。

構建方式:

買入一份具有較高執行價格的看跌期權(Long Put)。

賣出一份具有較低執行價格的看跌期權(Short Put),同時賣出的期權具有相同的到期日,但執行價格更低。

特點:

  1. 風險限制:通過構建一個同時買入和賣出期權的組合,投資者可以明確限制其潛在的最大損失,通常限於策略的淨成本。
  2. 降低成本:通過賣出期權來收取期權費,可以降低或抵消買入期權的成本,從而減少建立頭寸所需的資本。
  3. 有限收益與市場温和上漲的適應性:策略設計為在預期市場温和上漲時實現有限但可控的收益,適合對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的投資者。

策略具體操作

1、賣出140行權價的看跌期權(10月4日到期):獲得權利金 =2130。NVDA_241004_P_140 

2、買入120行權價的看跌期權(10月4日到期):支付權利金 = 640。NVDA_241004_P_120 

3、期權權利金淨收入:2130-640=1490

盈虧分析

最大收益:在英偉達股價超過140美元可以情況下,投資者可以賺取權利金1490美元

最大損失:英偉達股價跌過120美元可以情況下,賣出看跌期權倉位會大幅度虧損,而買入看跌期權會盈利,兩者相互對衝

因此虧損:(140-120)×100-1490=510

盈虧平衡點:140-14.9=125.1

策略盈虧總結:

最大潛在收益: 1490,當英偉達股價高於140美元時。

最大潛在損失: 510,當英偉達股價低於120美元時。

盈虧平衡點: 125.1。

牛市看跌價差策略

例子中,若投資者預期英偉達的股價在期權到期前將保持超出125美元水平,但又不太可能超過140美元,牛市看跌期權價差策略將是合適的選擇。這種策略能夠提供高收益但又可以鎖定有限風險。

 

上述內容僅學習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