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亂收費、闖紅燈、駕駛不專業……代駕行業亂象叢生,相關條例應查漏補缺

2024-09-15 06:32

轉自:上觀新聞

夏季夜晚聚會多,最近,一些申城市民因代駕產生了不少煩心事——「代駕司機闖了紅燈,卻不繳納罰款,違法信息記錄在我的車輛上,很讓人頭大。」「不僅繞路,代駕司機還趁我醉酒不清醒時多收錢。」

行業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我國從事汽車代駕服務從業人員已達到百萬人,代駕使用人數超過3.4億人,訂單總量破10億。然而,代駕行業也存在一些常被詬病的問題,如代駕司機准入門檻較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中途加價等問題。

代駕准入門檻低,亂象頻發

8月5日,上海市民徐先生使用打車App下單了代駕服務,平安到家后,徐先生本以為這是一次順利的出行,卻沒想到不久便收到了機動車違法信息通知,原來代駕司機在開車時闖了紅燈,「電子警察正面拍攝到了代駕司機,雖然扣分不在我這里,可繳納罰款需要本人前去處理,但我根本聯繫不上代駕司機。」

徐先生嘗試聯繫代駕平臺,平臺卻表示此司機已經不在該平臺接單。徐先生先后撥打了兩次12345進行投訴反饋,9月5日,代駕平臺才聯繫了徐先生,請他寄送行駛證等文件,協調解決此事。徐先生懊惱道:「申訴流程都一個多月了,溝通成本也很高,因為代駕闖紅燈,下一年的交強險也要漲價。」

不少車主對於代駕司機和代駕平臺的專業性存疑。今年6月份,代駕司機駕駛法拉利自燃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也引發了公眾對於代駕行業准入門檻的討論。當時,法拉利車主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代駕司機承認將車調成了手動檔一檔跑了全程,我認為,他從來沒有開過(這種車型),説的話也很外行。」

法拉利自燃事件的車輛。

市民陳先生也有過一次「相互扯皮」的代駕經歷,當時陳先生使用信用卡積分兑換了一次代駕服務,代駕費用約90元,但陳先生準備下車時,代駕司機拿出二維碼,讓陳先生掃碼支付220元,他也沒有多想,「我當時是醉酒狀態,並不清醒,便直接支付了」。

第二天陳先生才反應過來:「首先,司機讓我支付的費用過高,其次,第二段行程嚴重繞路,我是從九亭到泗涇附近,總共8公里左右,但整個行程卻有20公里,相當於是繞了個圈子纔到家。而且,代駕司機在我車上抽菸,並沒有徵得我的同意,煙味第二天還殘留在車里。」

隨后,陳先生立即聯繫了代駕平臺,經過一番據理力爭后,代駕平臺退還給陳先生200元。但除退款外,陳先生的訴求還包括「對司機進行處罰」,代駕平臺客服滿口應承,但當陳先生追問具體如何處置時,客服便含糊其詞。

有過幾年代駕經驗的卞師傅介紹道,他註冊過多家代駕公司的賬號,成為代駕一般要求年滿20-60周歲,有些代駕公司並不需要線下路考,僅採用「線上認證+考試」的模式即可註冊成功,對駕齡和駕駛經驗、駕駛車型並無過多考量。

而大部分代駕司機均是兼職,其中,不少代駕公司與司機簽訂的是「合作協議」,意指自己僅是中間的信息提供方,通過搭建線上平臺,充當信息中介,將有代駕需求的用户與具備服務能力的代駕司機進行匹配,在法律層面承擔的風險相對較小。而平臺往往擁有更大的權利,如分配接單、凍結賬號、或對提現進行限制等,卞師傅就有三筆待提現的款項被凍結了一年仍未能取出。

卞師傅有幾筆款項被代駕平臺凍結,時限到2100年,他曾撥打市民熱線反饋,對方稱本市暫無相關行業規定,請聯繫平臺自行協商。

消費者維權不暢通

多位專家指出,目前代駕行業的亂象的關鍵在於相關法規條例的滯后性。

比如,代駕途中發生事故或違規的情況,消費者究竟應找誰負責?這涉及代駕司機和平臺的關係認定,關鍵在於代駕司機提供的代駕服務是否是履行代駕公司職務的行為,也是目前在法學界頗有爭議的地方——代駕平臺與司機之間究竟屬於勞動關係、僱傭關係,還是居間關係?

代駕平臺往往強調自己僅是信息提供方。但是,平臺雖然主要承擔信息發佈的角色,卻掌控着算法調配、司機資質審覈和行程路線的監控等環節。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楊思斌表示,在實際司法案例中,對勞動關係的認定是比較複雜的,涉及平臺管理的強弱。即使同樣是代駕司機穿着工作服、接收平臺發佈的信息,不同的案例也有着不同的認定結果。

某代駕平臺的用户協議,強調平臺僅為信息提供商,平臺與司機並非僱傭關係。

而從監管層面來看,交通管理部門、工商部門、人社部門等都或多或少地承擔對代駕行業的監管職責,但監管內容分散,且缺乏聯動協調,往往會陷入多頭監管的狀況。

由於責任主體難以確定,監管層面又沒有專門的主管部門。因此,在產生代駕糾紛時,消費者往往只能不斷投訴,通過民法總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進行維權。

應提高准入門檻,逐步規範代駕行業

近年來,各地對於規範代駕行業的探索也一直在進行。

早在2014年,上海市道路運輸協會就成立了代駕服務專業委員會,討論並通過《上海市代駕服務業規範標準》。對於代駕的准入資格和收費標準做出了規定,如代駕者必須有本市户籍或居住證、無重大交通事故證明、五年以上安全駕駛經歷,能熟練駕駛多種類型的轎車,經過培訓后才能持證上崗。其中,代駕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內容里還特別提及「高等級的代駕司機才能從事高檔車的代駕業務」。

不過,隨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代駕業態快速更新,這一服務標準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由於缺乏行業管理規定,不少上海市民因代駕發生糾紛,撥打12345熱線投訴后收到的回覆都是:本市暫無代駕行業相關管理規定,自行聯繫平臺運營方協商,如協商無法達成一致,建議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2021年4月,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聯合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共同發佈的《汽車代駕服務安全管理要求》團體標準開始實施,該標準引入了「汽車代駕互聯網平臺」的概念。今年3月份,經專家評審認定此標準已經不適應業態的發展,因而被廢除。今年9月9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俱樂部分會發布公告,正公開徵集相關標準,對其重新修訂起草。

當然,團體標準只是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並不具備強制性和約束力,僅作為行業內的參照,執行與否也全靠企業自律。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授楊思斌認為,並非要對每個行業都出台專項法規。他建議,可以參考對於網約車等行業的規範管理路徑,先從地方條例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而對於消費者來説,在下單網絡代駕服務時,也應選擇有資質、信譽好、大品牌的代駕公司,對於代駕司機的狀態也要予以分辨,支付時需通過平臺交易,不要向個人支付款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