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圓桌論壇:新能源產業的本源與初心丨36氪2024產業未來大會

2024-09-18 14:09

9月11日-12日,為期兩日的36氪2024產業未來大會於深圳隆重召開,百余位「國資、政府引導基金、產投機構、財投基金、企業CVC」大咖齊聚一堂,這是屬於中國產業投資人的一場盛會。

2024年,美元基金揮別中國風險投資的舞臺,政策型資本步入中國產業投資場域的最中央。這場由國資引領的產業升級,拉開創投新的序章。站在創投邁入「中國時區」的開端,36氪繼續與創投行業的參與者共同逐浪,把握潮水方向、探索高質量產業發展趨勢。

本屆36氪產業未來大會,上百位中國一線產業投資人蒞臨,圍繞「併購」、「投早、投小、投科技」、「產業賦能」、「招商引資」等一級市場熱門關切議題展開高能碰撞,共同探討當前時局下的產業投資挑戰與機遇。

在以新能源產業為主題的圓桌論壇環節,專注於投資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投資人對於過往投資的項目進行了深度覆盤,同時對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需要的助力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他們看來,新能源產業未來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而且有很多方向以及細分領域可以選擇,但其中還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正是投資機構和企業首先需要共同面對並解決的問題。

以下為圓桌論壇實錄,經36氪編輯整理:

何帆 :這個圓桌關注的行業是新能源新材料,主題是本源與初心,很高興有這個機會能夠跟四位嘉賓坐在一起,我是來自洛能資本的何帆,我們這個團隊是去年有普洛斯和保碧新能源發起設立,主要投資方向聚焦於新能源領域的發電側的實體資產。

我主要是跟實體資產打交道,和幾位嘉賓背景稍顯不同但又有聯繫,我覺得可以這麼講,幾位嘉賓作為資深的投資人,他們投的技術、方案、商業模式最后可能會落到我們的基礎設施成為一個終端的用户,終端的場景,所以我也很期待今天晚上能夠跟各位嘉賓有一個交流。在開始之前先請幾位嘉賓來簡單地介紹下你們的個人和你們帶領團隊投資的方向和專長。

徐懿:大家好,我是來自東方嘉富的徐懿,東方嘉富成立於2016年,是浙江省國有上市金控公司浙江東方旗下的一家混合所有制的市場化投資機構,我們的基金總管理規模超過了150億,累積投資了差不多一百多個項目,其中上市的有十幾家。投資方向主要覆蓋智能製造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命健康領域的早期和成長期項目。

周博睿:我是周博睿,來自於峰和資本。峰和資本是一家年輕的產業投資機構,成立於2021年。過往我們專注於新能源領域的投資,特別是儲能賽道,依託產業方優勢,在上游材料(主材、輔材)、裝備、能源半導體、固態電池等細分領域把握各個環節中的結構性機會,在中游電芯層面與電芯龍頭企業形成深度綁定,系統層面在3S系統、熱管理、消防等細分領域挖掘新的技術;在下游場景端,根據發電側、電網側、用户側不同場景及不同地區進行鍼對性的投資,同時積極探索其他非鋰電的儲能技術(固態、氫能、液流等),及跨行業交叉的前沿應用(如VPP虛擬電廠、碳足跡、能源AI等)。

從去年底我們投資範圍會拓展得更寬,包括先進製造、新材料領域,響應國家新質生產力的號召,如固態電池產業鏈、氫能產業鏈、低空經濟等。我們也很期待今天能夠跟各位嘉賓做深入交流。

謝詞龍:大家好我是來自達晨財智的謝詞龍,達晨是2000年在深圳設立的投資機構,算國內第一批按照市場化運作設立的本土創投機構,到今天為止24年的歷程,主要是以硬科技的方向為主,包括智能製造、醫療、軍工、信息技術等,都是我們重點的投資方向。目前基金規模差不多600億,投了750多家的企業,有143家企業已經成功上市。我們還是在繼續保持初心,能夠繼續支持這樣的硬科技企業的發展。

顧曉立:大家好,我是CMC資本的顧曉立。CMC資本自成立至今已有13年的時間,期間我們投資了超過七十家企業,管理的資金規模累計達到了三百多億。主要出資方來自國有金融機構、中國和海外的主權財富基金、海外的公共養老基金、本土知名企業和地方政府基金。隨着中國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們的投資領域也涵蓋了從早期互聯網、消費行業到半導體、製造業以及新能源等多個領域。

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這一賽道上,我們自2018年起就開始佈局。去年,我們進一步針對這一行業的細分領域設立了專項人民幣基金。該基金得到了包括中國新能源大省安徽省在內的全國領先新能源企業和幾家行業內領先的上市公司的聯合支持,共同進行投資佈局。

何帆:謝謝幾位嘉賓的介紹,我們這個行業覆蓋兩個:新能源和新材料,它們總是被一起提及,涵蓋的細分領域還是很多的,但我覺得各位投資人難免會把這兩個領域放在製造業的範疇的框架下去分析,可能有時候就會涉及到很多周期性的變化和策略調整,比如説原材料的價格的波動,以及技術的替代等等。

所以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給到四位嘉賓,從去年到今年這個時間段內新能源也好,新材料也好還有比較多的周期性的變化,可能今年的策略會有些調整,想請各位嘉賓介紹下你們在投資的方向上或者説倉位的比例上、精力的分配上,在今年的周期的節點主要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徐懿:我從十幾年前開始投材料行業的時候,最大感受是材料行業的周期非常長,一款產品從實驗室出來,小試、中試到量產,一直到打造一個成熟的商業體系,這個周期至少在十年以上,當時普遍認為材料是很苦的行業,大家都是帶着非常大的耐心去投。

這幾年「新能源」和「新材料」這兩個詞經常放在一起,其實新能源的快速增長使得很多材料行業發生了投資範式的變化,從原先一個需要很耐心慢慢等待的行業,變成了急速增長的行業,所以前面有幾年和新能源相關行業的企業都以增長速度作為第一目標。

去年到今年比較大的變化,是整個新能源行業的增速已經達不到過去幾年的增速,進入了一個平穩發展期,帶來的挑戰是行業的狀態又回到了和當年一樣,需要沉下心來做技術,做產品。

所以對於企業來説整個節奏都會放慢,不能以浮躁的心態去看待融資、看待資本市場;反過來我們也是一樣,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也會用更加長周期的眼光去選擇企業,需要企業更多地去練好自己的內功,把自己的技術架構搭起來,把自己的產品打磨得更紮實,團隊組建得更完整。我們的投資節奏相對去年可能會放緩一些,但我們依然還是在尋找這些細分領域里更優秀的創業團隊。

周博睿:峰和資本主要的投向就是新能源、新材料,我們成立的時候剛好趕上新能源行業的上升期,這幾年變化非常明顯。其實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周期,正常看待就好。因為一方面峰和有產業背景,但同時也一支比較市場化的基金,所以在投項目的時候就免不了兩方面考慮,一方面要考慮的是產業周期,這里面有需求、有供給的,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投資人的回報問題,除此之外還要考慮資本市場的周期。

現在剛好是產業周期與資本市場的低點疊加,至少跟兩年前比算低點,所以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多重因素影響,我們在投資策略上可能會更好偏中早期項目,即技術上有創新、能在近幾年商業化落地的項目。

從材料的屬性上來説,前兩年我們投過幾個鋰電相關材料,市場規模、增長空間較大,這些項目能快速配合下游放量。回到今年,我們會更多投一些小而美的,雖然市場規模沒有那麼大,但在細分市場里有領先技術優勢、有市場份額優勢,能做出不錯毛利率的企業,但同時也要求企業估值更合理。

目前從資金方面,對於項目與投資機構都很難,但對投資機構來説也是機會,能以更合理的估值拿到更優質的項目,花更長的時間去陪伴項目成長。

因新能源行業從全球範圍來看,整體需求一直在快速的增長,可能目前問題主要體現在供給側過量,但真正好的企業一定是能夠穿越周期的。

謝詞龍:去年我參加很多活動的時候,像新能源、新材料可能還是排在前面的一個環節,今年感覺大家的關注度或者是熱度沒有以前那麼高,這也反映了行業的一些變化。

對達晨來講,我們過往一直還是比較堅持在新能源、新材料里面的投資。達晨對於新材料的投資從很早就開始了,到今天為止我們大概也有50幾個項目在這一領域,有些做的還不錯。但因為大環境變化,我們在策略上,包括在標的的選擇上,也有一些調整。

第一,我們投項目追求投在拐點上,比如我們對於一些技術上的拐點還是一直比較關注和敏感的。即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包括我們今年上半年還是繼續有出手的,投一些新型的固態電池企業等等,當看到合適的技術或者市場發展的拐點,我們還是能繼續去扶持它們,敢於下注。

第二,在目前整個大環境下,后續融資的挑戰變得更大,所以我們會要求整個現金流的規劃要做的非常好,特別是要有能持續自我造血的能力,會更受到大家的青睞。如果你還是要靠持續燒錢去進展,我們對這類標的選擇也會更加謹慎一點。

總的來講,從去年到今年整個大的變化,我覺得跟前面幾位嘉賓也很類似,確實會謹慎很多,同時我們對項目的要求,你的各種未來的規劃,包括跟我們產業的契合度,跟達晨已投項目的契合度,能有更多的連接的機會的,我們會更加看重。

顧曉立:我在2012年首次踏入清潔能源領域,那時它還未被稱為新能源。時至今日,我已經經歷了行業的多個發展周期。在我看來,新能源領域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畢竟我們的目標是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仍是一條漫長而充滿挑戰的道路。

我認為,新能源行業最令人欽佩的一點是,儘管當前行業內部競爭激烈,但它的規模仍在持續增長。正如前面幾位所提到的,材料行業也存在國產替代的可能性。因此,即使在當前的中國市場環境中,這個行業的增長潛力仍然顯得尤為珍貴。

今年,我們投資的一些項目在過去12個月中已經實現了數億的利潤,並且我們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這些企業仍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因此,我認為這個領域仍然充滿了投資機會。

然而,我們也面臨着一些挑戰,尤其是資本市場的周期性波動,包括上市難度增加和融資難題。這些問題對我們來説確實是一大考驗,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機遇。例如,我們今年特別關注的一個方向是那些需要紓困的公司。這些公司可能在之前的討論中被提及,它們不僅增長穩健,規模可觀,而且產業化程度也相當成熟。但由於上市受阻,加之一些老股東和基金需要退出,導致了一系列訴訟、股東凍結等問題,這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有利的投資條件和談判空間,這對我們來説是一個機遇。

此外,隨着IPO政策的收緊,我們也在關注其他類型的投資機會。目前,我們並不將IPO作為主要的投資退出策略。今年的熱點之一是併購,包括與上市公司合作進行投資。同時,我們也在關注那些能夠帶來穩定年收益的資產類投資,這些投資的回報率通常高於銀行存款和債權利息,這些都是我們在新能源行業中看到的機會。

何帆:謝謝幾位嘉賓的分享,第二個問題跟第一個也是相關的,剛纔嘉賓答到對周期適應性的調整,策略上的調整,還是很多元的。我想能不能請幾位嘉賓在過往已投的這些案例當中,能挑一個印象比較深刻,或者説當時投資選擇比較好的一個案例,去簡單的、簡要的做一個概述性的分享。

徐懿:我們投早期企業的時候,要回答一個核心問題:為什麼這些方向的初創企業會有機會脫穎而出?我們的投資思路主要有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投增量市場。因為增量市場意味着之前沒有形成比較明確的利益格局,很多初創企業有機會去率先搶佔一塊市場。近幾年增量市場的典型就是新能源行業,這幾年,我們從整個鋰電、光伏還有氫能等開始佈局,在鋰電行業佈局了正極負極、電芯等等,還包括新能源車上的電機電控、線控底盤、鋁鑄件等等;在光伏里面我們佈局了POE、連接器等;氫能行業我們已經在「制儲運加用」的每個環節都進行了佈局,我們核心關注的是在新的市場格局形成的時候,這些企業能不能抓住第一波行業紅利去做。

我們另外一條投資主線是國產替代的市場。這個市場最早是從政策開始催生,現在這批自主品牌的企業產品已經開始拉齊國外的競爭對手,並且在服務、研發響應等方面表現更好。國產替代這塊,我們在碳纖維領域佈局了兩家,在陶瓷材料佈局了兩家,另外還有包括高分子材料等等領域。

我們在挖掘初創企業或團隊的時候,會關注他的技術創新到底是一種延續性的創新還是顛覆式的創新,如果是延續式的創新,他后面還是會碰到傳統巨頭的挑戰,不管是領域上相同的巨頭或者工藝上相通的巨頭,這樣的初創企業壓力會非常大。所以我們還是會盡量選擇從工藝、組織架構上或者產品底層邏輯上顛覆掉之前的體系的公司。

何帆:謝謝徐總,謝總剛纔已經提到了你們佈局已投的公司,能不能挑選一兩個近兩年投資的印象深刻的項目介紹下當時的投資歷程?

謝詞龍:我主要看新材料的方向,就談一下對在這個領域里選擇標的大邏輯。材料企業有三高三長的特點,所以我們選擇材料主要是核心的兩個視角,第一個視角是前面嘉賓也提到的,就是能解決卡脖子問題的一些項目,簡單來講我做一些Me too的產品,客户教育其實你不用花太多的成本,導入的進度也會很快,這是一大類;第二大類,我們會非常關注某些產業的技術迭代,從而帶來的一些新的業態、新的增量市場,我們會提前去預判然后考慮是否下注。

像這兩年我們佈局的兩個項目,一個是成熟項目,去年投的中山皇冠新材,它主要是做雙面膠的企業。這個企業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創始人在領域里已經堅持了40年,過往都是靠自己滾動的積累去做的。雙面膠看起來好像很傳統,但實際上他從傳統的家電到消費電子到半導體,甚至包括到新能源里都可以做應用。皇冠新材在細分領域有一定的市場身位,是這個細分領域的國內龍頭,同時創始人又有研發佈局的思路,能夠往一些高端產品去突破,就是不僅僅侷限於做一些Me too的產品,還能夠做些創新,所以我們就下注了這樣一個成熟的項目。

第二個企業,是在2022年獨家投資的深圳的一家做材料的企業,主要專注於鈦合金的材料。這個項目其實我在2018年的時候就接觸了,過去的三四年間一直在關注,希望等到行業拐點的時候下注。到了2021年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下游客户在鈦合金材料的產品導入上有一個加快的節奏,所以在2022年很快地就完成了對它的投資。覆盤來看,包括在2023年去年一年里,整體智能穿戴設備里,對於鈦合金的導入和應用速度是非常快的,未來有一個很大的空間。所以這個早期項目,就是典型的,你能不能對未來的技術業態做一個提前的預判,在合適的時間能夠佈局下去。當然不能忘記的是,材料企業前面的平坦的曲線是很長的,你能不能長期密切地跟蹤,在合適的節點投進去也是非常關鍵的。

何帆:顧總您這邊的投資我聽下來可能會更加國際化一些,您在新能源新材料剛纔介紹到入局的時間也很久了,在這個過程中是比較特別的國際化的投資人結構在篩選中國的項目時,會有什麼獨到的心得嗎?

顧曉立:通過去年11月的投資案例,我們可以具體展示之前討論的幾個關鍵點。以去年10月我們投資的惠生清潔能源為例,這是一家頗具特色的企業。該公司的業務分為兩大板塊:一是深遠海風電設備,二是液化天然氣(LNG)的運輸設備。在座的各位可能對風電行業較為熟悉,而液化天然氣運輸設備則相當於將一個液化天然氣工廠安裝在一艘300多米長的船上,其規模堪比一艘航母。

這種設備的製造在國內較為罕見,主要面向歐美客户。歐洲國家的主要能源結構是天然氣,俄烏衝突爆發后,這些國家開始像中國一樣關注能源安全問題。由於歐洲缺乏陸上氣田,他們能夠開採的主要是在非洲海上的氣田,這使得液化天然氣運輸設備的需求激增。因此,歐洲的能源巨頭,類似中國的中石油和中石化,都開始大量採購這類產品。

惠生清潔能源之所以能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並在競爭中勝出,主要得益於中國強大的製造業能力。新能源行業的特點之一是將資源主導的能源行業轉變為中國擅長的製造業,這也是該公司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獨樹一幟的原因。

基於這些優勢,公司的業績表現強勁。去年我們投資時,公司全年的淨利潤超過4億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也達到了4億多元人民幣,預計全年淨利潤將接近10億元人民幣。

去年11月,儘管IPO政策收緊,但我們在三個月內抓住了資本市場的有利時機,以較低的估值——不到十倍的市盈率——完成了投資,並獲得了包括兜底、回購和分紅等一系列有利條款。

這個案例再次證明了前面提到的幾點:新能源行業的規模足夠大,除了鋰電和光伏這些大家關注的賽道外,還有其他不那麼引人注目的領域。鑑於碳中和和新能源是全球性的議題,這些領域都值得深入挖掘。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具有明顯的優勢,利用資本市場的低谷期,我們或許能夠發現更多投資機會。

何帆:謝謝幾位嘉賓給大家分享了下自己比較成功的投資項目的背后的思路,我們就進入下一個問題,把聚焦的角度拉回到新能源,剛纔徐總也提到已經發生了一些所謂的範式的變化,直白地來講在新的階段,可能過去的一些比較輝煌的業績反倒成了產能過剩的包袱,但是新的不確定性是,當下很有想象空間的技術在商業的路徑上可能還會有一段時間要走,典型的例子是光伏,可能以前的體量是相當巨大,中國的製造業的優勢也在光伏產業發揮的淋漓盡致,大家都做的很大,但是如果説新技術可能氫能想象空間很大,對解決儲能是非常有效率的模式,但現在可能還沒有能夠找到一個特別確定性的商業化的一個合理回報的路徑,想簡單問一下幾位嘉賓,在現在這樣一個時點,我們假設分為兩級,一級是在成熟的技術里面,比如説類似光伏,去找一些製造業邊際上的優化,降本增效或者説細分的一些冠軍去投它們,還是説去投這些中長期兑現比較好回報的新興技術?

徐懿:我們是一直在堅持做早期的科技型企業的投資,所以還是會選擇更長期的、更新的技術。面臨周期的時候,你只能拉長時間周期,來對抗眼前的這些波動,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會去研究和分析一些更新的領域。我們2017年開始花大量的精力看鋰電相關的產業,並做了大量佈局,但到了前幾年,我們團隊已經全面轉向了鈉電池,我們在鈉電池正極、負極都有佈局;另外,我們內部也有專門看氫能的同事,現階段已經在氫能全環節進行了佈局。我們后續會持續關注和挖掘這樣新的領域。

周博睿:無論是在成熟的行業里面找降本增效式的創新、還是更前沿的新興技術,其實都會參與,只不過會用不同方式去評判項目,但總的來説還是堅持一個原則,項目需要有突破性創新。因為中國的製造業例如新能源、新材料,周期性還是很明顯的。如果企業沒有創新,哪怕目前身位很領先,未來還是可能陷入產能過剩、價格競爭的循環里。

以國內市場為主的賽道目前對降本的需求更加強烈。光伏和鋰電池產業,在短短2、3年內,產線設備一直在不斷更新,能幫助企業節省成本的技術一直會有需求。如果能夠幫助降本增效,對產業鏈中的小企業來説,可能會發展得更快。

因為接觸到的大部分先進製造的創業企業,並不是説技術上一騎絕塵,這些創業企業在商業化過程中需要跟鏈主企業進行協同,甚至合作開發。與鏈主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這方面十分願意為被投企業提供幫助。

比如剛纔提到的氫能、鈉電這類項目,哪怕暫時還看不到快速變現或盈利的場景,但是至少能跟大企業配合,在研發端持續有進展,在估值合理的情況下,也具備一定的價值。

何帆:顧總,您的投資團隊有什麼偏好嗎?

顧曉立:我認為,無論是在成熟市場中的競爭,還是在早期前沿技術領域,都存在着機會。儘管這些機會的焦點可能不同,但它們之間還是有一些共同點的。例如,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企業,都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都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的協作,同時也都需要資本市場的推動。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採取的策略是與產業的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合作。因為在當前環境下,面對政策和市場的不確定性,這些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尤其是那些代表新生產力的行業領導者,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它們的基礎更為堅實,抗風險能力更強,並且對資本市場,尤其是IPO上市的依賴度較低。

跟隨這些企業一起發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實際上對它們來説是一個機遇。因為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底藴不夠深厚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市場份額將向行業頭部集中。

對於前沿技術公司而言,有了這些產業方的支持,他們的產品更容易實現產業化並進入市場。我們認為,無論是成熟市場還是前沿技術領域,都存在着機會。我們可能會採用這種思路來進行投資。

何帆:剛好顧總提到政策方面的一些考量,引到了我的下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給謝總,謝總比較專注於新材料的投資,有很多豐富的經驗。但是新材料的行業一些政策,可能大家關注的沒有那麼多,也請謝總給我們答疑解惑一下,您覺得當前比較關注哪些方面政策的發展?哪些變化會讓這個行業發展的更明朗?

謝詞龍:關於政策影響這一塊,我們回顧看材料行業的發展,政策還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2019年的時候就看過針對尾氣排放的一些項目,當時國家對於尾氣排放的標準,比如説國五、國六、國七整個的升級,政策整個的執行力度,對於產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在2020年的時候盡調了一個成都的企業,中自科技。我們6月份進場,7月份、8月份每一個月都能感受到企業的變化非常快,每個月都是翻番的增長,就是來源於國家對國六的強制執行,導致了客户必須強制上更好的催化劑。

還有比如過往不少機構看的很多PLA的項目,整個國家對於塑料的利用要求,帶來了非常大的行業機會。我們現在比較看重雙碳、碳積分的政策落地,從而帶來的對整個產業的影響等等。所以説,我覺得投材料對於政策這塊的影響和執行力度,要尤其關注。

何帆:下一個問題,源自於我們去年新能源這個板塊行業分享里面,是來自凱輝基金的一個點,大概複述一下,關於新能源行業現在在產能釋放和爆發已經非常充分,我們的產能投資和發展,包括在全球的市佔率很高了。但是在后端關於新能源相關的無論是發電側,還是電網側,或者説負荷側的這些基礎設施,可能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問一問周總跟顧總,您作為一個機構投資者,會不會現在也會考慮我剛纔提到的背景,並且在基礎設施這樣一個類不動產的大類資產方面,也會考慮有一些配置和佈局,作為您的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周博睿:新能源資產端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因為現在不管光伏還是儲能產業,設備、電池、系統的價格都是不斷下降的,壞處是行業里的企業在報表上受損,好處是作為業主方或投資人實際上投資新能源資產項目回報率顯著提升了,不管是源網側還是工商業側儲能項目都是如此。海外尤其如此,看到的一些海外項目最快兩年半回本。在國內的一些優質點位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雖然整個新能源行業產品的價格不斷內卷,但在整個市場的需求是在快速增長的,資產的收益率也在提高。由於過往投資項目分佈在電芯、電力電子、系統等方向以及大儲、工商業、户儲等不同應用場景,在做資產的時候我們已經有了一些積累,並初步跑通了業務模式。在資產項目開發、項目判斷、槓桿配資、項目建設、項目運營運維、項目退出等各個步驟緊密鏈接到產業鏈與資金端的合作伙伴,形成一個聯合開發體。整個投資過程會比股權投資更加複雜,參與方更多,需要綜合各方的訴求。相信通過兩三年的努力實踐,會看到峰和在新能源資產方向的佈局與成果。

何帆:周總您在這方面的佈局已經非常全面了,顧總您對這類資產有沒有一些偏好和佈局的打算?

顧曉立:今年在募資過程中,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今年都有許多行業基金在募集資產類別的基金,特別是新能源基礎設施類的基金。在我2018年加入CMC資本之前,我曾在KKR工作,KKR是華爾街知名的杠杆收購基金,以BT(建設-轉讓)模式起家。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截至去年年底,他們在亞洲的基礎設施基金(AOM)規模已經超過了他們的私募股權基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新能源相關的基礎設施機會。

站在當前這個時間點,這類資產機會受到了幾個利好因素的疊加影響。首先,新能源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這個行業仍在持續增長。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雖然大家常説新能源、光伏行業競爭激烈,但這種競爭導致產品價格下降,同樣的光伏投資成本降低,回報率自然提高。中國的競爭加劇和價格持續下降,對下游發電類資產的回報來説是一個利好。

其次,美元在海外市場的持續高利率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海外美元國債的利率高達5%甚至更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12年期基金很難吸引投資者,因為銀行存款利率就有5%,而且是每年都能獲得的。對於這些基建類資產,如果每年能有穩定的10%左右的收入,對有限合夥人(LP)來説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我認為,未來幾年,新能源的全球碳中和趨勢、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持續競爭以及全球的高利率環境,這三大利好因素如果持續存在,那麼新能源基礎設施投資將是一個長期的趨勢。

何帆:謝謝顧總,咱們就來到了最后一個問題,最后一個問題我們既然是最后一場圓桌,我們也展望一下新能源新材料的未來,即便現在可能在資本市場方面在行業本身方面可能有些一些陣痛,還是想請問下每位嘉賓后續在短期也好或者中長期也好,你們的投資團隊想在哪些領域有更多的突破或者在哪些賽道有特別看好的方向,有很多的憧憬,我們以這個問題作為這次圓桌的結尾。

徐懿:我認為新能源和傳統工業要分開説,確實整個邏輯框架和商業模式有些不一樣。新能源這麼多年發展過來就兩條清晰的主線,一個是往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功率密度的方向去發展,每一次工業革命就是往這個方向在走,第二種是往更普世、更便宜的降本路線去走,所以這兩條路線是我們比較關注的。

第一種往更高能量密度方向去走,大家其實也都看到可控核聚變、包括可見的未來可以實現的固態電池等等,這些會改變整個能量密度從而對於整個產業結構產生比較大的密切變化。另外,我們自己也比較關心的第二條主線,從更低成本、更普世的角度去投,包括我們一直在佈局的鈉電等這些領域,我覺得除了性能之外,整個市場空間也決定了最終技術路線的選擇。如果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那麼元素儲量等等因素都會影響最終的技術選擇。工業材料其實並不像新能源這麼清晰,因為每個細分領域都很分散,每個點都很散,我們持續關注和投資具有高壁壘的行業,包括半導體材料、複合材料、高端金屬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等。

周博睿:我們現在比較關注三個方向,一是固態電池,電芯往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功率、更高安全性、更寬温域的趨勢發展,例如我們投資的頭部固態電池企業欣界能源。此外,關注固態的新材料,如正極的富鋰猛、負極的鋰金屬、電解質材料等。

二是配合着低空經濟eVTOL相關的上游供應鏈或新材料,如航空的電機電動化趨勢、碳纖維等材料,航天航空低空方向的電動化和智能化,存在很好投資機會。

三是氫能方向,從遠期看發展空間巨大,但短期的商業化有曲折,我們已經投了質子交換膜企業科潤新材料,關注其他催化劑、膜電極、雙極板等細分領域,持續保持重點關注,並更有耐心。

謝詞龍:從未來的佈局來看,還是會堅持過往幾年的策略,會繼續去挖掘解決卡脖子問題這類的項目。現在很多的產業鏈條,都在往材料這個上游的單體包括一些技術材料里去投,也是我們一直在挖掘的項目。 

第二點面向未來,更多是投一些技術業態的變化,包括前面兩位嘉賓提到的固態電池高能量密度,包括未來的一些新的顯示,mircoLED、MiniLED所帶來的對於一些材料的新要求。另外,因為現在更多的器件在小型化和高功率密度化,它對於整個散熱的要求、結構器件穩定的要求等等,會對材料體系提出新的需求點,這也是未來可以關注的一些方向。

顧曉立:遵循國家的大政方針,我們可以預見,隨着能源獨立的目標,燃油車將逐漸被淘汰,而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必將上升。目前滲透率已經達到50%,那麼如何進一步推動這一數字增長,特別是解決消費者對「最后一公里」的續航焦慮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正如前面嘉賓所提到的,先進的電池技術,以及在產業鏈上實現自主可控,比如在新材料領域實現國產替代,都是未來值得探索的方向。

何帆:我就簡單做一個總結,幾位嘉賓背景主要是聚焦在幾個股權投資方向,我作為主持人可能也是去投資新能源的基礎設施,總而言之碳中和、碳達峰的號召也好、目標也好是一個為數不多非常確定性的不容質疑的共識,也希望這兩個行業新能源、新材料能夠在未來有一些長足的發展,可能也需要更多的耐心資本的投資和扶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